全国人才统计报表制度

合集下载

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任务分工目录一、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二、人才队伍建设统计指标(一)党政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三)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四)高技能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五)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三、重点领域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一)科技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二)装备制造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三)信息产业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四)生物技术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五)新材料人才资源统计指标—1—(六)航空航天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七)海洋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八)金融财会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九)国际商务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生态环境保护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一)能源资源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二)现代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三)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四)教育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五)政法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六)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七)社会工作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八)医药卫生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十九)防灾减灾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四、国家人才发展监测与评价主要指标—2—一、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注:以上指标包括全国及各省区市—1—二、人才队伍建设统计指标(一)党政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中央组织部)—2——3—(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公有制经济领域数据统计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数据统计责任单位:国家统计局)—4——5—(三)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国家企事业单位数据统计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数据统计责任单位:国家统计局)—6——7—(四)高技能人才资源统计指标(公有制领域数据统计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非公有制领域数据统计责任单位:国家统计局)—8—(五)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统计局、农业部配合)—9—三、重点领域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一)科技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科技部)注:标“★”为国际可比指标—10—(二)装备制造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11——12—(三)信息产业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注:标“★”为国际可比指标—13—(四)生物技术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科技部)—14—(五)新材料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科技部)—15—(六)航空航天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16—注:标“★”为国际可比指标—17—(七)海洋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国家海洋局)(八)金融财会人才资源统计指标(金融人才资源统计责任单位:人民银行;财会人才资源统计责任单位:财政部)金融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财会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九)国际商务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商务部)(十)生态环境保护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环境保护部)(十一)能源资源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国家能源局)(十二)现代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交通运输部)(十三)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责任单位:农业部)(十四)教育人才资源铳计指标(责任单位:教育部)注:上述指标除特别说明,均指各级各类教育(十五)政法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中央政法委)(十六)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中央宣传部)(十七)社会工作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民政部)(十八)医药卫生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卫生部)注:标“★”为国际可比指标(十九)防灾减灾人才资源统计指标(责任单位:民政部)注:标“★”为国际可比指标四、国家人才发展监测与评价主要指标。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课件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课件
验收标准
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对报表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估。
04
人才统计报表的应用与价值
政策制定与决策支持
政策制定
人才统计报表为政府制定人才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政府了解人才分布、需求和流 动情况,为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提供依据。
决策支持
通过人才统计报表,各级领导可以全面了解人才工作情况,为人才工作的决策提供数据 支撑。
探索建立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 灵活性的人才统计报表制度,以 适应人才流动加速、人才类型多 样化的趋势。
制度推广与实施
加强人才统计报表制度的宣传和 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制度的 有效实施。
技术手段的更新与应用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数据安全与保密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 息技术手段,提高人才统计报表的自 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手工填报和 审核工作量。
历史资料报表对于了解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趋势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资料报表一般按年度或更长的时间跨度进行编制,可以为制定人才工 作规划和政策提供历史参考。
03
人才统计报表的编制与审核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官方渠道、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获取数据,并进行交叉验证。
数据筛选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 ppt课件
目录
•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概述 • 人才统计报表的种类与内容 • 人才统计报表的编制与审核 • 人才统计报表的应用与价值 • 人才统计报表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是指通过收集、整 理、分析人才数据,全面反映人才队 伍规模、结构、素质和发展状况的统 计制度。
根据报表需求,筛选出相关度高、可信度强的数据,剔除异常和重复数据。

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pptx

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pptx

二者的范围的区别:公开选拔是面向社会,竞争上岗是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
谢谢欣赏
8
目录
2019-7-4
一、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增加、减少情况
二、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基本情况
三、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分层次情况
四、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分行业基本情况
五、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
六、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分层次情况
四、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分行业基本情况
五、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
六、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分层次情况
七、国有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情况
八、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分行业情况
九、国有事业单位分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
十、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参加培训情况
十一、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培训情况
一、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增加、减少情况
二、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基本情况
三、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分层次情况
四、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分行业基本情况
五、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
六、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分层次情况
七、国有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情况
八、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分行业情况
五、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
六、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分层次情况
七、国有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情况
八、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分行业情况
九、国有事业单位分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
十、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参加培训情况
十一、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培训情况
谢谢欣赏
7
三、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分层次情况
指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序列, 被聘任相关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doc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doc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仲裁调解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二○○八年十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组织、管理和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的统计调查活动,制定本部门的统计调查总体方案。

部门内其它职能机构无权单独制定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通过建立审批备案制度、有效期制度、调查项目公布制度、跟踪检查制度、举报制度,对部门统计调查进行管理。

1一、报表目录二、表样2三、主要指标解释(一) 人社统MA1号表1.集体劳动争议:指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七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的争议。

2.劳动报酬:又称工资,指劳动者付出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加班工资等)。

3.社会保险待遇及福利:指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或由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4.订立劳动(聘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双方之间劳动(人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协商并最终形成的书面协议。

5.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指在劳动(聘用)合同期限内,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当事人结束劳动(聘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

6.辞职、离职、辞退、除名:指事业单位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职工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规定,提出并实施结束人事关系的法律行为。

人才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

人才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

人才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表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国有、集体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有职称的工人)。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统计,原则上由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

2、对管理人员的统计,原则上按职务进行划分,‚就高不就低”。

在两个及以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兼任职务的人员,原则上由工资关系所在单位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其他兼职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

3、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4、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5、按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进行统计解释。

三、报告期表中存量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本年的12月31日。

人员的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1、各事业单位法人单位填报本表。

2、各填表单位在填报时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基层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基层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主要指标解释●第一表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情况1、隶属部门:指本单位隶属于哪一类工作部门,为3位数字,按单位的工作业务分类。

代码中未列出的部门可填写业务相近的部门代码。

合署办公或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机构,以业务为主的一方机构进行填报。

2、登记注册类型:事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按其主要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比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确定。

●第二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基本情况本表统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1、港澳台及外籍人士:指在中国境内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士(下表同)。

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

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

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其中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4、垂直管理单位统一由省一级主管单位进行统计三、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本年的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l、确保数据准确。

按照“2009年度数据=2008年数据底数+2009年变化”这一原则,各填表单位在填报时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

2、做好填报说明。

报表中注明需做说明数据、异常变化数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请各单位按照《填报说明范本》格式,注明原因认真做好数据说明。

需提供政策依据的要提供相关法规、文件复印件。

3、各单位上报的报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4、统计范围界定1、)人员统计按照工资关系界定:即按照参公人员核定工资的人员统计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表》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统计报表(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两表中。

其他未按照公务员工资核定的参公事业单位人员以及非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统计入《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

2、)单位统计按审批文件界定:即批准为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统计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表》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统计报表(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如果一个单位既有参照管理事业部门又有非参照管理事业部门,该单位统计按照参照单位统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内不再做统计。

人才资源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人才资源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填报说明及要求一、统计目的本统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掌握企、事业单位人才情况,为制定人才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二、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国有经济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

三、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以及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4.外部董事、监事,由其任职单位按其职务进行统计。

四、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本年的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五、填报要求1.各国有经济企、事业单位法人填报本表。

2.各填表单位在上报前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4.001表、002表、003表、004表、005表、006表以及008表、009表、010表、011表,以上10张报表,企业、事业单位均须填写;007表仅由企业单位填写;012表、013表、014表、015表、016表和017表仅由事业单位填写。

六、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国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统计工作使用。

第一表国有经济企、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情况表指标解释1.企业法人: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经营和服务性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获得法人资格的企业。

事业单位法人:指从事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以及为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服务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活动,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经各级政府编制机关或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确认具有法人资格并能够承担民事责任,会计上独立核算的单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doc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doc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仲裁调解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二○○八年十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组织、管理和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的统计调查活动,制定本部门的统计调查总体方案。

部门内其它职能机构无权单独制定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通过建立审批备案制度、有效期制度、调查项目公布制度、跟踪检查制度、举报制度,对部门统计调查进行管理。

1一、报表目录二、表样2三、主要指标解释(一) 人社统MA1号表1.集体劳动争议:指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七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的争议。

2.劳动报酬:又称工资,指劳动者付出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加班工资等)。

3.社会保险待遇及福利:指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或由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4.订立劳动(聘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双方之间劳动(人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协商并最终形成的书面协议。

5.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指在劳动(聘用)合同期限内,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当事人结束劳动(聘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

6.辞职、离职、辞退、除名:指事业单位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职工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规定,提出并实施结束人事关系的法律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