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19•【字号】昆政发〔2021〕10号•【施行日期】2021.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现将《昆明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19日(此件公开发布)昆明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昆明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根据《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16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20〕24号)精神,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根据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严格监管的工作要求,按照全国、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安排,全面铺开、分阶段推进全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加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法治化,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二)工作目标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等成果,对全市行政区域内除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直接开展确权登记之外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江河湖泊、生态功能重要的湿地和草原、国有林区等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和全民所有单项自然资源开展统一确权登记,逐步实现对水流、森林、湿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覆盖。
昆明市统计管理办法

昆明市统计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发布部门】昆明市政府【公布日期】2005.04.05【实施日期】2005.05.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昆明市统计管理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2005年4月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有效地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和《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公民个人,以及我市法人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外设立的产业活动单位等统计调查对象,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全市的统计工作;县(市)区统计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负责辖区内的统计工作。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加强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五条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业务,接受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配备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统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协调本系统、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和部门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二)对本系统、本单位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三)管理本单位的基本统计资料。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设置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组织、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指定人员,负责与本自治组织有关的统计工作。
第八条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课件

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对报表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估。
04
人才统计报表的应用与价值
政策制定与决策支持
政策制定
人才统计报表为政府制定人才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政府了解人才分布、需求和流 动情况,为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提供依据。
决策支持
通过人才统计报表,各级领导可以全面了解人才工作情况,为人才工作的决策提供数据 支撑。
探索建立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 灵活性的人才统计报表制度,以 适应人才流动加速、人才类型多 样化的趋势。
制度推广与实施
加强人才统计报表制度的宣传和 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制度的 有效实施。
技术手段的更新与应用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数据安全与保密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 息技术手段,提高人才统计报表的自 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手工填报和 审核工作量。
历史资料报表对于了解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趋势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资料报表一般按年度或更长的时间跨度进行编制,可以为制定人才工 作规划和政策提供历史参考。
03
人才统计报表的编制与审核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官方渠道、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获取数据,并进行交叉验证。
数据筛选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 ppt课件
目录
•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概述 • 人才统计报表的种类与内容 • 人才统计报表的编制与审核 • 人才统计报表的应用与价值 • 人才统计报表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是指通过收集、整 理、分析人才数据,全面反映人才队 伍规模、结构、素质和发展状况的统 计制度。
根据报表需求,筛选出相关度高、可信度强的数据,剔除异常和重复数据。
人才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

人才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表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国有、集体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有职称的工人)。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统计,原则上由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
2、对管理人员的统计,原则上按职务进行划分,‚就高不就低”。
在两个及以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兼任职务的人员,原则上由工资关系所在单位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其他兼职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
3、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4、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5、按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进行统计解释。
三、报告期表中存量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本年的12月31日。
人员的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1、各事业单位法人单位填报本表。
2、各填表单位在填报时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基层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基层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主要指标解释●第一表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情况1、隶属部门:指本单位隶属于哪一类工作部门,为3位数字,按单位的工作业务分类。
代码中未列出的部门可填写业务相近的部门代码。
合署办公或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机构,以业务为主的一方机构进行填报。
2、登记注册类型:事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按其主要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比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确定。
●第二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基本情况本表统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1、港澳台及外籍人士:指在中国境内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士(下表同)。
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

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其中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4、垂直管理单位统一由省一级主管单位进行统计三、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本年的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l、确保数据准确。
按照“2009年度数据=2008年数据底数+2009年变化”这一原则,各填表单位在填报时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
2、做好填报说明。
报表中注明需做说明数据、异常变化数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请各单位按照《填报说明范本》格式,注明原因认真做好数据说明。
需提供政策依据的要提供相关法规、文件复印件。
3、各单位上报的报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4、统计范围界定1、)人员统计按照工资关系界定:即按照参公人员核定工资的人员统计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表》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统计报表(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两表中。
其他未按照公务员工资核定的参公事业单位人员以及非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统计入《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
2、)单位统计按审批文件界定:即批准为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统计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表》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统计报表(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如果一个单位既有参照管理事业部门又有非参照管理事业部门,该单位统计按照参照单位统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内不再做统计。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系统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系统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2•【字号】昆政发[2006]52号•【施行日期】2006.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系统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昆政发〔2006〕52号)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政府系统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政府系统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建立目标管理机制的决定》(昆发〔2006〕5号)和《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目督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序列的责任单位。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四条成立昆明市政府系统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工作组,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各目标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一)市政府系统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工作组,由市政府秘书长任组长,市政府目督办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统计局、人事局、编办、监察局、审计局、投资促进局、建设局、城管局、农业局、政府研究室等单位的负责同志组成,并邀请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参加;(二)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目督办,负责对考核组成员的培训、编组,以及考核结果汇总等工作;(三)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工作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对目标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第三章考核内容第五条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有:(一)奋斗目标完成情况;(二)重点目标完成情况;(三)职能目标完成情况;(四)实事目标完成情况;(五)共性目标完成情况;(六)市委、市政府督查件以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重要信访件办理情况;(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要求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事项的办理情况;(八)目标责任单位开展目标管理督查工作情况。
昆明市流动人口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

昆明市流动人口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刘芳【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个案访谈对昆明市流动人口总量、结构、分布、流动原因等进行研究,并对流向和规模变动趋势做了分析,研究及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市流动人口以省内流动为主,以青壮年为主,以初中学历为主,以汉族为主,以乡—城流动为主,以经济型流动为主;在性别上,男性超过女性;在空间上,逐年向四大主城区集聚,主要分散在城中村;未来整个“十二五”期间乃至2020年,昆明流动人口的规模都将大幅增长.【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5【总页数】5页(P110-113,118)【关键词】昆明市;流动人口;人口结构;流动原因;流动方向;流动规模【作者】刘芳【作者单位】昆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4.2我国未来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连绵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三层结构分布格局,昆明被视为第三层流动人口积聚的重要城市之一。
[1-2]为了科学把握流动人口总量、结构、分布和变动趋势,昆明学院课题组于2011年11月在昆明市四大主城区开展了专门调查。
根据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居住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特点,本次调查采取典型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829份,有效回收735份,有效率为88.7%.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同时课题组对部份流动人口开展个案访谈。
除了上述资料外,云南省、昆明市计生委、统计局以及昆明市公安局等部门的统计数据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
一、昆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昆明全市人口共726.3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643.22万人,流动人口①流动人口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约198万人,流动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27.4%.另据昆明市公安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昆明市人口为7 557 710人,流动人口数为2 194 653人,占全市人口总量的29%.②公安部门主要以暂住证/居住证作为流动人口数据统计的依据。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4.06•【字号】昆政办〔2021〕24号•【施行日期】2021.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4月6日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8〕37号)和《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办发〔2019〕33号)精神,压实深化我市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以“十四五”期间创新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国家、省“三评”改革精神要求,以深化“三评”改革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树立创新活动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科研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促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产业发展实际效益,发挥好“三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为提升昆明市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
一、总说明
(一)为了全面反映我市人才资源总量、分布、结构等状况,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资源队伍建设,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人才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是昆明市统计报表制度的组成部分,各相关部门应按全市统一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和填报目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本报表原则上由各有关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本系统或行业在昆明辖区内的人才资源的有关资料,审核录入数据并将数据库及汇总表报昆明市统计局工业交通处。
(四)调查对象和范围: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的对象是昆明市辖区内的全部法人单位。
调查的具体范围包括一、二、三产业年末在岗的人才资源(含离退休后返聘的在岗人员)。
(五)调查表式及内容: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涉及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方面综合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的调查内容分为二类:一是反映单位概况的基本属性指标;二是反映单位人才状况的指标。
(六)调查时点:2008年度、2009年度《昆明市人才资源统计表》的调查时点分别为2008年12月31日、2009
年12月31日。
(七)本报表制度由市委组织部和昆明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二、调查表填报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
(一)调查表的填报说明
1、单位详细名称要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2、法人单位代码按照质量技术监督检验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3、单位地址及行政区划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
4、行业类别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分类,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5、企业规模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填写。
6、登记注册类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
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不填。
7、机构类型按照其类型划分填写。
8、隶属关系按照单位隶属哪一级行政管理单位填写。
9、《昆明市人才资源情况统计表》中的指标均填当年年末数。
(二)数据上报说明
1、数据录入、审核、汇总按照市统计局下发的数据处理程序操作。
2、本系统或行业的基层数据库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上
报。
3、2008年度和2009年度统计汇总后的《昆明市人才资源统计表》以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纸介质的
方式上报。
(三)主要指标解释
1、人才
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摘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直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
主要包括生产能手(种植、养殖、捕捞和加工能手)、经营能人(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和能工巧匠(技能带动型和文体艺术类人才)等。
——摘自“中组发﹝2006﹞10号”《关于印发〈我国的人才资源状况〉的通知》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
作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中办发﹝2007﹞2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
农村实用人才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理解既包括农村民间各类人才,也包括农村基层国有事业单位的人才;狭义的理解不包括后者。
本项研究采用狭义的农村实用人才概念。
——摘自《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战略专题研究课题之十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报告》
3、年末从业人员数: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年末实有人员数,包括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年国家标准)
0114 豆类的种植
0115 棉花的种植
0116 麻类的种植
0117 糖料的种植
0118 烟草的种植
0119 其他作物的种植
012 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
0121 蔬菜的种植
0122 花卉的种植
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
013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
的种植
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
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
0133 香料作物的种植
014 0140 中药材的种植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种
植。
02 林业
021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0211 育种和育苗
0212 造林指在荒山、荒地、沙丘和退耕地等一切可以造林的土地
上进行的林木和竹子的种植活动和恢复森林的活动。
0213 林木的抚育和管理指为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在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的
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的措施活动。
022 木材和竹材的采运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木场的生
产活动。
0221 木材的采运
0222 竹材的采运
023 0230 林产品的采集指在天然森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
生植物的采集等活动。
03 畜牧业指为了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动物饲养活动。
031 0310 牲畜的饲养指对牛、羊、马、驴、骡、骆驼等主要牲畜的饲养。
032 0320 猪的饲养
033 0330 家禽的饲养
034 0340 狩猎和捕捉动物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捕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
039 0390 其他畜牧业
04 渔业
041 海洋渔业
0411 海水养殖指利用海水对各种水生动植物的养殖活动。
0412 海洋捕捞指在海洋中对各种天然水生动植物的捕捞活动。
042 内陆渔业
0421 内陆养殖指在内陆水域进行的各种水生动物的养殖。
0422 内陆捕捞指在内陆水域对各种天然水生动物的捕捞。
05 农、林、牧、渔服务业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
活动。
但不包括各种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活动。
051 农业服务业
0511 灌溉服务指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灌溉系统的经营与管理活动。
0512 农产品初加工服务指由农民家庭兼营或收购单位对收获的各种农产品(包
括纺织纤维原料)进行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
沤软或大批包装以提供初级市场的服务活动,以及其他农
产品的初加工活动。
0519 其他农业服务指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并配备操作人员的活动,防
止病虫害的活动,以及其他未列明的农业服务活动。
052 0520 林业服务业指为林业生产服务的病虫害的防治、森林防火等各种支
持性活动。
053 畜牧服务业
0531 兽医服务指对各种动物进行的病情诊断和医疗等活动。
0539 其他畜牧服务指除兽医以外的其他畜牧服务活动。
054 0540 渔业服务业指对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包括鱼
苗及鱼种场、水产良种场和水产增殖场等进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