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洪涝灾害ppt课件

10
案例: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 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 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我省 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 月6日达9.90米。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 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 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米,居历史第三位 ;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米,超出警戒水位1.79米 。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 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 立方米每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
区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防洪的重点地区。我国海
岸线长达18000公里,当江河洪峰入海时,如与天文大潮遭遇
雨超了年平均降雨量。
29
我国洪涝灾害首先和气候有直接关系,气侯对于水利最直接的影响是雨量的分布。我国每年平均降雨量分 布随着与海洋的距离加大而逐渐减少,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1500毫米以上逐渐减少到50毫米 以下。从大兴安岭起, 经张家口、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附近的400毫米等雨线,把我国划分为两大部 分:东南为湿润和半湿润区,西北为干旱和半干旱区。东南半壁以秦岭、淮河的一百毫米等雨 线为界分 成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可见我国降雨偏重于东部和南部。
01 中国的洪涝灾害分布
02
世界的洪涝灾害分布
20
我国洪涝分区
我国洪涝分区图
21
分布特点:东多 西少。多分布在 沿海地区,而内 陆地区较少。多 分布在平原地区, 高原和山地少。
22
23
洪涝灾害分布:
案例: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 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 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我省 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 月6日达9.90米。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 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 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米,居历史第三位 ;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米,超出警戒水位1.79米 。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 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 立方米每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
区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防洪的重点地区。我国海
岸线长达18000公里,当江河洪峰入海时,如与天文大潮遭遇
雨超了年平均降雨量。
29
我国洪涝灾害首先和气候有直接关系,气侯对于水利最直接的影响是雨量的分布。我国每年平均降雨量分 布随着与海洋的距离加大而逐渐减少,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1500毫米以上逐渐减少到50毫米 以下。从大兴安岭起, 经张家口、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附近的400毫米等雨线,把我国划分为两大部 分:东南为湿润和半湿润区,西北为干旱和半干旱区。东南半壁以秦岭、淮河的一百毫米等雨 线为界分 成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可见我国降雨偏重于东部和南部。
01 中国的洪涝灾害分布
02
世界的洪涝灾害分布
20
我国洪涝分区
我国洪涝分区图
21
分布特点:东多 西少。多分布在 沿海地区,而内 陆地区较少。多 分布在平原地区, 高原和山地少。
22
23
洪涝灾害分布:
防汛防灾PPT课件

05
典型案例分析
某地区防汛抗洪经验
防汛组织与指挥
01
该地区建立了高效的防汛指挥体系,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作出决策。
抢险救援力量
02
该地区组建了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先进设备,确保在灾
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警预报系统
03
该地区建立了完善的预警预报系统,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灾
害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防范措施。
某地区灾后重建案例
重建规划
该地区灾后重建工作有明确的规划,确保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同 时注重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资金筹措
该地区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 重建工作的资金保障。
居民参与
该地区重视居民的参与和意见,让居民参与到重建工作中来,共 同建设美好家园。
06
结语
加强防汛防灾意识
作。
03
防汛措施与技术
水利工程措施
01
02
03
堤防工程
建设坚固的堤防,防止洪 水泛滥。
河道整治
通过疏浚、拓宽河道,提 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水库建设
利用水库拦蓄洪水,调节 水位,减轻下游地区的防 洪压力。
防洪工程建设
防洪规划
制定科学的防洪规划,明 确防洪目标和任务。
防洪设施建设
建设排涝泵站、排水管道 等设施,及时排除积水。
、有效地应对洪水灾害。
04
防灾减灾措施
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灾害风险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和 脆弱区域。
灾害区划
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将地区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区, 为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依据。
2024年度防汛ppt课件完整版

14
04
物资储备与调度管理优化
2024/2/2
15
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规划
防汛抢险物料
包括砂石、编织袋、木 材等,用于加固堤坝、 封堵决口等抢险作业。
2024/2/2
救生器材
如救生衣、救生圈、冲 锋舟等,用于水上救援
和人员转移。
发电和照明设备
其他物资
便携式发电机、应急照 明灯等,保障抢险现场
的电力和照明需求。
2024/2/2
应急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 防汛应急工作,包括救援力量 调配、物资保障和灾情评估等 。
气象部门
负责提供实时气象信息和预测 预报服务,为防汛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
其他相关部门
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参与防汛 应急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13
预案演练计划与执行情况回顾
2024/2/2
演练计划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物 资调度决策过程。
17
紧急情况下物资保障措施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在紧急情况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 制,确保物资迅速到位。
优先保障重点地区
根据灾情严重程度和抢险救援需求, 优先保障重点地区的物资供应。
2024/2/2
加强现场指挥调度
在抢险现场设立指挥机构,负责现场 物资的调度和分配工作。
预警预报体系仍需完善
部分地区预警预报体系存在短板, 需要加强建设和投入,提高预警预 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基层防汛能力有待提升
基层防汛队伍在人员、技术、装备 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 投入,提高基层防汛能力。
2024/2/2
社会公众防汛意识不强
部分社会公众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汛意识和自救互 救能力。
04
物资储备与调度管理优化
2024/2/2
15
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规划
防汛抢险物料
包括砂石、编织袋、木 材等,用于加固堤坝、 封堵决口等抢险作业。
2024/2/2
救生器材
如救生衣、救生圈、冲 锋舟等,用于水上救援
和人员转移。
发电和照明设备
其他物资
便携式发电机、应急照 明灯等,保障抢险现场
的电力和照明需求。
2024/2/2
应急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 防汛应急工作,包括救援力量 调配、物资保障和灾情评估等 。
气象部门
负责提供实时气象信息和预测 预报服务,为防汛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
其他相关部门
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参与防汛 应急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13
预案演练计划与执行情况回顾
2024/2/2
演练计划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物 资调度决策过程。
17
紧急情况下物资保障措施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在紧急情况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 制,确保物资迅速到位。
优先保障重点地区
根据灾情严重程度和抢险救援需求, 优先保障重点地区的物资供应。
2024/2/2
加强现场指挥调度
在抢险现场设立指挥机构,负责现场 物资的调度和分配工作。
预警预报体系仍需完善
部分地区预警预报体系存在短板, 需要加强建设和投入,提高预警预 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基层防汛能力有待提升
基层防汛队伍在人员、技术、装备 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 投入,提高基层防汛能力。
2024/2/2
社会公众防汛意识不强
部分社会公众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汛意识和自救互 救能力。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健康问题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水源污染, 食物供应链中断,引发一系列 健康问题,如腹泻、疟疾等。
社会秩序混乱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 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
作。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破坏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植被 破坏,土壤侵蚀,影响
生态平衡。
水体污染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污水 和垃圾流入河流湖泊,
造成水体污染。
动物栖息地丧失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目录
• 洪涝灾害的成因 • 洪涝灾害的影响 •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 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 洪涝灾害的案例分析
01
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因素
01
02
0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如强降雨、 飓风等,增加了洪涝灾害 的风险。
地形地貌
河流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等, 容易造成洪水积聚。
水文条件
河流流域的水文条件,如 暴雨、融雪等,会影响洪 水的形成和流量。
人为因素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地面增多,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导致雨水 无法有效排入河流,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堤防等建设不合理,会影响河流的泄 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动物 栖息地丧失,影响野生
动物生存。
气候变化影响
洪涝灾害可能加剧气候 变化的影响,如全球变
暖、海平面上升等。
03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气象、水文、地质等多部门 联合的预警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和快速传递。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 雷达监测等,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健康问题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水源污染, 食物供应链中断,引发一系列 健康问题,如腹泻、疟疾等。
社会秩序混乱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 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
作。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破坏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植被 破坏,土壤侵蚀,影响
生态平衡。
水体污染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污水 和垃圾流入河流湖泊,
造成水体污染。
动物栖息地丧失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目录
• 洪涝灾害的成因 • 洪涝灾害的影响 •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 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 洪涝灾害的案例分析
01
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因素
01
02
0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如强降雨、 飓风等,增加了洪涝灾害 的风险。
地形地貌
河流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等, 容易造成洪水积聚。
水文条件
河流流域的水文条件,如 暴雨、融雪等,会影响洪 水的形成和流量。
人为因素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地面增多,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导致雨水 无法有效排入河流,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堤防等建设不合理,会影响河流的泄 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动物 栖息地丧失,影响野生
动物生存。
气候变化影响
洪涝灾害可能加剧气候 变化的影响,如全球变
暖、海平面上升等。
03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气象、水文、地质等多部门 联合的预警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和快速传递。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 雷达监测等,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防洪ppt课件

长江流域防洪经验
在长期的防洪实践中,长江流域积累了丰富的防 洪经验,如加强河道整治、建设水库群、提高堤 防标准等。
长江流域防洪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 的防洪形势越来越严峻,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 施应对。
黄河流域防洪案例
黄河流域防洪工程
黄河流域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堤防、分蓄洪区等, 这些工程在历年的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河流域防洪经验
黄河流域的防洪经验包括加强河道整治、提高堤防标准、 科学调度水库等,这些经验为流域内的防汛抗洪提供了有 力支持。
黄河流域防洪挑战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河道淤积严重,防洪形势 日益严峻,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应对。
珠江流域防洪案例
珠江流域防洪工程
珠江流域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堤防、水库、分蓄洪区等,这些工程在历年的防汛抗洪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防洪需要综合考虑排水、 蓄水、排涝等多方面因素,建 立完善的防洪体系。
防洪技术创新与研发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手段,提 高防洪工程的抗灾能力。
加强洪水模拟、预警预报等关键 技术研发,提高洪水灾害预警的
准确性和时效性。
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 果在防洪减灾中的转化应用。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作也是未来防洪发展的重要方向。
02
洪水灾害的类型与影响
暴雨型洪水
总结词
由暴雨引起的洪水灾害
详细描述
暴雨型洪水通常发生在夏季,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降雨,导致河流水 位迅速上涨,淹没低洼地区和农田。
预防措施
加强雨情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设防洪工程,提高河道泄洪 能力;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降低内涝风险。
在长期的防洪实践中,长江流域积累了丰富的防 洪经验,如加强河道整治、建设水库群、提高堤 防标准等。
长江流域防洪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 的防洪形势越来越严峻,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 施应对。
黄河流域防洪案例
黄河流域防洪工程
黄河流域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堤防、分蓄洪区等, 这些工程在历年的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河流域防洪经验
黄河流域的防洪经验包括加强河道整治、提高堤防标准、 科学调度水库等,这些经验为流域内的防汛抗洪提供了有 力支持。
黄河流域防洪挑战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河道淤积严重,防洪形势 日益严峻,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应对。
珠江流域防洪案例
珠江流域防洪工程
珠江流域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堤防、水库、分蓄洪区等,这些工程在历年的防汛抗洪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防洪需要综合考虑排水、 蓄水、排涝等多方面因素,建 立完善的防洪体系。
防洪技术创新与研发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手段,提 高防洪工程的抗灾能力。
加强洪水模拟、预警预报等关键 技术研发,提高洪水灾害预警的
准确性和时效性。
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 果在防洪减灾中的转化应用。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作也是未来防洪发展的重要方向。
02
洪水灾害的类型与影响
暴雨型洪水
总结词
由暴雨引起的洪水灾害
详细描述
暴雨型洪水通常发生在夏季,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降雨,导致河流水 位迅速上涨,淹没低洼地区和农田。
预防措施
加强雨情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设防洪工程,提高河道泄洪 能力;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降低内涝风险。
6-1 气象灾害 洪涝和干旱课件(34张PPT)

1、干旱 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 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 当干旱持续时间长较长,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世界上旱灾频发区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2.干旱灾害的分布(世界)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 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2.干旱灾害的分布 (我国)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读图,说出我国旱灾多发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 发区
为什么华北地区旱灾发生最 频繁、影响最严重?
华北地区:旱灾频繁、严重
“春雨贵如油” 春旱
——F-C and d-reduction
5.洪涝灾害的对策 The harm of flood disaster
工程措施:
建分洪、泄洪区 裁弯取直、修建水库、修筑堤坝 恢复植被、疏浚河道 退田还湖还河
非工程措施: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监测预报
贵州望谟县特大洪涝灾害
案例
•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
—— Climatic factors
•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 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 Topographical factors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西南地区 夏季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 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发生的旱灾
3.干旱灾害的危害 The harm of drought disaster
2、旱灾 当干旱持续时间长较长,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世界上旱灾频发区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2.干旱灾害的分布(世界)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 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2.干旱灾害的分布 (我国)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读图,说出我国旱灾多发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 发区
为什么华北地区旱灾发生最 频繁、影响最严重?
华北地区:旱灾频繁、严重
“春雨贵如油” 春旱
——F-C and d-reduction
5.洪涝灾害的对策 The harm of flood disaster
工程措施:
建分洪、泄洪区 裁弯取直、修建水库、修筑堤坝 恢复植被、疏浚河道 退田还湖还河
非工程措施: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监测预报
贵州望谟县特大洪涝灾害
案例
•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
—— Climatic factors
•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 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 Topographical factors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西南地区 夏季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 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发生的旱灾
3.干旱灾害的危害 The harm of drought disaster
河流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 ppt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 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
-
1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
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
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
能力下降。
-
2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㈠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
4
。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
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
雨,造成洪水泛滥。
㈡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
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
、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 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
-
1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
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
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
能力下降。
-
2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㈠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
4
。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
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
雨,造成洪水泛滥。
㈡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
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
、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
气象灾害—洪涝灾害PPT课件

气象灾害—洪涝灾害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成灾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
1
一、洪涝
概念:是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 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 种灾害,“洪”主要是指___________,常常与 流潮域洪性水的等暴 相雨 关洪 。水“生、涝态融”环雪主境洪要水是、指冰__凌__洪__水__、_风,暴往 往与本地区的降水、积水过多、洪排水水泛不滥畅相联系。
1.洪涝灾害成因答题思路
气候特征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②夏季风的强弱 变化;③台风的影响
自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低洼
然 原 因
水系特征
①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②河道 弯曲;③入海口狭窄,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
水文特征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植被特征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
人
植被破坏
回顾本次洪水成因:首先,长江流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其次,由于淤积、 围垦等原因,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减少了45.5%。仅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水湖 群,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积而丧失的湖泊容积就超过300亿m3,大大降低了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调洪能力。再次,由于河道淤积、滩地围垦、设障严重等原因, 使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是导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性大洪水的主要4原因。
危害:洪涝灾害不仅对水利施设、农业、交通运 输、城市和工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积济水损内失涝,而 且通过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暴发对社会造 成巨大的冲击,通过对耕地、水系和水环境的破 坏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___恶化。
2
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季节:夏秋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成灾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
1
一、洪涝
概念:是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 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 种灾害,“洪”主要是指___________,常常与 流潮域洪性水的等暴 相雨 关洪 。水“生、涝态融”环雪主境洪要水是、指冰__凌__洪__水__、_风,暴往 往与本地区的降水、积水过多、洪排水水泛不滥畅相联系。
1.洪涝灾害成因答题思路
气候特征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②夏季风的强弱 变化;③台风的影响
自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低洼
然 原 因
水系特征
①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②河道 弯曲;③入海口狭窄,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
水文特征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植被特征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
人
植被破坏
回顾本次洪水成因:首先,长江流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其次,由于淤积、 围垦等原因,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减少了45.5%。仅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水湖 群,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积而丧失的湖泊容积就超过300亿m3,大大降低了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调洪能力。再次,由于河道淤积、滩地围垦、设障严重等原因, 使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是导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性大洪水的主要4原因。
危害:洪涝灾害不仅对水利施设、农业、交通运 输、城市和工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积济水损内失涝,而 且通过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暴发对社会造 成巨大的冲击,通过对耕地、水系和水环境的破 坏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___恶化。
2
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季节:夏秋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洪涝灾害的成因 提出洪涝灾害解决的措施
结合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图,探究 洪涝灾害的成因,还需要利用哪些资料。 (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因素)
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及小组手中的资 料对比我国长江、淮河以及孟加拉国洪涝 灾害发生的原因。
结合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图,探究 洪涝灾害的成因,还需要利用哪些资料。 (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因素)
道和湖泊淤积,抬高河床,河道的宣泄能力降低,湖泊萎缩,蓄 洪能力下降。
8、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调蓄径流的功能下降,防洪能力下降。
一:由城市化带来 的问题
二:经济问题
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地面硬化——不利于 水的下渗,地表径流 增加 3.雨岛效应——城市比 周边郊区降雨强度高, 雨量大
降 雨
下渗
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调蓄径流的功能下降, 策;实施防洪保险等。
防洪能力下降。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生物措施: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 分洪区、修建入海河道等 非工程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洪水、 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的预报、 警报系统;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退耕还湖拟定 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结合洪涝灾害的成因提出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的土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管理;
流域面积大,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河网密 布,汛期水量巨大。 夏季易受台风、飓风影响。降水量增加, 引发洪涝。 汛期,长江上游、北岸支流、南岸支流同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 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 和预报;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
城市化
大量使用水泥,柏油,混凝土
土壤
土壤被压实,结构破坏, 渗透性能丧失
地下水得不到补给 缩短地面汇水时间,洪峰出现时间加快
空调,汽 车尾气等
热量超 常排放
城市上 每
空形成 热气流
年 多 一
场
空气污 空气中所含 凝结核 暴
染严重 颗粒物增多 充足
雨
,
形
高大建筑
使风速
使得强雨
成 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夏季易受台风、飓风影响。
降水量增加,易引发洪涝。
3、流域面积大,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河网密布,汛期水量巨大。 4、汛期,长江上游、北岸支流、南岸支流同时来水,下游水量巨
大;荆江段为地上悬河,河堤决口,易发洪涝灾害。(长江)
5、没有天然入海河道(淮河)。 6、海湾地形,多发风暴潮;(孟加拉国) 7、人们对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河
材料和教材中有哪些不理解的知识或信息。
用最简单的一个或几个词组概括洪涝灾害 的定义
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 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灾害可分 为洪水、涝害(包括内涝)等。
洪水:是指大雨、暴雨引 起山洪暴发、河 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者连续性降水超 过城市或者一些地区排水能力致使城市或 该地区内产生积水灾害现象。
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植被、 土壤、自然资源等 人为原因:植被破环、围湖造田、资源开发 (人类活动通过影响植被、河流水文、湖泊、 土壤等条件影响洪涝灾害的形成)
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及小组手中的资料对 比我国长江、淮河以及孟加拉国洪涝灾害发生 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河道弯曲,河网密布,汛期水量巨大。 夏季易受台风、飓风影响。降水量增加,引发洪涝。 汛期,长江上游、北岸支流、南岸支流同时来水,下游水量巨大; 荆江段为地上悬河,河堤决口,易发洪涝灾害。(长江) 没有天然入海河道(淮河)。 海湾轮廓,多发风暴潮,海啸;(孟加拉国) 人为原因:人们对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 沙在河道淤积,抬高河床,河道的宣泄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湖泊导致湖泊的调蓄径流的功能下降,防洪能 力下降。
时来水,下游水量巨大;荆江段为地上悬 库、修建入海河道等
河,河堤决口,易发洪涝灾害。(长江)
没有天然入海河道(淮河)。 海湾地形,多发风暴潮;(孟加拉国) 人为原因:人们对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
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治水 土流失;退耕还湖
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河道和湖泊淤
积,抬高河床,河道的宣泄能力降低,湖 建立洪水的预报、警报系统;
中国某地 下水道
东京下 水道
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
生物措施: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 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修建分洪区、修建入海河道;退耕还湖等
非工程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洪 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洪 水的预报、警报系统;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 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 防洪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