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剂和还原剂 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锦集【11篇】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锦集【11篇】《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1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章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氧化还原的认识是一个分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水平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说出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会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存在强弱关系,如Cl2与Fe3+的氧化性强弱等;学生初步应用电子转移守恒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配平;学生能够书写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建立规律性认识,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能够从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对比强弱关系。
水平4:在电化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达到电子转移的定量水平,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
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复习,达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综合应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进行定量计算、物质制备、能量转化、实验设计等综合问题,甚至还要跟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可见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 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剂、还原剂及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说教学过程(一)教材处理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栏目,让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概念,再让学生分析3个有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再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环节本节课是按照概念的学习过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应用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1.概念的建立过程首先,在课堂引入时,教师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较突出的图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维生素C的作用、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等,使学生在视觉上引起兴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栏目的作用,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较熟悉的反应,如CuO与C的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很顺利的将概念化的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已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慢慢过渡到概念的核心上来,学生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促进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概念知识深化和拓宽,重新构建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体系。
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概念的实质。
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与C的反应后,产生一系列问题:[问题1] 在H2O与C、CuO与H2的反应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况,有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呢?[问题2]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如何变化?[问题3]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反应?[问题4]Fe与CuSO4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分别发生什么反应?[问题5]Cl2与Na、Cl2与H2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通过[问题1—3],促使学生抓住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相似点,切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而使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由“被动接受”变为“初步生成”,通过[问题4、5]三个反应的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再佐以设置的相应【练习1】巩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变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促进了较深层次概念的建立。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word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word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特点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4. 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特点1. 氧化剂的定义及特点2. 还原剂的定义及特点3.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八、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1. 电子转移法2. 电荷守恒法3. 元素化合价变化法九、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1. 化学电池2. 腐蚀与防护3. 合成反应十、氧化还原反应与生活1. 食物的氧化与腐败2. 药物的氧化与还原3. 环境污染与氧化还原反应十一、氧化还原反应与科技1.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2. 化学工业中的应用3. 材料科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十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医学1. 血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 抗氧化剂与健康3. 氧化还原反应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十三、氧化还原反应与能源1. 化石燃料的氧化还原反应2. 清洁能源的利用3. 氧化还原反应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十四、氧化还原反应与环境保护1. 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 空气净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3. 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十五、课程总结与拓展1.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2.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研究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与还原剂》说课稿

《氧化剂与还原剂》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氧化剂与还原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它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性和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难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只有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理论,才能更好地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本节课教材内容和在教材体系中地位的分析、对学生已有认知情况的了解,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研读,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使学生从化合价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②通过对实验的事实思考和分析,了解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③归纳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培养学生建构概念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规律的获取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做到有序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建构概念,让学生体会概念形成过程的严谨性,养成学习、工作、生活的严谨性。
②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并在合作中感受到团队精神。
如何突破重难点,使本节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加以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教,更要有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最新鲁科版必修1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说课稿

最新鲁科版必修1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说课稿第三节氧化剂与还原剂》说课稿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容上: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化学必修I》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课是这一节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这节课的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整个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始终,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思维上:氧化—还原的对立统一,奠定了辨证思维的基础二教材内容解析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判断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三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技能目标:①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②学会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教学步骤:“了解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化合价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理解其中对立统一关系→与四大基本类型区别→用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定义→学会如何判断氧化还原。
”2、能力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从性质到结构、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①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思考方式;②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的突破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第一个重难点的突破<用化合价升降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找出两组方程式价态变化上的区别: ①对立统一关系②四大基本类型。
第二个重难点的突破<用电子转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①NaCl形成②HCl形成教法分析一学生水平和对应的细节处理课前准备:准备针对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价、原子结构等的摸底题。
课堂讲解:初中教材改动很大,已经删掉用 H2+CuO == H2O + Cu介绍氧化还原的例子,学生对于氧化还原是一片空白。
所以,用标题直接提问、直接引入的方法,直达要害。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要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的视角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贯穿着整个高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并且为今后的电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模型,也会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已经能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可以从该角度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定义,结合初中的知识,学生能说出一些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且初中已经学过了化合价的判断,这是本堂课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2.能够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快速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3.能够根据物质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预测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评价目标】1.通过对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水平。
2.通过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诊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程度。
3.通过提炼氧化还原反应的模型,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进阶和思路的结构化。
4. 通过对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水平,初步建立价类二维的物质认知模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教学难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归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的归纳,对氧化还原反应模型的归纳)。
角色扮演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模型进行角色扮演)。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为此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环节一是“温故知新”,通过对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回顾双线桥分析该反应,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环节二是“总结提升”,通过对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具体分析,提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模型,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环节三是“基础铺垫”,通过对一些常见物质中的划线元素化合价的判断,使同学们建立起物质中的中心元素的意识,以便快速准确的判断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环节四是“拓展应用”,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已经理解了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依据价类二维图预测物质的性质,对前边所学加以拓展应用,并初步建立价类二维的物质分析模型,为后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教案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案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使学生能以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得失认识并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2.初步了解化合价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联系3.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力目标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够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2.掌握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从而来判断这种物质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四、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的知识,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实质以及用双线桥法来表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xx同学学生:在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老师:请坐,回答的很好,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也是上节课的重点,再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XX同学学生: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老师:很好,请坐,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都掌握了,下面我写几个反应大家判断一下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aCO3==CaO+CO2t(1)Zn+H2SO4=ZnSO4+H2t(2)Fe2O3+3CO=2Fe+3CO2(3)Cl2+H2O=HClO+HCl(4)老师:大家看一下哪几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2,3,4是氧化还原反应老师:对,第1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它擦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双线桥法表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我们以锌和硫酸反应为例我们一起用双线桥表示一下。
首先是标元素的化合价,Zn是0价,生成的ZnSO4中的Zn是+2价,H2SO4中的H是+1价,生成H2后的化合价是0价,Zn是失电子,失2个电子,化合价呢?对,化合价升高;氢得1个电子,硫酸中有两个氢原子,得两个电子,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和还原剂说课稿

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说课稿太和二中范吉云教材分析1、本节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它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等方面都涉及到氧化还原知识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过程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理论,才能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更深层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地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去认知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所以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学习。
2、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这三部分内容层层深入,递进式生成知识,对知识认识高度的也随之“螺旋式上升”。
这样的编排更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事物的态度,更好地掌握认知事物的基本方法。
同时,教学内容的编排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在知识体系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电化学知识等方面的重要理论工具。
课时安排(3课时)本节教学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的三个部分内容对知识的剖析层层深入,代表着对氧化还原知识认知的三个阶段,所以分三个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第2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明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认知物质的不同方面的性质。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3、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剂和还原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整体设计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分三部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线索,使“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贯穿始终,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
先学习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再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电子转移表示方法,最后应用氧化还原的观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为此将本节内容分为三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第三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能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
化剂和还原剂。
2、学会用分类的视角研究化学反应。
3、通过学习领会“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
过程分析:
1、新课的导入:
通过投影仪展示食品中的保鲜剂,如干燥剂、脱氧剂等。
以常见氧化剂氧气引入课题,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走进化学,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欲,为下一步新课的展开打下基础。
2、小组讨论探究学习阶段:(主要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
反应)
首先将学生划分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
结合学案的使用,以学生熟悉的氧化剂:氧气和氧化铜等为切入点,让学生列举熟悉的有氧气或氧化铜参与的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又氧化铜参与的部分是氧化还原),再拓展到其他熟悉的反应。
先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再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之。
结合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总结有关概念的规律)
①根据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几类?(进一步领会分类方法的应用)
②分析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而引申出什么叫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反应?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何性质?
③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还原剂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引出还原剂的概念,氧化反应的概念,还原剂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然后分析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价态有何关系?(从中发现规律)
④巩固练习,通过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实例来分析巩固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3、归纳总结阶段:(总结有关概念的关系)
①引导学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之间的关系,分析所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得到两条主线:
氧化剂--被 (还原剂) 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剂)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②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4、概括总结阶段:根据以上学习,让学生概括知识网络:
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高
学习这一部分时,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①化合价掌握不熟练,建议提前复习巩固;②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易混淆,建议编成口诀记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学会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讲解、练习等方法
过程分析:
1、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已经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
质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会有升降?实质是什么?
2、探究学习:由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难以理解,是教学中一大难点,采用实验的方法,很
直观,一目了然,难点迎刃而解。
[实验探究]:
实验一:将几颗锌粒直接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它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二:设计一个原电池,锌片和碳棒作为两个电极,硫酸铜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外电路接一个电流计,观察试验现象。
质疑:通过这一实验现象,对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质有什么启发?
利用上述试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难点迎刃而解。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学生已经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那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怎么表示出来呢?让学生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那么此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如何表示呢?
引入双线桥表示法,组织学生讨论双线桥法可以表示什么?书写时应注意什么?讨论后回答。
双线桥法可以表示出同一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以CuO+H2======Cu+H2O为例)
①双线桥从左指向右连接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号起止为同一元素②线上标明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被氧化、被还原等内容(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例
2+00 + O H 12+
学习这一部分时,由于学生化合价掌握不熟练,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双线桥表示法不尽如人意。
五、【板书设计】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氧化还原反应
12、有关概念的规律及其关系
规律:
关系:
氧化剂--被 (还原剂) 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剂)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表示方法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2+00 + O H 12+
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升高 失2e –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2e –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得2e –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失2e –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