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背后都带着一把刀

合集下载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的人与你刚建立关系时,会表现得超级热情,超级能付出,或对你有超级好的评价。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最好有一点防备,因为他们很容易对你超级失望、有超级差评,乃至有超级恨意。

这种逻辑的深层含义是:我超级好,所以你不能拒绝我;你超级好,所以不能拒绝我。

这是对被拒绝的恐惧。

一旦关系中有拒绝性的信息,就有了“坏”出来,而“坏”,是必须被消灭的,因此衍生出了破坏性。

这时,你需要与他适当地拉开距离,让他一开始就感受到距离的存在。

否则,你如果迎合他,给他假象,让他觉得你与他已经非常亲近了,甚至如亲人般,那你想拉开距离时,他就容易受伤,甚至暴怒。

瞎大方,也不会换来尊重。

因为,这时你是在允许对方剥削你,而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容易让剥削者感知为“我比你强”。

例如,一位太渴望剥削别人的女士说:“谁对我好,我就会鄙视他。

”后来想想,她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那些对她好的人,常常任由自己的边界被入侵、尊严被侵犯。

这样的好,的确软弱而没有力量,会让人看不起。

所以,如果你以软弱的好对别人,就别指望换得对方的爱与尊重。

相反,你容易被蔑视和剥削。

太讨好你的人,最后多是很难相处的。

他们就像在放债,会想办法讨回,并且因为他们会放大自我的价值,有时还成了“放高利贷的”。

规则、边界和约定很重要,活在边界清晰的契约中,这种感觉比较清爽吧。

相反,一切都借助道德的名义,那常常是为了剥削,而且黏稠、混乱。

轻易满足别人要求的人,常常是不能提哪怕一点要求的人。

在他们的内心有一个总被拒绝的内在小孩,这使得他们不敢提要求,因为被拒绝会引起强烈的羞耻感,甚至想死。

无形中,他们也会将这个内在小孩投射到别人身上。

所以,不能拒绝别人,一方面是可怜别人,另一方面则是觉得一旦拒绝对方,就会升起无边的仇恨。

所以,事情总是配对出现的。

一个总是扮圣人的人,会找一个总在提要求,而且很少感恩的人。

如此一来,扮圣人的人内心的矛盾就变成了现实的矛盾。

通过调整现实的矛盾,可以调整内心,虽然这不容易。

识别职场笑里藏刀人

识别职场笑里藏刀人

识别职场笑里藏刀人职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交网络,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目标和野心。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些人可能会选择使用笑脸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们表面上看似友好和蔼,但实际上却心机深重,处处藏着利刃。

他们就是职场笑里藏刀人。

职场笑里藏刀人通常具备着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表面和善,言谈举止温和。

职场笑里藏刀人善于伪装,他们会在同事面前表现出友善和蔼的一面,不论是说话的语气还是身体语言都给人一种亲切感。

他们虚伪的表现会让同事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他们是真诚善良的人。

然而,他们的真正目的往往仅仅是出于自己的个人利益。

第二,擅长夸夸其谈,自我吹嘘。

职场笑里藏刀人深谙社交技巧,会用夸夸其谈的方式来获取别人的认同和赞扬。

他们善于包装自己,通过言辞的华丽来掩盖自己实际能力的不足。

在工作中,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所谓成就来吹嘘,以此来改变别人对他们的印象,并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第三,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目的。

职场笑里藏刀人常常是以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主要手段。

他们会把握机会,通过虚情假意的方式来获取别人的信任和帮助。

一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别人抛弃,甚至是对他们进行有意伤害。

第四,擅长挑拨离间,制造矛盾。

职场笑里藏刀人深谙人性的复杂性,在人际关系上具有一定的洞察力。

他们会刻意制造矛盾和不和谐,将同事之间的友好关系变成敌对关系,以此来分散别人的注意力并获取更多的利益。

职场笑里藏刀人的存在对于一个团队和组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他们的存在会破坏团队的和谐氛围,损害同事之间的信任关系,甚至会阻碍组织的正常运作。

因此,识别职场笑里藏刀人是至关重要的。

要识别职场笑里藏刀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观察他们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职场笑里藏刀人在与人交流时通常会表现出一种虚伪的态度,他们会热情洋溢地与人交谈,但往往会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敷衍了事或以其他方式回避。

二、注意他们的夸夸其谈和自我吹嘘。

职场笑里藏刀人善于利用说话的技巧来掩盖自己的不足,一个人如果在与他人交流中过多地强调自己的成就,并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进行过度吹嘘,那么很可能就是一个藏刀人。

愧疚孩子的心情说说

愧疚孩子的心情说说

愧疚孩子的心情说说愧疚孩子的心情说说11.心中始终充满了对孩子愧疚,总觉得孩子太可怜,都怪我的选择苦了孩子。

2.每一个讨好型人格的背后都有可能站着拿愧疚感绑架孩子的家长。

3.每次被这里的破事气到要崩溃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把一些气撒在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然后马上就会感到愧疚。

4.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真的好愧疚。

5.最近家里糟心的事,搞得我们身心疲惫。

爸爸很愧疚,觉得那都是大人的事,孩子不应该跟着受累。

6.光想着湿疹怕热,没想到把弟弟给冻感冒了,内心充满了愧疚,出生到现在就没消停过,感觉对不起孩子。

7.平时一直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觉得挺愧疚孩子的,所以每一个节日无论多忙一定要停下来陪孩子过,让生活变得有仪式感。

8.长期无休,让我对陪伴孩子成长这件事已经积累了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9.每天晚上都是不敢睡觉,太想孩子了,愧疚压的我喘不过气。

10.人生过半,往贪了想,一无所获,对自己、对伴侣、对孩子、对父母都是愧疚。

11.我不是一个害怕辛苦的人。

只是,对孩子,会很愧疚而已。

12.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有这么强烈的愧疚感和挫败感,希望孩子们都能没有病痛,健健康康的。

13.每一次吵完架都会有浓浓的愧疚感包围着我,这么可爱的小孩子,我干嘛跟他吵架啊。

14.孩子越长大越愧疚,发现陪伴他的时间真的少之又少。

15.在外面忙了一天,回来看着孩子这么不听话家里也是乱糟糟一团,很生气,也很愧疚,兼顾了工作,就不能照顾好孩子,心里很难受。

16.当一天的忙碌过后,看看熟睡的儿子,心中满是愧疚。

我该好好陪伴孩子。

而不应该总是着急。

孩子多懂事。

17.连续三天上班早九点到晚十点,孩子又病了,这几年真的'没好好照顾好孩子,心里很愧疚。

18.今天打了大宝,心里满满的自责和愧疚。

到深夜两点半,一点睡意都没有。

孩子,妈妈对不起你。

19.其实真的很惭愧!稀里糊涂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做好自己,也没有做好一个孩子的家长!20.今年闺女的生日赶在工作日,没办法陪她过生日,觉得还挺愧疚的,大人总是在忙碌的工作中错失了很多应该陪伴孩子的时间。

俗语“麻面无须不可交,罗锅腰怀杀人刀”,老祖宗的识人之道

俗语“麻面无须不可交,罗锅腰怀杀人刀”,老祖宗的识人之道

俗语“麻面无须不可交,罗锅腰怀杀人刀”,老祖宗的识人之道
老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是个真理。

关于交友,农村的老一辈人常常说起这一句俗语“麻面无须不可交,罗锅腰怀杀人刀”。

这是啥意思呢?
“麻面无须不可交,罗锅腰怀杀人刀”,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不能和麻子脸或者是脸上没有胡须的人交往,而驼背的人腰间藏有一把杀人刀,和他们交往也要十分的小心。

那么为什么不能和这两类人深交呢? 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以貌取人,人们认为一个人的品性会通过脸体现出来。

脸上有麻子的人会因为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而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心理便会有些阴暗,即使你用一颗赤诚之心待他,可能也不会获得他的信任,所以最好不要和此类人交往。

没有胡须的人其实指的就是太监,我们看古装影视剧会发现,那些心眼很坏的太监,往往说话阴阳怪气,常常会在背后捅刀子,这样的人也不要深交。

“罗锅腰怀杀人刀”说到这句话,估计不少的人都会想到宰相刘罗锅。

而这句话其实并不是说不能和驼背的人交往,这和其上一句一样,都是暗指。

有些驼背的人,我们不知道他是真的驼背了还是在背后藏了“杀人刀”。

因为老一辈人常教我们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行的正站得直,可是有些人故意把腰弯起来假装驼背的样子,那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管是麻面、无须还是驼背,都不是特指这一类的人,这句俗语也更多的是警醒作用罢了,提醒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而且我们和人交往,切不可以貌取人,大家认为呢?。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你根本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你根本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你根本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一直是一个“讨好者”。

我总是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中,我总是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我的认可,我总是像个卑微的奴才一样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但就和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我们越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越是讨好别人,就越是会被别人不当一回事,越是会被别人看不起,越是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在几年前我就已经意识到,做一个“讨好者”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我价值、对自己的生命最大的践踏。

我们没有必要去讨好任何人,我们凭什么要对别人低声下气,我们何必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高傲的理直气壮的做自己?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求从这种讨好别人的模式中走出来的方法,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的尝试,走了不少的弯路,却因为过去习惯性的讨好别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于现实错误的认知令我挣扎徘徊了许久始终不得要领。

但终于在最近这几个月痛苦焦虑的瓶颈期令我获得了许多的成长,我终于从一个“讨好者”蜕变成了一个自尊自爱,不再为别人低下头颅的人。

可是在网上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文章非常少,许多对此的阐述都只是流于表面化,或者只不过是变相的心灵鸡汤,无法对有此类问题的人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因此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写下这篇文章,如果你也受到过和我同样的困扰,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发誓不要再对别人低声下气,如果你也希望蜕变成现在的我这样自尊自爱,请你静下心,静下心,不要囫囵吞枣,而是逐字逐句的读完这篇很长的文章,我相信,这一定会对现在的你有所帮助。

Ⅰ.讨好型人格的表现1.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的察觉出或「自以为察觉」出别人内心的想法。

很会为别人着想,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

2.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的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的情况下会觉得非常的愧疚与惶恐,即便他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为此道歉。

讨好型人格心理科普

讨好型人格心理科普

讨好型人格心理科普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讨好型人格。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老是小心翼翼,生怕别人不高兴,啥都顺着别人的人?说不定你自己也在某些时候有这样的表现呢!讨好型人格,就像是一个总是戴着讨好面具的人。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却被深深地藏起来。

比如说,朋友约去逛街,自己其实累得不行,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咬咬牙答应了。

这像不像明明自己已经饿得没力气,还硬要把仅有的面包给别人?再比如,同事让帮忙做个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明明自己手头一堆事儿,却不好意思拒绝,最后自己加班加点累得够呛。

这难道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这种人格的形成,很多时候和成长环境有关系。

小时候,如果只有听话、讨好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那长大后就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

就好像小树苗在歪着的架子上生长,长大了也长不直啦。

讨好型人格的人,内心其实常常很纠结很痛苦。

他们害怕拒绝别人会让人讨厌自己,害怕冲突,总想着要维持表面的和谐。

可是,这样真的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吗?未必吧!你想想,一个没有自己主见,总是随波逐流的人,能有多大魅力?就像一只没有方向的小船,在大海上漂啊漂,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吗?而且,一直讨好别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间长了,心里的委屈和压抑越来越多,说不定哪天就像火山一样爆发啦!那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首先得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

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就像给自己的内心装一个小闹钟,时刻提醒自己,别只顾着别人,忘了自己。

然后,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拒绝别人。

别担心,拒绝别人不一定就会失去朋友,真正的朋友是能理解和尊重你的。

这就好比选鞋子,合脚的才能走得远,不合适的硬穿,只会磨破脚。

还有啊,要学会接受不完美。

别总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完美的事儿?就像月亮还有阴晴圆缺呢!总之,讨好型人格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愿意勇敢地做自己,就能走出这个怪圈,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你说是不是?。

嘴上善良,行动恶毒句子

嘴上善良,行动恶毒句子

嘴上善良,行动恶毒句子
1. 嘴上说着会帮你,行动上却把你往火坑里推,就像那伪善的狐狸,说一套做一套,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比如有些人在你面前信誓旦旦要帮你解决问题,结果关键时刻不见人影。

2. 嘴里全是善良的话语,行动却像毒蛇一样狠毒,这不就是口蜜腹剑吗?就像那个表面对你好的同事,背后却给你使绊子。

3. 嘴上善良得不得了,行动却能狠心地给你致命一击,这难道不是最可怕的伪装吗?比如有些亲戚嘴上说关心你,却在利益面前毫不犹豫地伤害你。

4. 嘴里说着为你好,行动却在残忍地伤害你,这和那笑里藏刀的人有啥区别?就好像那个朋友总说支持你,却在你困难时落井下石。

5. 嘴上善良得像天使,行动却恶毒如恶魔,这不是在骗人吗?好比那个恋人嘴上说着爱你,却做出背叛你的事。

6. 嘴里的善良都是假的,行动上的恶毒却是真的,这多让人寒心啊!像那种在你面前表现得很友好的邻居,却在背后说你坏话破坏你名声。

7. 嘴上说着同情你,行动却在无情地打击你,这不是很讽刺吗?比如那个老师口口声声说理解学生,却总是严厉惩罚。

8. 嘴上善良得让人感动,行动却恶毒得让人震惊,这是多么虚伪啊!就像那个长辈嘴上关心你的未来,却在行动上阻碍你的发展。

9. 嘴里全是好听的善良话,行动却暴露出恶毒的本质,这不是在演戏吗?好比那个合作伙伴嘴上承诺多多,实际做事却各种坑你。

10. 嘴上说会对你好,行动却在悄悄给你使坏,这算什么善良啊!就像那个所谓的朋友,嘴上甜言蜜语,却在你需要时故意不帮忙。

结论:生活中真的有这样嘴上善良,行动恶毒的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要更加小心地分辨真假,保护好自己,不要被他们的表象所迷惑。

【深入剖析讨好型人格】-探索表面下的内心挣扎

【深入剖析讨好型人格】-探索表面下的内心挣扎

【深入剖析讨好型人格】- 探索表面下的内心挣扎1、什么是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心理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交互动中过度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喜好,进行讨好、奉承或迎合行为,以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

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会牺牲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为了取悦他人而不断地做出妥协和让步。

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讨好型人格通常来源于个人童年生活经历或环境,因为可能来自一个需要迎合或遵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的家庭,导致其形成这种行为和思维习惯。

讨好型人格通常会对个人带来负面影响,如压力、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并可能影响到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讨好型人格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过度关注他人的喜好和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 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因此经常进行讨好和奉承行为。

3. 对于拒绝或批评的反应过度敏感,可能会感到沮丧、自责或恼怒。

4. 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因为害怕会引起他人的不满或厌恶。

5. 难以说“不”,即使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可能会过度承诺,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压力。

这些特征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是很常见的,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如果这些特征开始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那么可能需要考虑寻求专业帮助以改变这种行为和思维习惯。

该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1. 认识到问题。

首先,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存在这个问题,并承认讨好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 接受自己。

尽管改变是重要的,但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寻求支持和理解。

3. 学会表达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人经常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因此可以通过练习有效沟通的技能来克服这个问题。

4. 学会说“不”。

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难以拒绝请求或说“不”,但必须认识到这种行为可能会使其过度承诺或牺牲自己的需求。

因此,学会说“不”是很重要的。

5. 建立健康的边界。

讨好型人格的人需要建立健康的边界,以保护自己免受过度奉承或迎合行为的压力,并确保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心理学家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描述了一种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也叫服从
型人格,他们在童年时候,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担心自己被抛弃,因而拼命压抑自己、讨
好父母。

长大成人后,总是对别人笑脸相迎,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这段话描述得特别到位,我非常认同。

那么,是怎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呢?这取决于养育者的人格:
第一种是付出型父母
这类父母总说一切为了孩子,但在潜意识深处是强烈渴望回报的。

对这一点,你只需要看看
青春期少年的父母就知道了,他们的愤怒与悲伤看起来是因为孩子的“不良表现”,而实际上
他们总会说:“太让我失望了”“简直养了一只白眼狼”,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的付出没有
得到预期的回报,这让我接受不了”。

他们总会无意识传达这个信息,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我生你养你很辛苦,你可不要辜负我”,一批批讨好的孩子就这样产生了,否则就会被内疚感折磨。

第二种是自恋型父母
他们不太可能理解孩子,孩子的存在是为了自己有面子,只喜欢自己喜欢的孩子,意思就是
孩子说出去、带出去脸上要有光,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

若大家谈学习,孩子考得好就是他们想要的。

记住,他们是真的开心,连自己都觉得孩子是
最棒的,觉察不出自己真正在意的是成绩,而不是孩子本身。

同样的,美术、体育、钢琴、礼貌、做家务……都是如此,你总会听他们说“你做得真棒”“你
真懂事”等,翻译过来也是一句话:“你做的是我喜欢的样子”,我喜欢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
是你。

于是,孩子就会拼命变成父母喜欢的样子,而不是自己本来的样子,讨好产生了。

道理很简单,自己本来的样子不被喜欢嘛。

其实,所有讨好型人格背后都是因为恐惧,恐惧被抛弃、恐惧被惩罚、恐惧被内疚。

那么,真实需求都去了哪里呢?
它们大部分都变成了刀子,这一把把刀也有个名称叫“愤怒”,心理学称它为“攻击性”。

请注意,有人拼命讨好你或对你言听计从,他的背后往往带着攻击性的匕首,那都是被打压下去
的愤怒铸造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