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 简 析] 这 是 一 中 描 绘 见 到 的 诗 历 来 下 的 秋 可 谓 是
首 了 枫 悲 景 秋
优 深 林 凉 却 天
美 秋 晚 , 充 里
的 季 景 可 满 的
写 秋 景 的 ,诗 人 笔 生 机 , 真 天 。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 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据说是杜牧在游 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 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 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 。诗人通过描写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 的美丽。
各种练习题表现效果
• 例一:填充题
•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 意思是(因为)。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 的意思是(因为)。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 所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 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枫林、霜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山行
山行:
在山里走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在山里走
· · · 远上寒山石径斜,
一条羊肠小道由山下通向 远处的山顶
径:小路。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
。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的地 方,隐隐约约地有几户人 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晚:傍晚。
菊: 菊花 秋菊 赏菊 墨菊
残: 残兵败将 风卷残云
橙: 橙子 橙汁 橙黄 鲜橙 橙红 橘: 橘子 橘红 柑橘 橘皮 蜜橘
赠:
赠送 赠品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 亭玉立。 • 菊花虽然遭受秋霜的侵袭而零落,却仍有花枝藐视寒霜,不屈地 开放。
4古诗两首(春日偶成)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什么思想感情?
愉快心情
写景 抒情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时所写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 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检测:看哪一同桌能正确、迅速地读写出来。
• 近:接近。 • 午天:中午的太阳。 • 川:小河。 • 时人:人们。 • 不识:不知道。 • 余:我。 • 乐:快乐。 • 将谓:还以为。 • 偷闲:贪玩。
云淡风轻,加上接近中 午的阳光。 花红柳绿,前面有一条小河 流过。
人们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快乐。
春日偶成
宋代诗人,河南洛阳人。与其弟程 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 “二程”。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背诵《春日偶成》 。
3、读古诗,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பைடு நூலகம்者
的思想感情 。
春天写成的诗
• 内容:自学古诗《春日偶成》。
• 方法:1.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 的诗句。
• 2.小组里把诗句意思串连起来说一说。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编号:12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村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村居》。
2、能结合书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感受春光的美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时
光的感情。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4《古诗两首》完整课件

橙色 橙子 橘子 必须 忘记
姓刘 菊花 赠送 风景 荷叶
残枝
君子 秋霜 记住 尽情
目录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 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写
我 会 写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 行(杜 牧)
寒
,
。
停
,
霜
。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橙黄橘绿赞深秋
4 古诗两首-要点梳理 (1)

4 古诗两首【基础须知】词语积累剑外(jiàn wài):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jì běi):今河北北部一带,“安史之乱”时是叛军的老巢。
却看(què kàn):回过头来看。
妻子(qīzǐ):妻子和孩子。
漫卷(màn juǎn):随便卷起。
纵酒(zòng jiǔ):纵情喝酒。
青春(qīng chūn):春天的景物。
作伴(zuò bàn):陪伴。
巴峡(bā xiá):在今重庆市东嘉陵江上。
巫峡(wū xi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巫山县东。
襄阳(xiāng yáng):今属湖北。
元知(yuán zhī):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wàn shì kōng):一切都不存在了。
但(dàn):只是。
九州同(jiǔzhōu tóng):指全国统一。
王师(wáng shī):君王的军队,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běi dìng):指收复北方的失地。
中原(zhōng yuán):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jiā jì):在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无(wú):不要。
乃翁(nǎi wēng):你们的父亲。
【重点梳理】学习因事抒情的写作方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就通过借事抒情,将事和情有机地组织起来。
精彩片段: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点评:这句节选自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作者在描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从内心发出了对周总理的由衷赞美与歌颂。
【难点再现】《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目录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荷尽菊残道寒秋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写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当时 苏轼被贬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 季孙也在。两人过往甚密,交易很深。苏 轼赞誉刘景文,并支持他做官:诗人视刘 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 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他。(苏 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 暮之感。)
赠刘景文
机勃发、五光十 色的橙黄橘绿。
诗人也像在 官场中挺立 的傲霜枝, 体现他豁达 的品质。
提问
• 1~2句写了什么景色?蕴藏什么思想? •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 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 寒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菊花傲立风霜之中 的赞美与向往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 处 高 山 山 间 小 路 曲 曲 弯 弯 , 深 山 密 林 中 升 腾 着 缕 缕 炊 烟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古诗两首《示儿》

儿诵读经典 润泽人生来自问题导入,认识爱国诗人
唐( 宋 )元明清
北宋 南宋
问题导入,认识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 爱国诗人,字务 观,号放翁。作 为一名杰出的诗 人,陆游一生创 作诗词9400余首。
出示名诗,指导读准诗题
《关山月》 《书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示儿》
课堂总结,搜集爱国诗篇
陆游 爱国诗人
赏读名诗,领悟爱国情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读名诗,领悟爱国情怀
赏读名诗,领悟爱国情怀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诵读名诗,引发爱国激情
《关山月》 《书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示儿》
赏读名诗,领悟爱国情怀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读名诗,领悟爱国情怀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即1126 年),金人攻入北宋都城汴梁(今 开封),俘(fǔ)虏(lǔ)了徽 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灭亡。 徽宗的儿子赵构逃到临安(今杭 州)称帝,史称“南宋”。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赏读名诗,领悟爱国情怀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读名诗,领悟爱国情怀
题临安邸(dǐ)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第4课 古诗两首

六(4)班学生自学成果汇报单爱生:__________ 评价:_______课题:4、古诗两首【预习·导学】1、把课后生字抄写两遍,并组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带点的字注音:即.使()蛋卷.()试卷.()传.说()传.记()【感悟·探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给自己听,读给同伴听)2、古诗大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理解字词漫:______ 却:______ 收:______ 同:______ 乃:______翁:______ 平:______ 元:______ 但:______ 妻子:______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___代_________写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体现了一个”______”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句中可体会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5、《示儿》是_______代___________写的,全诗体现了一个”_______”字,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叮嘱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拓展·延伸】1、被称为“大李杜”的两位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小李杜”的两位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柳》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
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赞美柳树)
2、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歌《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好“咏、柳、妆、丝、绦”五个字。
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划出诗歌的节奏,全班齐读。
三、指导书写
1、给柳、丝两个生字分别组词、谈论字体结构、偏旁部首。
2、给生字找形近字,并区分组词。
3、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写。
四、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那下面我们来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丝条:用丝织成的带子
万条:无数条。
裁:用剪刀剪。
妆:打扮
2、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2)看柳树的图
(3)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4)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诗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该句)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并提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图片上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诗意: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里的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
这首诗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了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背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
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小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书上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惜、照、泉、柔。
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听录音朗读。
6、划出节奏全班齐读。
三、学习诗歌
1、解释词语
泉眼:泉水
惜细流:爱惜这涓涓流动的水
树阴:树的阴影
爱晴柔:热爱晴天这柔和的阳光
才露:才露出
尖尖角:尖尖的花芽
立上头:站在上面
诗意:泉水无声无息的流着,倒映在水面的树荫特别喜爱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小的荷花才刚刚露出小小的花芽,早就有蜻蜓立在上头。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图。
说说诗句的意思: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速度稍慢)(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图。
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
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
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
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
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
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
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
“照”字是上下结构。
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