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优选中西身势语差异BodyLanguage

优选中西身势语差异BodyLanguage
• 调节动作 指说话双方为了调节彼此之间的交际行为 而作出的体态动作,这是一种非语言的反馈。
要点: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光接触的艺术。 四、交际中你会微笑吗? 五、手势语 六、中西方文化中的身势语对比。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最合 适
二、各国对于身体接触的不同看法
1.握手
在许多国家,握手已成为 一种常 用的表示亲热和友 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 习惯不大一样 。
中西握手差别: 就力度来讲,西方人要
重,这与传统观念相关。 西方国家握过手后身体马 上分开;中国人则是先握 手,然后互相靠近,或者 干脆抓住不放。
2.拥抱 在欧美拥抱是跟握手
相提并论的见面礼仪,但 有些国家也不一定拥抱, 如:印度,日本,芬兰等。 在西方国家公众场合的拥 抱是一种礼仪,在中国公 开场合通常不拥抱。
阿拉伯人,俄国人,法 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 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 人也热烈拥抱,亲吻双颊 表示欢迎。
3.亲吻 亲吻礼,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礼节,是表示亲密、 热情和友好的一种礼节。
(1)同相识的人谈话时,说话的人和聆听的人都应注视对方。 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是不合适的。
(2)如果演说的人埋头看讲稿,照本宣科而不抬头看听众,对听 众"说话",人们就会认为他对听众冷漠,不尊敬别人。
(3)在谈话时,听的人要注视着说话人的眼睛或脸,表示自己在 听,如果对方说的话较长,听的人要不时发出"嗯"的声音,或者 点头表示自己在注意地听着。
欧美人,待别是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美 国人多喜欢“亲吻礼”。
• 吻的部位不同,表示的含意也完全不同。 • 吻手表示敬意;
吻颊表示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吻唇表示我喜欢你; 吻额表示关爱; 吻眼表示幻想; 吻掌表示热情;

英汉差异的研究

英汉差异的研究

英汉差异与翻译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两门语言, 前者隶属印欧语系( Indo- European Language) , 后者属汉藏语系( Sino-Tibetan Language ) 。

从词源(Etymology) 看, 英汉两种语言相距甚远。

英语和汉语虽然同属曲折变化( Inflection) 较少的分析性语言( Analyticallanguage ) , 但由于各自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思维等不同, 英语和汉语在词法、句法、篇章结构诸方面皆存在显豁的差异, 特色鲜明。

恩格斯曾说: 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 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

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比较, 非常有助于英语学习和翻译实践。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巨大, 本文仅重点从句法层面对英汉语的主要特点和差异进行探讨, 并同时进行翻译实践的尝试。

一、英汉差异比较及翻译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 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是一种意境( Artistic Concept ion ) 语言, 以神驭形,结构松弛, 多是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或独立单句, 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英语遣词造句讲究逻辑性,最忌流散疏放, 借助连接词、关系词、指代词等手段来凸现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以形摄神。

语言学家曾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两者间的差异: 称英语句子为“葡萄型”结构, 汉语为“竹节型”结构。

英汉的形合、意合之别可以说是两者最根本的差别。

形合是明示, 意合是隐含, 在复句内,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译者了解了英汉这种句法差异, 英汉翻译时就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注意各自的特点, 译文才会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规范, 不留译痕和翻译腔( Translationese) 。

我们在翻译英语形合句时, 常可把原文的连接词和关联词等省略不译,而译成把各种逻辑关系隐含在句中的汉语意合句。

中西方体态语比较研究(英文版)

中西方体态语比较研究(英文版)

AbstractBody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is a very usual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Body language plays an assis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when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Bu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ody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significances and expressions except some world known ones.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ome examples,comparing the body language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It aim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reducing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so as to achiev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Then promote peopl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reinforce the heart-to-heart understanding and in the end will benefi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Weatern people and Chinese people.Key Words:body language;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comparison; differenc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摘要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1 引言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非语言交际指不用词语的交际,有无声和有声之分。

但一般说来,非语言交际多指无声。

我们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坐立姿势,手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移动,身体的接触,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发出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意识。

人们就把这种非语言交际方式成为身势语。

身势语主要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嗓子的音质,交谈者之间的距离,谈话者选择衣着打扮的方法所传递的信息,说话人判断接话时机的方法等。

2 身势语的语用特征作为符号概念的身势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符号单位,它用于传递信息,早已未人们所熟悉,并能自如的运用各自群体中所通用的符号势进行交际。

从话语意义的研究角度看,身势语的语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辅助,替代功能身势语伴随话语,对话语起着补充,强调或者确定的辅助功能,他们相互依附,相互支持以取得预期良好的交际效果。

身势语与话语同时或先后进行,它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语义信息量更大,更清楚。

由于各种原因,在许多场合人们用身势语来替代话语,并给交际增加了特殊的表现力。

例如:” Pardon me,sir ,will you do mea favor ?Let mepurchase you one of these puddings. It would give mesuch pleasure. ”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请原谅,先生,能赏我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只布丁吧,如果您肯收下,我将不胜感激。

”他往后一跳,仿佛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似的,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的通红。

2.2 表情功能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者情绪,当然,身体其他部分也可显露这类情绪。

身势语的比较

身势语的比较

A Contrastive Study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Abstract] In human communication, people use body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as well as verb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s also called Kinesics. It belongs to the scop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lementing, accenting, symbolizing or substituting utterance meaning. Body language, like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culture. But in different cultures body language means the different thing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of mak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body language can promote peopl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reinforce the heart-to-heart understanding and in the end will benefi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body language in pragmatics, presents the meanings of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from the point of cultures, researches body language’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specially those in gesture, posture, facial expression_r_r_r, eye contact and physical distance,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cultural meanings. The research of English and Chinese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diminish or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Key Words] body languag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China; contrast英汉身势语的对比研究[摘要] 人们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语言这种普遍的方式外,也经常运用身势语。

中西方身势语的文化差异浅论

中西方身势语的文化差异浅论

中西方身势语的文化差异浅论[摘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身势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作了介绍,阐述了身势语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大量的例证探讨了东西方人在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目光交流、身体接触和空间距离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英语国家;身势语;文化差异一、引言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因此,不断加强对身势语的研究,揭示其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排除文化干扰,对顺利、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语言交流研究的带头人之一莱伊•伯德克斯戴尔曾就人际交流问题作过如下分析:在两人的对话中,通过语言传达的信息,不过占整体的35%,剩下的65%则通过谈吐风度、动作、姿势、与对方的距离等语言以外的手段传达。

[1]142二、身势语的功能作为伴随语言表达主体意思的一种方式,身势语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三类:辅助功能、代替功能、和掩饰功能。

下面将从这三个不同的方面进一步研究讨论身势语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环境中存在的差异。

(一)辅助功能身势语伴随话语,对话语起着补充、强调或确定的辅助功能,它们互相支持以取得预期的良好交际效果。

例如,敲桌子提高音量的作用是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强调语言信息。

用手指指路是进一步明确口头说出的方位。

对恋人用轻缓柔和充满爱意的声音说话,就加强了所说的内容。

在传达某一信息时,我们为了判定这一信息是否被接收、是否被理解,常常注视接受者的反馈。

此时,接收者的点头、眼睛的活动、脸上的表情之类线索,将成为双方调整下一步交流状态的依据。

[2]152-153 身势语与话语同时或先后进行,它能使言语表达更生动、更形象,语义信息量更大、更清楚。

请看下面这段话:With a quick decision he turned to the shop girl and said in a loud voice, “Kindly pack me up this one here. I will take it with me.” He pointed at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expensive of the puddings. 他当机立断,转向女店员,大声说道:“劳驾把这只替我包扎一下,我要带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用一句古老的中国谚语来说:事非经过不知难。 6.物价稳定、市场繁荣。
Prices are stable and the market is flourishing.
7.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
Another phenomenon in the North when autumn arrives is the fruit tree.
英语的物称倾向在其造句中十分明显常常出人意料地选择不能施 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impersonal, inanimate)。相对而 言,汉语在表达上注意主体意识,一般更习惯人称化的表达,尤 其是主语,能施行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主语的首选(personal ,
animate)
第四、英语多被动;
1 :Why should all th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 to me?
飓风所到之处,庄稼倒伏,树根拔起,房顶掀飞。 2. She is lovely enough to outside the moon
an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 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第九、重复与替代
英语力戒重复,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表达方法避免,汉 语不怕重复,运用实称,还原和复说。
1. A dialect is known by every linguist in thi2.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 you wear.
4. His being neglected by the host added to his uneasiness. 主人对他的冷淡使他更加不舒服。 英语的词汇有形态变化,注重时体(16个时态),汉语基本上没

中西身势语差异Body Language

中西身势语差异Body Language

身势语的功能
• 情感表露 指用面部表情和各种体态动作表达内心的 思想情感。 • 象征动作 指用身体的某一部分象征性地表达一种意 思。 • 伴随动作 指人们说话时同时作出的相关动作,用于说 明、强调说话人表述的意思或反映某种即时的心理状 态。 • 反应动作 指人们在一定场景下作出的适应性动作,这 是对客观情况作出习惯性和机械性的反应。 • 调节动作 指说话双方为了调节彼此之间的交际行为 而作出的体态动作,这是一种非语言的反馈。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 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多数英语国家的人不喜 欢人们离得太近,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 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 这是另一回事。
二、各国对于身体接触的不同看法
1.握手
在许多国家,握手已成为 一种常 用的表示亲热和友 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 习惯不大一样 。 中西握手差别: 就力度来讲,西方人要 重,这与传统观念相关。 西方国家握过手后身体马 上分开;中国人则是先握 手,然后互相靠近,或者 干脆抓住不放。
要点: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保 持多大距离最合适。 二、各国对于身体接触的不同看 法。 三、目光接触的艺术。 四、交际中你会微笑吗? 五、手势语 六、中西方文化中的身势语对比。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最合 适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在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的情况: • (1)亲密距离(0~45cm),适合于夫妻关系及情侣之间; • (2)私人距离(45~120cm),限于朋友、熟人或亲戚间的交往; • (3)礼仪距离(120~360cm),用于处理非个人性事务的场合之 中; • (4)公共距离(360~750cm),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堂娜•哈拉维的赛博女性主义分析2 浅论《黑天鹅》电影的象征手法运用3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4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5 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6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7 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8 论《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超验主义哲学观9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0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11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12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13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14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15 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6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17 从谭恩美《喜福会》中审视中西文化冲突18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19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20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21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22 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研究23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24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25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26 《圣经》中的性别歧视27 话语中的性别与身份:以《绝望主妇》为例28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29 从加菲猫看美国新个人主义价值观30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3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32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33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34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35 从精神分析法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斯的母爱36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37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38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39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40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41 双语对认知发展的影响42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43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44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45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46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47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48 委婉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49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50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51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52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53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54 英汉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55 英汉拒绝语对比研究56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57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58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59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特征60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mark’s Theory i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61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62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63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64 英文商标的汉译65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66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67 中西方礼仪差异68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69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70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71 解读《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人公布兰琪72 从唯美主义角度分析《莎乐美》中邪恶的灵魂73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旅游翻译74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75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76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77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78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79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80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81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82 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83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84 从《霍华德庄园》到《印度之行》:论福斯特联结梦的破灭85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86 认知语境对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87 盖斯凯尔夫人工业小说研究88 比较中美民事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89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90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翻译91 《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92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93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94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95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96 “Lady First” Reflected in Different Cultures97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98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99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与《叶问》看中美电影中塑造英雄方式的差异100 On Symbolism in D.H. Lawrence’s The Rainbow101 论被动句的翻译102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103 从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构建的角度来解读梭罗与《瓦尔登湖》的思想104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105 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106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107 浅析《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命运108 论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109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110 解读电影《刮痧》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父亲111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12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113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114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奶妈和《西厢记》中的红娘人物形象比较115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116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117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11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19 学生性格与口语能力初探120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121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122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123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124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125 嘉莉悲剧的原因探析126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7 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128 英语委婉语成因及其在政治方面的应用129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130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131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132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133134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135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136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137 网络英文用语的特点分析138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39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140 任璧莲《典型的美国佬》中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解体研究14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142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143 探析英语政治委婉语的应用144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45 观春潮:浅析“戏仿”背后海明威性格阴暗面146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47 从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谈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口语148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149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150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151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探究《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152 论《猫城记》和《格列弗游记》的讽刺手法153 中英植物词语隐喻的文化对比154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55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156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157 从“三美”原则分析中国古诗词英译技巧158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159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160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161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162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几种婚姻模式163 女性主义视角下《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164 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65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166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167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168 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词汇的教与学169 身势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70 英语科技文献的句子特点与翻译171 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172 从文化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无辜173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174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175 The Loss and Gai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176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177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178 爱的缺失:班吉康普森的痴人说梦—《喧哗与骚动》班吉叙述视角研究179 论女性主义对翻译标准的影响180 浅析商务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现象181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182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83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184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185 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运用及翻译186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187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88 行为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张召忠教授译著病因浅析189 从目的论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190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191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9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3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浅析194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195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196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197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198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爱情观199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200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