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体态语比较研究(英文版)

AbstractBody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is a very usual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Body language plays an assis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when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Bu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ody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significances and expressions except some world known ones.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ome examples,comparing the body language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It aim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reducing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so as to achiev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Then promote peopl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reinforce the heart-to-heart understanding and in the end will benefi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Weatern people and Chinese people.Key Words:body language;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comparison; differenc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摘要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1 引言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非语言交际指不用词语的交际,有无声和有声之分。
但一般说来,非语言交际多指无声。
我们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坐立姿势,手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移动,身体的接触,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发出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意识。
人们就把这种非语言交际方式成为身势语。
身势语主要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嗓子的音质,交谈者之间的距离,谈话者选择衣着打扮的方法所传递的信息,说话人判断接话时机的方法等。
2 身势语的语用特征作为符号概念的身势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符号单位,它用于传递信息,早已未人们所熟悉,并能自如的运用各自群体中所通用的符号势进行交际。
从话语意义的研究角度看,身势语的语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辅助,替代功能身势语伴随话语,对话语起着补充,强调或者确定的辅助功能,他们相互依附,相互支持以取得预期良好的交际效果。
身势语与话语同时或先后进行,它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语义信息量更大,更清楚。
由于各种原因,在许多场合人们用身势语来替代话语,并给交际增加了特殊的表现力。
例如:” Pardon me,sir ,will you do mea favor ?Let mepurchase you one of these puddings. It would give mesuch pleasure. ”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请原谅,先生,能赏我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只布丁吧,如果您肯收下,我将不胜感激。
”他往后一跳,仿佛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似的,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的通红。
2.2 表情功能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者情绪,当然,身体其他部分也可显露这类情绪。
身势语的比较

A Contrastive Study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Abstract] In human communication, people use body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as well as verb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s also called Kinesics. It belongs to the scop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lementing, accenting, symbolizing or substituting utterance meaning. Body language, like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culture. But in different cultures body language means the different thing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of mak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body language can promote peopl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reinforce the heart-to-heart understanding and in the end will benefi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body language in pragmatics, presents the meanings of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from the point of cultures, researches body language’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specially those in gesture, posture, facial expression_r_r_r, eye contact and physical distance,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cultural meanings. The research of English and Chinese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diminish or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Key Words] body languag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China; contrast英汉身势语的对比研究[摘要] 人们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语言这种普遍的方式外,也经常运用身势语。
中西身势语差异Body Language

身势语的功能
• 情感表露 指用面部表情和各种体态动作表达内心的 思想情感。 • 象征动作 指用身体的某一部分象征性地表达一种意 思。 • 伴随动作 指人们说话时同时作出的相关动作,用于说 明、强调说话人表述的意思或反映某种即时的心理状 态。 • 反应动作 指人们在一定场景下作出的适应性动作,这 是对客观情况作出习惯性和机械性的反应。 • 调节动作 指说话双方为了调节彼此之间的交际行为 而作出的体态动作,这是一种非语言的反馈。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 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多数英语国家的人不喜 欢人们离得太近,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 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 这是另一回事。
二、各国对于身体接触的不同看法
1.握手
在许多国家,握手已成为 一种常 用的表示亲热和友 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 习惯不大一样 。 中西握手差别: 就力度来讲,西方人要 重,这与传统观念相关。 西方国家握过手后身体马 上分开;中国人则是先握 手,然后互相靠近,或者 干脆抓住不放。
要点: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保 持多大距离最合适。 二、各国对于身体接触的不同看 法。 三、目光接触的艺术。 四、交际中你会微笑吗? 五、手势语 六、中西方文化中的身势语对比。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最合 适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在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的情况: • (1)亲密距离(0~45cm),适合于夫妻关系及情侣之间; • (2)私人距离(45~120cm),限于朋友、熟人或亲戚间的交往; • (3)礼仪距离(120~360cm),用于处理非个人性事务的场合之 中; • (4)公共距离(360~750cm),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
相聚与分离——从中西方文化看身势语

相聚与分离——从中西方文化看身势语牛萌颖(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摘要:身势语作为一种语言,既是文化的栽体。
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西方身势语的表现也就是中西方文化的表现,对它们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身势语差异许多学者都曾指出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Bi rdw hi s t ed R a yJ m过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交际信息约占65%。
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来看.只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的,83%通过视觉获得。
由此.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言语+39%的声音+55%的动作表情。
这说明。
在人的交际中身势语的因素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对于任何一国语言,身势语都是对语言的补充,甚至有些学者认为身势语和一国语言是相互依存的。
学习并了解身势语对于学习一国语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它能在交际中帮助我们理解对方。
能表达出语言所表达不了的含义及功能。
一、身势语也是文化的载体它和语言一样是传播情感及信息的媒介。
是任何一种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们互相交往的方式。
有了身势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理解对方的含义。
身势语(body l a nguage)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德惠斯特尔(B i r dw hi st el l)首先提出的。
他指出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肌的动作、器官都可以表达和交流信息、感情、态度——“身体即信息”,身势语包括目光语、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举止动作、触觉等若干方面。
二、中西方身势语的差异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渲染下.在不同的民族差异的引导下,在不同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下,有着不同的含义,也传达了不同的内容。
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必然会发现,不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的身势语的行为不同。
即使同一国家和民族的人身势语的行为也不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之间的人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也是身势语的差异性所在。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身势语初探

差异 。
2. 动作语言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已经是根深蒂固 ,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习惯相反
在交际过程中 ,人体的各个部分都会有一定的动作 ,这些动作表达不 的信号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约束力对身势语的影响以及文化和环境差
同的意思 ,我们把这些叫做动作语言 。在动作语言中 ,手的动作最为丰富 , 异所赋予身势语的不同含义 。最为熟悉的动作就是将食指和中指构成一
表情语言中 ,用眼睛交流是人类普通的交际行为 ,由于民族和文化的
语言等方面来探究身势语 。
差异 ,东西方的目光表现都有不同的含义 。东方人交谈的时候 ,习惯于眼
一 、身势语的分类
睛只看到对方的颈部 ,以表示对发言者的尊重 ,而美国人交谈往往将目光
1. 表情语言
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以表示对发言者的尊重 。
于膝盖上或在胸前做较少的手势 ,而欧美领导人一般是翘着二郎腿 ,上身 定民族的文化素质提升到新的高度 。
半侧 ,手臂的动作幅度较大 。这两种姿态给人完全不同的印象 ,前者端庄
身势语涉及文化 、艺术 、文学 、科学 、民俗 、心理学 、社会学 、宗教 、历史
大方 ,后者潇洒自如 ,但都有一定的男士风度 。
通的情况下人们就可以用这种非语言的手段来交际 。
同 ,打叉则表示否认或不同意 ,而英语语言区国家则以打叉表示肯定或赞
当然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同样的身势语所传达的信息是多种多样 成 。在国际交流中 ,若要进行非语言交际 ,一定要注意不同文化下身势语
的 ,一方面 ,时代 的 发 展 逐 步 影 响 着 身 势 语 的 表 达 , 譬 如 握 手 源 于 西 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否则就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 。
它是最便利的交际工具 。见面要握手 ,说话有动作 ,再见要挥手 ,手的动作 个 V 字 ,就是从 英 文 的 V ICTORY 得 来 的 , 现 在 在 中 国 也 用 的 很 多 。而
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和吉姆的性格对他们关系的影响分析2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3 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4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5 对《灿烂千阳》中姐妹情谊的分析6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7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8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9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10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11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12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13 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14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6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17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18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19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20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21 从《简爱》看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22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23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24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25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26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27 简爱与嘉莉妹妹女性形象比较28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29 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30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31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32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33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34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35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3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促销战略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淘宝“双十一”大促为例37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38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39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40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41 语言行为性别差异研究42 从凯特肖邦的“觉醒”中映射出的女性自由43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44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5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46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47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48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49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50 Scarlett的人物形象分析51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52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53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54 文化对在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5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6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57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58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59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60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61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62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63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64 浅谈英语中歧义65 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66 英语歌曲名称汉译研究67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68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的生态解读69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7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71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72 《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复活以及宽恕73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74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75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76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77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78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79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80 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的形象81 非言语交际对演讲的影响82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83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84 《远离尘嚣》人物分析及悲剧写法85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形象86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87 论爱伦•坡小说《莫格街谋杀案》中悬疑的设置88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89 《神探夏洛克》文化现象研究90 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91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92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93 《紫色》的妇女主义解读94 埃德娜: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95 A Research on Frances Burnett’s “Fauntleroy” Writing Style96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97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98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99 关注耐心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100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101 禅宗思想在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体现102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析103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104 伍尔芙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105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106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07 Negative Transfer and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108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109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1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11 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112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113 外贸函电写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114 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分析115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116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117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118 会计文本语言特色分析——以《国际收支手册》为例119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120 Wessex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omas Hardy's Novels121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122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Skill through Cohesive Devices123 如果不复仇——论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124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2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浅析隐喻和换喻的异同126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127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8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129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130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131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隐喻比较研究132 合作原则视角下对《老友记》中台词的幽默研究133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34 浅析中美幽默之差异135 从语用学的角度谈美剧中的言语幽默——以《老爸老妈浪漫史》为例136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简单”原则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8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139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140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141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142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143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14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145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146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147 从电影《美丽人生》看完美男人形象148 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149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150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51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152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应用领域153 论海勒《约塞连幸免于难》的黑色幽默的荒诞与反讽154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55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156 《哈利波特》中西弗勒斯•斯内普的人物分析157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158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留给世人的礼物159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160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161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162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163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164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165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166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167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168 O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169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170 A Study on Human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171 论纳撒尼尔霍桑《牧师的黑面纱》中的象征172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173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174 英语商标的汉译原则及策略175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17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7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178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179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180 Cause of Tragedy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181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三个世界182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83 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184 意象图式研究185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186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187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88 从文体风格谈培根散文《论美》的翻译189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190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英语习语翻译的研究191 从《简爱》和《藻海无边》看罗切斯特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变化192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193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194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195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196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197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98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199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200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浅谈英汉身势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 身势语的文化差异
杨 春 会
( 尔滨体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oO ) 5 00
摘要 : 身势语是人类社会 文化 交流和发展的产物 , 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语 言手段 。它同语言一样是民族文化 的一部 分, 在人 们的交际中起着独特 的不可忽视 的作用。由于文化风俗 的差异, 英汉文化都有属 于自己的身势语 , 并存在 差异性 , 了解这些 文化 差异有助 于跨文化交际。本文从 面部表情着眼介绍 了 汉身势语 的差异。 英 关键词 : 英汉身势语 ; 文化差异 ; 面部表情
2 0 年第 0 期 09 5 第2 s卷 ( 2 1期 ) 总 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R L OF E C 0U NA DU NA S n’ E 0F JU P L DiT Ur I R0、 CE , l
Nn 5.o 9 O 2 o V0 5 L2
的 。中 国人 用 拇 指表 示 “ ” 用 小 手 指 表 示 “ ” 好 , 差 ,
不清中国人笑的含义 了, 要理解那么多的含义并 学 会识别 确实 有一定 难 度 。 英 汉不 同的文化差异 导致 了英汉身势语 的差 异, 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跨文化交际 中相互间的信 息传递不畅 , 引起文化 冲突。要使跨文化交际获 得 成功 , 就必须注重英汉身势语 的文化差异。 三 、 少 英 汉 身 势 语 表 达 中 文 化 冲 突 的 几 个 减
中图分 类号 : 3 3 1 H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8 (09 0—0 0—0 17— 5 0 2o )5 0r 2 7
d8 a rl) py 它 每 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 , 身势语是表达 了显露 规则 ( i l ue 的概 念 , 表 明“ 种 文 化 这些规则指导个人显露社 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 是一个民族文 都发展了一系列的规则 , 它表达个人在一定 的条件下所 体 化的一部分。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已经根深蒂固, 不 会所认可的行为 , 验的情绪。不 同的文化有不 同的显 露规则 , ” 以笑 为 容易接受与 自己习惯相反的信号 , 以我们不能忽视 所 文化约束力对身势语 的影响以及文化环境差异所赋 例, 中国人 的笑在某些场合会 引起外 国人 的反感 。 予身势语的不同含义。英汉文化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个美 国人失手摔了一个盘子 , 他本来就感 到很窘 这种差异直接制约着我们对身势语信息的正确获得。 迫, 而在场的中国人发出的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 又气又恼。其实这种笑并非嘲笑 当事人 , 也不 如果交际双方不注意这种文化差异, 就会使交际发生 滋味 , 只是表示“ 当一 回事 ” “ 别 、 没关系” 的 障碍 , 造成相互间的信息传递的不畅。对英汉身势语 是幸灾乐祸 , 进行对 比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它不仅有助 意思 。 于英语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文化, 而且还 英美人对 中国人的微笑也感到不可思议 , 称 并 会避免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交际中产生一些 之为“ 比蒙娜丽莎还 蒙娜丽莎 ” 不 可捉摸 的微 的“ 笑” 。一个 比较典型 的例子是 : 一位美 国留学生 回 不应有的误会 , 从而大大提高交际效果。 校后很不高兴地向中国老师诉说她在那里的不愉快 英 汉 文化 中身势 语的差 异 中西文化底蕴各不相 同, 这直接体现在语言当 遭遇 , 老师一直微笑地听着 , 学生很不高兴 , 质问老 老师会用很 明显 的感 中, 这一点在身势语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而面部 师为什么发笑 。因为在美国, 情共鸣的表情做出反应 ; 中国的老师看起来似乎 而 表 情是 说话 时最 明显有 效 的辅 助 方式 , 此本 文 以 因 身势语 当中的面部表情为例来解析一下英汉身势语 是在幸灾乐祸 。再如 中国人 习惯 以微笑来 表示友 愉快 、 满意或者安慰。唐玄宗诏令快骑从岭南千 的文化差异 。面部表情是身势语 中最能表现人情绪 好、 里运送荔枝以取悦于杨贵妃的故事在诗人笔下成为 的一种手段 。由于生理和心理 的原因 , 人们内心 的 各 种情 绪不 可避 免地 会从 面部 反映 出来 。面部 表情 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名句。杨贵 在人际交流 中 占有 相当重要 的地位 。人 的基本感 妃的满心喜悦在一个“ ” 中得 以生动体现 , 笑 字 但这 情, 如喜、 哀、 、 、 、 怒、 欲 爱 恶 惧等都可以通过面部表 种含蓄的微笑在英美人眼里变得 “ 不可捉摸 ” 。中 情 反映 出来 。 国人的笑 的含义很多, 既可以表示赞赏 , 又可以表示 人类面部表情 由生物遗传 , 由于文化传统不 不 同意 、 但 不屑一谈、 接受对方的好意 、 听不 清对方说 同, 人们对某一事物 的面部表情反应 也会有差异。 了什么 , 以及回避其他不便或不愿明确表态 的含义 , 也难怪 外 国人 会弄 不懂 了。 弗里森 和汤姆金斯在大量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和吉姆的性格对他们关系的影响分析2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3 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4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5 对《灿烂千阳》中姐妹情谊的分析6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7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8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9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10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11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12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13 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14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6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17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18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19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20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21 从《简爱》看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22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23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24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25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26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27 简爱与嘉莉妹妹女性形象比较28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29 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30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31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32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33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34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35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3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促销战略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淘宝“双十一”大促为例37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38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39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40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41 语言行为性别差异研究42 从凯特肖邦的“觉醒”中映射出的女性自由43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44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5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46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47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48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49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50 Scarlett的人物形象分析51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52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53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54 文化对在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5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6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57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58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59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60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61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62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63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64 浅谈英语中歧义65 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66 英语歌曲名称汉译研究67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68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的生态解读69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7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71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72 《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复活以及宽恕73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74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75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76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77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78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79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80 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的形象81 非言语交际对演讲的影响82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83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84 《远离尘嚣》人物分析及悲剧写法85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形象86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87 论爱伦•坡小说《莫格街谋杀案》中悬疑的设置88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89 《神探夏洛克》文化现象研究90 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91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92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93 《紫色》的妇女主义解读94 埃德娜: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95 A Research on Frances Burnett’s “Fauntleroy” Writing Style96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97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98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99 关注耐心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100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101 禅宗思想在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体现102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析103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104 伍尔芙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105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106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07 Negative Transfer and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108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109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1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11 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112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113 外贸函电写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114 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分析115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116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117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118 会计文本语言特色分析——以《国际收支手册》为例119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120 Wessex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omas Hardy's Novels121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122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Skill through Cohesive Devices123 如果不复仇——论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124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2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浅析隐喻和换喻的异同126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127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8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129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130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131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隐喻比较研究132 合作原则视角下对《老友记》中台词的幽默研究133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34 浅析中美幽默之差异135 从语用学的角度谈美剧中的言语幽默——以《老爸老妈浪漫史》为例136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简单”原则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8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139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140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141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142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143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14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145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146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147 从电影《美丽人生》看完美男人形象148 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149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150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51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152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应用领域153 论海勒《约塞连幸免于难》的黑色幽默的荒诞与反讽154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55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156 《哈利波特》中西弗勒斯•斯内普的人物分析157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158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留给世人的礼物159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160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161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162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163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164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165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166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167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168 O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169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170 A Study on Human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171 论纳撒尼尔霍桑《牧师的黑面纱》中的象征172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173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174 英语商标的汉译原则及策略175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17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7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178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179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180 Cause of Tragedy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181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三个世界182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83 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184 意象图式研究185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186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187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88 从文体风格谈培根散文《论美》的翻译189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190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英语习语翻译的研究191 从《简爱》和《藻海无边》看罗切斯特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变化192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193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194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195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196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197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98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199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200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