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13
《隋朝大运河》微课教学设计

《隋朝大运河》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七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开通大运河的原因;掌握大运河的基本概况;理解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地图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感受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历史素养,能够从简单的材料中结合课本概括出知识点,同时学生通过地理的学习对历史地图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比较欠缺的是文言文材料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同时七年级学生在看待历史问题是不能够全面的去看待,只是简单的从表面看,不能一分为二的从利弊两方面去看,所有要引导学生多去阅读历史材料提高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去看待。
三、知识点
1.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大运河的基本概况。
3.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四、授课类型
讲授类
五、教学过程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虽然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和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开通利大于弊,造福千古,所有大运河的开通值得被历史铭记。
现在我们一起对本课做个小结。
1.时至今日,一千多年前隋朝大运河有些河段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任然在造福人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被铭记。
2.同学们,你了解和掌握了《隋朝大运河》吗?今天的微课就
上到这里,谢谢聆听!。
初一历史隋朝大运河教案

初一历史学科教案课题:第一课隋朝大运河一、教学重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二、教学难点: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一、南北重归统一:1、_______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_______,定都______。
2、______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南北。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1、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修的时间及皇帝:从____ _年起,_______征发几百万人开通。
3、运河的组成:隋朝大运河以_____ 为中心,北达______(今北京),______(今杭州),4、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全长两千多公里)5、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我的家乡淮安在邗沟这一段上)【目标展示】了解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作用【新知研习】研习1:隋朝的建立者、首都和南北重归统一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建立者:581年杨坚首都:长安南北重归统一的标志:589年隋朝灭掉陈研习2:隋初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学生看书讨论回答:繁荣: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
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表现: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研习3:大运河开通的作用(1)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这也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做准备。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教学设计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教学设计引言隋朝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连接了中国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的建设背景、历史价值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分析、批判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认识它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批判和创造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思考现代水利工程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1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介绍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以及隋炀帝统一北方后修建大运河的原因和目的。
1.2 隋朝大运河的建设过程:详细介绍大运河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艺,以及其中的主要工程和关键技术。
1.3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价值:解释大运河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文化交流和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1.4 隋朝大运河的影响:分析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现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启示。
2.教学方法2.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运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师讲解: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教材,向学生介绍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历史价值和影响。
2.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讨论和展示隋朝大运河的相关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大运河的工程设计、文化交流等。
2.4 学生展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评论。
三、教学评价1.问答评价:通过提问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能力,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2.小组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个人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3.个人写作评价:要求学生在教学结束后撰写一篇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作文,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 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 (13)

繁盛一时的隋朝(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方法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大运河的开通(多媒体显示)1、导入: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有过这样的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多媒体显示文字和图片)强大的隋王朝仅38年、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追溯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2、目的和条件(多媒体显示)提出讨论问题: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归纳:①开通运河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
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势在必行。
②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当然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
提问:开通大运河势在必行,那么隋朝具备完成这样大的工程的条件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指出:隋朝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安定统一的局面又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3、概况(多媒体显示)讲述: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沟通已有的天然河流和以往开凿的运河,开通了纵贯南北四五千里的大运河。
多媒体演示《隋朝的大运河》:大运河有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大运河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朝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隋朝统一与大运河教案引言隋朝统一和大运河是隋朝的两大重要事件。
隋朝统一结束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将中国重新统一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而大运河则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运系统之一,推动了国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隋朝统一和大运河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隋朝统一的背景1.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持续近400年的分裂时期,其中南朝有南齐、南梁、南陈,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这一时期的分裂导致了国家的割据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 隋朝的崛起在这个背景下,隋朝的崛起开始展现出来。
隋文帝杨坚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成功地将南北朝时期的割据势力逐渐统一。
他先后灭南陈、北齐,最终在隋炀帝杨广的领导下,于隋朝统一。
二、隋朝统一的过程1. 杨坚的政治手段杨坚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力,例如整顿政府机构、加强地方行政管制等。
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例如推行均田制、开展府县制度等,以增强国家的统治力和经济实力。
2. 军事征服在政治手段之外,隋朝还通过军事征服来实现统一。
隋朝先后消灭了南陈和北齐,消除了南北朝时期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辖区内各地的控制力。
3.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统一后,杨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他将地方行政和军事力量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强化了国家的统一度。
三、大运河的建设与作用1. 大运河的背景大运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运系统之一,其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但隋朝是修建大运河的关键时期,隋朝的大运河工程规模宏大,将现今的京杭大运河及其补充系统纳入。
大运河连接了中国的南北两大河流,成为了国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 大运河的作用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隋朝统一后的国家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它成为了商品和文化的重要交流通道,使得各地之间的商品和信息得以快速流通。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5.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历史事件深层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大运河的PPT,内容包括大运河的背景、开凿过程、主要作用等,要求图文并茂,展示清晰。
3.实践活动:
(1)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了解隋朝统一与大运河的实物资料,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300字。
(2)开展“我是小小考古家”活动,通过模拟考古发掘,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4.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隋朝统一的意义、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2.难点:分析隋朝统一与大运河建设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1)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统一的意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运河的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七年级历史教案)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一、学习目标1.公元589年,中国再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贯通了南北,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大运河开凿的意义难点:隋统一的条件●三、教授新课1、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
① 的大融合, 的发展客观上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3)隋统一的条件③南方陈政权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 , ,主观上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运用得当(4)隋统一的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局面,继秦汉之后, 。
(5)隋的富庶:开皇年间,隋帝国, ,和垦田面积。
2、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①自古以来,②隋统一后,南北、、和需要加强③为了,必须加强对、的控制④ 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大运河的概况:: 教你记忆3+4+5=13个点:中心,北抵,南至4段河段: 、、、连接5大水系: 、、、、1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4、大运河开凿的影响:(1)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2)运河的通航促进了发展。
(3)历朝对运河不断、,使它持续发挥着 七年级历史教案; 的作用。
四、随堂练习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隋朝的疆域比秦汉时期更广阔。
3.教师引导:是的,隋朝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那么,隋朝是如何实现统一的?它又有哪些重要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1)感受隋朝统一带来的国家繁荣、民族融合;
(2)领略大运河作为古代伟大工程的风采,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3)关注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2.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使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1)比较法:通过比较隋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加深学生对隋朝特点的理解;
(2)因果分析法:分析隋朝统一、大运河修建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评价法: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技能方面: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分析,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隋朝统一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对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进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强调重点内容。
师: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修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都是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复习,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2-2-2列举重要人物、事件及影响;2-2-3从版图变化,认识历史趋势;
教学要求:了解隋朝兴亡及隋统一的影响;了解大运河概况,知道其开通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运河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基础知识:
1了解隋朝的建立:时间、人物、地点、都城,年号开皇;
2认识隋朝统一的影响;
3了解隋朝大运河概况:一中心,两端点,四河段,沟通五水系;
4开凿者,大运河开凿时间,特征,开凿目的;大运河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闻中介绍的是什么?针对这一话题,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带着问题学习)
正文:
一、认识大运河诞生的年代——隋朝(多媒体展示)
隋朝统一前地图隋朝统一后地图
图一图二
比较两幅图上不同时期的隋朝版图,你能发现什么特点?请结合P87阅读卡知识,说说这一特点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设计意图:以图导论、论从史出)
二、探迷大运河
1、阅读P87内容,请同学到黑板,画出大运河的模样(要求画出大运河的四个方面的特征: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个河段,沟通五大水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体验大运河特征)
2、思考:开凿大运河的时间、人物、原因,地位,结果;——隋朝兴盛
3、思考大运河为什么能够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仅仅6年就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设计意图:通过2个思考,加深对大运河概况的理解)三、评价大运河
史料分析(见P88页4则材料):
备注:资料3 汴水,指连接黄河与长江的河道
资料5 大运河申遗图
1、大运河的修建实现了隋炀帝的愿望吗?你从哪些材料可以看出?
2、有人说,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所致?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讨论,并由代表陈述观点。
3、你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设计意图:论从史出,加深对大运河作用的理解。
)板书:
兴相互促进巩固统一
利加强南北交通
促进社会繁荣
隋朝隋朝大运河
弊沉重徭役
导致
亡战争、大兴土木、兵役、徭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