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检验结果A.重复性B.反映患者当前病情的真实性C.灵敏度D.特异度E.精确度【答案】 B2、胞质中含有嗜天青颗粒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肥大细胞C.中性粒细胞D.NK细胞E.红细胞【答案】 D3、关于需氧呼吸与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产生的能量比后者少2倍B.前者产生的能量是后者的2倍C.前者产生的能量是后者的19倍D.前者产生的能量是后者的38倍E.前者产生的能量是后者的50倍【答案】 C4、下列有关诺卡菌属的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A.广泛分布于土壤中B.多数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菌C.可产生抗结核杆菌的利福霉素D.仅感染人类E.可引起足分枝菌病【答案】 D5、下列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A.伤寒B.副伤寒C.再生障碍性贫盘D.急性链球菌感染E.水痘【答案】 D6、血小板表面具有复杂的血型抗原,但是没有A.ABO抗原B.Rh抗原C.HLAD.血小板特异抗原E.血小板相关抗原【答案】 B7、下列有关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性(MA.血象中可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均减低B.血象中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低于正常,而少数病例增高C.骨髓多为增生活跃或增生明显活跃D.骨髓象中粒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异常中性早幼粒细胞为主E.其特异性遗传标志为t(8;21)【答案】 D8、对造血起主要负调控作用的是A.IL-3B.IL-6C.IL-11D.TGF-βE.TNF-α【答案】 D9、要检测SLE患者肾组织活检标本中的C3沉淀,应采用A.间接荧光法;荧光标记抗人C3B.补体法;荧光标记抗人补体C.直接法;荧光标记抗人C3D.直接法;荧光标记抗鼠C3E.间接法:荧光标记抗鼠C3【答案】 C10、在骨髓涂片中出现的细胞,具有确诊价值的是A.尼曼-匹克(Niemam-Pick)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原始粒细胞E.“火焰细胞”【答案】 A11、患者男,64岁。
各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各阶段质量保证措施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保证项目的质量。
以下是各阶段常见的质量保证措施:1.需求收集和分析阶段:-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对需求的了解准确无误。
-对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验证,确保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编写详细的需求文档,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确保需求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设计阶段:-根据需求文档进行系统设计,明确系统的结构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和架构,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对设计文档进行评审,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编码阶段:-遵循编码规范,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使用合适的代码注释,增加代码的可理解性。
-进行代码审查,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使用单元测试框架对代码进行单元测试,确保代码的正确性。
4.测试阶段:-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的目标、方法、资源和进度等。
-进行黑盒测试,通过输入一系列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进行白盒测试,通过对系统的内部结构进行测试来验证系统的正确性。
-进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正常。
-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和预期。
5.部署和维护阶段:-制定详细的部署计划,包括系统环境的配置和数据的迁移等。
-进行用户培训,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系统。
-进行系统性能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问题。
-收集用户反馈和建议,持续改进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除了以上各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还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通用的质量保证措施来提高项目的质量:1.制定详细的项目质量计划,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控制标准。
2.定期召开质量评审会议,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3.建立项目质量评估指标,对项目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4.建立项目文档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文档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

红细胞/血浆 0.50 0.11 22.70 0.78 0.10 6.70 40.00
180.00 0
1.63 0.55 0.82 0.82
溶血标本/正常标本 1.05 0.81 1.91 -2.64 0.96 2.20 3.59 8.04 14.08 1.94 0.50 0.91 1.14
⑻脂血
❖ 如:肝功能,肾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等。
❖ 3.2 为正确、及时诊断而形成的“组合”;
❖ 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的组合等。
❖ 3.3 初诊时,为了解患者多方面信息而形成的 “组合”;
❖ 如尿十项检测,生化检测的一些“组合”等。
❖ 3.4 为提高敏感度或特异性而形成的“组合”;
❖ 如几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空腹血糖、随机血
❖ ③输液也可影响检验结果。
❖ 如:输注电解质可使K,Na,Mg↑,输葡萄糖可使血糖↑,输入右旋糖苷可 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
❖ 维生素C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增高 Cre UA Bil ALT AST Glu 尿Cre
降低 CHO TG LDH
常用抗生素及镇静药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WBC HB
青霉素G钾 ↓
动带来的影响; ❖ 3)减少饮食带来的影响;
❖ 4)易于参考区间作比较:
❖ ①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如尿常规宜采取 晨尿(易发现病例成分间:如AMI患者查 cTnT或cTnI在发病后4-6小时采样较好;病毒 性感染抗体的检测,在急性期及恢复期采取 双份血清检查对诊断意义较大。
❖ 5.努力做好患者的配合工作 ❖ ⑴做好解释工作: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 ❖ ⑵避免饮食、药物影响
❖ ⑶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要告之留取方法、 注意事项等
简述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简述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质量检查阶段、质量保证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质量检查阶段:该阶段主要出现在20世纪初期,是质量管理发展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外观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通过质量检查来发现和纠正产品的缺陷。
特点如下:1. 重视产品的表面质量:质量检查主要关注产品的外观,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如瑕疵、破损等。
2. 重视工艺过程的控制:质量检查通过控制和检查工艺过程,来确保产品合格。
3. 重点在产品销售前的检验:质量检查主要是在产品出厂前进行,以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二、质量保证阶段:该阶段主要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在质量检查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从仅仅关注终端产品的质量转向关注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特点如下:1. 强调质量控制:质量保证阶段引入了质量控制的概念,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2. 体系化管理:引入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文件,建立了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质量管理职责和要求。
3. 全员参与:强调全员质量管理,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和问题解决,增强了质量管理的全员意识。
4. 强调质量的稳定性:注重质量的稳定性,倡导通过稳定的生产过程来实现稳定的产品质量。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该阶段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在质量保证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从简单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转变为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
特点如下:1. 顾客导向: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关注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评估等系统化的管理工具,用来持续改进质量。
3. 持续改进:强调持续改进,通过使用统计工具和技术手段,不断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及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及质量保证措施一、前期准备阶段1.建立项目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计划,明确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措施。
2.进行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
3.制定项目的质量责任和权限分配,明确各参与方的质量管理责任。
二、设计阶段1.建立设计文件控制程序,确保设计文件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进行设计审核和校对,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法规标准和客户需求,并减少设计变更的风险。
3.制定设计变更管控程序,对设计变更进行评审和审批,确保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和影响的控制。
4.进行设计的工程规范和标准的审查,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质量可控。
三、施工准备阶段1.进行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计划。
2.制定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计划,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合格性和可控性。
3.建立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现场巡检、验收和检测等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性。
四、施工实施阶段1.严格执行施工管理计划,确保施工过程的按计划进行。
2.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包括质量巡检、验收和检测等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的符合要求。
3.进行现场质量记录和整理,形成施工质量档案,为后期的验收和维护提供依据。
4.进行施工的质量纠正和问题处理,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防止问题扩大。
五、竣工阶段1.进行竣工质量验收,包括竣工质量检测和验收记录,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建立质量保修制度,对竣工的工程进行质量保修,确保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3.形成竣工档案,包括竣工图纸、质量报告、验收记录等,为工程的后续维护和管理提供基础。
六、项目管理1.建立项目质量评审和评估制度,定期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2.进行质量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质量改进方案。
3.开展质量培训和教育,提高项目成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保证措施,能够从设计、施工到竣工全过程的每个阶段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提高项目的质量可控和管理水平。
艾滋病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1)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和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 QI) 。
强调对实验室质量不仅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从管理内容来讲要包括影响分析结果的全过程和全方面。
也就是说不能只考虑检测过程,还应包括检测前(分析前)过程和检测后(分析后)过程。
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人员或者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是实验室全体人员的事。
自上而下共有五个层次: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质量体系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十个要素:设施和环境令检验方法、仪器及外部供应品令操作手册令建立和确认方法的性能规格令仪器和检验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令校准和校准验证令室内质量控制令室间质量评价令纠正和纠正措施令质控记录令实验室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效,或者对所要求的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防止交叉污染实验区的准入制度实验室良好的内务实验室必须使用能保证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的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品和供应品。
检验方法:ELISA、化学发光法、快速法等仪器与器材:酶标仪、洗板机、水浴箱、冰箱、移液器、离心机、生物安全柜等试剂盒:必须有国家规定的生产许可证,注册登记证,不能使用过期试剂。
除非有生产厂家的说明,不同批号试剂盒中成份不能相互交换。
试剂盒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
实验室所有使用的检验方法都应该有操作手册。
1 、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要求,以及标本拒收的标准;2 、方法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包括检验的计算和结果的解释。
3 、试剂、质控品的制备;4、标本的保存;5、参考范围及时更新操作手册。
在检测标本前,必须对使用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线性范围)、参考值进行确认。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维护,并将所进行的维护记录并写成文件。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

6 中国 现 代 医生 C N 8 HIA M0D R Oc - E ND 1 0R
一
6 实验室 标本接 收方 面 : 人验收 处 理储存 专
验收标本 主要 包括检验项 目与真空管 的选择是否对应 ; 惟
晨 尿 为 最理 想 。
42 标本 的取 样 .
使用符合 11 . 要求 的仪器 、 试剂 、 校正液和质控物 。 严格按操
作规程执行, 做好检验系统的校准, 或 ) 和( 校准验证 。
1 . 室间 、 内质 量评 价 3 室
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 , 如粪便取其黏液 ; 痰取非唾液部分。
1 操 作规 程 . 4
此要规范操作防止溶血 。采血的体 位有立位 、 坐位和 卧位三种 , 要注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些项 目要 注意注明采血 时间与体 位, 如生长激素和高血压 的化验指标 。需要抗凝的要正确选用抗
凝 试剂 。 4 采 集血 样 后 的核 对 . 4
检验项 目、 仪器的维护、 校准和使用都应制定符合实际工作工 作情况的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必须熟悉和遵守。
性标识是否完整 ; 标本是否溶血 、 脂血 、 黄疸 ; 细菌培养 的标本
( 转第 8 下 4页 )
是否被污染等 , 对不合格的标本要退 回重新取样并注明原 因。离
・
个 案报道 ・
21年3 00 月第 4 卷第 9 8 期
肺 癌治疗中 气管 瘘2 并发 食管 例
柳 斌 余 萍
・
医院 管理 ・
21 0 0年 3月第 4 8卷第 9期
分析前质量管理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 20年1 1月17 日星期 二上午 7时6分 42秒0 7:06: 4220.1 1.17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 2020年 11月 上午7时 6分20 .11.17 07:06 Nove mber 17,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1 月17日 星期二 7时6分 42秒0 7:06: 4217 November 2020
此外,某些激素水平如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等,直立位高于平卧位。
27
3.压脉带的影响:
如压迫40秒,总蛋白增加4%,AST增加16%, 200秒时上升25%。(静脉扩张,淤血,水分 转入组织间隙,血液浓缩)氧消耗增加,无氧 酵解加强,乳酸会升高,pH值降低。
最好能在1min内采完。
30
3.黄疸如血糖,总胆红素及Jaffe法测定肌 酐等,使得这些物质的测定结果出现假性降低 。
4.巨酶:免疫球蛋白与酶的复合物称为巨 酶,这种结合可以提高酶的半寿期,从而导致 酶的活性升高。
31
(四)常用抗凝剂及添加剂选择
1.全血细胞计数、EDTA-K2盐,1.5m/ml血 2.凝血因子:枸橼酸钠,因可使V因子稳定。1: 9 3.魏氏法血沉测定用109mmol/L(3.2%)枸橼 酸钠,1:4 4.血气分析用肝素钠抗凝 5.血氨测定用添加肝素钠的有帽试管(25U抗凝 lml血) 或真空管。 6.血糖测定:立即分离血浆,氟化钠
3.责任难确定性 从病人准备、标本采
集直至分析前标本处理每一个环节发生问题
,都可能影响到标本质量,甚至标本容器也
可能影响到标本质量,而追查原因及责任往
往存在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前、后阶段检验质量保证
肖 鹏程
株洲市中心医院 主任检验技师 2013.11
(1)医生的困惑?
是否开展了肿瘤个体化用药的项目?(检验 项目目录)
甲功多久能出结果,急需指导治疗?(TAT) 羊水染色体检查需要在什么条件下采集样本?
(特殊标本采集,知情同意) 。。。。
(2)护士的困惑?
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共同面临的 问题
如何组合应用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 测项目,获得有用信息,避免浪费, 这是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共同面临 的问题
循证检验医学是架 设检验医学与临床 医学的可靠桥梁, 检验项目优化组合 应遵循循证医学的 原则
临床检验的优化组合遵循原则
遵循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以当前最佳证据为基础” 的原则, 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规范检验医学的研 究、评价和临床应用,向临床医师提供最佳 临床检验项目证据
(3)患者的困惑?
每次采血都要空腹吗?喝水算不算空腹? (患者空腹准备)
晚上的尿液放到次日早上可以用来做尿检吗? (患者自留标本)
每次抽这么多血会不会把我的血抽光?(缓 解患者情绪)
不同时间抽血会对检验结果有影响吗?(生 物节律)
项目选择
解释
开医嘱
采集标本 准备病人
送检标本
检验医学全流程图
循证检验项目组合的优点和局限性
科学性 运用国内外最佳循证检验医学证据,组合检验项 目 临床医生个人或前人经验,通常效率低,规律性 差
指导性 在形成共识性临床实验室指南的基础上,指导临 床和检验部门,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个体特点, 优化检验组合项目 常受利益驱动
应用举例之一
——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及监测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 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 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 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控制血糖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最关键的因素 如何高效监测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
1.针对性 2.有效性 主要应考虑该项检验对某病诊断的敏
感度及特异度,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有一定的限度, 因此在不同情况下,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人群筛 查时,应考虑敏感度较高的检验项目为了确诊,应 选用特异度较高的试验 ;
3.时效性 强调及时性.特殊情况下有补充措 施;
4.经济性 应从总体考察成本/效益关系.
2.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3.质量缺陷的隐蔽性; 4.责任的难确定性。
目前是质量管理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影响 检验结果质量的占60%以上。
从“检验医学”的要求来看,检验人员不能 只考虑分析阶段的质量保证,还必须重视和 参与分析前阶段这一环节的质量保证
检验项目选择
检验项目选择的原则
不同血液检验项目用何种添加剂试管?(抗凝剂的使用) 抽取多管血液时应该按照何种顺序?(采血顺序) 标本应该在多长时间内送至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该
如何处理?(标本运送及保存) 患者自己留取的标本该如何告知病人?(患者准备告知) 附加检验是否需要重新采集标本(附加检验) 。。。。
组合
(1).为提高敏感度或特异度而形成的组合; (2).为了解某器官不同功能情况或从不同角度了
解某一疾病病情有关信息而形成的不同组合; (3).为正确、及时诊断而形成的组合; (4).初诊时,为了解患者多方面信息而形成的组合; (5).为临床医师选用合理的治疗药物而形成的组合.
Hale Waihona Puke 应用举例之一——根据疾病的筛检、监测过程需要的优化组合
糖尿病各检测指标的组合与应用
血糖——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浆蛋白——作为血糖控制
程度的监测指标 微量白蛋白尿——监测疾病的进展,糖尿病肾病
的早期发现 胰岛素,C肽,自身抗体——作为糖尿病分型的
依据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组合
遵循一定程序进行标本的收集、确定、处 理、安全转送以及销毁工作。
建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保证措施; -----。
主要内容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 标本传递、标本验收有关要求。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草案)
第十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的实验室应
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 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受 等标准操作规程。标本采集、标本接受记录 完整,必须包括标本采集、标本接受时间, 并由医疗、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等机构组 织实施。
应用举例之二
——消化道出血的检测
消化道出血在很多疾病早期发现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在消化道肿瘤性疾病上
既灵敏又特异的的方法? 组合试验(串联/并联)
应用举例之二
——根据检测方法学特点的优化组合
分析前阶段
分析前阶段按时间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 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时终止,包括检验 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 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
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
1.检验项目的合理选择;
2.患者的准备;
3.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
特点
1.影响因素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性。需要医 师、护士,甚至患者的参与和配合;
报告
计算 测定
质量核心
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
ISO 15189
检验前过程 主要内容有: 申请表的要求;原始样品采集和操作的要
求;原始样品采集手册内容要求;实验室对 样品监控要求(含采集时间、温度、运输 等);接受和拒收标准问题;样品容量;样 品留验;管理中文件化问题等。
医院评审标准
主要内容
循证检验医学与循证检验项目优化组合 循证检验项目优化组合应用实例
临床检验项目现状
随现代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项目的数量逐年 增多(已超过1000项),但单一检验项目难以满足 临床诊疗之需求
同一检验项目有多种检测方法,不同方法各有其特 点,医疗经济面临“成本-效益”的压力问题
任何一个检验项目其敏感性、特异度、以及预测值 不可能都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