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新
机械加工行业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清单

对人员造成伤害
作业现场 79
80
作业现场
清理金属切屑时用手拉或用嘴吹(人) 对人员造成伤害
没戴护目镜(人)
辐射
危险源评价
控制方式
评价过程
危险级
L
E
C
D
风险等级 1234
不 可 接 受
可 接 受
1
2
3
4
5
6
7
1 6 3 18 √ 1 6 3 18 √ 1 6 3 18 √ 1 6 3 18 √ 1 6 3 18 √ 1 6 3 18 √
造成职业病
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发生紧急情况增大损失与 应急救援难度 发生火灾时增加灭火难度 发生火灾时无法确保及时 灭火 造成人员滑倒伤害
造成人员砸伤
作业现场 50
设备接地不良,漏电,发生触电(物) 造成人员伤害
作业现场 51
转动部位楔子突出,无防护罩(物)
绞伤人体
作业现场 52
清洗铁屑无专用工具,操作者未戴护目镜 造成人员眼睛伤害
√
1 6 4 24
√
1 3 1 3√
1 6 1 6√
1 6 7 42
√
1 6 7 42
√
3 6 3 54
√
1 6 7 42
√
1 6 7 42
√
1 6 7 42
√
1 6 7 42
√
1 6 7 42
√
1 6 7 42
√
1 6 3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机加工危险源辨识

车床危险源辨识1、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戴手套操作,衣袖、衣襟不紧)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2、安全防护装置有缺陷或被拆卸产生不安全隐患。
3、用手直接抓砂布在工件上磨光;隔着正在加工的工件拿取物体;在加工过程中清理刀具上的铁屑、在切削过程中测量工件,擦试机床等,易发生碾、碰、割伤害事故。
4、加工细长件超过主轴后200mn没有加设防护装置,可发生甩击伤害。
5、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
转动的工、卡具、工件飞出导致事故。
6、加工偏心工件时,没有做好平衡配重,致使工件飞出,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7、卡盘保险销子没有锁紧,工、卡具、工件飞出伤人。
8工、卡、量具摆放顺序交叉,混放不符合要求产生隐患。
9、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要求,发生起重伤害。
10、高速切削时未戴防护眼镜、工件未夹紧、用砂布光内孔时,将手指或手臂伸进工件打磨、切断小料时用手接、戴手套操作、切大料时直接切断、一手扶攻丝架(后扳牙架)一手开车会造成机械伤害。
11、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均易生触电事故。
立式车床危险源辨识1、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卡盘上有浮动物件,浮动物件甩出造伤害。
2、未调整工件与刀架间距,刀架与工件相撞造成伤害。
3、卡盘爪或压板超出卡盘,发生刮衣将人绞入。
4、没有穿戴好防护用品或操作不当,易伤人。
5、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戴手套操作,衣袖、衣襟不紧)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6、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要求,发生起重伤害。
7、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易发生触电伤害。
钻床危险源辨识1、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戴手套操作,衣袖、衣襟不紧)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2、用手扶工件、用手清除铁屑划伤手指;3、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会造成机械伤害。
4、工卡具装卡不牢,飞出伤人;5、员工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7、工件超出操作平台尺寸时支撑架要平稳牢靠,如有摆动或滑移现象易造成重物伤害。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机加)

物品掉落 搬运撞伤 搬运撞伤 搬运撞伤 伤人
3
6
3
6
3
6
3
6
0.2
6
33 装配车间
操作
流水线 流水线接口处
易伤手
3
6
34 装配车间 35 装配车间 36 装配车间
操作 操作 操作
流水线 输送带变形 包装机 包装机堵塞时员工用手排除 打包机 打包机漏电
伤人,损坏产品 0.5
1
包装机温度很 高,易伤手
0.1
刀片
使用戒刀片、飞鹰刀片造成人员割 伤
锋利物切割伤
6
6
55 各车间 车间环境
地面
车间地面不平整、有杂物或较滑造 成人员摔倒
摔伤
3
6
56 各车间 车间环境
噪音
车间内机器设备产生的噪音造成听 力下降
噪音
3
6
57
各车间
车间环境
设备设施
车间内摆放的机器设备、办公设施 造成碰伤
碰伤
3
6
58 各车间 车间环境
化学品 使用饮料瓶装化学品
损伤眼睛
15
物品搬运
物料内部转 移
人工搬运
新上架的5G产品过重,搬运时会造 成身体损伤
职业病
16
物品搬运 出入库搬运
机动叉车
机动叉车行駛过快或超重驾驶;叉 运时未看清周边人及物
车辆伤害
17
物品搬运 出入库搬运
机动叉车
机动叉车所叉运物料未作防护,升 降时滑落
车辆伤害
18
物品搬运 出入库搬运
机动叉车
机动叉车驾驶人员没有驾驶证操作 不当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
车工危险源辨识

检查和维护。
违规操作电气设备
危险源描述
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电气设备,如带电插拔插头、用湿手触摸电 器开关等,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可能后果
人员触电伤亡,设备损坏,引发火灾等。
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电气设备操作规程,禁止违规操作;加强员堆放不规范
安全隐患
操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 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违规操作
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如未佩戴防护用品、 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随意调整设备参数等。
忽视安全警示
操作人员忽视设备或环境的安全警示标识,冒险进 行操作。
疲劳驾驶或酒后上岗
01
疲劳驾驶
操作人员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 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 判断和操作能力。
原材料堆放过高、不稳或堆放区域不 合理,可能导致材料倒塌、滑落或碰 撞,引发伤害事故。
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物料堆放规定,确保原材料 堆放整齐、稳定,高度适中,远离通 道和设备,及时清理散落物料。
切削液使用不当
安全隐患
切削液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眼睛接触引起刺激或过敏,长时间吸入切削液 雾气还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粉尘堆积
长期通风不良会导致粉尘在车间内堆积,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操作
温度过高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车工中暑、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也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和寿命。
温度过低
低温环境可能使车工的手部僵硬、不灵活,从而降低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低温还 可能对机械设备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05
环境因素类危险源
照明不足或眩光
照明不足
当工作区域的照明度不足时,车工可能无法清晰地看到工件和刀具的细节,从而增加操作失误的风险 。
机加工车间危险源识别课件

温度和湿度危险源识别
温度危害
机加工车间中,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加上夏季车间内温度往往较高,可能导致操作者中暑、 脱水等健康问题。
湿度危害
机加工车间的湿度过低可能导致操作者皮肤干燥、口鼻喉干燥等不适;湿度过高则可能引发霉菌等微 生物滋生,影响产品质量和操作者健康。
照明和通风危险源识别
要点一
照明危害
不正确的使用机器
不正确的使用机器可能导致机器故 障或工件损坏。
04
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识别
缺乏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 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导致事
故发生。
1
不明确的安全规定
安全规定不明确或未及时更 新,能导致操作人员无法
正确操作机器。
不安全的机器
机器存在不安全因素,如过 热、磨损等,可能导致事故 发生。
不安全的操作环境
操作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 如噪音、振动等,可能导致 操作人员疲劳或受伤。
04
机加工车间环境危险源识 别
噪声和振动危险源识别
噪声危害
机加工车间中,机床等设备的运行往往会产生高噪声,长期处于这种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操作者听力下降、心 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振动危害
机床运转时产生的振动可能会引起操作者手部疲劳、不适,甚至导致长期的肌肉骨骼损伤。
危险部位,如设计安全装置、使用安全离合器、提供自动停车功能等。
02
操作区域的设计
操作区域应合理布局,留出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口,避免人员拥挤
和交通阻塞。
03
电器设施的设计
电器设施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避免漏电、短路等故障引发火灾或
触电事故。
合理安排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的优化
机加工区域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金工工段
C
金工工段现场
旋转设备、绞伤、划伤、撞伤
穿戴劳保用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检查、加强管理,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3
金工工段
B
金工工段现场
行车吊物、撞伤
穿戴劳保用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加强特种设备的点巡检工作、加强管理,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机加工区域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机加工危险源点、单位:
编号:Q/DS JL51—2014
序号
危险源点名称
级别
危险源所在位置
存在的主要危害
主要控制措施
工段责任人
班组责任人
备注
1
油库
C
油库房
火灾、爆炸
配备灭火器材。油库内严禁烟火、明火,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加强检查防止柴油、润滑油跑、冒、滴、漏。加强安全培训、严格检查,严格管理,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车间危险源辨识及防护措施一览表

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易发生CO中毒、触电事故;
中毒和窒息/触电
1、受限空间作业必须采取可靠措施保持良好通风;
2、确保使用的设备绝缘性良好,穿戴好劳保用品,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3、受限空间外必须有专人监护,定时轮换作业;
曾发生过受限空间内作业时触电伤人事故。
6
电器触电
1、配电盘处易发生短路引发电火花伤人事故;
2、电焊机把子线、地线易发生连电触电事故;
3、手持电动工具易发生短路漏电事故。
触电、烧伤
1、使用配电盘内插座时注意安全操作,需接线时要找设备组专业电工接线;
2、尽量避免进入电焊机多、线路杂乱的工作场地,避免触电事故;
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前注意先观察设备完好情况,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曾发生过配电盘接线导致电火花伤人事故;
备注
1
高空坠物01
1、行车吊运产品时可能发生意外导致吊运的产品坠落地面;
2、行车部件因故障掉落地面。
物体打击
1、进入车间按正确佩戴安全帽;
2、禁止在行车下方逗留;
3、有吊运工件时注意躲避。
曾发生过行车吊运工件摔落地面、行车导程器因故障掉落致人受伤等事故
2
高空坠物02
除氧器、热网等高大大产品周围易发生坠物
车间使用磨光机打磨时易发生飞溅伤人事故
飞伤人
1、在车间内工作时注意躲避打磨工位;
2、教育工人按操作规程进行打磨,避开通道及行人。
3、作业场所内人员按规定佩带劳保防护用品。
9
机加工铁屑
机加工场地内铁屑易发生铁屑划伤、扎伤事故。
铁屑划伤、扎伤
1、进入机加工按规定画线路线行走;
2、进入钻床车床工作场地内需穿劳保鞋。
机械车间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记录

机械车间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记录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识别和评估机械车间存在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详细评估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和伤害事件的发生。
2. 危险因素识别2.1 机械设备对机械车间的机械设备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旧化设备、缺乏安全保护装置、容易发生故障等。
2.2 作业环境评估机械车间的作业环境,考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噪音、振动、有害化学物质、高温环境等。
确保作业环境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避免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3 人为因素分析机械车间中的人为因素,包括工人的行为、培训水平、安全意识等。
识别潜在的不安全操作行为和行为惯,采取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措施,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3. 风险评估3.1 风险辨识基于危险因素的识别结果,对每个危险因素评估其潜在风险。
根据可能性和严重性分级,确定高风险和低风险因素,以便优先处理高风险因素。
3.2 风险评估对高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考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控制措施和责任分工。
3.3 监测和审查建立监测和审查机制,定期检查机械车间的危险因素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监测结果对控制措施和风险管理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4. 结论机械车间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记录是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作。
通过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我们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 注:本文档旨在提供指导和建议,并不涉及具体法律问题。
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时,请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加工车间危险源辩识
等新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机加工车间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1)风险值≥70时风险等级为不可接受风险,则一定要采取补充措施并使残余风险值小于70;当20≦风险值<70时风险等级为可接受风险,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而定,可采取相应的补充措施也可以不采取;当风险值<20时风险等级为可忽略风险,可不采取补充措施。
⑵风险值D≥70即为重大危险源,列出各部门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若本部门评价打分后没有重大危险源,则将以往发生过事故的作业活动或本部门比较危险的作业活动做为本部门的重大危险源。
审核/日期:
编制/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