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梁体徐变录入表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制梁场生产期间制梁台座、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电子准仪、两米条码尺均经过相关检测部门鉴定合格。
3.技术要求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若高差值之差在1mm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稳定。
制存梁台座各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制梁台座:如连续观测的当次沉降量小于2mm时,可判定其沉降稳定。
以后每台座每生产10片梁进行一次观测。
存梁台座:有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则判定沉降已稳定。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4.1梁场水准监测网的建立;4.2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标的埋设;4.3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标的埋设;4.4生产期间制梁台座的沉降观测;4.5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4.6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检查工作基点完好情况,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
5.2施工工艺5.2.1水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假如高差值之差在1mm 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
5.2.2存梁台座观沉降观测(1)观测点布设在存梁台座设置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存梁台座地基端部10cm 处,见图5-1。
图5-1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2)观测周期每个存梁台座在首次存梁前进行观测并记录标高,落梁后立即观测,1h 、2h 各观测一次、第2天观测两次,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各观测一次;之后3天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汇总整理沉降观测记录。
(3)沉降评定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 ,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 ,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则判定沉降已稳定,可停止连续观测。
铁路客专连续梁资料表格模板

XX铁路客专工程工程质量检验报验单致 XX工程X标监理站:根据施工承包合同和设计文件要求,我单位已完成 XXXXX #墩 #段模板及支架工程并自检合格,今报请检验。
附件:模板及支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质量检查工程师:日期:监理工程师检查意见:□本检验批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准进入工序。
□经检验,存在下列问题,请整改后重新报检存在问题:1、2、3、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模板及支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A]:《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B]:《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l 材料质量和结构[A]第4.2.1条2 模板安装质量[A]第4.2.2条3 承重模板拆除[A]第4.3.1条4 支架的地基基础[B]第10.5.6条5 模板支架质量[B]第10.5.7条6 分段浇注临时刚性支墩质量[B]第10.5.8条一般项目1预留孔洞中心位置(mm) 10尺寸(mm)+102预埋件中心位置(mm) 3外露长度(mm)+103 非承重模板拆除[A]第4.3.2条施工作业人员质量责任登记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专职质量检查员年月日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年月日分项工程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模板及支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A]:《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B]:《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一般项目l模板安装允许偏差(mm)粱段长±102 粱高+103 项板厚+104 底板厚+105 腹板厚+106 横隔板厚+107 腹板间距±108 腹板中心偏离设计位置109 梁体宽+100 10 模板表面平整度 3 ll模板搭接错台 212 孔道位置 513 梁段纵向旁弯1014 梁段高度变化段位置±1015 底模拱度偏差 316 底模同一端两角高差 217 桥面预留钢筋位置1018支座板四角高度差 1螺栓中心位置 2平整度 2施工作业人员质量责任登记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专职质量检查员年月日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年月日分项工程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工程师监理单位验收结论年月日XX铁路客专工程工程质量检验报验单致 XX工程Ⅱ标监理站:根据施工承包合同和设计文件要求,我单位已完成 XXXXX #墩 #段钢筋工程并自检合格,今报请检验。
梁体(连续梁)徐变观测实施方案

梁体(连续梁)徐变观测实施方案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重点控制工程JHSKⅡ标大川屯3#特大桥40m+64m+40m连续梁徐变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大桥局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重点控制工程JHSKⅡ标项目经理部二工区2013年06月目录一、总则 01.1、适用范围 01.2、工作依据 0二、组织管理 (1)2.1、职责分工 (1)2.2、工作程序 (1)三、通用要求 (2)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2)3.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5)四、专业要求 (8)4.1、梁体工程 (8)4.1.1、工程概况 (8)4.1.2、变形控制标准 (8)4.1.3、变形观测方案 (8)4.1.4、观测资料要求 (10)4.1.5、观测频次 (11)4.1.6、沉降评估 (11)4.1.7、其他 (12)五、人员设备及质量保证措施 (13)一、总则为了更好的对吉图珲客运专线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本项目的测量工作,使测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方案。
1.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吉图珲客运专线铁路土建工程梁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1.2、工作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有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有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吉图珲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10.铁道部有关规定。
连续梁计算工况荷载表

26.5 1.05 0.5 0.24
= 27.7 = 34.9
计算刚 度荷载 27.73 27.7 * 1.05 = 29.1
0.5 0.24 0.5
计算强度荷载 26.5 1.05 2
= 9.82 = 12.4
计算刚度荷载 9.8156
9.82 * 1.05 = 10.3 2
底板
高 低
腹板
高
砼 机具
内滑梁
5
滑梁自重
KN/M
0.97
编号
1 2 3 4 5
项目
翼板砼重量 翼板砼设计重量 施工机具荷载
内膜自重 滑梁自重
KN/M KN/M KN/M KN/M KN/M
计算强 度荷载 1.184 * 26.5 = 31.376 * 1.2 * 2.5 * 2.625 = 1.3 * 2.68 = 0.97
2号块底板
底板(高测)
底板低测
2号块腹板 腹板高测
腹板低测
10号块底板
底板(高测)
编号 1 2 3 4 5
项目 底板砼重量 底板砼设计重量 施工机具荷载 底模自重 纵梁自重
KN/M KN/M KN/M KN/M KN/M
计算强度荷载 0.85 * 0.8 * 18.02 * 1.2 * 2.5 * 0.8 = 1.2 * 0.8 =
计算强 度荷载 5.232 * 0.2 * 27.73 * 1.2 * 2.5 * 0.2 = 1.2 * 0.2 =
0.5
编号 1 2 3
项目 底板砼重量 底板砼设计重量 施工机具荷载
KN/M KN/M KN/M
0.463 * 9.8156 *
2.5 *
计算强度荷载 0.8 * 1.2 * 0.8 =
连续梁模板支架架搭设验收记录表

连续梁模板支架搭设验收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验收部位验收时间箱梁跨径搭设高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验收结果1 施工方案应符合JGJ 166-2008规范要求连续梁模板支架架搭设前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附设计计算书,审批手续齐全。
并且应有专家论证。
搭设前需有安全、技术交底。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2 支架材质、碗扣(扣件)要求支架材质、碗扣(扣件)有复试检测报告。
管件外径、壁厚符合要求。
管件无裂纹、弯曲、压扁及严重锈蚀。
3立杆基础支架基础必须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架体必须支搭在底座(托)或通长方木上,顶(底)托活动部分长度符合要求。
纵、横向扫地杆应符合要求。
4 立杆、水平横杆、碗扣(扣件)的设置要求立杆间距应符合要求;立杆对接必须符合要求。
并满足规范要求水平横杆间距及固定方式应符合要求;并满足规范要求。
碗扣紧固可靠,或活动碗扣与杆件之间有可靠的连接5 架体与墩柱以及架体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模板支架必须与墩柱结构拉结牢固,拉结点垂直、水平距离符合要求,拉结必须使用钢性材料。
架体不同部分之间应有可靠的连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6 斜撑、剪刀撑的设置支架必须设置连续剪刀撑,宽度及角度应符合要求。
斜撑、水平及纵、横向剪刀撑位置符合要求;搭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7 悬挑设置情况悬挑部位设置应符合要求; 外挑杆件与架体结构连接牢固;悬挑梁无变形; 立杆底部应固定牢固;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验收结果8 安全防护人行通道、操作面脚手板铺设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操作面护身栏杆和挡脚板的设置符合要求。
架体须用密目网进行封闭,并固定牢固。
9 其它支架与外电架空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特殊情况须采取防护措施;马道搭设符合要求;主要交通路口门洞部位的搭设符合要求。
并且应设置限高架及其它限速、警告标志;卸料平台、泵管、缆风绳等不能固定在脚手架上;10增加的验收项目验收结论:施工方验收人员签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安全及其他验收人员:监理方验收人员签名: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理工程师: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武汉城圈城际铁路《沉降观测录入与管理细则》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数据录入与管理细则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10月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数据结构管理层次与编码规则2第一节数据结构管理层次2第二节各级结构层次的编码规则3一、线路编码规则3二、项目局编码规则3三、断面编码规则4四、测点编码规则4第三章项目属性信息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6第一节项目属性信息结构组织框架6第二节项目属性数据录入细则7一、线路属性信息7二、项目局属性信息7三、断面属性信息7四、测点属性信息8第三节项目属性数据录入标准表9第四章观测点数据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10第一节观测点数据录入细则10第二节观测点数据录入标准附表17第五章数据文件提交事项25第一节数据提交时间与内容25第二节数据文件格式与提交方式25第一章绪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区间正线部分均为无砟轨道,技术标准高,为保证线下项目速度目标值要求,按时铺设无砟轨道,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上报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
针对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分析评估的技术要求,开发建立了“铁路客运专线沉降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集成系统”,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查询与图形显示,有效提高沉降数据分析与工后沉降预测的工作效率,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分析评估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为了有效利用“客运专线沉降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集成系统”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结合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和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格式要求,对全线上报数据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格式。
为此,制定了“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数据录入与管理细则”。
具体包括:数据结构管理层次与编码规则项目属性信息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观测点数据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数据文件提交事项本细则首先从线路到测点对各级结构层次进行统一编排,制定统一的管理层编码规则,根据该规则实现测点的统一编号和身份认证。
根据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分析评估的技术要求,制定了项目属性信息录入的标准表格和填表细则,录入后形成项目属性信息库,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快速查询与检索;同时制定了观测数据录入的标准表格和填表细则,录入后形成观测数据信息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导入和追加,为沉降变形分析与评估工作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俆变观测方案

白华村特大桥连续梁徐变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DK214+269.98)白华村特大桥起止里程为DK213+789.5~DK214+750.4,全长960.84m。
全桥孔跨布置为20-32m+1-(40+64+40)m连续梁+3-32m+2-24m,桥址于DK214+419.27~DK214+555.27处跨越G205国道,铁路跨越G205国道里程为1476K+600处夹角为30°,设计为1联(40+64+40)米连续梁。
连续梁全长145.5m,计算跨度为40m+64m+40m,箱梁顶建筑总宽12.28m,底宽6.7m。
中支点处截面梁高梁高6.05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3.75m直线段梁高 3.0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0.0045245x2变化,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
连续梁下面G205国道沥青路面宽为12m,桥下净高大于10m。
连续梁施工方法: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纵向预应力钢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其技术条件符合GB/T5224-2003标准。
纵向预应力筋分为12-7φ5mm、18-7φ5mm两种。
锚固体系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锚具采用M15-12、M15-18二种,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直径φ90mm、φ100mm两种,连接器采用ML15-15型,张拉采用YDC3500型千斤顶。
横向预应力采用4-7φ5mm预应力筋。
横向预应力体系采用BM15-4及BM15-4(P)锚具及锚固体系,张拉采用YCQ25型千斤顶,采用内径70×19mm扁形金属波纹管。
竖向预应力筋采用直径25mm的精扎螺纹钢,型号PS830,极限强度fpk=830Mpa,屈服强度σ0.2=785Mpa,伸长率σs≥7%,10h松驰率<1.5%,锚固采用JLM-25型锚具,张拉采用YC60A型千斤顶,管道形成采用内径φ35mm铁皮管成孔。
连续梁位于直线段,纵向坡度为4.2‰。
梁体连续梁徐变观测实施方案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重点控制工程JHSKⅡ标大川屯3#特大桥40m+64m+40m连续梁徐变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大桥局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重点控制工程JHSKⅡ标项目经理部二工区2013年06月目录一、总则 (1)1.1、适用范围 (1)1.2、工作依据 (1)二、组织管理 (2)2.1、职责分工 (2)2.2、工作程序 (2)三、通用要求 (3)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3.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5)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6)四、专业要求 (9)4.1、梁体工程 (9)4.1.1、工程概况 (9)4.1.2、变形控制标准 (9)4.1.3、变形观测方案 (9)4.1.4、观测资料要求 (11)4.1.5、观测频次 (12)4.1.6、沉降评估 (12)4.1.7、其他 (13)五、人员设备及质量保证措施 (14)一、总则为了更好的对吉图珲客运专线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本项目的测量工作,使测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方案。
1.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吉图珲客运专线铁路土建工程梁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1.2、工作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有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有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吉图珲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10.铁道部有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福铁路闽赣段土建?标段 ??特大桥 48m
第(9)期 2012-6-31 标高 工况 (mm) 1000 1002 508 -489 9.5 终张拉后 28天 1008 1009 508 -486.5 10.75 998 997 -1.75 复核: -3 -0.5 本期上拱量 (mm)
施工单位: 所在孔跨: 跨中里程: 张拉前后首次观测
观测期号 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单位 合肥端左1 合肥端右2 差值(左3- 左1/2) 差值(左3- 3*左5/2) 平均值 梁中左3 梁中右4 差值(右4- 右2/2) 差值(右4- 3*右6/2) (℃)
合福铁路闽赣段土建?标段 ??特大桥 48m
第(11)期 2012/7/14 标高 工况 (mm) 1000 1002 508 -489 9.5 终张拉后 42天 1008 1009 508 -486.5 -0.5 本期上拱量 (mm)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14)期 2012/8/5 累计上拱量 (mm) 天气温度 (℃) 工况 标高 (mm) 1002 1004 514 -494 0 终张拉后 63天 10 1015 1020 518 -490.5 0 13.75 1006 1007 0 监理: 年
施工标段: 桥梁名称: 桥梁跨度: 测点备注信息:
施工单位: 所在孔跨: 跨中里程: 张拉前后首次观测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8)期 2012/6/24 累计上拱量 (mm) 天气温度 (℃) 工况 标高 (mm) 1002 1004 514 -494 0 终张拉后 21天 10 1015 1020 518 -490.5 0 13.75
合福铁路闽赣段土建?标段 ??特大桥 48m
第(5)期 2012/6/8 标高 工况 (mm) 1000 1002 508 -489 9.5 终张拉后 5天 1008 1009 508 -486.5 10.75 998 997 -1.75 复核: -3 -0.5 本期上拱量 (mm)
施工单位: 所在孔跨: 跨中里程: 张拉前后首次观测
合福铁路闽赣段土建?标段 ??特大桥 48m
第(1)期 2012/6/1 标高 (mm) 1000 1002 508 -489 9.5 1008 1009 508 -486.5 10.75 998 997 0 0 0 本期上拱量 (mm)
施工单位: 所在孔跨: 跨中里程: 张拉前后首次观测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合福铁路闽赣段土建?标段 ??特大桥 48m
第(13)期 2012/7/28 标高 工况 (mm) 1000 1002 508 -489 9.5 终张拉后 56天 1008 1009 508 -486.5 10.75 998 997 -1.75 复核: -3 -0.5 本期上拱量 (mm)
施工单位: 所在孔跨: 跨中里程: 张拉前后首次观测
终张拉后 14天
终张拉后 21天
合肥端左5 合肥端右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复核:
998 997 -1.75 0 监理:
1006 1007 年
施工标段: 桥梁名称: 桥梁跨度: 测点备注信息:
观测期号 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单位 合肥端左1 合肥端右2 差值(左3- 左1/2) 差值(左3- 3*左5/2) 平均值 梁中左3 梁中右4 差值(右4- 右2/2) 差值(右4- 3*右6/2) 平均值 合肥端左5 合肥端右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
施工单位: 所在孔跨: 跨中里程: 张拉前后首次观测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12)期 2012/7/21 累计上拱量 (mm) 天气温度 (℃) 工况 标高 (mm) 1002 1004 514 -494 0 终张拉后 49天 10 1015 1020 518 -490.5
终张拉后 42天
第(2)期 2012/6/2 累计上拱量 (mm) 天气温度 (℃) 工况 标高 (mm) 1002 1004 514 -494 0 终张拉后 10 1015 1020 518 -490.5 0 13.75 1006 1007 0 监理: 年
施工标段: 桥梁名称: 桥梁跨度: 测点备注信息:
观测期号 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单位 合肥端左1 合肥端右2 差值(左3- 左1/2) 差值(左3- 3*左5/2) 平均值 梁中左3 梁中右4 差值(右4- 右2/2) 差值(右4- 3*右6/2) 平均值 合肥端左5 (℃)
观测期号 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单位 合肥端左1 合肥端右2 差值(左3- 左1/2) 差值(左3- 3*左5/2) 平均值 梁中左3 梁中右4 差值(右4- 右2/2) (℃)
合福铁路闽赣段土建?标段 ??特大桥 48m
第(15)期 2012/8/12 标高 工况 (mm) 1000 1002 508 -489 9.5 终张拉后 70天 1008 1009 508 -0.5 本期上拱量 (mm)
终张拉后 49天
平均值 合肥端左5 合肥端右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复核:
10.75 998 997
-3
0
13.75 1006 1007
-1.75
0 监理: 年
施工标段: 桥梁名称: 桥梁跨度: 测点备注信息:
观测期号 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单位 合肥端左1 合肥端右2 差值(左3- 左1/2) 差值(左3- 3*左5/2) 平均值 梁中左3 梁中右4 差值(右4- 右2/2) 差值(右4- 3*右6/2) 平均值 合肥端左5 合肥端右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
合福铁路闽赣段土建?标段 ??特大桥 48m
第(3)期 2012/6/3 标高 工况 (mm) 1000 1002 508 -489 9.5 终张拉后 1天 1008 1009 508 -486.5 10.75 998 -3 -0.5 本期上拱量 (mm)
施工单位: 所在孔跨: 跨中里程: 张拉前后首次观测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4)期 2012/6/6 累计上拱量 (mm) 天气温度 (℃) 工况 标高 (mm) 1002 1004 514 -494 0 终张拉后 3天 10 1015 1020 518 -490.5 0 13.75 1006
合肥端右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复核:
施工单位: 所在孔跨: 跨中里程: 张拉前后首次观测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16)期 2012/8/19 累计上拱量 (mm) 天气温度 (℃) 工况 标高 (mm) 1002 1004 514 -494 0 终张拉后 77天 10 1015 1020 518
终张拉后 70天 差值(右4- 3*右6/2) 平均值 合肥端左5 合肥端右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复核: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10)期 2012/7/7 累计上拱量 (mm) 天气温度 (℃) 工况 标高 (mm) 1002 1004 514 -494 0 终张拉后 35天 10 1015 1020 518 -490.5 0 13.75 1006 1007 0 监理: 年
施工标段: 桥梁名称: 桥梁跨度: 测点备注信息:
终张拉后 77天
-486.5 10.75 998 997 -1.75 0 监理: -3 0
-490.5 13.75 1006 1007 年
注:现浇梁边跨和简支梁埋点不一样,按照此表计算梁体徐变,中跨和简支梁计算方式一致。
入表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2)期 2012/6/2 本期上拱量 (mm) 累计上拱量 (mm)
997 -1.75 0 监理:
1007 年
施工标段: 桥梁名称: 桥梁跨度: 测点备注信息:
观测期号 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单位 合肥端左1 合肥端右2 差值(左3- 左1/2) 差值(左3- 3*左5/2) 平均值 梁中左3 梁中右4 差值(右4- 右2/2) 差值(右4- 3*右6/2) 平均值 合肥端左5 合肥端右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
0.5
0.5
3
3
1.75 年 月
1.75 日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16)期 2012/8/19 本期上拱量 (mm) 累计上拱量 (mm)
0.5
0.5
3
3
1.75 年 月
1.75 日
算方式一致。
合肥端连续梁边跨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施工标段: 桥梁名称: 桥梁跨度: 测点备注信息:
观测期号 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单位 合肥端左1 合肥端右2 差值(左3- 左1/2) 差值(左3- 3*左5/2) 平均值 梁中左3 梁中右4 差值(右4- 右2/2) 差值(右4- 3*右6/2) 平均值 合肥端左5 合肥端右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复核: 终张拉前 (℃) 工况
观测期号 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单位 合肥端左1 合肥端右2 差值(左3- 左1/2) 差值(左3- 3*左5/2) 平均值 梁中左3 梁中右4 差值(右4- 右2/2) 差值(右4- 3*右6/2) 平均值 (℃)
合福铁路闽赣段土建?标段 ??特大桥 48m
第(7)期 2012/6/17 标高 工况 (mm) 1000 1002 508 -489 9.5 终张拉后 14天 1008 1009 508 -486.5 10.75 -3 -0.5 本期上拱量 (mm)
0.5
0.5
3
3
1.75 年 月
1.75 日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 23合肥端边跨
第(4)期 2012/6/6 本期上拱量 (mm) 累计上拱量 (mm)
0.5
0.5
3
3
1.75 年 月
1.7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