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去年的树》评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去年的树》评课

《去年的树》评课《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鸟儿”和“树”之间哀婉动人的友情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

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会产生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们为这种情所深深地打动。

王老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采用了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领悟式指导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中,王老师让同桌之间相互角色扮演,体会鸟儿在对话中的情感。

同时,巡视全班,关注读得好的同学和读得不好的同学,并进行阅读指导。

在同桌角色扮演之后,老师会让同学随机组合来进行角色朗读,同时扮演鸟儿的同学还要加上动作与表情。

在一组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让其他同学对该组同学的读演进行评价。

增强竞争性,通过相互表达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进一步梳理对课文的情感取向。

通过品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老师让学生想象鸟儿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然后提出两个问题:“假如你是小鸟,那么你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的好朋友,面对着眼前日思夜想的朋友,你会怎么做?”“鸟儿唱完歌了,要离开的时候,它会说些什么?”通过两个问题的牵引,再次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表达,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友谊,信守承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去年的树》的评课稿

《去年的树》的评课稿

《去年的树》的评课稿
牐犞芾鲜恼馓每尉驼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细节处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周老师在教学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练习,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本次听课中的一些感受对照有效评价这点作如下评议:
1、教师的评价语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学生在读鸟儿与树根的对话说,教师评价第一位学生读得还不够着急,在第二位学生读完后,教师评到:看来你着急了。

这两句的评价让学生十分清楚的感觉到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去读。

2、在引导是说鸟儿与女孩的对话时应用的语气,学生还领悟不到,只是说温柔、挥着翅膀、和蔼可亲,当学生说出迫不及待的时候,教师马上就有针对性地表扬到:“我觉得王很会读书,把掌声送给他。

3、接下来针对学生的'合作朗读,第一组似乎不太在状态,还分不清自己的角色,因此周老师评价到:老师知道他们都尽力了,但似乎对于自己的角色还不明白。

周老师就非常清楚地点出了学生不足的地方,但又不是严厉批评,没让学生失去信心。

所以第二组的学生,在角色分配上就好了很多,因此得到周老师的表扬:老师知道他们正在合作着,把掌声送给他们。

4、有点令我非常感动,周老师照顾到了后进生,并在全班面前大大的表扬,
可是,在评价过程中我也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周老师对于部分同学比较合心意的评价比较多,对于其他学生的回答,基本都是给予:哦、好的
等等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在一些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比较窘迫。

评价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周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收获很多,也为我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希望我们共同的成长。

四年级语文《去年树》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去年树》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去年树》评课稿四年级语文《去年树》评课稿好课万千,味而不同。

有的如洒,浓烈芬芳,令人陶醉;有的如水,纯极淡极,却不失本真;有的似茶,香在隐约之中,味在有无之间。

这就是课的境界。

平时听的都是些常态阅读课,总感觉摆脱不了“传统”的束缚,自然也听不出什么鲜味。

《去年的树》一课倒让我有种耳目一新之感。

教者个性化地处理教材,从“感悟写法”这一全新的角度去解读文本,组织教学。

看似信手拈来,细品之却处处匠心独运,令人回味深长。

虽无缘在现场听课,看的也不是录像,但透过实录的每一行文字可以感受到教者简约从容的姿态,领略到他点到为止的激情演绎。

整堂课洋溢着诗意的美感。

一、创意解读,版块清晰——结构美。

“繁华落尽见真谆,铅华洗却见本真。

”所有的语文课堂最终都应回归简洁。

本课教者按“品读天天,进入文本”、“品读对话,体会情感”、“品读结尾,体悟永恒”这三个版块展开教学,简约清晰,给人以一目了然之感。

这得益于教者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个性化地处理教材。

正所谓小学语文姓“小”,说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深,对学生的讲解却要浅。

教者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最深的感情”这一写法,故而处处巧设情境,再三渲染气氛,再三追问。

使得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到这一写作特色。

二、扎实训练,培养能力——实在美。

崔峦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简单、真实、朴实。

”在大力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更是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

本节课师生在平等对话中进行,看似随意,实则每个环节都为“扎实有效地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服务,具体体现在:1、朗读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朱孝仁说:“讲解使人知道,朗读则使人感悟。

”新课标也强调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本节课中,教者不仅安排齐读、分角色读,尤其是课始和课中的引读设计更是不厌其烦,下足了功夫,,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使“小鸟和大树感情深厚”这一结论深入人心。

《去年的树》评课稿8篇

《去年的树》评课稿8篇

《去年的树》评课稿8篇(精品)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树》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去年的树》评课稿19月26日是我们周三的听评课研讨时间。

由于其他工作我遗憾地错过了颜老师精彩的课堂,但也准时地听取了其他语文老师对颜景军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的高度评价。

由此我深深感悟到,颜老师的课越来越有内含,越来越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她的温柔似水,丝丝入耳,深入人心,听颜老师的课就像是听故事,有趣、自然、舒服、亲切。

颜老师能在课堂上不急不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到位,比如:让学生自主探究读课文时,恰如其分地提醒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说自己在读中的感悟,并在读书过程中提醒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

由此看来颜老师的课堂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颜老师的课以朗读贯穿课堂,而且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以及大量想象的空间,想象鸟儿与树的样子,想象鸟儿给树唱歌,树听鸟儿唱歌,把鸟儿一次次寻找树的焦急心情,让学生在读与悟的过程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

颜老师设计的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这更易于让学生体会文章“珍惜友情,信守诺言”的'情感。

如果朗读时颜老师安排鸟儿让一人朗读,那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是否会表现的更强烈呢。

《去年的树》虽是一篇简短的童话故事,里面却蕴含了“珍惜友情,信守诺言”的深刻道理。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去年的树》评课稿2天气又再次转好,明媚的阳光传递着勃勃的生机,浓浓的春意盈满校园。

又是工作室成员上研究课的日子,早早地便来到练兵室。

今天执教的是来自新疆的亢丽老师,上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去年的树》。

这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虽然故事内容简单,语言直白平叙,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非常得耐人寻味。

四年级语文去年的树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去年的树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去年的树》评课稿《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承诺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难过,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和后来鸟儿的表现中慢慢显现出来。

告知咱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义。

祝老师上本课时,充分表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进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教学进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进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

因此,我感觉语文老师要把握好偏重点。

而《去年的树》则是偏重于人文性的课文。

因此,为了表现这一点,祝老师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

在课堂中祝老师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

因此,祝老师把指导学生朗诵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

虽然方式有了,可是渲染气氛还不够浓郁,课堂大体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但还不是最佳。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祝老师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

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咱们是好朋友。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咱们之间的友谊海枯石烂。

”有的学生唱:“朋友一生一路走,那些日子再也不有。

《去年的树》评课讲稿

《去年的树》评课讲稿

《去年的树》评课讲稿人教版《去年的树》评课讲稿一棵树和一只鸟的童话故事,在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演绎下如此动人美丽,在老师引导下孩子学得如此投入。

此刻留在我的脑海里的是孩子一句单纯质朴的语言“树有千万棵,可友谊只有一种。

”我想关于这关于寻找的故事,关于友谊的童话这样的文本内涵教师已传递给了孩子们,唤醒了孩子们对经典文本语言的亲切感。

纵观整堂课,首先我最欣赏老师课堂上的'朗读指导。

1.巧抓关键句,指导朗读,感受真挚友谊。

两个“天天”,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教师运用了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三次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想象他们相处的画面。

2.巧插日记,师生共读,感悟彼此深情。

引出文章描写他们离别的句子,比较朗读,一个“坚定”的语气的梳理,一个感叹号标点的关注,又是一番有声有色地读。

3.巧妙想象补白,个性化朗读,体会寻找的心情。

“鸟儿会怎样问树根,问大门,问小姑娘,我想这是个有效的指导方式,在孩子们带着“奇怪,期待,焦急,迫不及待”的心情来朗读时,我想这刻骨铭心的寻找过程令人动容,这就是友谊的力量。

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深厚谊。

当然,巧妙补白还体现在教师抓住了两次“看”,想象小鸟此刻的心情,体会这种“永远失去”的谈谈伤感。

4.巧设情境,配乐朗读,情意浓浓。

一路追寻,一路艰辛,一路担忧,此时的情境创设朗读是有必要的,进一步强化了大树和小鸟的一诺千金的珍贵情谊。

教师适时的板书补白把这则童话要传递的情感内涵得以凸显,那就是“信守承诺,珍惜友谊。

”语文课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除了凸显“读”占鳌头,教师还体现了对表达方式的关注。

在出示三次寻找的句子中,引导孩子们关注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通过改一改的方式,小结出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运用。

也体现了对中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思考与建议:1.要关注“动笔”,难写的字示范后要及时写一下,加深记忆;两次“看”如何设计出层次,能否动笔写一写。

《去年的树》评课 恒星小学校 曲海波

《去年的树》评课 恒星小学校 曲海波

《去年的树》评课稿
恒星小学校曲海波
张红霞老师这节课第一环节设计巧妙,老师抓住了“天天”这个词,让学生读、找、说,学生说完后,老师没有停止,童话本身就是想象,老师挖掘在什么情况下鸟儿给树唱歌,只是在这里,老师应再提示一下,要求更明确一些,体会有层次,再让学生读。

在离别时,老师让学生找自己的朋友去读,提示“不舍”,要看着对方,对理解情感很有帮助,使学生体会到鸟儿和树那种深厚的友谊。

让学生体会心情,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接下来,老师设计了“一诺三找”的模式,很巧妙,老师先问学生鸟儿共有几次寻找,接送训练学生语言,出示关联词语,让学生体会鸟儿的心理,学生说得非常不错,这一设计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接着再引导学生读,使学生感悟深刻。

建议:鸟儿的三次问话,老师分三次让学生读,不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更好,更有整体性,还可以节省时间。

另外,你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我想问问第一课时你都干什么了,本单元是童话单元,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于本课这样生字词少的,在学生课前预习扎实的情况下,学生读通句子就直接进入,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引导学生品一品是怎么表达的,感悟一下写作特点。

当老师布置后面的写童话的作业时,就更容易了。

《去年的树》评课稿

《去年的树》评课稿

《去年的树》评课稿
桑落墅镇中心小学梁希英《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刘老师的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具体感受如下:
一、注重词语积累,有效落实双基。

如在教学大树和鸟儿的分别的对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了“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成语,与文本的解读紧密相连,给人的感觉双基落实得连贯、自然。

再如,在体会鸟儿找大树的心情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通过填空练习,既积累了成语,有感受到了鸟儿的急切心情。

这样的巧妙使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真正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书声琅琅的课堂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

教学伊始,教师就引导学生找出四组对话。

刘老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等,整节课书声琅琅,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有所思。

三、想象写话,感悟深化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

末尾,教师安排了写话练习,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更好的倾吐。

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的树》评课稿
蒲窝中小郭海龙
一堂课的呈现体现了一个老师一个阶段的教学思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上法,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听了可能有一百种解读。

下面,我听了我校程老师讲的《去年的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读中感悟,程老师在开头用得很好,也情由心生,学生很容易进入当时友好的情谊之中收起了学生心里的共鸣。

为此,也能体会当时鸟与大树的情感。

体会小鸟的真情,当最后剩下树根,有何感想?这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护树的环何意识。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鸟寻访大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以及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让学生自已去猜想,说出对友谊的看法,以及自己是怎样对待友谊的,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在教学中,老师紧扣目标,突出重点。

例如小鸟的三个问句:当它只见到树根时,问:“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
哪儿,您知道吗?”“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这是鸟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

所以,读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

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

在此,她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二、读想写有机结合,升华课文的主题。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

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

祝老师先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

渐渐的,孩子们了解到课文中的小鸟和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朗读的感情基调。

又如教学最后三个自然段时,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

老师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在读中感悟,整堂课中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又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

这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又使听说读写得到很好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