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沥青施工亮点总结

沥青施工亮点总结

沥青施工亮点总结标题:沥青施工亮点总结一、前言沥青施工是现代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耐久性、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对沥青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管理亮点进行总结,以期提升行业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二、工艺技术亮点1. 精细化混合料配比设计:根据路面等级要求及环境条件,采用先进的配合比设计理论与方法,优化集料、矿粉与沥青的比例,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性。

2. 智能化温控拌和: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精确控制拌和温度,保证沥青与集料的均匀融合,有效防止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沥青老化或粘结不牢的问题。

3. 高效摊铺施工:采用先进摊铺设备,实现连续、均匀、稳定摊铺,严格控制摊铺速度和摊铺厚度,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调整施工参数,提高施工精度。

4. 创新压实技术:引入大吨位振动压路机以及智能压实监测系统,实现多层次、高频率的碾压作业,确保沥青混合料密实度达到最佳状态,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三、项目管理亮点1. 全程质量监管: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现场施工,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控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达标。

2. 安全文明施工: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规范现场安全管理,降低施工风险;同时,推行绿色施工理念,减少噪声污染、扬尘污染等,打造环保型施工现场。

3. 进度计划科学合理:基于工程特点和资源条件,制定严谨的施工进度计划,运用信息化手段动态跟踪并适时调整,保障工程按期完工。

四、结语沥青施工的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是提升道路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施工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和技术创新应用,我们不断推动沥青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与实践,致力于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绿色的沥青施工模式。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指在路面维护和修复过程中,利用特殊设备和工艺将老化、损坏的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再生利用,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目的的一种先进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和养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道路养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一、冷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指利用冷搅拌、冷铣刨、再生混合料等设备将老化、破损的路面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实现对路面的维护和修复。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现场回收的老化路面料进行再生混合料的制备,再结合冷铣刨和冷搅拌等工艺,重新进行路面施工,形成新的路面结构。

冷再生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热法施工来说,具有环保、节能、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冷再生技术的施工流程1.路面评估与准备在进行冷再生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路面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路面的老化程度、损坏情况、结构特点等,并据此确定施工方案以及所需设备和材料。

然后对路面进行清扫和预处理,清除杂物、灰尘等,确保施工区域的清洁和平整。

2.冷铣刨冷铣刨是冷再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专用设备对老化、损坏的路面进行铣刨,将路面材料进行回收、破碎和混合,形成再生混合料。

冷铣刨设备能够精确控制铣刨深度和铣刨质量,确保回收的路面料质量。

3.再生混合料制备在冷再生设备中,将回收的路面料与添加剂、沥青混合,经过搅拌、均匀混合,形成再生混合料。

再生混合料的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其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4.均匀铺铺再生混合料经过制备的再生混合料,需通过铺铺设备将其均匀覆盖在路面上,然后通过压路机对再生混合料进行压实,确保其牢固粘结在路基上,形成新的路面结构。

5.养护与验收经过再生混合料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确保路面料的充分固化和粘结。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质量等,确保冷再生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创新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创新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创新一、新材料的应用1. 高强度沥青:采用高强度沥青,提高路面抗剪切能力,增强路面耐久性。

2. 高模量沥青:通过添加高模量沥青,提高路面抗变形能力,降低路面车辙。

3. 再生沥青: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实现环保。

二、新设备的使用1. 智能沥青搅拌设备:实现沥青混合料的自动配比、搅拌,提高混合料质量。

2. 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设备:实时检测路面平整度,确保施工质量。

3. 热再生沥青摊铺设备:实现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现场再生和摊铺,提高施工效率。

三、新技术的引入1. 预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提前将沥青与矿料进行拌合,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温拌沥青技术:降低沥青施工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提高路面抗车辙、抗滑性能,延长路面寿命。

四、质量控制与监测1.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混合料、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2. 实施动态监测:通过无人机、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施工质量,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3. 施工后评估:通过对施工后的路面性能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降低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 低污染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绿色施工理念: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提高施工文明水平。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实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创新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在未来仍需不断探索和研究,以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精品PPT课件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精品PPT课件

三、公路与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 构及材料
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上的沥青路面结构具有以
下几类:
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全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具有柔性基层的半刚性沥
青路面结构,大部分公路采用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1、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面层
沥青上面层
沥青中面层
半刚性基层
沥青底面层 上基层
垫层
底基层 垫层
C 40 45
A 12 12 残留延度(10℃) 不小于 cm
永久性沥青路面的理念:设计的沥青路面能够使用 50年以上、采用较厚的沥青层柔性路面,降低了传统的 沥青层底疲劳开裂和避免结构性车辙,由于此路面的损 坏仅限于路面顶部(2.5—10cm),因此只需要定期的表 面洗刨、罩面修复,使得沥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 大的结构性重建。
• 轮载下100~150mm区域为高受力区域,也是各种损坏(主要是轮辙)
合成级配2
合成级配3
20
中值线
10
0
0
0.5
1
1.5
2
2.5
3
• 2、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面层 刚性基层
垫层
沥青上面层
沥青中面层 沥青底面层
上基层 底基层
垫层
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贫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
交通部2005年文件《关于防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指导意见》 中明确指出“要树立全寿命成本理念,降低沥青路面产生早期损坏的返修成 本”,结合国外沥青路面的发展动态,针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的种种弊端,我 国未来沥青路面结构可能朝着以下主流发展:
高柔性、抗疲劳、密水性能好。
试验路段 长寿命路段(Illinois大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7分======单选题部分======1.以下不属于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的是(D )o A 面层o B 半刚性基层o C 垫层o D 骨料2.细集料的(B)是细集料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表征了在集料中的嵌挤能力,细集料的表面粗糙程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o A 凝聚性o B 棱角性o C 粗细性o D 水溶性3.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分类,可按照养护措施厚度的大小和养护强度的强弱分类,其中养护措施厚度为10~30mm属于(A )o A 轻强度养护措施o B 中强度养护措施o C 重强度养护措施o D 强强度养护措施4.封缝措施针对路面的非结构性裂缝,适用于裂缝率小于( A)%的沥青路面o A 30o B 40o C 50o D 60======多选题部分======5.沥青路面裂缝包括(BCD )o A 路基不均匀沉降o B 疲劳裂缝o C 低温裂缝o D 反射裂缝6.一般来讲,沥青路面碾压包括(ACD )三个阶段o A 初压o B 中压o C 复压o D 终压的作用(ABCD )o A 能够显着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模量o B 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能力)o C 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o D 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开裂性能也有所改善======判断题部分======8.永久性沥青路面的理念:设计的沥青路面能够使用50年以上、采用较厚的沥青层柔性路面,降低了传统的沥青层底疲劳开裂和避免结构性车辙,由于此路面的损坏仅限于路面顶部(—10cm),因此只需要定期的表面洗刨、罩面修复,使得沥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大的结构性重建对错9.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环保措施与绿色施工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环保措施与绿色施工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环保措施与绿色施工技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建设不断扩大,而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式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绿色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的环保措施以及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保措施1. 节约资源采用可回收材料: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可以使用可回收材料,如再生沥青等。

再生沥青是从旧路面中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其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同时还能减少废弃物的生成。

2. 降低能耗合理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影响能耗的关键。

例如,在设计路面的坡度时,要充分考虑防滑的同时,尽量减少陡坡的存在,以减少车辆爬坡时的能耗。

3. 减少排放源头治理:在施工中,可以减少废气、废水和噪声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设备选择和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二、绿色施工技术1. 冷再生技术冷再生技术是指通过冷拌再生设备将老化的路面材料进行再生。

相比于传统的热再生技术,冷再生技术具有能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等优势。

同时,冷再生技术还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 高温稳定技术高温稳定技术主要通过加热沥青混凝土路面,使其达到适当的温度,再进行压实工艺。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减少路面脱落和塌陷现象的发生。

3. 绿色材料应用绿色材料是指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使用可回收或可再生材料。

除了再生沥青之外,还可以使用可再生骨料、再生添加剂等。

这些绿色材料的应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雨水管理技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雨水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和绿色雨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路面积水和表面径流,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同时降低水资源消耗。

总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环保措施的采取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施工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7分======单选题部分======•1、以下不属于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就是(D )•o A 面层o B 半刚性基层o C 垫层o D 骨料•2、细集料的(B)就是细集料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表征了在集料中的嵌挤能力,细集料的表面粗糙程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与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o A 凝聚性o B 棱角性o C 粗细性o D 水溶性•3、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分类,可按照养护措施厚度的大小与养护强度的强弱分类,其中养护措施厚度为10~30mm属于(A )•o A 轻强度养护措施o B 中强度养护措施o C 重强度养护措施o D 强强度养护措施•4、封缝措施针对路面的非结构性裂缝,适用于裂缝率小于( A)%的沥青路面•o A 30o B 40o C 50o D 60======多选题部分====== •5、沥青路面裂缝包括(BCD )•o A 路基不均匀沉降o B 疲劳裂缝o C 低温裂缝o D 反射裂缝•6、一般来讲,沥青路面碾压包括(ACD )三个阶段•o A 初压o B 中压o C 复压o D 终压•7、SJML-01的作用(ABCD )•o A 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模量o B 改善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能力)o C 改善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o D 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低温抗开裂性能也有所改善======判断题部分======•8、永久性沥青路面的理念:设计的沥青路面能够使用50年以上、采用较厚的沥青层柔性路面,降低了传统的沥青层底疲劳开裂与避免结构性车辙,由于此路面的损坏仅限于路面顶部(2、5—10cm),因此只需要定期的表面洗刨、罩面修复,使得沥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大的结构性重建•对错•9、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通常比集料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对错•10、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对错。

绿色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环保措施

绿色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环保措施

绿色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环保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常常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施工已经成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些环保措施,以实现绿色施工。

环保措施1. 使用可再生材料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常常使用石油基沥青作为主要材料,而石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绿色施工应当采用可再生材料替代石油基沥青。

例如,使用植物油基沥青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并且具有更好的环境可持续性。

2. 水资源管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水资源的浪费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绿色施工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管理和节约水资源。

例如,使用循环水系统可以循环利用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3. 垃圾分类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垃圾应当得到妥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绿色施工应当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机制,将可回收物、有害物质和其他垃圾分开处理。

可回收物应当进行再利用,有害物质应当经过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应当进行合理填埋或焚烧。

4. 减少碳排放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绿色施工应当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例如,使用低碳材料、改进施工工艺和优化交通组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5. 环境监测和评估为了确保绿色施工的效果和持续性,应当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评估施工项目的环境影响,可以为未来的绿色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结论绿色施工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它能够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道路建设的可持续性。

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合理管理水资源、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碳排放以及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等措施,我们可以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针入度 (25℃ ,5s,100g) 适用的气候分区[6] 针入度指数 PI
一、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沥青路面 主要存在的问题
1、高温性能不足(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密实型 SMA
悬浮-密实型 AC
骨架-空隙型 PFC(OGFC)
、 2、沥青路面裂缝(路基不均匀沉降、疲劳裂缝 低
温裂缝、反射裂缝等)
3、水稳定性差
4、沥青抗老化性能差
5、表面特性差(抗滑性能差)
车辙
传统路段 传统路段
1 2
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长寿命试验路段的结构组合
结构层
厚度(mm)
沥青PG分级
磨耗层
50
58-28
中间层
90
64-22
HMA基层
90
64-22
沥青层总厚
230

磨耗层
50
64-28
中间层
90
58-28
HMA基层
90
58-28
沥青层总厚
230

磨耗层
50
58-28
中间层
90
70-22
HMA基层
胶结料高温性能同面层 低温性能较面层降一级 10~17.5cm高模量抗车辙HMA 胶结料高温性能同面层 低温性能较面层降一级 7.5~10cm柔性,抗疲劳HMA
路基
永久式路面
• 轮载下100~150mm区域为高受力区域,也是各种损坏(主要是轮辙)
的发生区域。
• 表面层(40~75mm),为高性能沥青混凝土,为车辆提供良好的行驶界面,
三、公路与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 构及材料
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上的沥青路面结构具有以
下几类:
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全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具有柔性基层的半刚性沥
青路面结构,大部分公路采用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1、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面层
沥青上面层
沥青中面层
半刚性基层
沥青底面层 上基层
垫层
底基层 垫层
中间层
130
70-22
HMA基层
100
64-22
沥青层总厚
230

孔隙率(%) 6 6 4 - 6 6 4 - 6 6 4 -


研究决定
应变lgε
高沥青含 量混合料
低沥青含 量混合料
永久疲劳寿 命
疲劳寿命 lgN
用油量与抗疲劳性能的 关系
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一般不考虑交通量,设计标准为控制沥青层层底弯拉 应变小于极限应变值,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为在道路上行驶所能预测的最大荷载的 实际车辆荷载,并考虑一定量的超载下的荷载;极限应变值现在还没统一,一般非改性 沥青为60-70uε,改性沥青可提高到100uε。路基土垂直压应变小于200uε。
合成级配2
合成级配3
20
中值线
10
0
0
0.5
1
1.5
2
2.5
3
• 2、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面层 刚性基层
垫层
沥青上面层
沥青中面层 沥青底面层
上基层 底基层
垫层
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贫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
交通部2005年文件《关于防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指导意见》 中明确指出“要树立全寿命成本理念,降低沥青路面产生早期损坏的返修成 本”,结合国外沥青路面的发展动态,针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的种种弊端,我 国未来沥青路面结构可能朝着以下主流发展:
低温和反射开裂
疲劳 滑溜
松散 水损害
二、对沥青路面的使用要求
1、路面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2、路面结构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抗车辙能力)强。 3、面层表面无明显泛油现象 4、表面平整、密实、微观要粗糙。 5、无明显水损坏现象 6、无明显台背沉陷和路基沉陷 7、基层质量好,路面结构形成完整的整体 8、避免或减少裂缝的出现
永久性沥青路面的理念:设计的沥青路面能够使用 50年以上、采用较厚的沥青层柔性路面,降低了传统的 沥青层底疲劳开裂和避免结构性车辙,由于此路面的损 坏仅限于路面顶部(2.5—10cm),因此只需要定期的表 面洗刨、罩面修复,使得沥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 大的结构性重建。
高性能PG胶结料 3.75~7.5cm高质量HMA或OGFC
应具有足够的抗滑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
• 中间层(100~175mm),为高模量青混凝土,起扩散荷载的作用,应具
有高模量(刚度)、抗车辙。
• 基层(75~100mm),为高柔性沥青混凝土,起抵抗疲劳的作用,应具备
高柔性、抗疲劳、密水性能好。
试验路段 长寿命路学段)(Illinois大 长寿命路段(WisDOT) 长寿命路段(WAPA)
对目前沥青路面结构容易出现早期损坏的思考
• 高度重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层间处理问题 • 关注重载条件下的反射裂缝问题 • 高度重视沥青路面内部的排水问题 • 重载交通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多样化
四、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
(一)、沥青混合料对原材料具 体要求
面层材料: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 碎石、OGFC、沥青贯入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等 。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二 灰稳定材料、综合稳定材料等。
垫层材料:粒料材料、半刚性材料等。
100
90
80
70
60 级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限
50
级配下限
级配中值 40
合成级配1
30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
山东建筑大学 任瑞波 教授 2012年06月24日
●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沥青路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沥青路面的使用要求 ●公路与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和施
工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新的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技术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施工控制技术 ●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施工控制技术
3、全柔性沥青路面结构
面层
沥青上面层
沥青中面层
柔性基层
沥青底面层 上基层
垫层
底基层 垫层
柔性基层材料:大碎石沥青混合料(LSM、ATB 、ATPB等)沥青贯入碎石、级配碎(砾)石等粒 料材料。
4、具有柔性基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面层 柔性基层 半刚性基层
垫层
15cmLSPM
5、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PERPETUAL PAVEMENT)
90
70-22
沥青层总厚
230

磨耗层
50
58-28
中间层
90
58-28
HMA基层
90
58-28
沥青层总厚
230

磨耗层
40
58-28
中间层
70
58-28
HMA基层
70
58-28
沥青层总厚
180

磨耗层
50
76-28
中间层
130
70-22
HMA基层
100
58-28
沥青层总厚
230

磨耗层
50
7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