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回顾案微专题六课本文言文回归训练(一)

合集下载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二章 题点训练二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二章  题点训练二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不合时宜”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抗尘走俗” 与“超尘脱俗”的起始点。我们无法在普遍的层面上要求人们 都成就为精神上的“庞然大物”,可以肯定的则是:一个精神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强健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不失尊严的人,无论是在春 风得意中走马,还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都不能是一个失落自 我而为时尚左右的人。 注 外观的表相。 (摘编自《啄木鸟》) ①性相:梵语,“性”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相”是事物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好恶关系是不太大的。这原本毋庸臵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 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 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婚嫁时房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 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 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 如果说人除了是一种“物质”存在还分明是一种“精神” 存在,那么,“与时俱进”跟“顺时迁变”就不能是一回事。 而且,执著于精神性的人还往往抱持跟时尚“对视”的姿态, 所谓“不随俗沉浮”,大体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前 保持一份心灵的高傲。
答案 要点:①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不超越实际追求时尚。
②在时尚面前要有自己的选择。③要保持心灵的高傲,任何情况 下都不为时尚所左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错题回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相见以诚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郭沫若 “ 事实胜于雄辩 ” ,这是最有普遍性而且有永远性的格 言。不根据事实,或甚至违背事实,或捏造事实的辩论,尽管 怎样的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即使能收到一时的效果,待 到事实一揭穿了,那效果会成为逆效果的。到这时言语愈花 巧,逆效果来得便愈大。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三章 题点训练二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三章  题点训练二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真题回做】 (2013· 安徽)《樱桃》(原文见本章题点训练一“真题回做”)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 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 以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第(1)题,第②段“娇客”新建 筑出现了;“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第③段 “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这 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第(2)题,第④段“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细心地雕制着 镂空的‘雀替’”; “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 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 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这可能是一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第⑤段“桐君, 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 住在山上。 药, 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 所以老百姓记得他”。 分别概括这些信息。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秋末冬初,大小缸集中亮相。后园的黄瓜、豇豆、辣椒、 韭菜、番茄,精切细作,佐以配料,分别腌制在缸缸罐罐中,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打造出五彩缤纷的精制小咸菜,清新爽脆、风味独特,成为食 粥、吃肉、卷饼的绝配。最隆重的当属腌萝卜、制泡菜。将成 堆的新鲜萝卜洗净、晾干,分层码入大缸、撒上块盐即可;芥 菜、洋芋、胡萝卜、大白菜、卷心菜等随意搭配,精心调味即 成。菜在缸中奇妙地发酵成酸爽利口的腌泡菜,丰富了农家一 年的餐桌。
答案 (1)新建筑陆续出现,人的精神面貌转变,文娱生活更 为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 (2)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 对联,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传说。

【步步高 通用(理)】2014届高三《考前三个月》专题复习篇【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六 第二讲

【步步高 通用(理)】2014届高三《考前三个月》专题复习篇【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六 第二讲

点,所以该圆锥曲线为椭圆或双曲线,再由离心率的定义即可求解. 答案 解析 (1)C (2)A x2 y2 (1)设 C: 2- 2=1. a a
x2 y2 ∵抛物线 y2=16x 的准线为 x=-4,联立 2- 2=1 和 x=-4 得 A(-4, 16-a2),B(- a a
4,- 16-a2), ∴|AB|=2 16-a2=4 3, ∴a=2,∴2a=4.∴C 的实轴长为 4. |F1F2| 3 1 (2)当曲线 C 为椭圆时,e= = = ; |PF1|+|PF2| 4+2 2 |F1F2| 3 3 当曲线 C 为双曲线时,e= = = . |PF1|-|PF2| 4-2 2 反思归纳 (1)求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方法: c ①直接求出 a 和 c,代入 e= ; a c ②建立关于 a,b,c 的方程或不等式,然后把 b 用 a,c 代换.通过解关于 的方程或不 a 等式求得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2)研究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实质是求参数 a、b、c 或者建立 a、b、c 的关系式(等式或 不等式),然后根据概念讨论相应的几何性质. x2 y2 变式训练 2 (1)已知 O 为坐标原点,双曲线 2- 2=1(a>0,b>0)的右焦点为 F,以 OF 为直 a b → → → 径作圆与双曲线的渐近线交于异于原点的两点 A,B,若(AO+AF)· OF=0,则双曲线的 离心率 e 为 A.2 答案 C → → → 解析 如图,设 OF 的中点为 T,由(AO+AF)· OF=0 可知 AT⊥OF, c c 又 A 在以 OF 为直径的圆上,∴A 2,2, b 又 A 在直线 y= x 上, a ∴a=b,∴e= 2. x2 y2 (2)已知双曲线 2- 2=1 (a>0,b>0)的左顶点与抛物线 y2=2px (p>0)的焦点的距离为 4, a b 且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抛物线的准线的交点坐标为(-2,-1),则双曲线的焦距为 ( A.2 3 答案 B 解析 B.2 5 b C.4 3 bp , D.4 5 ) B.3 C. 2 D. 3 ( )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一章 题点训练二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一章  题点训练二

回顾性练习
【核心知识回放】
题点训练二
对于语句的扩展这个考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审题能力薄弱, 对题干缺乏审读和思考, 不能完全落实题 目要求。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②扩展内容与主题(或设臵的情境)不能保持和谐统一。 ③语言表达不符合题目要求。 做题时考生常犯的错误: ①另起炉灶:指扩展中改变原句的本意,甚至丢开原句,另 写一通。 ②不合情境:指扩展后的语句和规定的语境不相符。 ③偏离话题:指扩展没有把握住重点,偏离了话题。 ④缺乏意蕴: 指扩展后形式和内容上都符合要求, 但扩展缺 乏内涵。
题点训练二
题点训练二
[目标解说]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扩展内容与设置情境应和谐统一
“扩展”, 顾名思义, 就是扩大, 向外伸展。 对于语句来说, 就是把抽象的语句根据规定的情景, 按自己的理解, 对它进行二 度创作,把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其具体、形象。 从全国的高考命题看,对扩展的考查有淡化的趋势。 2012 年浙江高考考查了扩展, 也融合了对修辞的考查, 同时 2013 年、 2011 年的天津卷,2010 年的湖北卷,2010 年的四川卷等都考查 了扩展题型,因此在二轮复习中,仍要把该考点列为备考重点。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述型、续写补充型、思辨推理型、审美鉴赏型。 (2)明白考题要求,包括: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 修辞要求及字数限制等。 (3)审题时一定要弄明白命题者所提出的要求。 这类要求有两 个层面:一是显性要求,二是隐性要求。 所谓“显性要求”, 是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必须 具备的条件。诸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或表达方式,要补充什么内容,要求2· 浙江)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

步步高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回顾案微专题十二: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步步高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回顾案微专题十二: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摩天”“泪尽”都是夸 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张,把诗人对祖国的热 爱,对苟且偷安、不去 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 愤懑,对遗民遭受的苦 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 淋漓尽致。
微专题十二
把字数相等或大致 相等、结构相同或 相似、意义相关的 对 偶 两个句子或短语对 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上看,语言 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上看,意义 集中含蓄。 登高(杜甫) „„
微专题十二
①千古江山,英雄无 借用典故来表 达作者的思想 实生活中某些 用 典 抒 情 问题的立场和 典有时增加了 ①①“想当年„„如虎”写的是 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 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 如虎。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
现手法有重合之处。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 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 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②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微专题十二
二、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微专题十二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 渲 的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 染 象,加强艺术效果。 用最朴素、 最简练的笔 墨, 抓住所写对象的特 白 征,如实地勾勒出人 描 物、 事物与景物的情态 面貌。 虚 实 结 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 象(回忆 )的景事互相映 衬, 交织在一起表达感 情。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田家(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 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该联俯仰所见所 闻,一连出现六个 特写镜头,渲染秋 江景物的特点。 描绘了一幅父子辛 勤劳作、官家修筑 粮仓的画面,表现 了封建统治者剥 削、压榨农民的深 刻主题。 “去年今日”是虚 景,“今年今日” 是实景,虚景有花 有人,实景空余桃 花,以虚衬实,意 境凄美。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六章 微专题十九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六章  微专题十九

微专题十九
5.凶 夙遭闵凶 (《陈情表》) 不幸 . 河内凶 (《寡人之于国也》) 收成不好,荒年 . 6.婴 而刘夙婴 疾病(《陈情表》) 缠绕 . 7.用 而用 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采用 . 是不用 其命(《高祖本纪》) 服从 . 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 任用,调遣 . 用 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因为 .
微专题十九
27.众人 匹之 ..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28.腹犹果然 .. 古义:吃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9.小年 不及大年 .. 古义:寿命短 今义: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农历十二月为 29 天的 年份 30.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 .. 古义:天空漂浮的生物或云气、尘埃等物体 今义:动植物等生物
阻止
微专题十九
12.置 顾视无可置 者(《项脊轩志》) 安放 . 沛公则置 车骑(《鸿门宴》)留下,弃置 . 置 之匈奴(《刺客列传》) 交给 . 置 东郡(《刺客列传》) 设立 . 高帝曰:“置 之。”乃释通之罪(《淮阴侯列传》) 赦罪, .
释放
13.见 信而见 疑(《屈原列传》) 被 . 慈父见 背(《陈情表》) 我,偏指一方 .
微专题十九
19.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 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20.璧有瑕,请指示 王 .. 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21.于是相如前进 缻 .. 古义:走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走 2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侍从 今义:左边、右边,方位名词
微专题十九
14.乘 乘 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 氓》) 登 . 于是乘 其厉声以呵(《五人墓碑记》) 趁着 . 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鸿门宴》) 车辆,借指卫士 . 15.诛 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杀 . 天下皆以舜之诛 为是(《夏本纪》) 惩罚 . 16.易 缙绅而能不易 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改变 .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高祖本纪》) 轻视,看不你能否“忆”起它们(写出它们的意思) 1.危 正襟危 坐(《赤壁赋》) 端正地 . 危 乎高哉(《蜀道难》) 高 . 2.惟 惟 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句首语气词,希望 . 伏惟 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想 . 可畏惟 人(《谏太宗十思疏》) 只有 .

【步步高】(安徽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 小练6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

【步步高】(安徽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 小练6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

限时综合小练6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用时:45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蕴藉/慰藉工夫/功夫茶轶事/卷帙浩繁B.振幅/辐射照相/摄像机汇合/融汇贯通C.诀窍/抉择叶片/百页窗部署/按部就班D.搏弈/脉搏掉价/掉书袋倍加/备尝艰辛答案 A解析B项融汇贯通—融会贯通。

C项页—叶。

D项搏弈—博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治理并重视环境问题,因为“美丽中国”必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中国,而不是一个迷雾重重的中国。

B.城乡居民的身份平等将是户籍改革的最终目标,户籍改革的关键在于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消农村户口十分重要。

C.在危难时刻,张丽莉老师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是用大爱谱写的一曲生命的赞歌,是用鲜血和生命塑造的新时期优秀人民教师的楷模。

D.当时间的钟摆标注出全面小康的崭新目标,面对市场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大潮涌动,如何读懂人民的期待,无疑是必须深思的首要课题。

答案 D解析A项语序不当,“治理并重视”应为“重视并治理”。

B项结构混乱,“关键在于……十分重要”句式杂糅。

C项搭配不当,“壮举是……楷模”不搭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朴学又称考据学。

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①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②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③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④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⑤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⑥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A.②④⑥⑤①③B.②④⑥⑤③①C.⑤①③④②⑥D.⑤③①④②⑥答案 A解析结合材料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一章 微专题一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一章  微专题一

微专题一
汤 殷 ①tānɡ 米汤 赴汤蹈火 河水汤汤 殷切 模具 模仿 殷忧 模子 模本 语塞 搪塞 塞音 敷衍塞责 阻塞 塞车 模样 大模大样 扬汤止沸
②shyīn 殷实 模 塞
微专题一
②jiè a.押送犯人或财物 押解 起解 解差 解款 跑马卖解
b.解元: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 ③xiè a.武术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 b.姓解 纤 折 ①qià n 名词 拉纤 纤夫 纤弱 ②xiān 形容词 b.亏损 ②zhē 数 折本 翻转 纤细 纤维 摔折 折跟头 骨折 折服 损兵折将 数落 数量 数一数 浑身解数
①shǔ 类别及其引申义 属望
前后相属 属意
a.协和、均匀等义
b.名词,音调、调式等义 ①zhāo 着家 ②zhá o
动词,“接触”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感受到、引起”
微专题一
③zhe 助词 看着 ④zhuó 动词, 同“著”, 也表示由“接触”引起的“用、 放” 等义,但用于复合词,词的中间不能加衬字 着陆 不着边际 着手成春 着色 着意 省 ①shěnɡ ②xǐnɡ 落 a.动词,减去,节约 节省 省心 省份 b.名词,行政区划单位 穿着 附着
微专题一
炮 ①bāo 烘、烹饪等义 炮羊肉 炮烟叶 炮制 炮炼
②pá o a.制造中药的一种方法,引申为编造 b.炮烙:古代的一种酷刑。(专用) ③pà o 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
炮火 炮击 炮灰
泊 ①bó 动词,船靠岸及引申义 停泊 泊位 漂泊 ②pō 名词,“湖泽”及由此引申出的“像湖泽样的东西” 等义 湖泊 梁山泊 血泊 辟 ①bì a.君主 复辟 b.排除 辟邪 ②pì a.开拓 开辟 开天辟地 b.排除 辟谣 c.透彻 精辟 透辟
微专题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步高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回顾案微专题六课本文言文回归训练(一)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核心题点训练
微专题六课本文言文回归训练(一)
一、读一读,你能否“记”起教材中这些易被误解的实词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误:通晓。

正:普遍。

2.举酒属.客
误:敬。

正:劝。

3.歌.窈窕之章
误:唱。

正:吟诵。

4.横槊赋.诗
误:写。

正:吟诵。

5.六国互.丧
误:相互。

正:一个接一个,交替。

6.始速.祸焉
误:快速。

正:招致。

7.后秦击赵者再.
误:第二次。

正:两次。

8.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误:悲伤。

正:同情。

9.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误:请示。

正:申告。

10.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误:观察。

正:比较。

11.越国以鄙.远
误:把……当成边境。

正:把……当成边邑。

12.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误:治理。

正:治理得好(太平、安定)。

1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误:一定。

正:果真。

14.故.遣将守关者
误:所以。

正:特意。

15.拖其衣裘取戈剑者
误:拖住。

正:剥下。

16.是社稷之臣.也
误:臣子。

正:臣属国。

17.王无罪岁.
误:年岁。

正:年景,收成。

18.舅夺.母志
误:夺去。

正:改变。

19.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误:已经。

正:不久。

2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误:等待。

正:依赖。

21.如听仙乐耳暂.明
误:暂时。

正:突然。

22.终期.于尽
误:希望。

正:注定。

二、看一看,你能否“忆”起它们(写出它们的
1.拔
过蒙拔.擢(《陈情表》)提拔
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攻克
2.暴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五人墓碑记》)
显扬
何兴之暴.也(《项羽本纪》)突然、迅速
3.次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旁边
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临时停留,驻扎4.独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羽本纪》)仅仅
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难道
独.五人之皦皦(《五人墓碑记》)惟独
5.抚
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对待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五人墓碑记》)巡抚,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抚慰
不抚.壮而弃秽兮(《离骚》)循,握持
6.更
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再
洗盏更.酌(《赤壁赋》)重新
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忌妒
邪曲之害.公也(《屈原列传》)妨害
8.忽
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轻视
日月忽.其不淹兮(《离骚》)迅速的样子
9.加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更加
楚大发兵加.齐(《屈原列传》)攻打
视清季有加.(《〈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厉害10.简
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选拔
11.景
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大
春和景.明(《岳阳楼记》)日光
赢粮而景.从(《过秦论》)通“影”,同影子一

12.厥
厥.有《国语》(《报任安书》)乃
思厥.先祖父(《六国论》)其
13.可
秦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能够
可.歌可泣值得
可.四千余人(《淮阴侯列传》)大约
可.堪回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岂,哪

14.每
每.谓予曰(《项脊轩志》)常常
每.移案(《项脊轩志》)每次
15.匹
众人匹.之(《逍遥游》)比
16.齐
时运不齐.(《滕王阁序》)济,好
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一样
17.爽
爽.籁发而清风生(《滕王阁序》)参差不齐
酌贪泉而觉爽.(《滕王阁序》)精神清爽
屡试不爽.差错
18.斯
逝者如斯.(《赤壁赋》)这,这样
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则,那么19.岁
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年成
20.特
诏书特.下(《陈情表》)特地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
列传》)只是
三、写一写,你能否“译”出它们(翻译下列句子)
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翻译要点“视”,对比;“固”,到底,究竟。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假使让这五个人保住性命,而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就会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对待奴隶一样使唤他们。

翻译要点“令”,假使;“首领”,偏义复词;“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隶”,名词作状语。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翻译要点“劫”,胁迫、威胁;“使”后省略“之”;“为……所”,被动句。

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

翻译要点“诚”,果真,表示假设;“欲”,想要的东西。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强盗进入和不正常情况(发生)。

翻译要点“所以……者……也”,固定句式;“出入”,偏义词;“非常”,古今异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