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合集下载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一、《史记》人物形象的特征:从司马迁开始,采取以写人物为中心即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这样就更能充分、更集中地刻画人物性格,并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

这就使《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具有浓重的文学特征。

1、历史人物形象化:《史记》写人物不是一般地、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即通过人物的言行,通过人物活动场面的具体描写,来再现历史人物的生动面貌,这种对历史人物具体、形象地描写,增强了其文学色彩。

《鸿门宴》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描写,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天真、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将刘邦的卫士樊哙叫进来,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

樊哙又将一番巧言动听的话说给项羽,项羽则“未有以应”。

曰“坐”。

可以看出在刘邦、樊哙的巧言愚弄下,竟然感到惭愧和内疚的情态。

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

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

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

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

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

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2、人物形象个性化:作者根据他对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主要贡献的认识而对历史材料进行精心地取舍,把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详细地记述和描写,把不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弃或简单带过,这样就使得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来,而且一般都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试述史记中人物刻画特点

试述史记中人物刻画特点

试述《史记》中人物刻画特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独特的人物刻画方法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即通过许多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中心,让人物依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处事习惯、智慧和能力,紧张的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对照,个性表现得分外鲜明。

例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从这场力与智的冲突中清楚的看到,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忠诚勇猛,以及项伯的老实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表现,从而使人物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第二、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司马迁写人物,除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以注重提炼和表现典型细节,来体现人物风韵和个性。

其中精彩的行为描写,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项羽本纪》中,在鸿门宴的情节惊心动魄,先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接着是“庄公舞剑,意在沛公”,情况紧急下,樊哙“侧其盾以撞入”。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勾勒出当时紧张激烈的环境场面,也使得人物的性格从中一一凸现,给人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

“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

《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性格者,如《陈涉世家》中,陈涉与佣者的对话可表现出他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抱负。

三、创造性地运用“互见法”来描写人物形象。

即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

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例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他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以下是其中几种主要的手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司马迁在描写人物时,既从正面入手,对人物的
外貌、言行、心理等进行直接刻画,也通过其他人物的视角来烘托和表现出主要人物的特点。

比如在《项羽本纪》中,作者通过对项羽部下的描述,展现了项羽英勇无畏的形象。

2.对比映衬:司马迁在描写人物时,常常会将不同的人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主要
人物的特点。

比如在《高祖本纪》中,作者将刘邦与项羽进行对比,突出了刘邦的智慧和胆识。

3.典型细节描写:司马迁非常善于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比如在
《李将军列传》中,作者通过李广射箭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李广的武艺高强。

4.生动传神的描绘:司马迁在描绘人物时,常常使用生动传神的描绘方式,使得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比如在《陈涉世家》中,作者通过对陈涉言行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领袖气质。

5.简练明快的白描:司马迁在描写人物时,也经常使用简练明快的白描手法,使
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比如在《项羽本纪》中,作者通过“力拔山兮气盖世”等简练的描绘,突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总之,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也使得整部史书更加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简析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简析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简析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一、史记人物刻画的历史背景1.1 历史时期与人物特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的历史。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他们或英勇善战,或智谋过人,或品行高洁,或卑鄙猥琐,成为了史记人物刻画的丰富素材。

1.2 史书传统与人物刻画自《史记》开始,中国史书形成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作传统。

作者在人物的刻画上,不仅注重表现其外在的言行举止,更深入地揭示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二、史记人物刻画的艺术手法2.1 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史记》中的人物肖像描写简洁传神,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凸显了他的英勇;而刘邦的“仁而爱人”,则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这些肖像描写,使得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2.2 语言动作与人物心理《史记》中的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比如韩信在忍受胯下之辱时,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智慧;而刘邦在面对危机时的冷静决断,则显现了他的果敢与坚毅。

这些描写使读者能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三、史记人物刻画的风格特点3.1 生动形象与个性鲜明《史记》的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个性鲜明。

如项羽的英勇、刘邦的智慧、韩信的忍耐、屈原的忠诚等,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难以忘怀。

3.2 细节描写与情节安排《史记》在细节描写和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

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致描绘,使得读者对人物的个性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情节的合理安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例如,通过描绘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凸显了他的坚韧和智慧;通过叙述屈原被放逐的情节,表现了他的忠诚和忧国忧民之情。

四、史记人物刻画的主题思想4.1 人性的多面性《史记》的人物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

无论是英勇善战的项羽,还是智谋过人的刘邦,亦或是品行高洁的屈原,他们都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也是十分出色的。

首先,《史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比喻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孔子时,作者将他比作“温润如玉”,表达出他温柔和蔼的性格。

又如,描写刘邦时,作者将他比作“虎狼之师”,表达出他勇猛和坚强的性格。

其次,《史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对比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晋文公时,作者将他与其他人相比,表达出他的谦虚、温和、慷慨的性格。

又如,描写楚王时,作者将他与其他人相比,表达出他的高傲、蛮横、残暴的性格。

再次,《史记》采用了“抒情”的手法,以抒情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屈原时,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描绘出他的忠贞、悲壮、英勇的性格。

又如,描写项羽时,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描绘出他的骄傲、豪爽、英勇的性格。

总之,《史记》采用了“比喻”、“对比”、“抒情”等多种艺术手法,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摘要:一、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二、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3.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4.细节描写刻划人物性格5.互见法描写人物形象6.外貌、神情描写揭示人物性格7.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人物正文:《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上至黄帝、尧舜,下至汉武帝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的写人艺术堪称一绝,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史记在写人时,精巧地进行了剪裁和安排。

作者司马迁在撰写人物传记时,会选择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来突出表现,而其他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种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这样的安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其次,史记善于运用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性格。

在《史记》中,有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人物在这些冲突中展示各自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例如,史记中描述刘邦与项羽的斗争,通过二者的对比,刻画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此外,史记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进行。

通过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各自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同时,史记还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经过作者选择提炼的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体现人物风神和个性。

史记还采用了互见法来描写人物形象,全面展示性格特征。

通过外貌、神情描写,使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
1. 个性鲜明
-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得以展现。

他面对强秦,毫不畏惧,凭借智慧和勇气保住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上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而廉颇的知错能改也通过他负荆请罪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面性描写
-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

像刘邦,他既有豁达大度、善于用人的一面,如他能够任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成就帝业;同时也有狡诈、无赖的一面,在彭城之战失败后,为了逃命,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女推下车。

这种多面性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 人物互衬
二、叙事艺术
1. 结构宏大且条理清晰
2. 情节曲折生动
3. 详略得当
三、语言特色
1. 简洁生动
2. 富有文采
3. 雅俗共赏。

司马迁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和成就

司马迁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和成就

闾巷之人的入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艺术手法一、全方位观察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

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

陈平年青时贫而好学,所以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周勃最初从事杂艺,没有什么学问,执政之后就显露出知识的不足,在文帝面前陷入窘境。

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撞豪爽之气,他大塊吃肉,大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

写窦婴是一副老年失势的窘态,写田蚡则是少年得志的猖狂。

总之,影响人物个性的许多重要因素,司马迁都充分注意到了,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

二、多维透视的方法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

他喑噁叱咤,又言语呕呕。

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

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

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复把玩。

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和兒女情。

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

对于李斯这个人物,司马迁反复刻画他外似刚愎而内实游移的矛盾状态: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他想知难而退,却又贪恋富贵,下不了决心;在赵高废立之际,开始像是要以身殉国,经赵高劝之以利害,马上退缩妥协;对于秦二世的无道,本想犯颜直谏,一旦二世责问,立刻苟合求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2、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 个人物 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 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 中显 示。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一、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史记》 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 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一、闾巷之人的入传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其(《史记》)最异于前史者一事,曰以 人物为本位。” 《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 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 显。……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 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游侠列传》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 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 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2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 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 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
如《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 的“恭敬谨慎”。《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 时着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3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 文化教养、 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ຫໍສະໝຸດ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二、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
(一)个性鲜明 1、《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 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 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 象也罕有雷同。 如《魏其武安候列传》中的魏其侯窦婴 和武安侯田蚡。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窦婴性格上好“沾沾自喜,多易”,而 且“不知时变” 田蚡则 “负贵而好权”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三、强烈的传奇色彩 传说故事入人物传记 真人真事带有传奇色彩 疏荡多变的叙事写人笔法
第五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传记文学的开端 二、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 三、人文精神的弘扬 四、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 的渊源关系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二)共性特征
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 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 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 恩而 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四是衣锦还乡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三、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 侧出笔法
1.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 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 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二、浓郁的悲剧气氛
按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论,有些 悲剧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 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还有一类悲剧人物尽管死得非常壮烈, 但他们的悲剧性不是体现了无法实现的历史 必然要求,而是他们相信旧制度的合理。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按 其品格划分, 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