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背景和作者贝多芬;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贝多芬;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月光曲》的背景和作者贝多芬;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美感;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的心得。

第二章:音乐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和声;分析《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并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心得。

第三章:创作与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音乐元素创作简单的乐曲。

3.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和声,创作简单的乐曲;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分组合作,创作简单的乐曲,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月光曲》的音乐价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欣赏和评价心得。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月光曲》的音乐价值,并展开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欣赏和评价心得。

《月光曲》优课教学设计5篇

《月光曲》优课教学设计5篇

《月光曲》优课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月光曲》优课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感悟文章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梅。

2.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分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用具】幻灯片、《月光曲》、《致爱丽丝》音乐、【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音乐,你用心听了吗?(板书:音乐)2、.那么,同学们听了刚才老师播放的音乐后会有怎么的感受呢?(生答)5.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而且听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继续欣赏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板书课题,齐读)二、巩固复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

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生答)2、讲的真不错。

就在那一天,在柔和的月光下,一首美妙的乐曲诞生了,他就叫《月光曲》三、品读感悟1、那么,课文是如何来描写《月光曲》的美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8—9自然段2、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请你当小评委(指名读—指名评,再读—挑战读)3、多美的意境呀!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的清幽。

贝多芬心中充满了温馨和祝福,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其他同学想不想也读这一段呢?(请同学们齐读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4.其他同学呢?你喜欢哪一个自然段呢?也来读一读(指名读)5、同学们,在这两个段落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自然段呢?(指名读第9自然段)6、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觉得这一段文字特别美,其他同学想读吗?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九自然段并思考:(1)哪些句子所写的内容是联想?哪些是写实?请分别用“____”和“﹌”勾出来。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钢琴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美妙。

1.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月光曲》的背景和创作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即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月光曲》,并能够分析其音乐特点。

第二章:音乐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方面,分析其音乐特点。

2.2 教师通过示范或播放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让学生对比和欣赏《月光曲》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力。

2.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月光曲》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创作与表达3.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例如编写《月光曲》的变奏曲或创作一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

3.2 学生通过演奏、唱歌或作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感受。

3.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互评和讨论。

第四章:音乐与文化4.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月光曲》与文化的关系,例如其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的关系。

4.2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究《月光曲》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3 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月光曲》的音乐特点和文化意义。

5.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5.3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第六章:音乐欣赏与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月光曲》的曲式结构,分析其音乐发展的逻辑。

6.2 教师通过播放《月光曲》的不同乐章,让学生对比和欣赏其音乐变化和情感表达。

6.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月光曲》曲式结构和音乐发展的理解。

第七章:音乐演奏与实践7.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月光曲》的演奏实践,例如钢琴演奏或合唱。

7.2 学生通过演奏或合唱的方式,亲身体验和感受《月光曲》的音乐魅力。

7.3 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6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6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6篇月光曲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掌握“谱写、蜡烛、清幽”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背诵第九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在写实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关键的字、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传达出的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进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体会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感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让学生沉浸在钢琴曲美好的氛围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范�3.播放《月光曲》,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谈感受。

(三)以句带篇,深入研读1.赏析重点句子(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明确:这段文字是语言描写,用兄妹之间的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兄妹俩相依为命的真情,同时,也表现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为后文写贝多芬两次为她弹奏奠定了基础。

(2)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谈一首吧。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月光曲》的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贝多芬的《月光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引导学生感受《月光曲》的美妙旋律。

1.2 教学内容简介贝多芬及其作品《月光曲》。

播放《月光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月光曲》。

1.4.2 播放《月光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1.4.3 引导学生讨论乐曲的特点和感受。

第二章:乐曲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月光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等。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月光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的方式进行教学。

2.4.1 分析《月光曲》的曲式结构,讲解乐曲的结构特点。

2.4.2 示范演奏《月光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乐曲。

2.4.3 引导学生分析《月光曲》的旋律特点,讨论乐曲的表现力。

第三章:创作与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月光曲》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创作与《月光曲》主题相关的音乐片段。

3.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创作、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月光曲》主题相关的音乐片段进行创作。

3.4.2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3.4.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月光曲》。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对《月光曲》进行评价。

4.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演奏家演奏的《月光曲》版本,进行评价。

采用聆听、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4.4.1 播放不同演奏家演奏的《月光曲》版本,让学生进行欣赏。

4.4.2 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月光曲》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月光曲》教学教案优秀12篇

《月光曲》教学教案优秀12篇

《月光曲》教学教案优秀12篇月光曲教案篇一一、难句讲解梳理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断断续续”,说明弹得不熟练。

因为环境的幽静,所以贝多芬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这琴声把他吸引住了。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句话既表明盲姑娘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又让哥哥不要因为这件事难过。

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而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弹奏者便是贝多芬。

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了。

这句话说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是多么的美妙!二、佳句赏析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好像披上了银纱”、“清幽”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

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一样。

这样的联想,使他接起琴键来。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莱茵幽券蜡瞎陌盲键粼缕恬汹录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恬:tián(不念qià)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幽静:幽雅寂静。

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三、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月光曲》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月光曲》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月光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感的培养与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4.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月光曲》以及相关的音乐表达和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月光曲》曲谱的基本技巧和音乐表达;2. 学习如何用音乐表达情感;3. 学会欣赏和分析钢琴音乐的结构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1. 钢琴;2.《月光曲》的曲谱;3. 讲台和音乐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放松和呼吸练习,以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欣赏状态。

2. 引入《月光曲》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

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氛围,让他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曲的感受。

3. 音乐欣赏和分析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结构、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元素,引导他们进行音乐表达和分析,让他们能够发现曲子中的亮点和韵律变化。

4. 曲谱学习教师向学生展示《月光曲》的曲谱,并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演奏每个音符和音程。

然后,学生可以自己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乐谱的学习和练习。

5.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种方式进行表演,可以是舞蹈、声音演绎、画面展示等。

然后,各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

6. 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演奏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延伸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钢琴曲,进行演奏和分享。

八、教学资源1. 《月光曲》的音乐录音;2. 《月光曲》的曲谱;3.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

九、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教师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2.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欣赏和分析音乐,激发他们的音乐思维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幽静、纯熟、清幽、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导入设计——解题——整体感知——具体研习——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初步学习分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教学用具:
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

(板书:月光曲)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他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师配乐讲故事)
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生:……(师出示贝多芬的相关情况)
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十分详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自学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一遍默读课文,完成导学稿上的自主学习部分!2、检测自学情况
师: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呢?
三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
1、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读第二自然段,此刻发生了什么?】
(1)贝多芬先生为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为什么引起他的注意?)
(2) 在这幽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小结: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和疑问的心情,贝多芬最终走进姑娘家,为姑娘弹曲子。

2、贝多芬最终走进了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
(1)引导读第四自然段。

(2)找出表示兄妹俩生活贫穷的词语?
除了看到他们贫穷的生活状态,还看到了什么?
(3)货到股市的前面,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
3、分角色读5、6自然段(音乐起)
(1)当贝多芬倾情地为姑娘弹完这首姑娘弹过的曲子后,盲姑娘是怎样的表现?(激动)她说了什么?【师:(出示)“弹得多纯熟啊(ua)!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2)理解“您,您”的不同含义和语气,并知道朗读!
(3)盲姑娘怎么知道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呢?
总结:在故事的前面,盲姑娘多么希望亲自贝多芬弹奏曲子,而现在贝多芬就站在她面前,正为他弹奏呢?她的心情十分(激动)。

然给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
4、贝多芬是怎样回答盲人姑娘的?
5、当时弹琴的环境如何呢?
总结:多么美好而清幽的月夜呀!正式这个美丽的夜晚让贝多芬有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他借着清幽的月光有一次按起了琴键,此时他弹奏的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7、(小声放音乐)默读第9自然段
(1)你们听了曲子是什么感受?(导学案合作探究两个小题)(汇报)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这些句子吗?
(2)生找出后,让一生读,师生引读第九段。

(3)配上音乐和图片一起来感受一下!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比比谁的朗读最精彩
A、这三个情景一样吗?有变化吗?分别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呢?
B、指名谈谈并分别试读,师生评价。

C、激励学生间进行比赛、挑战,入情入境地读,美美地读。

(音乐起)
D、激情朗读,再现情景
让我们用充满激情和变化的朗读来再现这些美妙的情景吧。

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和图片。

(配上《月光曲》音乐和三个情景相应图片)(5)、理解联想及其产生的原因
A、这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情景真的是皮鞋匠亲眼见到的吗?这月亮的升起,升高,这海面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真的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吗?
B、哪些句子所写的内容是联想?哪些是写实?请分别用“___”和“”勾出来。

(6)小结:通过学习,在你心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另外一首著名的乐曲《命运交响曲》,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说一段话。

五、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

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六、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听:琴声
谈:一曲
创:《月光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浪涌——知音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七、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无论是乐
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

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图片,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描写联想到的画面的时候,语调是变化的的。

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够。

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联想部分朗读不够到位,而且朗读的形式太少,没有很好达到教学的目标。

而在让学生感悟乐曲的时候,配上了音乐图片,但是音乐没有和图片结合的很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