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猫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猫》课件(共5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只猫
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 来写的。“不好看,又 很瘦”“毛被烧脱好几 块”“忧郁”“懒惰”。
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 丑猫(第三只猫)
3.作案证据
写作特色
❶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作者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 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 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 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 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 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
防敌人新一轮的进攻。2.我们的所作所
为要和“人民教师”这个称(chēnɡ) 号相称(chèn)。
形近字 蜷( quán)蜷伏
怅(chànɡ)怅然
倦( juàn)疲倦
胀(zhànɡ)膨胀
绻( quǎn)缱绻
伥(chānɡ)为虎作伥
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帮着做坏事。“为”读wèi。
诅( zǔ )诅骂
恿(yǒnɡ)怂恿
丑猫 流浪猫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 地位
结局
浑身 黄色
活泼、 全家人都 会爬树、喜爱它 捉鼠
被一个 过路人 捉去了
毛色花白, 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 脱了好几块 毛之后,样 子更难看了。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 被冤枉、 大家都不 误打、 喜欢,不 流浪而死 大注意它。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①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第17课《猫》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 ”。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 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了解作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 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直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 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针,刺我良心的针!
家人对前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非常喜欢,因为它 们能给家人带来快乐。
第三只猫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可有可无,对于这
只猫的处置,“我”是随意武断的。直到发现冤枉它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性情:
有趣 活泼、 不怕生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 树,捉老鼠。“它在 ….
有 时 . .扑过去捉,有
时……跃到墙上。”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前两只小猫可爱,活泼,请找出文中 描写我们与他们关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只猫
受 到喜爱。“.…微笑着消 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 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 福建长乐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爱国主 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翻译家、文 学史家。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 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积极倡导者。
主要作品:《欧行日记》《海燕》。
字音字形
逗
dòu 缕
倚 lǚ yǐ
妄 wàng
消耗 xiāo hào
的。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请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与第三只猫关 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 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了解作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 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直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 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针,刺我良心的针!
家人对前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非常喜欢,因为它 们能给家人带来快乐。
第三只猫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可有可无,对于这
只猫的处置,“我”是随意武断的。直到发现冤枉它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性情:
有趣 活泼、 不怕生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 树,捉老鼠。“它在 ….
有 时 . .扑过去捉,有
时……跃到墙上。”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前两只小猫可爱,活泼,请找出文中 描写我们与他们关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只猫
受 到喜爱。“.…微笑着消 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 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 福建长乐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爱国主 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翻译家、文 学史家。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 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积极倡导者。
主要作品:《欧行日记》《海燕》。
字音字形
逗
dòu 缕
倚 lǚ yǐ
妄 wàng
消耗 xiāo hào
的。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请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与第三只猫关 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猫》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
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
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
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三
只 猫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
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可厌”的猫却花了最长的篇幅来写,它亡失之后,作者“难过 得更多”,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分 析
这样在“我”的主观ຫໍສະໝຸດ 断、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它受了冤枉也无法申辩,这个过失
也无法补救。因而“我”的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更加
难过。这也让我最终发出了“永不养猫”的感慨。
从“我”深深的忏悔和反思中,你知道如何去对待生命吗?
“我”对自己伤害其它生命的错误,勇于承认,善于反思。 “我家永不养猫”就是说“我”不再以一种凌驾的、玩弄的、支配 的态度去对待弱小生命了。
第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二
只
猫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
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第 二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 态度,说明了什么?
只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猫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
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1923年1月,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 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抗战胜利后, 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 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 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失事殉难。 郑振铎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 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 中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 《俄国文学史略》等。
第17课 猫 课件(共5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没有事实依据。 我根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 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一定是 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判定芙蓉鸟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
2.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当张妈叫道“是什么 东西把它咬死的”时候,“我”和妻是什么反应呢?
2.勾画出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很愤怒,并打了它;妻子也坚定地认为是这只猫 咬死了芙蓉鸟。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 便去找它。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语言文字内部,从字里行间 体会了作者及家人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态度,并思 考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对于前两只猫,“我” 和家人甚是喜爱,对于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 作者的态度在字里行间显露出来。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及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的 情感态度。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第三只猫,探究“我” 使猫蒙冤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五单元 17 猫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我” 家养三只猫的经历,刻画了三只形态、性格和命运各异的 猫。并通过描写自己及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态度,体 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这 也体现了此单元的人文性目标——人类的自我反思以及对 动物、生命的思考,语言饱含深情,富含哲理。
活泼有趣、会爬
树、一点儿也不
忧郁、懒惰
怕生人、会捉鼠
全家人都喜爱它
大家都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若有若无
结局
病死
被捉去
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2.概括内容。
根据上面填写的表格,说说课文主要分为哪几个部分,
分别讲了什么事。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第一次养猫的情景。 第二部分(3—14):第二次养猫的情景。 第三部分(15—34):第三次养猫的情景。
2.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当张妈叫道“是什么 东西把它咬死的”时候,“我”和妻是什么反应呢?
2.勾画出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很愤怒,并打了它;妻子也坚定地认为是这只猫 咬死了芙蓉鸟。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 便去找它。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语言文字内部,从字里行间 体会了作者及家人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态度,并思 考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对于前两只猫,“我” 和家人甚是喜爱,对于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 作者的态度在字里行间显露出来。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及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的 情感态度。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第三只猫,探究“我” 使猫蒙冤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五单元 17 猫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我” 家养三只猫的经历,刻画了三只形态、性格和命运各异的 猫。并通过描写自己及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态度,体 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这 也体现了此单元的人文性目标——人类的自我反思以及对 动物、生命的思考,语言饱含深情,富含哲理。
活泼有趣、会爬
树、一点儿也不
忧郁、懒惰
怕生人、会捉鼠
全家人都喜爱它
大家都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若有若无
结局
病死
被捉去
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2.概括内容。
根据上面填写的表格,说说课文主要分为哪几个部分,
分别讲了什么事。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第一次养猫的情景。 第二部分(3—14):第二次养猫的情景。 第三部分(15—34):第三次养猫的情景。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猫》PPT

拓展阅读(一) 16分
老骡 张爱国
奶奶拄着拐杖走进骡圈。老骡迎上来,用嘴拱奶奶拄拐杖的手。奶奶见圈里只有它 一个,笑了:“哟,它们都干活去啦,你一个享清福咯。”老骡一下子停止了拱奶奶的动作, 转身默默地走到圈角,卧下。
奶奶抓起一把草料,递到老骡嘴前:“老家伙,慢慢吃,今天没人和你抢咯。”老骡刚伸出 的嘴又不动了,只漠然地看着圈外。
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 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家里的一口人, 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 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 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 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 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的,结果便是它也 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只羊。
这次进城,父亲三天后才回来。三天里,老骡也是一口草料都没有吃,除了喝水。后来 的几天里,老骡也只是吃两匹年轻骡子吃剩的草料,豆饼和黄豆,碰都没碰一下。
“这真是怪了,让它在家养老,它还不领情。”父亲围着老骡摸来摸去,半个月不到,老骡 消瘦得不成样子,而且毫无生气。
父亲再进城时,老骡又主动走来让父亲给它上货。父亲抱着它的头,要将它往圈里拉。 它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父亲,似乎在乞求。
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听到的童话。 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 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产生联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 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 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 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种类与特点 • 《猫》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 《猫》课文解析 • 《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 《猫》课文的主题与意义 • 猫的趣闻与文化拓展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01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阐述《猫 》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价值。
比如,在课文中作者将猫的脚步声比喻为“一阵轻快的音乐”,形象地描绘了猫轻 盈、优美的步伐。
另外,作者还把猫的眼睛比作“两颗晶莹的珍珠”,突出了猫眼睛的明亮和美丽。
拟人
拟人是《猫》这篇课文中另一种重要的 修辞手法。
作者将猫人格化,赋予它人类的情感和 行为方式。
例如,在课文中,作者描述猫在夜晚的 行动时,用到了“它似乎很欣赏自己的 身姿,迈着小步又走了起来”的句子, 把猫的行为拟人化,让读者感受到猫的
教学计划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程安排2-3课时。
教学环节
包括导入、文本解读、问题探究、拓展延伸等环 节。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02
猫的种类与特点
猫的种类
01
02
03
04
苏格兰折耳猫
具有弯曲的耳朵,性格温和, 易于饲养。
英国短毛猫
体型健壮,被毛短而浓密,性 格沉稳。
美国卷耳猫
个人背景
郑振铎在少年时期就深受家庭影 响,喜爱文学和艺术,同时也受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启蒙。
社会背景
当时的社会上存在着新旧思想的 激烈斗争,郑振铎也深受其影响 ,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家庭、 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作品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只猫的不同命运和经历,表现 了作者对家庭、友情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01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阐述《猫 》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价值。
比如,在课文中作者将猫的脚步声比喻为“一阵轻快的音乐”,形象地描绘了猫轻 盈、优美的步伐。
另外,作者还把猫的眼睛比作“两颗晶莹的珍珠”,突出了猫眼睛的明亮和美丽。
拟人
拟人是《猫》这篇课文中另一种重要的 修辞手法。
作者将猫人格化,赋予它人类的情感和 行为方式。
例如,在课文中,作者描述猫在夜晚的 行动时,用到了“它似乎很欣赏自己的 身姿,迈着小步又走了起来”的句子, 把猫的行为拟人化,让读者感受到猫的
教学计划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程安排2-3课时。
教学环节
包括导入、文本解读、问题探究、拓展延伸等环 节。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02
猫的种类与特点
猫的种类
01
02
03
04
苏格兰折耳猫
具有弯曲的耳朵,性格温和, 易于饲养。
英国短毛猫
体型健壮,被毛短而浓密,性 格沉稳。
美国卷耳猫
个人背景
郑振铎在少年时期就深受家庭影 响,喜爱文学和艺术,同时也受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启蒙。
社会背景
当时的社会上存在着新旧思想的 激烈斗争,郑振铎也深受其影响 ,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家庭、 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作品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只猫的不同命运和经历,表现 了作者对家庭、友情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猫》课件(共26张PPT).ppt

读读写写
缕( lǚ ) 妄(wànɡ) 懒惰( duò) 乞丐( ɡài ) 蜷伏(quán )
倚( yǐ ) 消耗( hào ) 怂恿( sǒnɡ yǒnɡ ) 怅然( chànɡ ) 叮嘱( zhǔ )
惩戒( chénɡ ) 枉 ( wǎng)
虐待( nüè )
芙蓉鸟( fú rónɡ )
……
生命 尊严 清白 信任 自由 平等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回过头来看,本篇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只“猫”?
黑猫、张妈、李妈、妻子、“我” ……
我们可能成为“猫”吗?
关注弱小!
善待他人!
尊重生命!
凡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而应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应存 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一视同仁,否则容易犯错。
导入新课
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 步亦趋随他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 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 成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有着爱猫情结并与猫 为友。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 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领 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2、犯罪嫌疑人: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①案发前的表现: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
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 像还在吃着什么。
4、案发后大家的反应:
“我” 我很愤怒 ,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妻子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张望着,我早就 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我的心里也感着一缕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学期语文《猫》精品PPT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 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 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 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 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 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品读探究—体会写法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不同的三只猫,从 课文的写法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 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 事情?
“芙蓉鸟事件”
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53号刑事案]
案发现场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性情
在家 中的 地位
结局
对我 的
影响
第三次: 遭人遗
丑猫
弃,拾
(15—34) 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脱了好几 块毛之后,样子更难 看了。
若有若
不活泼 无,大
忧郁 家不喜
懒惰
欢,不 大注意
它。
被我 打伤 致死
更难过 得多。 永不养 猫。
板书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 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 “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 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坐在 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 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 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 家人都很喜欢它。
第一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 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 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 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 “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 一缕的酸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外推荐阅读篇目:
丰子恺:《阿咪 》
夏丏尊:《猫》
季羡林:《老猫》
梁实秋:《猫 》
2、写作实战: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写一写你家的猫或你身 边熟悉的小动物……
26 猫 “群文阅读 ”
再见!!
执教人:太平中学 张明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群文阅读
脚穿钉鞋走无声, 不吃素菜吃鱼腥, 日间无事打瞌睡, 半夜三更鼠辈惊。
(打一小动物)
“群文阅读 ”
26 猫
执教人:太平中学 张明华
阅读: 郑振铎的《猫》
(一)、感受作者笔下猫的形象 (二)、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
比较内容 来历
外形
性格 命运结局 作者感情变化
花白的毛,很
从隔壁 活泼,如带着 很活泼 死了 第一只猫 要来的 泥土的白雪球
咪咪
全身白毛,毛又 长又厚……黑黄 花斑,黄尾巴
规矩 温顺
喜爱、同情、怜 悯之情
《白象》 丰子恺
白象
浑身雪白,伟大如 象,眼睛一黄一蓝, “日月眼”……
喜爱、赞美、怀 念之情
我的发现:
•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 要从外形、性格、生活习性
等多方面刻画形象。 • 要在文中自然流露出情感。
主题拓展:
• 第三十一条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群文阅读记录表:
课文 标题
作者
猫的形象(勾划语句)
称呼 (叫什么)
外形
性格
表达的情感
《猫》 老舍 《白猫王 梁实秋 子五岁》 《咪咪》 季羡林
大花猫
古怪、温柔、 勇猛、乖、
喜爱之情
老实、贪 玩……
白猫王子
白白净净……眉清目秀, 蓝眼睛、红鼻头、须眉修 长……腰臀硕大,和头不 成比例,腹部垂腴……
喜爱之情
似的。
一缕酸辛
舅舅
家送 第二只猫 的
浑身 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被人 捉去怅然 愤恨 Nhomakorabea蜷伏第三只猫
在家 门口
毛色花白,不好 忧郁懒惰
看。很瘦,毛烧 脱后,更难看。
屈死
难过 良心受伤
课堂探究:
• 1、当“我”知道芙蓉鸟被吃的真相后,作 者的心情怎样?
•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 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3、从第三只猫的“屈死”事件中,你看出 作者错在了哪里?从这起事件中,你明白 了什么?
自主阅读:
老舍 《猫》 梁实秋 《白猫王子五岁》 季羡林 《咪咪》 丰子恺 《白象》
快速阅读以上文章,感受名家笔下的猫
1、快速阅读,用笔划出各篇文章中描绘猫的形象和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