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婚姻家庭辅导案例范文

婚姻家庭辅导案例范文

婚姻家庭辅导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小周和小王是一对结婚五年的夫妻,有一个三岁的可爱宝宝。

在外人看来,他们应该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最近两人却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于是来到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寻求帮助。

二、问题呈现。

1. 沟通危机。

小周抱怨说:“我每天下班回家,累得像条狗,想跟他说几句话,他就知道捧着个手机,不是刷短视频就是玩游戏,我感觉自己在他眼里就像个透明人。

”小王也不甘示弱:“她啊,一开口就是唠叨,不是嫌我这没做好,就是嫌我那没弄对。

我在公司忙了一天,回家就想放松放松,哪受得了她没完没了的数落。

”2. 家庭责任分担不均。

小周觉得自己在照顾孩子和做家务方面承担了太多,“我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还要带孩子、做饭、洗衣服,他就像个大爷一样,啥也不管。

”小王则认为自己也很委屈,“我赚钱养家也不容易啊,她怎么就看不到我的付出呢?再说了,我偶尔也会帮忙做些事的。

”3. 亲密感缺失。

小周红着眼眶说:“我们现在就像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好久都没有一起好好吃顿饭,更别说什么浪漫的约会了。

我感觉我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小王也承认,他们之间的亲密互动越来越少,两人的关系变得很冷淡。

三、辅导过程。

1. 倾听与理解。

我首先让他们各自把心里的委屈和不满都一股脑儿地说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给予一些眼神上的鼓励。

等他们都说完了,我对他们说:“我听出来了,你们其实都很辛苦,都在为这个家付出,只是你们的付出没有被对方看到和认可。

”这时候,他们的表情都稍微缓和了一些,不再像刚进来时那么剑拔弩张。

2. 角色扮演。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感受,我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

我让小周扮演小王下班回家后的状态,让小王扮演小周的唠叨。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觉得有点滑稽,但是演着演着,小周就说:“原来我玩手机不理她的时候,她是这么难受啊。

”小王也感叹道:“我现在知道我唠叨起来有多烦人了。

”通过这个小活动,他们开始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法律讲堂婚姻纠纷案例(3篇)

法律讲堂婚姻纠纷案例(3篇)

第1篇导语: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婚姻纠纷却时常发生。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起离婚诉讼案例,探讨婚姻纠纷的成因、处理方式以及如何维护家庭关系。

一、案例背景原告甲(女)与被告乙(男)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甲与乙感情尚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性格差异和生活习惯的矛盾逐渐显现。

甲认为乙缺乏责任心,经常在外应酬,忽视家庭;乙则认为甲过于依赖家庭,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

2018年,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二、案例分析1. 离婚纠纷成因(1)性格差异:甲与乙性格差异较大,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双方难以相互理解和包容。

(2)沟通不畅: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及时解决矛盾,导致问题积累,最终引发离婚诉讼。

(3)家庭责任缺失:乙在外应酬较多,忽视家庭,导致甲产生不满,认为其缺乏责任心。

2. 处理方式(1)调解:法院在受理离婚诉讼后,首先尝试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引导双方理性沟通,分析矛盾根源,寻求共同点。

经调解,甲与乙达成和解,同意维持婚姻关系。

(2)判决:若调解不成,法院将依法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法院判决离婚应考虑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在本案中,若甲与乙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将判决离婚。

3. 维护家庭关系(1)加强沟通:夫妻双方应保持良好沟通,学会倾听对方意见,尊重彼此差异,共同解决问题。

(2)承担家庭责任:丈夫应承担家庭责任,关心妻子和孩子的需求;妻子也应学会独立自主,关心家庭。

(3)学会包容:夫妻双方应学会包容对方缺点,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三、总结婚姻纠纷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离婚纠纷的成因、处理方式以及如何维护家庭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夫妻双方应共同努力,加强沟通,承担家庭责任,学会包容,以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夫妻,珍惜婚姻,关爱家庭,共同营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法律讲堂案例婚姻(3篇)

法律讲堂案例婚姻(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关系日益复杂,婚姻纠纷案件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本案例以一起婚姻纠纷案件为切入点,探讨在婚姻关系中如何运用法律智慧解决矛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案情简介甲、乙两人于2010年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于2012年登记结婚。

婚后,甲、乙两人感情较好,共同生活了五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两人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感情逐渐恶化。

2017年,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解除与乙的婚姻关系。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甲提交了以下证据:1. 甲与乙的结婚证书;2. 甲与乙共同生活的照片;3. 甲与乙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乙在聊天中多次提出离婚;4. 甲的银行流水,证明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支付了家庭开支。

乙对甲的诉讼请求表示反对,并提出以下抗辩:1. 乙否认与甲的微信聊天记录的真实性;2. 乙表示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未尽到家庭责任,家庭开支主要由乙承担;3. 乙提出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家庭暴力行为。

三、法律分析1. 离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提出离婚诉讼。

同时,离婚诉讼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法继续维持婚姻关系;(2)离婚诉讼应当以夫妻双方自愿为原则,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离婚。

2. 证据的认定(1)微信聊天记录的真实性在婚姻纠纷案件中,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需要经过法院审查确认其真实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在本案中,甲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需要经过法院审查,确认其真实性。

(2)家庭责任与家庭暴力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条规定,夫妻双方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存在家庭暴力行为,另一方有权要求离婚。

在本案中,乙提出甲未尽到家庭责任,家庭开支主要由乙承担。

对此,法院需要根据甲、乙双方的经济状况、收入水平等因素,判断甲是否尽到家庭责任。

法院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范文

法院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范文

法院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范文案例一:“消失的爱与财产”在这个故事里啊,有一对夫妻,咱们就叫他们大强和小美吧。

大强和小美结婚的时候啊,那可是甜甜蜜蜜的,就像掉进了蜜罐里。

可是啊,过了几年,这日子就开始变味了。

大强呢,是个有点小心思的人。

他背着小美啊,偷偷地把家里的不少财产转移了。

小美呢,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每天就照常上班、做家务,照顾家里。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家里的存折上钱少了很多,而且一些贵重的首饰也不见了。

小美就质问大强,这大强啊,支支吾吾的,一会儿说投资亏了,一会儿又说借给朋友了。

小美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她就开始偷偷调查。

这一查可不得了,原来大强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他把钱和首饰都转移到那个女人那里去了。

小美那叫一个气啊,心都碎成渣渣了。

她一怒之下就把大强告上了法院。

在法院里啊,大强还想狡辩,但是证据确凿啊。

法院最后判决大强这种转移财产的行为是无效的,而且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时候,因为大强是过错方,小美就分到了大部分财产。

这个案例告诉咱们啊,婚姻里可不能耍心眼,要是做了对不起对方的事,还想偷偷转移财产,法律可不会饶过你。

案例二:“婆媳大战背后的夫妻危机”小李和小张这对夫妻,结婚后和小张的父母住在一起。

小张的妈妈呢,是个比较强势的老太太,什么事都想管。

小李呢,也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这婆媳俩啊,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经常吵架。

比如说啊,小李想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婆婆觉得那是浪费钱,说自己就能教孩子。

还有啊,小李买衣服,婆婆也会唠叨说她不会过日子。

小张呢,夹在中间,一开始还会劝劝,后来啊,就干脆躲起来,不管不问了。

这日子久了,小李觉得自己在这个家待不下去了,就跟小张提出离婚。

小张还觉得莫名其妙呢,说这都是些小事,至于离婚吗?小李就把这些年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说自己在这个家没有一点地位,小张也不理解她。

于是,两人就闹到了法院。

法院在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啊,就发现其实夫妻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主要就是婆媳关系没处理好,影响到了夫妻感情。

法院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范文

法院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范文

法院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范文在法院处理的众多案件里,婚姻家庭纠纷就像一出出充满酸甜苦辣的生活剧。

今天,咱就来唠唠几个典型案例。

一、财产分割的“拉锯战”就说老张和他老婆吧。

这两人结婚也有十几年了,本来过得还凑合。

可后来呢,感情渐渐淡了,就打算离婚。

这一离婚,问题就来了,财产怎么分?他们家那房子,是老张婚前付了首付,婚后两人一起还贷款的。

老张就觉得,首付是自己出的,房子就该大部分归他。

他老婆可不干了,说婚后自己也在赚钱还贷款,家里的家务也是自己大包大揽的,没功劳也有苦劳啊。

在法庭上,两人就跟拔河似的,谁也不让谁。

法官可就得根据法律来好好衡量了。

按照法律规定,虽然首付是老张婚前出的,但婚后共同还贷的部分以及房子增值的部分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

最后呢,法官把房子判给了老张,不过老张得按照房子现在的价值,把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对应的增值金额补偿给他老婆。

这老张啊,一开始还不太乐意,觉得自己亏了。

法官就给他解释:“你看啊,要是没有你老婆和你一起还贷款,这房子能这么顺利供下来吗?这房子增值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啊。

”老张听了,也觉得有点道理,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二、孩子抚养权的“争夺赛”还有一对小年轻,小王和小李。

他们俩有个可爱的三岁小宝宝。

可这小两口啊,年轻气盛,一吵架就上头,最后闹到要离婚。

这孩子抚养权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小王觉得自己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而且自己的父母也能帮忙带孩子,孩子跟着他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小李呢,觉得自己是妈妈,对孩子的照顾更加细心,而且孩子还小,离不开妈妈的陪伴。

在法庭上,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证据”。

小王把自己的工资单、工作单位的证明都拿出来了,还请了邻居来证明自己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和爷爷奶奶关系很好。

小李呢,就拿出了孩子从小到大的生活记录,从孩子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到孩子生病时她是怎么细心照顾的,一一列举。

法官这时候就得考虑孩子的利益最大化了。

法官就想啊,孩子才三岁,这个时候确实更需要妈妈的照顾。

法律婚姻案例范文(3篇)

法律婚姻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伟(男)与李娜(女)于2010年10月1日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取名张小明。

婚后,双方在生活上互相扶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性格差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逐渐显现,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2022年5月,张伟提出与李娜离婚,理由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李娜对此表示不同意,认为双方还有和好的可能。

于是,双方就离婚事宜产生了纠纷,遂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婚姻关系是否已经破裂,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2. 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

3. 离婚后的财产分割问题。

三、法院审理过程1. 庭审调查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相关法律文书。

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案件事实进行了陈述,并提交了相关证据。

2. 当事人陈述张伟表示,他与李娜结婚以来,由于性格差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导致夫妻感情逐渐恶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多次尝试与李娜沟通,但效果不佳。

因此,他提出离婚。

李娜表示,她不同意离婚,认为双方还有和好的可能。

她认为,夫妻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离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3. 证据质证双方当事人对对方提交的证据进行了质证,法院依法对证据进行了认定。

4. 法院判决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法院认为:(1)关于婚姻关系是否已经破裂,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张伟与李娜结婚以来,双方性格差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逐渐显现,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虽然张伟多次尝试与李娜沟通,但效果不佳。

结合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法院认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2)关于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

张伟与李娜共同育有一子,取名张小明。

考虑到张小明的年龄和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法院判决由李娜抚养张小明,张伟每月支付抚养费人民币1000元。

(3)关于离婚后的财产分割问题。

张伟与李娜婚后共同购买了位于某市的房产一套,登记在李娜名下。

考虑到房产的购买时间和双方当事人的贡献,法院判决该房产归李娜所有,张伟放弃对该房产的所有权。

婚姻法律案例讲解(3篇)

婚姻法律案例讲解(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婚姻家庭领域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本文将以一起婚姻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对婚姻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讲解。

二、案例简介原告甲(女)与被告乙(男)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2015年,甲发现乙在外有婚外情,遂向乙提出离婚。

乙不同意离婚,甲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甲提交了乙与他人通奸的证据,包括微信聊天记录、照片等。

乙对甲提供的证据真实性予以否认,并提出甲存在家庭暴力行为。

乙认为,甲的行为已严重损害了夫妻感情,请求法院判决离婚。

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与乙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乙存在与他人通奸行为,严重损害了夫妻感情,故判决准予离婚。

同时,法院认为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家庭暴力行为,判决乙支付甲精神损害赔偿金。

三、案例分析1. 婚姻法关于离婚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判决离婚。

本案中,甲与乙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乙存在与他人通奸行为,严重损害了夫妻感情,符合婚姻法关于离婚的条件。

2. 婚姻法关于家庭暴力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制止。

本案中,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家庭暴力行为,法院判决乙支付甲精神损害赔偿金。

3. 婚姻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因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本案中,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家庭暴力行为,法院判决乙支付甲精神损害赔偿金。

四、案例启示1. 重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家庭和谐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法律讲堂案例婚姻(3篇)

法律讲堂案例婚姻(3篇)

第1篇导语:婚姻,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也是法律所保护的重要关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婚姻纠纷时有发生,尤其是财产分割问题,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

本篇法律讲堂案例将围绕一起婚姻纠纷,探讨财产分割的法律问题。

一、案例背景甲、乙两人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甲、乙共同购买了位于某市的房产一套,总价为100万元。

房产证登记在甲、乙两人名下。

2015年,乙因个人原因与甲发生争吵,并提出离婚。

甲同意离婚,但双方在财产分割上存在争议。

二、争议焦点1. 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2. 房产分割应遵循什么原则?三、法律分析1. 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本题中,甲、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 房产分割应遵循什么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本题中,甲、乙在房产分割上存在争议,应按照以下原则处理:(1)照顾子女权益原则:在分割房产时,应优先考虑子女的居住需求,保障子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照顾女方权益原则:在分割房产时,应适当照顾女方的权益,尤其是女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承担的家庭责任。

(3)公平合理原则:在分割房产时,应充分考虑双方的贡献和付出,确保分割结果公平合理。

四、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甲、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分割。

考虑到子女的居住需求,法院判决房产归乙所有,甲一次性支付乙相应的补偿款。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法院在判决房产分割时,充分考虑了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法发布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北京10例2015年11月19日 14:35 新浪司法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气会。

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气会,向社会发布30例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其中北京市10例,主要内容涉及婚姻财产纠纷、离婚纠纷、赡养纠纷、抚养纠纷等。

一、于某某诉高某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一)基本案情于某某与高某某于2001年11月11日登记结婚,婚后于2003年9月生育一子高某。

因感情不和,双方于2009年9月2日在法院调解离婚。

双方离婚时对于共同共有的位于北京市某小区59号房屋未予以分割,而是通过协议约定该房屋所有权在高某某付清贷款后归双方之子高某所有。

2013年1月,于某某起诉至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称:59号房屋贷款尚未还清,房屋产权亦未变更至高某名下,即还未实际赠与给高某,目前还处于于某某、高某某共有财产状态,故不计划再将该房屋属于自己的部分赠给高某,主张撤销之前的赠与行为,由法院依法分割59号房屋。

高某某则认为:离婚时双方已经将房屋协议赠与高某,正是因为于某某同意将房屋赠与高某,我才同意离婚协议中其他加重我义务的条款,例如在离婚后单独偿还夫妻共同债务4.5万元。

我认为离婚已经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出于对未成年人的考虑,不应该支持于某某的诉讼请求。

(二)裁判结果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均知悉59号房屋系夫妻共同财产,对于诉争房屋的处理,于某某与高某某早已达成约定,且该约定系双方在离婚时达成,即双方约定将59号房屋赠与其子是建立在双方夫妻身份关系解除的基础之上。

在于某某与高某某离婚后,于某某不同意履行对诉争房屋的处理约定,并要求分割诉争房屋,其诉讼请求法律依据不足,亦有违诚信。

故对于某某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于2013年4月24日作出(2013)东民初字第02551号民事判决:驳回于某某的诉讼请求。

宣判后,于某某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7月11日作出(2013)二中民终字第09734号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典型意义本案中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夫妻共同共有的房产赠与未成年子女,离婚后一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是否有权予以撤销。

在离婚协议中双方将共同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的约定与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共同债务清偿、离婚损害赔偿等内容互为前提、互为结果,构成了一个整体,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如果允许一方反悔,那么男女双方离婚协议的“整体性”将被破坏。

在婚姻关系已经解除且不可逆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当事人对于财产部分反悔将助长先离婚再恶意占有财产之有违诚实信用的行为,也不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益。

因此,在离婚后一方欲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单方撤销赠与时亦应取得双方合意,在未征得作为共同共有人的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无权单方撤销赠与。

二、王某诉江某离婚案(一)基本案情王某与江某系经人介绍相识并登记结婚,婚后无子女。

由于双方相识时间短,相互了解较少,结婚较为仓促,感情基础薄弱。

婚后由于江某酗酒,对原告有家庭暴力,经常因为生活琐事对原告拳脚相加。

2009年,江某无缘无故将原告毒打一顿并致其离家出走。

后王某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判决:1、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2、江某给付精神损失费5万元;3、依法分割共同财产。

该案诉讼费由江某承担。

王某提供江某书写的协议书及相关证人证明在婚姻存续期间江某对其施加家庭暴力。

(二)裁判结果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认为: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感情确已破裂,应当准予离婚。

该案中,双方均同意离婚,表明双方感情已彻底破裂,故对王某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准许。

王某要求江某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诉讼请求,因江某在婚姻存续期间,确实存在家庭暴力情形,法院予以支持,具体数额由法院依法予以酌定。

为此,原审法院判决王某与江某离婚(财产分割略),江某支付王某精神损害赔偿金。

(三)典型意义夫妻应当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但遗憾的是,夫妻之间实施暴力给其中一方造成人身伤害和精神痛苦的现象仍然存在,家庭暴力问题作为离婚案件的重要诱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根据北京法院对2013年度东城法院、丰台法院、通州法院结案的620件离婚案件抽样统计显示,涉家庭暴力类的离婚案件占选取离婚案件总数的9%,数量比例虽不高,但涉家暴案件大多矛盾激烈、调解率低、最终离异率高。

我国婚姻法明确禁止家庭暴力,规定配偶一方对另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经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正在全国人大审议中的《反家暴法》也通过规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期保护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遏制。

本案就是典型的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人民法院依法支持无过错方的离婚请求和赔偿请求,对于家庭暴力这样违反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旗帜鲜明地给予否定性评价。

三、张某诉郭甲、郭乙、郭丙赡养纠纷案(一)基本案情张某与其丈夫郭某共育有三个子女,即:长子郭甲,次子郭乙,小女儿郭丙。

1985年4月25日,郭某与长子郭甲、次子郭乙签订了分家协议,就赡养问题做了如下约定:“1.长子郭甲扶养母亲,次子郭乙扶养父亲。

2.父母在60岁以前,哥俩每人每月给零花钱5元,60岁以后每人每月给10元。

”郭某于2010年8月去世后,次子郭乙对郭某进行了安葬,此后母亲张某独自生活。

2014年10月14日,张某将三名子女起诉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要求随次子郭乙生活,长子郭甲给付赡养费1000元,其他二子女给付赡养费各500元。

医药费由三子女共同承担。

法庭审理过程中,长子郭甲称自己一直以来赡养母亲,并承担过高赡养费;次子郭乙称分家时约定母亲由长子郭甲扶养,父亲由自己扶养,自己已经按照约定赡养了父亲,并对父亲进行了安葬,无法接受再与长子郭甲承担同样的责任;小女儿郭丙称自己并未在赡养协议里载明有责任。

(二)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的长子郭甲和次子郭乙虽然于1985年签订了分家协议,两人也按照分家协议履行着各自的义务,但是并不能完全免除次子郭乙、小女儿郭丙对母亲的赡养义务。

原告张某自己每月有1200元收入,并愿意由次子郭乙照顾,故判决原告张某随次子郭乙生活,长子郭甲每月给付赡养费300元,长子郭甲承担原告张某医药费的二分之一,次子郭乙、小女儿郭丙各负担医药费的四分之一。

(三)典型意义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原告现已年迈,且体弱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确实需要子女赡养,其子女均有赡养原告的义务。

诚然,在多子女的家庭,在父母不反对的情况下,签订赡养协议分工赡养父母是合理合法的,法律上也是允许的。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

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但是,如果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比如某位子女明显没有能力赡养好父或母,如果父或母提出赡养要求,其他子女无法免除。

这也是《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题中之义,因为赡养义务是强制性的法定义务。

现实中,很多子女之间签订赡养协议时,仍然有封建思想,尤其是农村地区,如“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出嫁女无赡养父母的义务”,女儿对父母的赡养义务被人为地免除。

但从法律上讲,子女对父母均有赡养义务,女儿不论出嫁与否都与父母存在法律上的赡养关系,不因任何原因而免除。

而对于赡养协议中免除次子郭乙对母亲的赡养义务,属于约定免除了次子郭乙对母亲的法定义务,应属无效约定。

故对原告要求三子女均需履行赡养义务的诉讼请求应当支持。

就张某的居住和日常照料问题,张某表示愿意随次子郭乙生活,而次子郭乙也表示同意,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就赡养费的数额和医药费负担比例问题,考虑到次子郭乙已经履行了对父亲全部的赡养义务,长子郭甲应当多承担赡养费,体现法律与人情兼顾,也能更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四、博小某诉博某抚养费案(一)基本案情原告博小某的法定代理人刘某与被告博某原系夫妻关系,于2011年1月26日生有一子博小某,即本案原告。

原告法定代理人与被告于2011年4月26日在东城区民政局协议离婚,后于2011年6月8日复婚,2012年5月27日二人签订了夫妻分居协议,协议约定:分居期间原告由其母刘某抚养,被告每月给付抚养费1500元,于每月12日前支付,从第二个月开始抚养费逾期未转账,则赔偿违约金30000元/次。

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被告每月给付原告抚养费1500元,2012年11月开始不再给付。

2014年5月28日,原告法定代理人与被告经河北省涿州市人民法院判决离婚,判决原告随其母刘某共同生活,被告博某自2014年6月起每月给付原告抚养费1900元,至原告博小某18周岁止。

后博小某将博某诉至法院,请求支付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间的抚养费,并依约支付违约金。

(二)裁判结果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负担抚养费的一部或全部。

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原告法定代理人刘某与被告博某在分居期间就子女抚养费问题已经达成协议,抚养费数额的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并未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被告理应按约定履行给付义务,故对于原告要求支付拖欠的抚养费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但因为抚养费的给付并非基于合同,故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条款于法无据,对于原告要求赔偿违约金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二款,判决如下:一、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被告博某补付原告博小某二O一二年十一月至二O一四年五月抚养费二万八千五百元整;二、驳回原告博小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三)典型意义在本案中,原告的法定代理人与被告签订了夫妻分居协议,该协议约定婚生子由一方抚养,另一方每月给付抚养费,并约定了迟延履行要支付违约金的条款。

抚养费的给付是基于身为父母的法定义务,而并非基于父母双方的协议,该协议可以且只能约定抚养费的数额,且该法定义务不能因父母双方的协议而免除。

因此,公民法定义务的履行只能依据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不宜因公民之间约定的违约金条款而予以约束。

抚养费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离婚后未成年人子女的合法权益,是以赋予未抚养一方法定义务的方式,努力使得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恢复到其父母离婚前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