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镀铬层的技术要求
模具表面处理之镀硬铬知识介绍

目录
一、引言:镀铬技术的分类及应用
二、镀硬铬原理和主要性能特点
三、镀铬过程介绍和质量影响因素
四、镀铬前后注意事项以及模具的保养 五、M1模具项目实例
在高速、高压冲压作业过程中,模具和制件会产生巨大的摩擦, 由于铁和铁的巨大摩擦,模具和材料上极易产生擦伤和烧坏等不良 现象,增加了产品的返修和报废率。电镀硬铬技术可以大大提升耐
(1)铬的性质:铬是一种微带天蓝色的银白色金属,电极电位为负,但它
有很强的钝化性能,在大气中很快钝化,显示出具有贵金属的性质,所以钢 铁零件镀铬层是阴极镀层。铬层在大气中很稳定,能长期保持其光泽,在碱、 硝酸、硫化物、碳酸盐以及有机酸等腐蚀介质中也非常稳定,但可溶于盐酸 等氢卤酸和热的浓硫酸中。铬层硬度高(HV900~110kg/mm2)、耐磨性好、反 光能力强以及有较好的耐热性,在500℃以下光泽和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 大于500℃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时才开始变软。 (2)硬度及电泳液温度:对比各种热处理形式,情况如下页表l所示。通 过比较,我们发现,对于车身上的大件如侧围、翼子板等大型模具的凸凹模 本体,因其模具型腔大型面复杂且壁厚不一致,受热后容易发生热变形,镀
Cr处理温度一般在50~70℃,属低温处理,处理后模具不会产生变形,其表
面硬度一般可控制在HRC65以上,高于拉延所需的硬度要求。
(3)高耐磨性:经镀铬处理后的模具型腔比未处理的模具型腔光洁
度效果有明显改善,有效地降低了摩擦系数,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模 具在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产生的拉毛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下图是某
润滑不良时,局部易出现干摩擦现象,难以电镀处既有较高硬度、又有较大
镀铬后: 1、模具吊运分解将工程样件及保护薄膜、牛皮纸去除。 2、确认模具与镀铬前拍照存证的状况比是否有异常。 3、模具擦拭,用小于逃气孔孔径0.2左右的钻头对逃气孔逐个进行 清理,清理完毕后再用气枪将杂物吹出; 4、模面用400#砂纸/油石精修。 5、模具上易剥落的油漆去除后模具清洗整理。 6、将镀铬前拆除的相应附件按编号进行还原。 7、模具组合上机TRY。 8、生产状况OK后模具刷漆(防止镀铬后模具油漆易剥落造成品质不 良)
3-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ICSQ/EQY电镀铬层技术条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首次制定了《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EQY-3-95《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第8.4节“镀铬层”停止执行。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工艺材料标准化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其勋。
电镀铬层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铁基体材料上,在水溶性电解液中,用电解的方法获得的铬层。
本标准涉及的电镀铬层限定为耐磨用途的镀层,俗称“硬铬”。
本标准不涉及装饰性电镀中的铬层。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及总成电镀铬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5934—86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硬度测试方法显微硬度法GB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11379—89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3术语3.1工作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图纸上指定镀铬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工作面。
3.2厚度镀层厚度是指在工件的工作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4镀覆层的表示方法4.1通用镀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覆层特征·后处理对于电镀铬可以是: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后处理4.2后处理表示法AO表示松孔处理;Q表示除氢处理(允许在图纸上用文字说明替代符号Q)。
镀铬工艺技术要求

镀铬工艺技术要求镀铬工艺技术要求镀铬是一种将铬涂覆在金属表面以增加其耐腐蚀性和装饰性的工艺。
镀铬的品质和效果取决于工艺技术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关于镀铬工艺技术的要求。
1. 表面准备:在进行镀铬之前,金属表面必须充分准备。
这包括将金属表面清洁干净,并除去任何污垢和铁锈。
必要时,可以使用研磨和抛光等手段来平整和光滑表面。
2. 去油处理:在镀铬之前,金属表面必须进行去油处理。
这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溶剂或碱溶液来完成。
去油处理的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以确保镀铬的质量和附着力。
3. 镀铬溶液:选择合适的镀铬溶液非常重要。
镀铬溶液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配方,以确保镀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含有适量的铬酸铜和二价铬离子的镀铬溶液是常用的配方。
4. 镀铬时间和温度:镀铬时间和温度对镀层的质量和厚度有很大的影响。
镀铬时间必须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镀层厚度。
镀铬温度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溶液和金属表面反应的速度和质量。
5.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镀铬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电流密度必须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控制镀铬的速度和质量。
过高或过低的电流密度可能会导致镀层的不均匀性和质量问题。
6. 镀铬质量检测:镀铬后,需要对镀层进行质量检测。
这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来检查镀层的均匀性和光滑度。
还可以使用重量和厚度测试来确定镀层的质量和厚度。
7. 表面保护:在完成镀铬后,金属表面需要进行保护以防止腐蚀和损伤。
这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清漆或涂层来完成。
这些涂层可以提供额外的耐腐蚀性和保护性,同时也可以增加镀铬层的装饰效果。
综上所述,镀铬工艺技术的要求包括表面准备、去油处理、选择合适的镀铬溶液、控制镀铬时间和温度、调整电流密度、镀铬质量检测和表面保护等。
只有在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镀铬层。
电镀铬及表面处理

将试样弯曲至一定角度,观察镀层是否有裂纹或脱落现象。
热震法
将试样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观察镀层是否开裂或脱落。
04 常见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
针孔、麻点等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生原因 基体表面不洁净,存在油污、氧化物等杂质。 电解液成分不纯或浓度过高。
针孔、麻点等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电镀铬及表面处理技 术可用于提高航空航天器零部件的耐高温、耐氧化等性能 。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对材料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等方面有严格要求 ,电镀铬及表面处理技术可用于改善医疗器械的表面性能 和生物相容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色泽均匀性
观察镀层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无明显的色差或色 斑。
镀层缺陷
检查有无气泡、针孔、起皮、脱落等缺陷。
厚度测量与均匀性评估
厚度测量
使用测厚仪在镀层不同位置进行 多点测量,计算平均厚度和厚度 偏差。
均匀性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位置的厚度数据, 评估镀层的均匀性。
结合力测试方法
划痕法
使用划痕试验机在镀层表面划出一定长度的划痕,观察镀层是否 起皮或脱落。
工艺流程简介
01
02
03
前处理
包括除油、除锈、活化等 步骤,以保证镀层与基体 的良好结合。
电镀
将经过前处理的工件浸入 镀液中,通以直流电,使 铬层在工件表面沉积。
后处理
包括清洗、烘干、钝化等 步骤,以提高镀层的耐腐 蚀性和装饰性。
镀液成分与性能
镀液主要成分
铬酐、硫酸、三价铬盐等。
镀液性能
稳定性、分散能力、覆盖能力、电流效率等。
镀铬表面处理标准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镀铬表面处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镀铬表面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涂层技术,通过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铬镀层,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装饰效果和机械强度。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家具、电器等领域,并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镀铬表面处理标准进行全面概述和解释。
文章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镀铬表面处理标准、常见镀铬技术和标准、镀铬表面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结构安排,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主题的重要性和文章内容布局。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有关镀铬表面处理标准的全面介绍和说明。
通过阐述镀铬工艺流程、表面性能要求以及常见的镀铬技术和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行业中相关知识,并为实际应用中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提供参考。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镀铬表面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镀铬表面处理标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进行相关技术选择、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呈现一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描述,请查阅。
如有任何进一步问题,请随时告知。
2. 镀铬表面处理标准2.1 定义与背景镀铬表面处理是指将铬金属镀覆在物体的表面,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效果。
镀铬工艺常用于汽车零部件、家具、五金工具等领域。
2.2 镀铬工艺流程镀铬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工作(清洗、退火等)、活化处理(去除氧化物)、电解液配制(包括硫酸铜溶液等)、电解槽操作(包括阳极和阴极的安装)、电镀条件设定(温度、电压等参数调节)和后处理(漂洗、干燥等)。
2.3 镀铬表面性能要求镀铬表面应具备以下性能要求:- 厚度均匀且符合规定标准;- 良好的附着力,不易剥落或剥离;- 裂纹、孔洞及其他缺陷数量有限;- 满足所需的耐腐蚀性能,并能抵御氧化作用;- 具备较高的硬度,耐磨性优异;- 镀层光洁且无明显的污染或杂质。
镀铬检验标准

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编号:镀铬气门验收技术标准1目的规范作业检验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气门等结构件表面镀层的检验、验收标准3引用标准GB/T 12609 电沉积金属覆盖层和有关精饰计数抽样检查程序GB/T3505 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GB/T9790 金属覆盖层维氏硬度的试验方法GB/T4955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GB/T5270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T9797 金属覆盖层电镀层GB/T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6461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呈阴性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试样评级4镀铬层的技术要求4.1外观用肉眼观察时,表面应光亮、光泽、不应有麻点、起泡、剥落、露底、变色和结晶粗大或任何对气门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缺陷。
在电镀后直接使用或电镀后磨光的产品表面上,不得有铬瘤。
如果电镀后由供方进行热处理或磨光过程中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气泡或裂纹。
4.2表面粗糙度按GB3505中的规定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4.3结合强度按GB5270中规定的弯曲、磨损、热震等试验方法进行弯曲试验时(将受检验的试件用钳子夹紧,反复弯曲180度(向两面各弯曲90度)直到断裂),底层与基体,底层与铬层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分离、起层。
4.4铬层的硬度镀铬层的硬度符合设计要求,若没有规定,铬层的显微硬度值HV≥750(试验方法:GB/T9790)5镀铬层的耐腐蚀试验要求采用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16H试验),试验方法按照GB/T10125进行,按照GB/T6461进行评级,≥7级。
6外协方需提供的资料6.1镀铬层的最小厚度6.2镀铬层数及金属覆盖层的材料6.3 CASS试验级数6.4 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6.5 计数抽样检查程序质量保证部2011.05.04。
电镀技术条件

电镀技术条件一、术语起泡镀层表面呈泡状凸起,与基体金属或下一镀层分离,但尚未脱落剥离镀层从基体金属或下一层上分离脱落露底电镀件的局部或全部未镀上镀层,显示基体金属的色泽露黄镀铬件的局部或全部未镀上铬层,显示下一镀层的色泽烧黑电镀件在光亮、半光亮电镀时,局部区域由于使用过大电流出现光泽暗淡不均的镀层针孔镀层表面有肉眼可见的贯穿至基体金属或下一镀层的小孔隙麻点镀层表面有肉眼可见的并不贯穿至基体金属或下一镀层的凹坑花斑镀层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明暗不均的区域条纹镀层表面出现条状的暗淡、不亮区域毛刺在镀层上有目视或手感可察觉的微粒锈点(锈孔)在镀层不连续处或孔隙处被腐蚀穿透,出现明显的棕色(镀铬件)或白色(镀锌件)的腐蚀产物。
锈点与锈孔的大小是一致的锈斑(锈迹)腐蚀产物向锈点四周蔓延外溢的沉积物,锈斑大于锈点的面积锈水腐蚀产物受凝聚水滴的机械作用,沿着零件表面向某一方向流淌所留下的痕迹二、电镀件的镀种、类别和标志镀种根据其最后镀层的镀种分为镀铬件和镀锌件两种类别镀铬件分为四类,镀锌件分为两类标志电镀标志采用如表1所规定的表示方法表1 um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外观电镀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试验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或由两支40W日光灯照明,试件与灯管相距60cm ),试件与测试者相距40cm左右,目测检验2.镀铬件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镀铬件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标准样块所规定的要求(见附表A)试验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或由两支40W日光灯照明,试件与灯管相距60cm ),试件与测试者相距20cm左右,用标准样块与试件目测对比3.镀层厚度技术要求:镀铬件的铬层厚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um镀锌件的锌层厚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um4.镀铬件的防腐蚀能力技术要求:镀铬件的防腐蚀能力试验,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方法试验设备:盐水喷雾箱,其规格和要求见附表B试件的准备和安放:a 试件需经酒精或汽油去油,必要时采用氧化镁粉揩擦清洗,保证没有油污、手迹b 试件的边缘、孔眼周围和机械性擦伤部位周围2mm处涂漆保护c 试件安放时不能互相接触遮盖,其主要表面应面向气流方向,并同垂线成15°~30°试验条件:盐水浓度50±5g/L (化学纯氯化钠与蒸馏水配制)Ph值 6.5~7.2喷嘴空气压力70~100KPa盐雾沉降量8h内平均1~2Ml/80cm2²h饱和空气温度 47±2℃试验时间:试验时间24h。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恶劣环境
雨雪不直接接触;离地面较高
如汽车外部零件:防撞条等
2
一般环境
比较干燥;封闭总成内部
如汽车内部零件:头枕支杆等
5.2.2电镀铬层的分级号
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分级号见表4。
表4 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分级号
基体材料
使用条件号
分 级 号
钢 铁
4
Fe/Ep·Cu20Ni30dCr0.5
4
GB/T 5267.1 紧固件电镀层
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 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T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T 9797—1997金属覆盖层 镍+铬和铜+镍+铬电沉积层
GB/T 9798-1997金属覆盖层 镍电沉积层
GB/T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5.2.1电镀铬层的使用条件号
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使用条件号见表3。
表3 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使用条件号
使 用
条件号
使用环境恶劣程度
示 例
分类
环境特点
4
特别恶劣环境
离地面近,容易受污泥侵蚀或擦伤;常受手汗腐蚀;风雨直接侵害;高温或高湿;容易受到机械磨损
如汽车外部零件:保险杠、装饰条、铭牌等
4
Fe/Ep·Ni35dCrmp(mc)0.5
3
Fe/Ep·Ni35dCr0.5
2
Fe/Ep·Ni20dCr0.5
锌合金
4
Zn/Ep·Cu20Ni30dCr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镀铬技术协议
甲方:沧州华海风电设备科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乙方:泰州市海陵区鹏程甲方委托乙方对产品的零件进行电镀,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1、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加工零件图纸,乙方需按照甲方的图纸要求进行镀
铬加工,并按时向甲方交付。
2、乙方镀铬工件应该到以下要求:
2. 1外观所有镀铬的工件,用肉眼观察时,表面应光亮、光泽、不应有麻点、起泡、剥落、露底、变色和结晶粗大或任何对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缺陷。
在电镀后直接使用或电镀后磨光的产品表面上,不得有铬瘤。
如果电镀后由供方进行热处理或磨光过程中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气泡或裂纹。
2.2表面粗糙度按(GB3505)中的规定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2.3结合强度按(GB5270)中规定的弯曲、磨损、热震等试验方法进行弯曲试验时(将受检验的试件用钳子夹紧,反复弯曲180度(向两面各弯曲90度)直到断裂),底层与基体,底层与铬层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分离、起层。
2.4铬层的硬度镀铬层的硬度符合设计要求,若没有规定,铬层的显微硬度值HV≥750(试验方法:GB/T9790)
3、产品到厂后,甲方对其进行验证,若验证不合格,乙方需及时返工,若影响甲方交付所造成甲方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4、此技术协议若有未尽事宜,由甲方双方共同商讨解决,且结果列入协议备忘录。
5、此技术协议经双方单位领导签名,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6、协议一式两份,正本由归甲方所有,副本则由乙方保存。
正副本均有同等法律效应。
甲方:泰州市永大阀业制造有限公司乙方:泰州市海陵区鹏程车件厂
日期:日期:
签章: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