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大危机理论分歧及其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区别~就像苹果与橘子一样

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区别~就像苹果与橘子一样

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区别~就像苹果与橘子一样学派经济学家都想法一致。

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下面的概括能具有代表性。

对立的方法在专业经济学家当中,奥派经济学家是一群怪人,因为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方法论问题。

事实上,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Human Action)用了整个第二章来论述“人的行动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最新一版《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没有类似讨论。

尽管20世纪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持强烈反对的看法,米塞斯坚持认为,经济理论本身是一门先验学科。

他的意思是,经济学家不应该去模仿物理学家的方法,提出假设然后付诸于实证检验。

相反,米塞斯认为,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从“人之行动”这一公理,即一种认为其他有意识的人利用其理性来实现主观目的之洞见或观点,经逻辑推导而来。

作为对比,芝加哥学派关于方法论的开创性文章是米尔顿·弗里德曼1953年发表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弗里德曼非但没有推导出必然正确的经济原理或定律(如米塞斯所言),还进一步主张用错误的假设来发展模型,而这些假设并不是对一种良好理论的妨碍:“对于某一理论的‘假设’所要提出的相关问题,不在于它们从描述上是否‘现实’,因为它们从来都不现实,而在于这些‘假设’对于我们眼前的目标来说,是否是一个足够好的近似物。

而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通过观察该理论是否起作用,这意味着它能否得出足够精确的预测。

”虽然弗里德曼的分析听起来头头是道,好像是“科学性”的缩影,米塞斯认为这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只是一道诱人的陷阱。

为了快速说明观点的差异,让我从本人的教学经验中举一个例子。

这是一堂微观经济学原理课,我们使用的是格沃特尼(Gwartney)、斯特鲁普(Stroup)等人编写的(优秀)教科书。

在第一章中,他们列出了一些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指导方针或原则。

我记得是诸如“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和“总是存在权衡”之类的项目。

同为市场学派,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芝加哥学派的区别是什么?

同为市场学派,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芝加哥学派的区别是什么?

同为市场学派,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芝加哥学派的区别是什么?文风灵众所周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芝加哥学派经济学都是亲市场的学派,二者在经济政策的取向上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倡导自由市场机制,要求减少政府干预。

因此,有不少人将他们混为一谈。

但实际上,这两个学派的市场观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来看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认为,现实的市场就是理想的状态,本身就是均衡的,或者是近似均衡的,也就是说,自由市场已经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们支持市场,是因为他们相信市场是完美的。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如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和罗伯特·卢卡斯等,大体上都是这种思路。

在他们看来,令人惊讶的是,现实市场确实接近一般竞争均衡的效率特性。

而且,即使现实市场偏离了理想状态,均衡模型的预测也比其他替代模型更接近现实世界中的行为。

换句话说,现实市场表现得“好像”是处于竞争均衡状态。

事实上,贝克尔和卢卡斯将均衡的存在作为他们分析经济现象的明确核心假设。

既然现实是均衡的,市场是完美的,政府干预当然是不必要的了。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否认存在市场失灵、市场缺陷等现象。

芝加哥学派将完美的均衡状态视为现实,这种对市场描述为基本上是静态的。

市场的变化只取决于外部条件,市场是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而不存在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

这些经济学家们经常在口头上赞同哈耶克开创性的论文“经济学和知识”(1937年)和“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1945年),但以上的做法却在无形中拒绝了哈耶克的核心贡献。

但是,芝加哥学派这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乌托邦,混淆了精神世界和经验世界,存在重大问题。

在现实中,市场的不完美性显而易见,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学派(包括新凯恩斯学派)以此来攻击芝加哥学派,而芝加哥学派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此情况下,自由放任政策就会被认为是非常不切实际的经济学教条。

然而,历史更为悠久的奥地利学派虽然也支持自由市场,但他们并不认为市场是完美的,也不要求市场本身的完美。

芝加哥学派vs奥地利学派汇总

芝加哥学派vs奥地利学派汇总

加哥学派对奥地利学派4fun 2011-07-01ν 3126简介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都是自由主义的信奉者,但两者在方法论、关于繁荣和萧条的解释以及法律都存在差别。

People often ask me, "How are the Austrians different from the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s? Aren't you all free-market guys who oppose big-government Keynesians?"人们经常问我,为什么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者差别这么大呢?你们不都是反对大政府凯恩斯主义的自由市场派吗?In the present article I'll outline som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Although it's true that Austrians agree with Chicago economists on many policy issues, nevertheless their approach to economic science can be quite different. It's important to occasionally explain these differences, if only to rebut the common complaint that Austrian economics is simply a religion serving to justify libertarian policy conclusions.在本文中,我将列举出一些两者的不同之处,虽然事实上奥地利学派也同意芝加哥学派学者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但是两者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有必要常常去澄清这种区别,否则就难以还击那些认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只是为了证明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正确的教条主义”的观点。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提要本文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并从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同时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经济危机;经济周期中图分类号:F037.1文献标识码:A一、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创始人为门格尔,继承者为庞巴卫克。

21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做了一些补充。

他们反对计划经济思想,反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作用。

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

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

近20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

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

其主要理论包括:(一)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义后期的高涨阶段是利率过低引起暂时性资源错置而造成的。

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

另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产资料(劳动和土地)不是用来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用来生产未来消费品。

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如果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增加时,就会发生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法的过渡;如果前者相对于后者减少,就会发生向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的过渡。

由于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芝加哥学派vs奥地利学派

芝加哥学派vs奥地利学派

加哥学派对奥地利学派4fun 2011-07-01ν 3126简介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都是自由主义的信奉者,但两者在方法论、关于繁荣和萧条的解释以及法律都存在差别。

People often ask me, "How are the Austrians different from the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s? Aren't you all free-market guys who oppose big-government Keynesians?"人们经常问我,为什么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者差别这么大呢?你们不都是反对大政府凯恩斯主义的自由市场派吗?In the present article I'll outline som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Although it's true that Austrians agree with Chicago economists on many policy issues, nevertheless their approach to economic science can be quite different. It's important to occasionally explain these differences, if only to rebut the common complaint that Austrian economics is simply a religion serving to justify libertarian policy conclusions.在本文中,我将列举出一些两者的不同之处,虽然事实上奥地利学派也同意芝加哥学派学者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但是两者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有必要常常去澄清这种区别,否则就难以还击那些认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只是为了证明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正确的教条主义”的观点。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关于大危机理论分歧及其原因分析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关于大危机理论分歧及其原因分析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关于大危机理论分歧及其原因分析作者:付佳李云福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6期摘要:奥地利学派是以卡尔·门格尔创立的,以路德威斯·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罗斯巴德为代表的,而芝加哥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等为代表的。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同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学派,他们都是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自由放任经济学的继承者。

然而对于同样一个经济事件,他们却有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

本文以大危机为例,探讨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大危机的不同分析,并揭示两大学派产生分歧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危机理论分歧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一、关于大危机的简单概述爆发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通常简称为30年代大危机“它以‘大萧条’和‘大恐慌’等特有名称载入了史册”这次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

这场经济大危机的悲惨情景至今仍让西方人不寒而栗,30年代这次大危机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其生产倒退了几十年,并且使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的考验。

二、两大学派对于大危机的不同分析(一)奥地利学派对大危机的分析奥地利代表人物米塞斯与哈耶克预测到了1929年的崩溃和危机,并且他们还提出了理论来支撑他们的预测。

米塞斯认为,在20年代的多数年份里联储人为地把自然利率(均衡利率)降低,提供廉价信贷,导致了不可持续地通货膨胀下的繁荣。

在不存在黄金本位的条件下,这种繁荣是可持续一定时期的,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终将是无效的。

这种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繁荣,当政府停止信贷扩张,繁荣必将坍塌;或利率上升,繁荣必将消失,从而使消费投资比例重新回到原来的水平。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内容摘要:Ⅰ尽管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和观点有差异,但他们对有关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以及政治哲学的解释大致都是功利主义和结果至上的。

这样,20世纪主要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冯·米斯(尽管他拒绝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在道德和政治价值上是一个坚定的实证主义者和非认识论者——我们对有关对和错、正义和非正义等之类的评价,就像我们在市场上对商品和服务表达的主观偏好一样,建立在牢固的智力基础之上。

虽然米斯在政治和政治思想方面著述颇丰,但他对政治知识几乎没什么贡献。

他的政治评价来自他的经济宇宙观,缺乏任何独立的智力身份。

这样,米斯有关政治的大量著作几乎没有什么可构成一种具体的政治哲学的东西。

相比之下,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海耶克则提供了较多的对政治的实质性说明。

但有意义的是,在他对一种更全面的社会哲学的追求中,他除了从经济学,还从其他的智力资源中吸取养料。

Ⅰ在本章对奥地利政治自由主义的探讨中,我将主要利用米斯的政治学著作,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其他地方写了很多有关海耶克的论述,而且也因为米斯的政治可以很好地代表那种人们难以理解的、先验的、理性主义的功利至上(它勾画了奥地利自由主义的特征)。

与芝加哥学派的经验主义相对照,自由秩序的建立并非基于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形式的经验,而是基于一种——如果某些社会条件得以满足的话——这一秩序如何得以形成的理论看法。

因而一种自由秩序(就其所有的金融、经济、政治和法律方面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建设,其基本特征——即便在没有直接经验的情况下——在智力上是可以辨别的。

与秩序和自由有关的18世纪古典的自由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反映,但休谟-斯密在建立一种自然的自由体制时充满的怀疑主义几乎完全被抛弃了,以利于一种可以决定社会组织适当形式的积极理性,而不管经验所固有的知识和智慧。

确实,在米斯所有论述规范的社会哲学和经济哲学的文章中,他看来都以一个被错误寄放在20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后代的面目出现,对人们为什么看不到理性(它使人们获得了达到其主观决定的目的的必要手段)的支配深感怨恨和困惑。

经济危机中的奥地利学派

经济危机中的奥地利学派

从奥地利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的比较讲起,经济学太复杂了。

我学经济学学得不好,讲了将近15年的公共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课程,知道经济学里面有一些东西是有问题的。

我在讲理论之前,举一个例子,昨天我在杭州,我问了一下,杭州有八百多万人,其中600多万是外地人,其财政是七百多亿,上交一半,自己用的财政有三百多亿,所以是三百多亿的财政,八百多万的人花。

我们从来不认为杭州不是天堂,至少在中国杭州绝对是天堂,很多杭州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超过美国了。

中国有一个省,这个省叫青海,青海是500万人口,自己财政前些年是110亿,国家给它财政170多亿,加在一块280亿,最近可能增加一点,估计大约是300多亿的财政,500万人花。

财政似乎和杭州差不多,但是你可以看一下青海,我们不会认为青海和杭州是一样的。

如果要选择去杭州工作,还是青海工作,很多人会选择杭州。

所以你会看出来,财政实际上不是经济中最重要的,你给他300多亿财政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鼓励就业,鼓励外边人到青海去,未必有人去。

杭州的经济,你看它的GDP的发展的比例,不是一般来说8%的安全数,杭州人均GDP 最近八年翻了三番,如果它是作为一个经济体,按道理应该是需求不足,本地700多亿的财政,抽走一半,也许返还花一点,国家给他们花一点,但是花不了多少。

在钱被抽走的情况下,在GDP增长三番的情况下,没有导致内需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的问题。

这个事情,经济学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在笔者看来,杭州没有导致经济危机,原因是杭州是开放的经济,而不是封闭的经济。

如果按照封闭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估计会出现严重的失衡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理论问题。

说到危机,大家可以看出来,有一个危机,左派说经济危机是资本剥削劳动,我是资本家,100块钱挣了,他是劳动者,我给他20块钱,加成本共80元,我的资本就剥削了20元,100块钱的产出总是超过80块钱的消费,累计一下,积少成多,危机就爆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关于大危机理论分歧及其原因分析摘要:奥地利学派是以卡尔·门格尔创立的,以路德威斯·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罗斯巴德为代表的,而芝加哥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等为代表的。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同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学派,他们都是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自由放任经济学的继承者。

然而对于同样一个经济事件,他们却有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

本文以大危机为例,探讨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大危机的不同分析,并揭示两大学派产生分歧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危机理论分歧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关于大危机的简单概述
爆发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通常简称为30年代大危机“它以‘大萧条’和‘大恐慌’等特有名称载入了史册”这次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

这场经济大危机的悲惨情景至今仍让西方人不寒而栗,30年代这次大危机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其生产倒退了几十年,并且使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的考验。

二、两大学派对于大危机的不同分析
(一)奥地利学派对大危机的分析
奥地利代表人物米塞斯与哈耶克预测到了1929年的崩溃和危机,并且他们还提出了理论来支撑他们的预测。

米塞斯认为,在20年代的多数年份里联储人为地把自然利率(均衡利率)降低,提供廉价信贷,导致了不可持续地通货膨胀下的繁荣。

在不存在黄金本位的条件下,这种繁荣是可持续一定时期的,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终将是无效的。

这种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繁荣,当政府停止信贷扩张,繁荣必将坍塌;或利率上升,繁荣必将消失,从而使消费投资比例重新回到原来的水平。

奥地利学派的学者有一个分析框架,表明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低利率足以导致经济中处于生产过程前端的产业部门的扭曲,因此,为了矫正失衡,最小程度的萧条的出现是必要的。

(二)芝加哥学派对于大危机的分析
20世纪50年代,弗里德曼在他的巨著《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关于大危机提出了不同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
1.奥地利学派认为大危机的祸根在20年代就埋下了,即通货膨胀型的繁荣必然导致了30年代的经济崩溃。

2.但是弗里德曼和芝加哥学派看来,不存在所谓的通货膨胀型繁荣,30年代早期发生的只是紧缩性崩溃。

货币主义者举手赞成:仅仅是联邦储备委员会进一步的通货紧缩举措使1929-1930年经济演变为20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三)推导分析两派的不同观点
奥地利学派认为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大危机的发生,具体的
传导机制如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宽信贷和降低利率)——生产商业性的运作错误——处在生产过程前端的资本品比处在生产过程后端的消费品有更快的增长——供给过剩。

芝加哥学派则认为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大危机的发生(见图1)。

三、理论分歧的原因
图1
尽管两大学派对大危机的理论观点各执一词,但是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两派理论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将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联储的货币政策:奥地利学派认为是联储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型繁荣从而引起了大危机;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是联储的通货紧缩政策造成大危机。

两派对于大危机分析的不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两派的分析方法不一样。

哈耶克将资本与生产看作一种时间结构,这种纵向的时间过程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缺少时间因素横断面的一般均衡体系,在经济分析中主张演绎主观的定性的和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他认为萧条或资本品的闲置并不是因为消费品生产部门因生产过剩而减少其资本品的需求,而是因为消费相对来说太多了,消费品的生产抽光了使较早阶段的专用资本品得以发挥作用的非专门性货物,从而使生产出现萎缩导致资源闲置和失业。

奥地利学派从生产周期的角度批判了20年代增加货币供给的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反,弗里德曼则以横截面数据从政策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主
张历史的定量的和均衡的分析方法。

他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负有主要责任。

不像同时代其他经济学家认为当时货币当局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那样,弗里德曼通过对当时数据的研究表明当时货币当局采取的是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数量在萧条的过程中下降了1/3,而且它下降并不是因为没有愿意提供贷款的人,而是因为联邦储备系统强制或允许基础货币急剧下降,没有能够执行《联邦储备法案》赋予它的为银行系统提供流动性的责任,因而并不是货币政策无能的表现,所以货币学派仍然主张单一的货币规则。

参考文献:
[1]马克·史库森.朋友还是对手-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之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左成军.美国金融危机的祸起——政府还是市场.现代经济,2008,7(11).
[4]王军.新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的反思与启示.商业时代,200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