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9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描写家庭成员的文章,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展现了一个充满爱意和幽默的家庭生活场景。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感受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逐渐加深,能够从中获取共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有趣的家庭场景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4.讨论交流: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5.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囊萤夜读》PPT课件

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和注释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囊萤夜读》
用口袋装。
肃敬勤勉。 囊萤夜读 通晓,明白。
yìn ɡōn qín
贫穷。 胤ɡ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
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
yā
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n 。 白色
萤火虫。
薄绢做的 口袋。
课文讲解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句意:车胤谦恭有礼,学习勤奋 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从总体上介绍车胤的勤奋学习,博学多才。
“囊萤夜读”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①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各种 知识; ② 我们要懂得利用周边的事物解决自 己遇到的难题。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整个故事。板书设计练囊盛萤
恭勤不倦
原因
囊 萤 夜
以夜继日
努力学习 广泛涉猎
读
博学多通 结果
课文小结
《囊萤夜读》讲的是车胤在夏天的 夜晚利用萤火虫的微光代替油灯勤学苦 读,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 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句意:因为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袋 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接着白天学习。
通过具体的事例——囊萤夜读,讲车胤是 怎样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的。
赏析
想象车胤“囊萤夜读”是怎样一幅情景,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萤火虫昏暗的光亮下,车胤忍受 着天气的酷热、蚊虫的叮咬,手不释卷, 经常读书到深夜……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精美课件

热机 爱智 祖勇 国敢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著名作家、诗人。 1940 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做过随军记者。 主要作品有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将军 河》等。
晋察冀边区也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 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之一。“晋”是山西省的简称,“察”是当时 察哈尔省的简称,“冀”是河北省的简称。
wā kānɡ shuān kǔn
哇 糠 栓捆
bì
bā shī
毙扒尸
多音字
nānɡ( 软鼓囊囊 ) bā( 吧嗒吧嗒 )
囊
吧
nánɡ( 酒囊饭袋 ) bɑ( 好吧 )
sāi( 塞给 ) 塞 sài( 边塞 )
sè( 堵塞 )
wā( 唔哩哇啦 )
哇 wɑ( 好哇 )
jìn kànɡ qiān mài
这一自然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地点,也为我们勾画出芦花村的美丽 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为后来雨 来的脱险埋下伏笔。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 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 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里写太阳落下去以后,芦花村依 然是那么美,勤劳善良的村民们在这片 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人们多么希望雨 来这个好孩子仍活着。这里的景物描写 主要烘托了人们的心情。
晋炕铅迈
ɡē bó jié chóu
胳膊劫绸
shī chèn huānɡ
尸趁慌
wū shuān
呜栓
bā dí
扒敌
读准字音
单独读时应读 bó
膊
胳膊
bo
“绸、趁”的声母是__翘__舌音。
第19课《山童》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9课《山童》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课文阅读:学习《山童》一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山童生活的描绘。
2.语文要素:学习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
3.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的字词练习、阅读理解练习和写作练习。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山童生活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的尊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理解:通过学习《山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深度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2.语言表达:运用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激发创作欲望。
3.文化意识:通过了解山童的生活背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课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语理解和情感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比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童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山童与城市儿童的异同”。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9 课我们家的男子汉人教部编版(23页PPT)

自己换橘子水
一个炎热的中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 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 只顾和几个成年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 大汗、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 志” ,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
他对独立的要求
自己走路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 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 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思考: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人想象他那 挣扎的情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要独立的 愿望很坚决。
自己买东西
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 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 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 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我有点儿后悔起来。
这里对男孩吃大拇指的 描写,说明他时时刻刻都 在想着吃。
想去少林寺
可是我们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 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 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激凌,甚至不是雪糕。
表现了他为了练武已经做 出了很大让步,宁愿不吃冰激 凌和雪糕,只要普通棒冰,并 且希望能得到肯定的答复。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9 课我们家的男子汉人教部编版(共23张 PPT)
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 个小时候那样,哭着闹着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 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 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他不喜欢 托儿所,却“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 突出他能坦然面对现实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生命生命词语解释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生命生命》课文词语解释【骚扰】扰乱,使不安宁。
【茁壮】(生长得)旺盛、健壮。
【辜负】违背了别人的好意、希望。
【昂然】抬头挺胸有气魄的样子。
【荒废】① 不耕种。
② 荒疏。
③ 不利用;浪费(时间)。
【近义词】跃动──跳动骚扰──干扰强烈──猛烈鲜明──鲜活包含──蕴含震撼──震动【反义词】强──弱短暂──长久有限──无限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生命生命》课文解释1、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
其实这种挣扎对于“我”的手来说,几乎是无用的。
但它还要挣扎,可见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
即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但它的萌芽还是长成了一截小瓜苗。
作者从生命的诞生这个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
心脏的跳动是生命活动的标志,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
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2、作者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作者的思考是逐步深入的。
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两个“可以……也可以”,说的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价值,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第二点思考回答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作者认为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应该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作者开头写小飞蛾,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不要伤害生命,二是一切生命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从全文看,不是写怎样对待小动物,而是对待生命,所以第一种理解不对,第二种理解正确。
小飞蛾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其实这种挣扎几乎是无用的。
假如“我”想弄死它,它是逃不掉的。
可见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
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小小的昆虫都如此,人当然更不用说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生命生命》典型例题【例题】细读下面两个句子,找出用词不一致的地方,并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优秀课件

欣喜
关爱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作者的真实感受还 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真实感受。在作者看来,他虽然是个孩 子,但却像男子汉一样有一定的独立性,勇 敢、坚强,能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表现了 作者对外甥的赞赏和肯定。
拓展发散
“我们家的男子汉”
爽快
独立
勇敢
沉着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认一认 ——周恩来
【不约而同】 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②(记
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整体感知
跳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题目中的“我”是谁?“男子汉”又是谁? 跟“我”是什么关系?
“男子汉”指姐姐家的孩子,即“我” 的外甥,“我”是他的阿姨,也是本文的 作者。
作者写了“男子汉”哪一段时间的生 活经历? ▲ 从出生到四岁。
对生活
具体事例
上托儿所
回安徽
坦然、沉着、勇敢、刚强、成熟
品味细节
当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才 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 似乎只是为了参加一个仪式。
他哭不是因为抗拒、恐惧托儿所, 只是觉得好玩。
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 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 了窗台。
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 双最得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拥 挤的人群里了。
安徽 谜语 嘴唇 和尚 荤菜
jué jiànɡ zhǔ fù jǔ
xù
倔 强 嘱 咐 沮丧 情绪
kēnɡ liáo fánɡ
kuò
一声不吭 嘹亮 妨碍 轮廓
喝 汽
水 徽谜唇尚荤倔强
嘱咐沮绪吭嘹妨廓
词语解释 【风靡】
【恍惚】
灰心失望。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 一致。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9课小英雄雨来的好词好句

《小英雄雨来》好词好句
好词:一不留神、物归原主、战战兢兢、七嘴八舌、无边无际。
好句:
1、船,驶过河中心,向对岸摇去。
还乡河好像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两岸的芦苇,在夜雾里,变得像大海中的岛屿一般。
2、河水轻微的波溅声,铁头、二黑、雨来的身影,头上无边无际深蓝色的天空,又神秘、又伟大。
3、整个院子外面围着一道深沟。
沟外有铁丝网,有削成尖刀一样的木头桩子。
4、雨来想起这些关于狼的故事,就一边走着,不住的瞪大眼向四下里望。
5、迎面的晨风,把他两边的衣襟吹到后面,像鸟儿张起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
张海
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
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思考: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
去掉一个不可以。
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
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
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
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
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
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
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
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
四、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