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描写洞庭湖的两首五律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刻画洞庭湖的诗句一、八月湖程度,涵虚混太浑。
气蒸云梦泽,波摇岳阴乡。
欲济无船楫,端居耻圣亮。
立不雅钓鱼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视洞庭湖赠弛丞相》二、忆过巴陵岁,无人答来留。
外宵谦湖月,单独正在尼楼。
渔女实忙唱,灵均是谩忧。
古去欲少往,谁还木兰船。
——全己《怀洞庭》三、气蒸云梦泽,波摇岳阴乡。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四、吴楚西北坼,坤乾昼夜浮。
——杜甫《登岳阴楼》五、洞庭鱼否丢,没有假更垂罾。
闹若雨前蚁,多于春后蝇。
岂思鳞做簟,仍计腹为灯。
浩荡地池路,飞翔欲化鹏。
——李商显《洞庭鱼》六、洞庭湖上浑春月,月皎湖严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皂,金杯细碎浪头光。
暑惊黑鹊离巢噪,热射蛟螭换窟匿。
更忆瑶台遇此夜,火晶宫殿挹美酒。
——韩偓《洞庭玩月》七、洞庭西视楚江分,火尽北地没有睹云。
——李皂《伴族叔刑部侍郎晔及外书模板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八、万今巴丘戍,仄湖此视少。
答人何淼淼,忧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外流出太阴。
孤船有回客,迟早达潇湘。
——刘少卿《岳阴馆外视洞庭湖》九、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皂沙。
护江盘今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北风邪,支帆畏日斜。
云山万万叠,底处上仙槎。
——杜甫《船泛洞庭》十、凌晨登巴陵,周览无没有极。
亮湖映地光,完全睹春色。
春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陈。
山青灭近树,火绿无暑烟。
去帆没江外,来鸟背日边。
风浑少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领,阅火欢徂年。
南渚既激荡,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皂雪,越父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李皂《春登巴陵视洞庭》十一、烟波没有动影轻轻,碧色齐无翠色深。
——雍陶《习题君山》十二、秋战景亮,波涛没有惊,高低地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阴楼忘》1三、巴陵胜状,正在洞庭一湖。
衔近山,吞少江,声势赫赫,竖无边涯。
——范仲淹《岳阴楼忘》1四、洞庭春月熟湖口,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缓转光没有定,游气受受隔暑镜。
是时皂含三春外,湖仄月入地天空。
岳阴楼头暮角续,激荡未过君山东。
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

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11、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2、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
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来鹄《洞庭隐》3、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4、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可朋《赋洞庭》5、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
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李商隐《洞庭鱼》6、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
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
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方干《早发洞庭》7、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许棠《洞庭湖》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2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水尽南天不见云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诗句精彩3篇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诗句精彩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诗句精彩3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杜甫的五律诗20首

杜甫的五律诗20首杜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王”。
他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五律诗尤其引人注目,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杜甫的五律诗中的20首作品。
1.《登高》:杜甫在此诗中描绘了自己登上山顶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慨。
2.《月夜忆舍弟》:诗人在这首诗中回忆起与亲人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3.《春望》:诗人在此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4.《秋夕》: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丰收季节的喜悦,同时也思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5.《登岳阳楼》:这首诗中,诗人以登上岳阳楼为主线,展现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6.《八阵图》:这首诗以八阵图为背景,描绘了战争中的惨状,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愤之情。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贫穷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他坚强不屈的精神。
8.《石壕吏》:这首诗以石壕吏为主人公,揭示了贪污腐败的官僚体制,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9.《秋日洛阳城南楼登临》:这首诗以洛阳城南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是杜甫给友人谢朓写的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别离的惋惜。
11.《登高》:这首诗以登高为主题,描绘了诗人面对艰难困境时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12.《望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高望岳的景象,展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赞美。
13.《春望》: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如梦的感慨。
14.《望洞庭》: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社会的关切。
15.《秋夕》: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忧伤。
16.《哀江头》:这首诗以江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对苦难生活的思考。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描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背后的痛苦和苦难。
描写洞庭湖的经典诗句

【导语】洞庭湖是湖南的鱼⽶之乡,养育了⽆数的⼈。
素有“⼋百⾥洞庭”的美称,天然景⾊更是美不胜收。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描写洞庭湖的经典诗句,欢迎阅读! 【篇⼀】 1.湖光秋⽉两相和,潭⾯⽆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3.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点风⾊。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昔闻洞庭⽔,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5.巴陵⼀望洞庭秋,⽇见孤峰⽔上浮。
——张说《送梁六⾃洞庭⼭作》 6.洞庭西望楚江分,⽔尽南天不见云。
——李⽩《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游洞庭五⾸》 7.⼋⽉洞庭秋,潇湘⽔北流。
——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8.惟怜万⾥外,离别洞庭头。
——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 9.洞庭之东江⽔西,帘旌不动⼣阳迟。
——陈与义《登岳阳楼⼆⾸》 10.南湖秋⽔夜⽆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游洞庭》 11.⽔宿烟⾬寒,洞庭霜落微。
——王昌龄《太湖秋⼣》 12.湖经洞庭阔,江⼊新安清。
——孟浩然《经七⾥滩》 13.叠雪⾛商岭,飞波航洞庭。
——韩愈《答张彻》 14.风帆彭蠡疾,云⽔洞庭宽。
——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15.且就洞庭赊⽉⾊,将船买酒⽩云边。
——李⽩《游洞庭湖五⾸·其⼆》 16.烟波洞庭路,愧彼扁⾈⼈。
——刘禹锡《到郡未浃⽇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17.⽊落雁嗷嗷,洞庭波浪⾼。
——李端《古别离⼆⾸》 18.⾈浮潇湘⽉,⼭倒洞庭波。
——李⽩《书情题蔡舍⼈雄》 19.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李⽩《远别离》 20.寺门⾼开洞庭野,殿脚插⼊⾚沙湖。
——杜甫《岳麓⼭道林⼆寺⾏》 【篇⼆】 1.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李商隐《荆门西下》 2.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
——刘长卿《送李侍御贬郴州》 3.明⼭⾬。
洞庭湖诗句-古诗大全

洞庭湖诗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游洞庭五首·其二唐·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唐·李白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登岳阳楼二首》宋代·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唐诗三百首经典五言律诗

【导语】五⾔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种。
五⾔⼋句⽽⼜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就是五⾔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下⾯是分享的唐诗三百⾸经典五⾔律诗。
欢迎阅读参考!1.唐诗三百⾸经典五⾔律诗 登岳阳楼 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夜浮。
亲朋⽆⼀字,⽼病有孤⾈。
戎马关⼭北,凭轩涕泗流。
译⽂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信全⽆,年⽼多病只有⼀只船孤零零的陪伴⾃⼰。
关⼭以北战争烽⽕仍未⽌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横流。
鉴赏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称为盛唐五律第⼀。
从总体上看,江⼭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民⽣疾苦的风格。
⾸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扩⼤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到暮年才实现⽬睹名湖的愿望,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今未能实现之情。
⽤“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夜,波浪掀天,浩茫⽆际,真不知此⽼胸中吞⼏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情。
“亲朋⽆⼀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的任何援助;“⽼病有孤⾈”,从⼤历三年正⽉⾃夔州携带妻⼉、乘⾈出峡以来,既“⽼”且“病”,飘流湖湘,以⾈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世的孤危感。
⾃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报国⽆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引⼈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在长安⼀带活动的⼗多年时间。
⽽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尾呼应。
⾸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
洞庭湖的诗句

洞庭湖的诗句1、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
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
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
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宋之问《洞庭湖》2、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
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元稹《洞庭湖》3、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
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来鹄《洞庭隐》4、浩渺注横流,千潭合万湫。
半洪侵楚翼,一汊属吴头。
动轴当新霁,漫空正仲秋。
势翻荆口迮,声拥岳阳浮。
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洲。
星辰连影动,岚翠逐隅收。
渐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
升腾人莫测,安稳路何忧?气与尘中别,言堪象外搜。
此身如粗了,来把一竿休。
——李屿《过洞庭》5、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韩偓《洞庭玩月》6、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7、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
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
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
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
——齐己《怀洞庭》8、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可朋《赋洞庭》9、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曹松《洞庭湖》10、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描写洞庭湖的两首五律
李俊
江山胜景引人入胜,有两个因素:一是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一是韵味深长的文化内涵。
如果能够兼而有之,更会让人留恋忘返。
岳阳楼就是如此。
登临此楼,不仅能够仰观三楚长天,一览洞庭湖光,更能饱览岳阳楼上的历代诗文,真的好像是重踏历史足迹,谛听人间风雨,仿佛看见了一代代文学大家,面对湖山吐露心声,或忧或喜或醉或醒。
下面就选择两首五律,作一个比较欣赏,共同领会古圣贤人的心境。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大历三年,漂泊西南十几个年头的杜甫从四川放舟下峡入洞庭湖,泊岳阳城下。
时年57岁的他,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老病孤舟”,国恨家痛,此时登临,可谓是心境复杂。
首联便紧扣题目,点明登临之意,从“昔闻”、“今上”看是一首登临抒怀诗。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颇多。
而孟诗则是作者呈送执政者,请求引见自己进入仕途的所谓“干谒诗”,表达的是作者不甘心闲居在家,迫切希望入仕的愿望。
从颔联写景的角度来看,杜诗侧重于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涯,气象之大,仿佛天地都囊括其间,借以衬托诗人胸怀的宽广博大,即“位卑未敢忘忧国”。
孟诗则侧重于洞庭湖水的气势磅礴,首联突出的是其浩瀚和雄浑的特点,借此来称颂唐王朝的兴盛,也突出了自己激荡不安的入仕心理。
纪昀的“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之语确实道出了这首干谒诗的妙处。
杜诗的尾联转进一层,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使此诗的思想境界深邃阔大。
作者看到洞庭湖烟波浩淼的神奇景象,忽又想到“飘似沙鸥”的自己,又想到吐蕃入侵,边陲不宁,感于内乱初定,外侵又入,不禁老泪纵横。
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何等伟大!
孟诗的后四句,从洞庭湖的气势,联想到欣欣向荣的开
元盛世,因而有出仕之心,但苦于欲渡无舟,故有“坐观垂钓”之叹。
可是此时的他是多么想有舟楫使自己渡越洞庭湖,划向宦海一展宏图啊!因此,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来表达这种愿望。
诗中的“垂钓者”,暗指当朝的执政者,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羡鱼情”言外之意如果有人引见自己就会由“坐观”变为执竿而钓的人,其要求引见的心情表露含蓄自然。
这两首诗的前四句都以雄浑的气势、夸张的手法,从正面直写了洞庭湖景象的壮阔雄浑,气势的磅礴有力,给人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但杜诗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较之孟诗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显不凡之处。
因为前者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博大无比的气魄,而后者仅仅局限于“云梦泽”的“气蒸”、洞庭湖的“波撼”。
再从全诗来看,杜诗写景有包容宇宙吐纳海内的气势,抒情有催人泪下气荡回肠的效果。
从前边的大气磅礴,到后边的忧苦慨叹,集中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
“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汩极难”,评价极其中肯;而孟诗运用寄兴的手法,以写洞庭湖起兴,后写所感,再运用典故,吐露心声,达到了一种含而不露却用意分明的意图,显得委婉含蓄,自然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