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质的类别、级别和组别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汇总表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汇总表1、爆炸物a根据《联合国规章范本》的要求,(*)处填写兼容组,(**)处填写项号,如果爆炸物为次要危害,则不填。
b对引爆敏感或敏感性信息不足的爆炸物的附加危害说明(见第2.1章第2.1.3节)。
2易燃气体或a根据《联合国规章范本》,发火气体和化学性质不稳定气体(A和B)按照其易燃性划为种类2,2.1项。
3 气雾剂和加压化学品或或或或4 氧化性气体a 根据《联合国规章范本》,氧化性气体按照其主要气体危害划入种类2的适用项别,使用适用的种类2运输象形图。
此外,由于这类气体具有氧化性这一次要危害,为其分配5.1项(圆圈上火焰)运输象形图。
5 高压气体或a根据《联合国规章范本》,有毒或易燃的高压气体不要求使用该象形图。
这种情况下,使用适用的有毒或易燃气体危害种类象形图。
6 易燃液体或7 易燃固体8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如适用a:a根据《联合国规章范本》,如果B型物质或混合物具有爆炸这一次要危害,则还应适用1.1项、1.2项或1.3项的运输象形图,不必标明项号或兼容组别。
对于危害类别为B型的物质或混合物,可适用特殊规定181(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免贴爆炸物标签。
详见《联合国规章范本》第3.3章)。
b不接受装在试验时使用的容器中运输(见《联合国规章范本》第2.4章第2.4.2.3.2.1段)。
9 发火液体10 发火固体11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1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或13 氧化性液体14 氧化性固体15 有机过氧化物或如适用a:或a 根据《联合国规章范本》,如果B型物质或混合物具有爆炸这一次要危害,则还应适用1.1项、1.2项或1.3项的运输象形图,不必标明项号或兼容组别。
对于危害类别为B型的物质或混合物,可适用特殊规定181(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免贴爆炸物标签。
详见《联合国规章范本》第3.3章)。
b 不接受装在试验时使用的容器中运输(见《联合国规章范本》第2.5章第2.5.3.2.2段)。
危险品等级

易燃固体、氧化剂等危险品的运输规定
• 特殊的包装和储存要求 • 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防止泄漏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不同等级危险品的存储要求
爆炸品、有毒物质等危险品的存储要求
• 高安全性的仓库和设施 • 严格的
• 规定危险品的分类、运输、存储和操作要求 •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意识
提高公众对危险品等级的认识和了解
•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 •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公众参与和监督危险品管理工作
5类危险品分别为:
• 爆炸品 •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易燃液体 •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02
危险品等级的重要性
对货物运输与存储的要求
不同等级的危险品需要遵循不同的运输和存储要求
• 运输工具、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的选择 • 仓库设施、储存条件和安全措施的规定
• 物理化学性质:如易燃性、毒性、腐 蚀性等 • 危险性程度: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致癌性等 • 运输和存储要求:如温度、压力、湿 度等
国际危险品等级划分标准
• 国际危险品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UNR1073) • 将危险品分为9类,每类都有特定的运输要求和标识 • 类别的划分依据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危险性程度、运输和存储要求等
完善危险品管理法规和政策
• 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加强危险品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更新危险品等级划分标准
爆炸危险等级划分-2016.05.27

爆炸危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温度组别级别T1 T2 T3 T4T5T6ⅡA甲烷、甲苯、甲酯、乙烷、丙烷、丙酮、丙烯酸、苯、苯乙烯、一氧化碳、醋酸乙酯、醋酸、氯苯、醋酸甲酯、氨甲醇、乙醇、乙苯、丙醇、丙烯、丁醇、丁烷、醋酸丁酯、醋酸戊酯、环戊烷、戊烷、戊醇、己烷、己醇、庚烷、辛烷、环乙醇、松节油、石脑油、石油(包括汽油)、燃料油、戊醇四氯乙醛、三甲胺亚硝酸乙酯ⅡB丙烯酯、二甲醚、市用煤气丁二烯、环氧丙烷、乙烯二甲醚、丙烯醛、碳化氢乙醚、二乙醚ⅡC氢、水煤气乙炔二硫化碳硝酸乙酯美国和加拿大首先将散布在空气中的爆炸性物体分成:三个CLASS(类别):CLASSⅠ气体和蒸气;CLASS Ⅱ尘埃;CLASS Ⅲ纤维。
然后再将气体和尘埃分成Group(组):组名代表性气体或尘埃A 乙炔 B 氢气 C 乙烯 D 丙烷 E 金属尘埃 F 煤炭尘埃G 谷物尘埃2、温度组别(T组)这是与气体点燃温度有关的电气设备(假定环境温度为40℃时)的最高表面温度,点燃能量与点燃温度无关。
在标准BS5345第一部分中列出了所有可燃性气体和其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温度组别常见爆炸性气体IEC79-8 GB3836-1 450℃T1 T1 氢气、丙烯腈等46 种300℃T2 T2 乙炔、乙烯等47 种200℃T3 T3 汽油、丁烯醛等36 种135℃T4 T4 乙醛、四氟乙烯等6 种100℃T5 T5 二硫化碳85℃T6 T6 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3、防爆标志IEC 防爆等级标准格式:Ex(ia)ⅡC T4 E:按CENELEC标志认可Ex:防爆公用标志ia:防爆型式(本质安全)Ⅱ:设备组别C:气体组别T4:温度组别编辑本段防爆标准及选型1、各种防爆型式的对应标准防爆型式在英国允许使用的场所中国标准GB3836 防爆型式符号IEC标准79- CENELEC标准EN50 增安型1或2 3 e 7 019 本质安全型0,1或2 4 ia或ib11 020(设备)隔爆型d 2 d 1 018 特殊型s 无s 无无2、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选型表爆炸危险区域适用的防护型式电气设备类型符号0区1、本质安全型(ia级)ia 2、其他特别为0区设计的电气设备(特殊型)s 1区1、适用于0区的防护类型2、隔爆型d 3、增安型e 4、本质安全型ib 5、充油型o 6、正压型p 7、充砂型q 2区1、适用于0区或1区的防护类型2、无火花型na,nl,ic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序号防爆型式代号国家标准防爆措施适用区域1隔爆型dGB3836.2隔离存在的点火源Zone1,Zone22增安型eGB3836.3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1,Zone23本安型iaGB3836.4限制点火源的能量Zone0-24本安型ibGB3836.4Zone1,Zone25正压型p x,py,pzGB3836.5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Zone1,Zone26充油型oGB3836.6Zone1,Zon e27充砂型qGB3836.7Zone1,Zone28无火花型na,nl,nc,nr,nzGB3836.8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29浇封型ma,mbGB3836.9Zone1,Zone210气密型hGB3836.10Zone1,Zo ne2 编辑本段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BS EN60529;1992)作为应用于易爆危险区的仪表,对其外壳的保护等级亦应作出规定,赋予一定的代码,即IP等级号。
爆炸危险场所划分爆炸性物质分类爆炸性气体温度组别划分

爆炸危险场所划分\爆炸性物质分类\爆炸性气体温度组别划分 1.各国爆炸危险场所划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的标准是: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60079-0/1998和欧洲电工标准化组EN50014-1992,我国相应的通用要求标准是GB 3836.1-83。
中国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4,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0区、1区和2区(与IEC60079-10/1998标准等效)NEC (美国电气规程NEC550-4)爆炸危险场所划分方法: 1级1区(Class 1, Division 1):相当于IEC 规范的0区和1区 1级2区(Class 1, Division 2)2级1区(Class Ⅱ, Division 1):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合 2级2区(Class Ⅱ, Division 2)3级1区(Class Ⅲ, Division 1):存在可燃性纤维的场合 3级2区(Class Ⅲ, Division 2) 2.中国关于爆炸性物质分类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Ⅰ、ⅡA 、ⅡB 、ⅡC), 爆炸性粉尘、纤维类分为两级(III A 、III B ),如下表:3.爆炸性气体温度组别划分(GB3836.1-83,IEC60079-8,NEC500-2)燃气种类点火温度(℃)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氢一氧化碳7005505405305405505704.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防爆型式代号国家标准防爆措施适用区域隔爆型 d GB3836.2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Zone1,Zone2增安型 e GB3836.3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1,Zone2本安型ia GB3836.4-2000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Zone0,Zone1,Zone2 ib GB3836.4-2000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Zone1,Zone2正压型p GB3836.5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Zone1,Zone2充油型o GB3836.6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Zone1,Zone2充砂型q GB3836.7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Zone1,Zone2无火花型n GB3836.8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2浇封型m GB3836.9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1,Zone2气密型h GB3836.10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1,Zone2本安型防爆等级说明:ia等级:( ia 是唯一适用于Zone0区域的的防爆型式)在正常工作、一个故障和二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 617—2018)危险性分类特点解析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收稿日期:2020-07-13作者简介:董学胜(1969—),男,安徽无为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危险货物运输。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 617—2018)危险性分类特点解析董学胜1,黄佳丽2,彭丕显2(1.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200062;2.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62)摘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 617—2018)是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通过对比其他运输规则,提出了分类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总结了货物危险性分类方面的特点。
通过差异分析,期望不仅能在道路运输过程中保证货物的运输安全,还能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促进相关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运输规则;分类特点;分类差异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0引言近些年,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不断规范、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
国际上,特别是欧洲国家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为进一步规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提升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行水平,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 617—2018)(以下简称《规则》)[1],并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6部委颁布并于2020年1月1日实施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中引用了该《规则》,使之得到强制性执行。
《规则》主要内容转化自《危险货物国际道路运输欧洲公约(ADR )》[2],并结合了我国当前危险货物运输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然而,相比于其他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及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以下简称《规章范本》)[3],《规则》在货物危险性分类方面的规定存在着一些差异。
故本文对《规则》中与货物危险性分类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今后安全高效的道路运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危险化学品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化学品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化学品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危险性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1. 第1类:爆炸品。
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 第3类:易燃液体。
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 第6类:有毒品。
7. 第7类:放射性物品。
8. 第8类:腐蚀品。
危险性依次增高。
此外,危险化学品还可以根据纯度划分为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三个等级,其中优级纯纯度最高,杂质含量最低,适合于重要精密的分析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使用绿色瓶签;分析纯纯度很高,适合于重要分析及一般研究工作,使用红色瓶签;化学纯纯度与分析纯相差较大,适用于工矿、学校一般分析工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危险化学品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二甲胺[无水] 危险、有害识别表
![二甲胺[无水] 危险、有害识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260f7be1482fb4daa48d4b1d.png)
人
体
危
害
本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引起咳嗽、呼吸困难。重者发生肺水肿。皮肤接触液态二甲胺可引起坏死,眼睛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
急
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储
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二甲胺[无水]危险、有害识别表
标
识
中文名:二甲胺[无水]
英文名:dimethylamine;N-methyl methanamine
危规号:21044
分子式:C2H7N
分子量:45.08
UN号:1032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CAS号:124-40-3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高浓度的带有氨味,低浓度的有烂鱼味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92.2
临界温度/℃:164.5
相对密度(水=1):0.68
沸点/℃:7.0
临界压力/MPa:5.31
相对密度(空气=1):1.6
最小引燃能量/mJ:
饱和蒸汽压/kPa:203(25℃)
燃烧热/(kJ·mol-1):-1743.5(液体);-1768.9(气体)
燃
烧
爆
炸危Leabharlann 险性燃烧性:易燃
防爆等级的划分标准.docx

一、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的类别、级别和组别爆炸危险物质类别分为以下三类:I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危险物质的级别和组别是根据其性能参数来划分的。
这些性能参数包括:危险物质的闪点、燃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小引燃能量、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等。
(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易燃液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火时能发生闪燃(一闪即灭) 的最低温度。
易燃液体的闪点见6-1 。
( 2)燃点燃点是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对于闪点不超过45 ℃的易燃液体,燃点仅比闪点高 1 ~5 ℃,一般只考虑闪点,不考虑燃点。
对于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闪点与燃点相差较大,应用时有必要加以考虑。
(3)引燃温度引燃温度又称自燃点或自燃温度,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要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4)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是指爆炸浓度极限。
它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该范围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 5)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 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等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
( 6)最小引燃能量最小引燃能量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使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所需最小电火花的能量。
如果引燃源的能量低于这个临界值,一般不会着火。
( 7)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是衡量爆炸性物品传爆能力的性能参数,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经间隙长为25mm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时不致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
2、危险物质分组和分级举例气体、蒸气危险物质分组、分级举例见表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和分组表最小引燃温度 ( ℃) 及组别最大点燃T1T2T3T4T5T6类试验和安全电流级间隙MESG 比T>450300<T≤450200<T≤300135<T≤200100<T≤13585<T≤100MICGI1甲烷乙烷、丙烷、丙酮、氯苯、戊烷、己烷、苯乙烯、氯丁烷、乙醇、庚烷、葵烷、乙烯、甲苯、丙烯丁酯、乙亚硝酸乙ⅡA~~辛烷、汽油、乙醚、乙醛苯胺、甲醇、酸丁酯、乙酸酯硫化氢、环己一氧化碳、戊酯、乙酸酐烷乙酸乙酯、乙酸、丙烯ⅡB~睛二甲醚、民~用煤气、环丙烷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丁二烯、乙烯异戊二烯水煤气氢、ⅡC≤≤乙炔二硫化碳硝酸乙醋焦炉煤气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ⅡA 级和Ⅲ B 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物质的类别、级别和组别
危险物质的类别、级别和组别爆炸危险物质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I类:矿井甲烷; II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III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危险物质的级别和组别是根据其性能参数来划分的。
这些性能参数包括:危险物质的闪点、燃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小引燃能量、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等。
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易燃液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火时能发生闪燃(一闪即灭)的最低温度。
2、燃点燃点是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对于闪点不超过45?的易燃液体,燃点仅比闪点高1,5?,一般只考虑闪点,不考虑燃点。
对于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闪点与燃点相差较大,应用时有必要加以考虑。
3、引燃温度引燃温度又称自燃点或自燃温度,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要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4、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是指爆炸浓度极限。
它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该范围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5、最小点燃电
流比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等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
6、最小引燃能量最小引燃能量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使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所需最小电火花的能量。
如果引燃源的能量低于这个临界值,一般不会着火。
7、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是衡量爆炸性物品传爆能力的性能参数,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经间隙长为25mm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时不致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