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成败归因理论
2017教师资格考试基础:学习动机理论之成败归因

学习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诸多学习动机理论中,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材料题的易考知识点,现将学生常见的归因表达方式进行汇总。
除了要识别学生的归因方式之外,还要理解为什么不论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考试顺利或失败进行归因,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往努力程度上进行归因指导,而不能归因为学生的能力高低。
因为不同的归因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继而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行为。
我们比较一下把成败归为努力或归为能力时将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综上表格,如果学生认为是能力因素导致考试顺利或失败的话都不会产生更多的学习行为,而不论考试顺利或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的话都会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加,而且只有努力程度是唯一一个学生可以自己控制的因素,所以在学习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时,要先了解学生是怎样归因的,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
以上介绍了学习动机理论之成败归因,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维纳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在历年的湖南教师招聘中是常考知识点,题型主要以单选、多选、案例分析为主,一般以例子反选进行考察。
虽然题量占比并不大,但也是必考的知识点,下面将对此知识点的常考形式做出分析。
1.知识讲解(1)概念介绍归因是人们对于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纬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2)六种归因类型2.考点分析(1)三维度六因素题干会以例子的形式出现,描述现象然后提问“这名学生将自己的失败(成功)归因于哪一因素”,或者进一步追问该因素分别属于三个维度的哪一方面。
遇到这种题我们需要先明确每一因素主要的关键词,例如:能力:太笨了;努力程度:相信努力就会成功;工作难度:卷子太难;运气:我背的老师都不考;身心状况:身体不舒服;外界环境:同学的帮助、鼓励。
【考题】李阳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分析原因是因为近期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生,上课开小差,所以学习不够努力。
这种原因属于( )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因B.不稳定可控制内因C.稳定可控制内因D.稳定不可控内因【答案】B。
讲师解析:该生认为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是“不够努力”,即努力程度归因,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2)习得性无助一个人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考题】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 )A.忧愁感B.无助感C.抑郁感D.无趣感【答案】B。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动机理论之成败归因理论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动机理论之成败归因理论一、理论内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的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具体如下所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六因素与三维度表格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二、考查方式归因理论的考察形式主要有:1.定义类;比如考查“能力属于什么维度的归因”。
2.案例类题目;比如夏明考试失败,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问归因于哪种?3.建议类;教师该如何对待不同类型归因的学生?三、小试牛刀1.【单选题】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2.【单选题】某生一次考试取得高分后,惊喜的说:“我背到的老师都考到啦!”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该生将这次成功归因于( )。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3.【材料分析题】材料:小明和小华是同桌,某次考试中均得85分。
广东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真题(2.9)及答案

广东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真题(2.9)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改革后,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全通实施统考。
所以师范生毕业后不能直接申请取得教师资格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广东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真题(2.9),希望大家喜欢!广东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真题(2.9)1.在农历中,以七、八、九月为秋季,其中八月指的是( )。
A.孟秋B.仲秋C.叔秋D.季秋1.【参考答案】B。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2.“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描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A.元旦B.清明C.端午D.重阳2.【参考答案】C。
诗中提到的“直臣”是指楚国大夫屈原,屈原忠而被黜,投楚江自尽。
传说中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3.以下属于顾恺之作品的是( )。
A.《女史箴图》B.《历代帝王图》C.《明皇幸蜀图》D.《天王送子图》3.【参考答案】A。
《女史箴图》作者为顾恺之;《历代帝王图》作者为阎立本;《明皇幸蜀图》作者为李思训;《天王送子图》作者为吴道子。
4.下列选项中由聂耳作曲的是( )。
A.黄河大合唱B.我的祖国C.义勇军进行曲D.南泥湾4.【参考答案】C。
聂耳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奠基者,曾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
5.教育常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B.文化功能C.调控功能D.经济功能5.【参考答案】D。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舒尔茨提出的,反映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3%,所以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
6.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是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能动性6.【参考答案】D。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动机专项复习题练习题带答案解析测试题题库

专项智能练习(学习动机)1.单选题期末考试过后,欢欢对爸爸说:“真倒霉,我复习的都没考,考的都没复习。
”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欢欢的归因属于()。
A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B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C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D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正确答案是: A收起解析本题考查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同时又将归因分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题干中,欢欢把没考好的原因归结成运气不好,运气是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A项正确。
B项: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身心状况是内部、不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能力是内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学习动机理论来源2019年教师资格证模考大赛(小学)第一季第44题统计正确率62.8%答题时间0秒易错项B笔记添加笔记2.单选题暑假小布随父母一起去看了《烈火英雄》,为自己的爸爸是一名消防员而感到自豪,并立誓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消防员。
小布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直接远景性动机B直接近景性动机C间接远景性动机D间接近景性动机正确答案是: C收起解析本题考查一般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其中,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其中,间接动机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要求在学习上的反映结果。
题干中,小布立誓自己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消防员是一种长远的目标且与社会意义相联系。
因此,小布这种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成败归因理论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成败归因理论随着时间流逝,2020下半年云南教师招聘公告什么时候发布,小编希望大家耐心等待,认真备考。
下面,云南中公教育就带备考的小伙伴看一看成败归因理论,边看边记,为2020年考试做准备。
成败归因理论1.代表人物:海德、维纳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维纳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
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
2.观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三维度六因素: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内外性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体本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别人帮助等则是由个体之外的力量决定的,是外部原因。
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
能力和任务难度等因素是稳定的,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不稳定的。
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
如努力、教师偏见、别人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
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3.对教育的启示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
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成败归因理论ppt

成败归因理论在各领域的应用
02
成功的企业管理往往将员工的成败归因于努力和能力,而非外部因素,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表现。
员工激励
当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失败时,管理者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成败的原因,并适时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
战略调整
企业管理
学生评价
教师将学生的成败归因于努力、能力和学习环境等不同因素,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成败归因理论
目录
contents
成败归因理论简介成败归因理论在各领域的应用成败归因理论的实际应用成败归因理论的前沿研究成败归因理论的未来展望成败归因理论的相关研究推荐
成败归因理论简介
01
VS
成败归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解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行为。
对管理的启示
成败归因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败经历和心理反应,从而更好地调整心态和增强自信心。
对心理学的启示
成败归因理论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和提高经济效率。
对经济学的启示
成败归因理论的相关研究推荐
06
推荐的相关论文
Weisinger, H., &伏,J. (2008). 失败的归因模型. 心理学与生活,9(4),27-34.
动态性研究
研究成败归因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个体在面对成败时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最新研究成果
01
跨文化研究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败归因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
02
神经科学
研究成败归因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对成功和失败的认知过程。
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简述成败归因理论我们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往往把某种活动成功或失败归结于若干客观因素上。
这些客观因素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控因素,如教师讲授、学生理解及完成作业情况等;另一类是不可控因素,如家庭、社会、学校、学生本身等。
由于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样的活动,结果也会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正确掌握并了解学生成功与失败的内在原因,通过科学的评价、调整和指导,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诸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成败归因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调外部归因(成败)和努力程度2、把结果归因与能力因素联系起来3、重视对成败原因的多元分析4、教师归因评价成功与否1、个人归因对外部环境和个人努力程度等条件的评估。
2、学习者对自身因素的评估。
学习者既注意到结果,也注意到了努力程度、能力和技巧等个人能力因素。
3、与学习者的成绩密切相关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评估。
学习者认为自己做的好的事,就会倾向于得到高分,自己做的差的事,也会倾向于得到低分。
1、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是失败的,树立坚定的信心。
2、通过不断完善,逐渐消除“我不能”的思想障碍,培养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3、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从小训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
2、帮助学生从其它角度,比如他人、环境或任务的难度等方面去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表现。
三、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
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适当鼓励。
第一,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恰当的归因,尽量避免自我归因偏差。
第二,在面临较大压力时,通常自我归因更容易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要进行调节,使自我归因回到合理水平。
第三,即使是在无压力状态下,一般人也会用成功——努力程度;失败——能力不足;没有取得预期结果,或不尽如人意;运气不佳——偶然因素来解释成败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海德。
指出一个人取得成功或失败时,把行为的原因或者归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人内部。
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三维度六因素。
后者的成败归因理论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是我们需要重要备考点之一,可作为单选题也可是材料分析题。
在本文中,将带领大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维纳三维度分别是内部与外部归因、稳定与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和不可控归因;六因素分别是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在这里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是六因素中的前四个。
在考试过程中有三种类型,单选题我们要能够把前四个因素和三个维度对应起来。
例:①能力三维度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或者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是哪个因素
------能力;②小明认为这次考试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因为题目简单,请问小明把成功归因与什么因素-------任务难度;③材料分析的形式通过案例的描述后让我们回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根据以上考点我们需要掌握一下概念:
1. 内外性维度: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的因素,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体本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别人帮助等则是有个体外部的力量决定的,是外部原因。
2. 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
能力、任务难度等因素是稳定的,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不稳定的。
3.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
如努力、教师偏见、别人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
4. 习得性无助: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真题再现】
1. 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2016下中)
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C.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D.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答案A 题干表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是努力归因即努力程度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故选择A项
2. 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2016下小)
A. 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A. 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C. 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D. 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答案A 题干中小明归因与试题太难即归因于任务难度,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故选择A项.
3. 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2012下中)
答:该说法错误。
所谓习得性无力感是指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只所以出现习得性无力感,是因为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而形成一种自我感觉即为习得性无力感。
所以会所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是有关。
此外,在归因的过程中,因素来源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感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感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所以说我们在对个人成败进行归因指导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努力程度。
把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还失败,也该受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