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合集下载

中药行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

中药行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

中药行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中药制剂是中药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对于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并探讨中药制剂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是中药行业制定的用于评价和判断中药制剂质量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药材质量要求中药制剂的质量直接受到原材料药材的影响,因此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必须包括对药材质量的要求。

药材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外观、色泽、味道、含量等指标。

2. 制剂工艺要求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要求,制剂工艺要求主要包括原料的配比、制剂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参数等。

3. 质量控制指标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还应包括对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二、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方法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环节,常见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测定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判断其是否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

含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2. 理化性质测定理化性质测定也是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制剂的溶解度、比重、pH值等物理化学性质,判断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 微生物限度检验中药制剂中微生物的污染是制剂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微生物限度检验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常用方法,通过检验制剂中的细菌、霉菌、大肠菌群等微生物的限度,判断其是否超出标准要求。

4. 化学成分鉴别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是其疗效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制剂中化学成分的鉴别和定量分析,可以判断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意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和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推动中药制剂的质量提升。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草药经过加工、混合、研磨等工艺处理后,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中成药。

中药制剂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对于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范管理措施,确保中药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具备一致的质量特性。

以下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原材料是中草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制剂的质量。

因此,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确保原材料的品种、产地、采收时间等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对于原材料的外观、色泽、气味、含水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检验。

2.生产工艺的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包括药材的加工、研磨、混合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每个环节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如温度、湿度、压力等,以保证制剂的质量稳定性。

3.成品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成品是指经过生产工艺处理后的最终产品。

在成品制备过程中,例如浸膏、丸剂、煎剂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药典中规定的工艺要求操作,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成品的质量控制还包括对于外观、含量、溶解度、溶剂残留等关键指标的检验。

二、质量标准制定的重要性质量标准是对于药品质量的定量描述,是药品质量控制的依据和保障。

对于中药制剂而言,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护患者用药安全:中药制剂如果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药效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质量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中药制剂在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特性与药效相符合,从而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2.统一生产管理标准: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利于规范药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药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七、浸出物测定
根据剂型和品种的需要,根据《中国药典》现行版浸 出物测定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测定。 并规定限(幅)度指标。 八、含量测定 先写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再另起一行写含量测定限度 规定。 九、功能与主治 1、功能要以中医术语来描述,力求简明扼要。要突 出主要功能,使能指导主治,并应与主治衔接,先写功能, 后写主治,中间以句号隔开,并以“用于”二字连接。 2、根据临床结果,如有明确的西医病名,一般可写 在中医病症之后。
制定质量标准的意义和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 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的原则。
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药品质量管理的法规和 条例,建立了法定的药品质量监督机构。2001年12月1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实施,从法 律上保证了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权利。 对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的五个方面规范即 《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非临床研究用药质量管理规范》(GLP)、 《临床研究用药管理规范》(GCP) 《药品供应质量管理规范》(GSP) 有的已在研定实施,有的条例尚在拟定中。为实现中 药制剂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5) 锭剂 紫金锭 本品为暗棕色至褐色的长方形或棍状的块体;气特 异,味辛而苦。
(6) 煎膏剂二冬膏 本品为棕黄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味苦。
(7) 糖浆剂川贝枇把糖浆 本品为棕红色的粘稠液体;气香,味甜、微 苦、凉。
(8)合剂(口服液)小建中合剂 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 味甜、微辛。中药口服液一般均有颜色,且难以达到澄明,性状描 述时应予注意。 (9)滴丸剂满山红油滴丸 (10)胶囊剂 龟龄集 味咸。 (11)酒剂舒筋活络酒 略苦。 本品为黄棕色的滴丸;有特异香气。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

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

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一、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

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一、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二、科学性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

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进口西洋参与国内引种西洋参质量标准不仅含量限度不同,且测定方法也不同。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常见问题分析

(3).测定专属性成分 (3).测定专属性成分 被测成分应归属 于某一味药, 于某一味药,若为两味或两味以上药材所共 有的成分,则不应选为定量指标。 有的成分,则不应选为定量指标。如处方中 同时含有黄连 黄柏, 黄连、 同时含有黄连、黄柏,最好不选小檗碱作为 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 (4).测定易损成分 如冰片易挥发损失, (4).测定易损成分 如冰片易挥发损失, 因此在含有冰片的中药制剂中要测定其含量。 因此在含有冰片的中药制剂中要测定其含量。
以某一物理常数为测定指标。 物理常数为测定指标 (5). 以某一物理常数为测定指标。 如柴胡注射液(蒸馏液) 如柴胡注射液(蒸馏液)其有效成分不 太清楚,但实验证明, 276nm波长处有最大 太清楚,但实验证明,在276nm波长处有最大 吸收, 吸收,且吸收度的高低与其蒸馏液浓度呈正 所以可用276nm的吸收度值( 276nm的吸收度值 比,所以可用276nm的吸收度值(A)来控制 其质量。 其质量。 此外,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 此外, 难时,也可考虑建立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 难时,也可考虑建立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及常见问题分析
概 述
安全有效 一.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目的、 二.目的、意义 监控生产工艺 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
质量标准制定前提
一.处方组成固定:药味固定;药量固定 处方组成固定:药味固定; 原料稳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前, 二.原料稳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前,须 制定药材和辅料的质量标准 制备工艺稳定(中试以上) 三.制备工艺稳定(中试以上)
四.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1.提取条件的选定 1.提取条件的选定 原则—多提有效成分, 原则—多提有效成分,少提干扰成分 样品含量高、测定结果稳定。 样品含量高、测定结果稳定。 正交试验设计 单因素考察 一般要用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 一般要用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不同 不同溶剂 时间、不同温度以及pH pH值 时间、不同温度以及pH值等条件比较而定

中药行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

中药行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

中药行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中药材为原料,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与配伍而制成的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药物。

中药行业一直以来注重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以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对其进行论述。

1.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制剂是药材在经过加工和配伍后制成的药物,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保证药物质量的基础。

在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1)药材的质量: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应该与所选用的药材质量相对应,确保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和药效。

(2)制剂的稳定性:中药制剂在加工和配伍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化学变化,制剂的质量标准需要考虑这些变化对药效的影响。

(3)药物安全性: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药物安全性要求,制剂的质量标准应对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2.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是指对制剂进行各项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中药制剂质量评价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外观特征:对中药制剂的外观进行观察和描述,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2)理化性质:对制剂的溶解性、粒度分布、浸出性等理化特性进行测试,以评估制剂的质量。

(3)药效评价: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评估中药制剂的药理活性,并与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

(4)安全性评价:通过毒性实验、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评估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国家药典国家药典是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它包含了大量的中药制剂及其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国家药典制定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4.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意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对于中药行业的稳定发展和提高药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规范药物质量: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能够规范药物生产过程,确保中药制剂的药物活性和安全性。

(2)推动行业发展: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与评价能够促进中药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一节 概述
一、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1、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
品质量,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 制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法规, 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 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1
2、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所制
定的、符合中药特点的、控制中药 制剂质量的技术规范。
37
6.起草说明: 在此说明制备工艺全过程的每一步骤的意义, 解释关键工艺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含义及相关 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列出在工艺研究中各种 技术条件及方法的对比数据,确定最终制备 工艺及技术条件的理由。
38
(四)性状
1.内容:成品的颜色、形态、形状、气、味、 引湿性、沉淀、溶解度等。 2.包衣制剂:观察除去包衣后片心或丸心的 颜色及气味。 3.软、硬胶囊观察内容物的性状。 4.口服液、注射液观察原包装内的颜色。 5.在久存后性状有变化但内在质量不变者可 描述变化前后的性状。 6.外用药及剧毒药不描述味。
41
2.鉴别方法 1)显微(有原粉入药的) 2)理化(应用较少) 3)光谱(UV、IR、NMR) 4)色谱(HPLC、GC、TLC、PC) 5)其他(PAG、DNA、 X-衍射、
热分析)
42
表1 中国药典95、2000年版收载项目比较表 (中药制剂)
项目
2000年版 95年版 2000年版增加数
18
例:提取工艺比较
表1 不同提取工艺中穿心莲总内酯的含量比较
提取工艺
总内酯的含量(mg/g)
乙醇提取
31.3
乙醇热提取,再水煎提
23.1
水煎后、乙醇热提
24.6
水煎
8.6
19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中药制剂是指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加工剂的应用和制剂工艺的研究,制成的常规和非常规剂型的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是确保中药制剂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中药制剂作为传统药物,其药效与中药材不同。

中药制剂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成分丢失、成分改变、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1.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取决于所选中药材的质量。

因此,中药材的采购、鉴别、储存、加工等环节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可靠。

2. 中药制剂的成分分析:通过对中药制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了解中药制剂的药效和药物稳定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等。

3. 中药制剂的物理性质测试:中药制剂的物理性质测试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外观、溶解度、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4. 中药制剂的控释性能测试:如果中药制剂是控释型剂型,需要对其控释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能够稳定释放,达到治疗效果。

5.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中药制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光、温度、湿度等。

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降解反应、储存条件和有效期等方面的研究。

三、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1.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应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标准要求应基于充分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试验证据,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

2. 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包括前期工作、药效学评价、临床试验、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多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光谱鉴别西红花等。 但由于复方制剂多味药多组分吸收峰叠加或抵
消,难以作归属分析,专属性及重现性差.
医学PPT
23
五、鉴 别
4.色谱鉴别
TLC 药典有:用药典方法 如不采用药典方法,起草说明中说明
HPLC 少用 GC 谱法应注意问题:
➢ 新药欲检成分的鉴别药典已有收载,则应先采用 与其相同层析条件,如不能适用,再研究选用另 外方法,一般要求展开剂至少选两种极性相差较 大的溶剂系统,择优收入质量标准正文中
19
五、鉴 别
显微鉴别 一般理化鉴别 光谱鉴别 色谱鉴别
医学PPT
20
五、鉴 别
1.显微鉴别:含药材原粉制剂的鉴别
需根据处方中药味逐一分析比较,选取各药 味在该成药中具有专属性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 据,每味药材的鉴别特征用句号分开,不用注明 是哪味药材的特征.
正文开头写:“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
地方标准更改名称 地方标准收载,药典未收载:
用地标名称,须注明为地方药
医学PPT
15
二、处 方
(3) 药味排列:君、臣、佐、使。左 右 上 下 不注明炮制要求:干品
(4) 炮制品 剧毒药材生用:冠以生字,如生乌头 炮制品:如甘草(炙)
(5) 处方量:重量 g 容量 ml 全方量以制成1000 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
第九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医学PPT
1
一 概述
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或地区对
药品的质量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 供应、使用以及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对保 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药品现 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PPT
2
一 概述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根据药品质量 标准的要求所制定的符合中药特点、控 制中药质量的技术规范。
医学PPT
8
四、前 提
1.药味组成固定:药味固定;份量固定 2. 原料稳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前,须制定
药材和辅料的质量标准 3. 工艺稳定
医学PPT
9
五、质量标准研究程序
1.依据法规,制定总方案:要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药品
注册管理办法》和《中药新药研究技术要求》
2. 查阅文献:查阅方中药味的主要化学成分、理化性质,提供
以净药材或饮片处方 以粗提物处方 以有效部位(组分)如总黄酮、总皂甙、挥
发油等处方 以化学成分单体处方
医学PPT
13
二、处 方
2.处方应符合以下要求:
(1)成方制剂
复方制剂应列处方 单味制剂:不列处方,但在制法中说明
药味及分量 药引、辅料、附加剂不列入处方中
医学PPT
14
二、处 方
(2) 药材名称 药典收载:用药典上的名字 地方标准与药典标准名称相同而来源不同:
医学PPT
17
三、制 法
1.主要叙述:药味、药引、辅料、简单工艺、 关键工艺条件;
2. 常规炮制品:不须注明, 特殊炮制品:在附注中说明;
3. 粉碎度:“粗粉”、“中粉”、“细粉”、“极细 粉” (不列筛号);
4. 一个品名收载一个剂型的制法; 5. 单味制剂:可不列制法。
在质量标准中制法项可简要概括记述工艺全过程,对质量 有影响的关键工艺的技术条件医,学P可PT参考药典收载同剂型制剂制18
医学PPT
11
一、名 称
➢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
➢命名总要求:采用明确、简短、科学,不容易
混淆、误解、夸大的名称
➢不宜采用的命名法有:
不以主药一味命名
不以人名、地名或代号命名
不用××灵;××宝,
还应注意剂型名称与实物相符
不宜以中西不同理论功效混杂命名
医学PPT
12
二、处 方
1.质量标准中处方形式
安全性, 有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质量标准的实用性
➢ 正式的药品质量标准:注重产品实测数据的积累,调整和完
善检测项目
医学PPT
7
三、特性
1.权威性:遇有产品处于合格边缘,或需仲 裁时,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主准
2. 科学性:方法的确定与限度的制定均应有 充分的科学依据。
3. 进展性: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测试手段 的改进,需不断修订、完善。
国家标准
用小的药物
局(部)颁标准
企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其制定的标准一般高
于国家标准,多增加检测项目或提高
了限度标准
医学PPT
6
二、质量标准的分类
2.按照不同阶段 ➢ 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重点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质量
标准中的质控项目应全面,限度要符合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 暂行或试行的药品质量标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医学PPT
16
二、处 方
(6)处方原料均应附标准,药材标准:包括其基源名称 及科、属、种拉丁学名;确实的主要产地;药用部 位等,并说明属何级法定标准(药典、部颁、地方标 准)收载者
(7)如处方原料为药材,而制剂由粗提物(浸膏)等制成, 则浸膏制法及要求做为半成品规定记述于制备工艺 中,不作为原料要求另附标准。
医学PPT
3
一 概述
安全有效 1.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2.目的、意义: 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监控生产工艺 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
医学PPT
4
一概 述
4.指导思想
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1)突出特色 检测成分与药效作用一致
多指标定量、定性
医学PPT
5
二、质量标准的分类
1.按成熟程度
国家药典:质量好,药效稳定、副作
医学PPT
21
五、鉴 别
2.一般理化鉴别: 建立方法的原则:专属、灵敏、简便、快
速,并强调重现性好为。 方法种类:荧光法、显色法、沉淀法、升华法、
结晶法等。 应做阴性对照试验。 干扰多、药材用,制剂一般不用
医学PPT
22
五、鉴 别
3.光谱鉴别
红外光谱鉴别树脂类药材血竭、乳香,动物药 牛黄、矿物药石膏、胆矾等。
参考依据;应注意文献来源的原始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研究:积累原始数据为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4. 制定质量标准草案:选择检测方法要根据”准确,灵敏,简 便,快速”的原则
医学PPT
10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 主要内容
包括:名称、汉语拼音、处方、制法、性状、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 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 贮藏、有效期
四、性 状
1.指除去外观以后的直接情况 :
(1)丸、片:除去包衣后的颜色、气味
(2)硬胶囊:内容物
(3)朱砂、滑石粉、水煎液包衣:
除药物性状,还要描写包衣情况。
2. 顺序:颜色、外形、气味。
3.色泽以二种色调组合的,以后者为主
(应避免用地方术语:土黄色,肉黄色)
4.外用药及毒剧药不描述味。
医学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