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面对夜莺感到羞愧_西师大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面对夜莺感到羞愧精选教学PPT课件西师大版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
爸爸妈妈听,并且和 他们交流故事中自己 感兴趣的问题。
繁华的城市,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让人无顾及四季的美景.有人说,在这座城市中很难看到星星,因为它太渺小了.其实不然,只是你没有这份心情,身边的灯红酒绿让你视他而不见。 我常常站在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想着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一幕幕。这个城市见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望着那些星星。默默地看着星星在流泪?是不是寂寞的人都喜欢看星星?
她们从背包里拿出面包、奶油、鸡 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当她们吃完饭 的时候,离她们不远的地方,一只夜莺 唱起了歌。多么美妙的歌声啊!奥莉娅 和莉达沉醉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她们从背包里拿出面包、奶 油、鸡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当她们吃完饭的时候,离她们不 远的地方,一只夜莺唱起了歌。 多么美妙的歌声啊!奥莉娅和莉 达沉醉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时间像日记本一样一页一页飞快过去,然而,日记可以翻回去看看,时间却是不能返回到最初的时光了。他曾经答应带我去很多地方,他曾经答应带我去唱歌,他曾经答应带我去旅游,可是现在,他已经不需要兑现了。人家都说婚 姻如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我想爱情也是如此吧。七个月的甜蜜时光,之后的痛苦煎熬,终于一切都结束了。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学设计北碚区实验小学王承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莉达“面对夜莺感到羞愧”的原因。
第一课时一、直入课题1、出示苏霍姆林斯基简介,指读,大致了解其人。
2、齐读课题,学习“羞”字。
(1)观察这个字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羞”的演变过程,并给“羞”找词语朋友,从而理解“羞愧”的意思。
(2)指导写“羞”字:学观察交流,教师示范,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勾出生词。
(可以是两遍、三遍)。
2、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的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互读课文。
4、检查识字情况(1)点击课件开火车读(可以同桌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
(2)有没有你以前认识的字?怎么认识的?(3)哪些字容易记错,给大伙儿提个醒。
(指名说、小组说。
重点指导“扔”、“剩”、“津”、“醉”、“沉”的读音。
)(4)出示词语,自读、齐读。
5、现在把这些字娃娃送回课文中,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还认不认识它们。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鼓励质疑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1、指名分段读文,其他孩子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
(指名读→师生评议)2、整体感知: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提示用“谁”到“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3、已经知道了是谁和谁的故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教师梳理,相机过渡:面对垃圾,奥莉娅和莉达分别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解决。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案)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案新华区体育路小学:聂凤鸽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今天不仅聂老师来了,我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他来了(出示夜莺图片),他的名字叫夜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歌声委婉动听,音域非常宽,连世界上最好的歌唱家都非常羡慕他的声音呢!孩子们,你们愿意和夜莺交朋友吗?那我们就让他飞到黑板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十课——面对夜莺感到羞愧(粘贴夜莺图片)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2、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羞愧是什么意思?谁面对夜莺感到羞愧?他为什么要感到羞愧?)二、初读课文,认识要求会认的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红色帽子的生字,并且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2、文中一些调皮的生字宝宝急着跳到了屏幕上要和大家做游戏呢,你先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读生字)3、生字变词领读、小老师读、男女生读4、开火车读词语5、把词语带进课文齐读,看看这次你能找到刚才问题的答案吗?(羞愧:不好意思)(奥莉娅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板书:贴奥莉娅图片)6、因为奥莉娅把垃圾扔进了灌木丛,所以她才感到羞愧。
做“扔”的动作,引导说出提手旁,指导书写7、莉达是怎么做的?(把垃圾放进了包里)板书:放三、指导朗读1、2段,体会“津津有味”、“美妙”、“沉醉”的意思。
《第10课《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案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五、熟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七、布置作业。
教
学
反
思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西大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莉达自觉爱护环境的行为闪烁着崇高思想的火花,这是我们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环保意识的种子,所以我决定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感受课文。在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要方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老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质疑,求知。老师只在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4、编辑完成后请点击“保存”按钮,否则您做的工作将会丢失!!
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二年级学校湛河区实验小学授课教师吕梅桂
章节名称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计划学时
两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西大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发生在树林里的故事:奥莉娅和莉达在树林里吃过东西以后,奥莉娅把吃剩下的东西和撕碎的纸片扔进了灌木丛,而莉达却将垃圾放进背包带回家。莉达自觉爱护环境的行为闪烁着崇高思想的火花,这是我们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环保意识的种子。
学习者分析
环保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了,而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又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理解课文应该不会很困难。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悟,真正明白:美好的环境是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维护的。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案

【篇一】設計理念1、積極宣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同桌、小組、全班交流等形式,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
2、教師極力創設一種輕鬆、美好的氛圍,讓學生積極探索、思考,感受美、體驗美,使學生在美的薰陶、感染中,情感得到昇華,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聯繫課文理解“羞愧”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4、瞭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環境的美和莉達愛護環境的行為美,懂得愛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教學重點生字的學習,“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詞的理解。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莉達為什麼“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標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1、小朋友在樹林中玩過嗎?你印象中的小樹林是什麼樣的?現在跟老師一起到小樹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課件展示畫面:幽幽的樹林,柔和的陽光,綠色草地,蝴蝶飛舞,露珠閃光,鳥語花香,溪水淙淙)多好的小樹林啊!閉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麼?2、有兩個小姑娘,也到樹林裏來了,她們是怎麼玩的呢?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板書:面對夜鶯感到羞愧]3、齊讀課題,讀好“鶯”字。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1、教師範讀,注意聽准每個音,勾出生詞。
2、自由讀課文(可以是兩遍、三遍)。
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把勾畫的字、詞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教師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3、同桌交流識字方法,互讀課文。
4、檢查識字情況(1)點擊課件開火車讀(可以同桌為單位、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讀)。
(2)有沒有你以前認識的字?怎麼認識的?(3)哪些字容易記錯,給大夥兒提個醒。
(指名說、小組說。
重點指導“扔”、“剩”、“津”、“醉”、“沉”的讀音,提醒“羞”與“著”下麵部分的區別。
精选-西师大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学设计-文档

西师大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等形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教师极力创设一种轻松、美好的氛围,让学生积极探索、思考,感受美、体验美,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标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小朋友在树林中玩过吗?你印象中的小树林是什么样的?现在跟老师一起到小树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课件展示画面:幽幽的树林,柔和的阳光,绿色草地,蝴蝶飞舞,露珠闪光,鸟语花香,溪水淙淙)多好的小树林啊!闭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有两个小姑娘,也到树林里来了,她们是怎么玩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齐读课题,读好“莺”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音,勾出生词。
自由读课文(可以是两遍、三遍)。
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的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互读课文。
检查识字情况(1)点击课件开火车读(可以同桌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
(2)有没有你以前认识的字?怎么认识的?(3)哪些字容易记错,给大伙儿提个醒。
(指名说、小组说。
重点指导“扔”、“剩”、“津”、“醉”、“沉”的读音,提醒“羞”与“着”下面部分的区别。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案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案教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体会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体会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法:逐段阅读文学作品,分析每个段落的含义和感情表达。
2.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自主思考。
四、教学准备:1.《面对夜莺感到羞愧》的课文材料。
2.相关的课堂PPT或教学素材。
3.学生的课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知识,如《杜鹃花开的日子》。
2.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文学作品《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理解文本(30分钟)1.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逐段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作品。
3.提问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面对夜莺感到羞愧?这种感到羞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
Step 3:探究人生哲理(3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和反思。
3.让学生分组或个人撰写一篇读后感,围绕人生哲理展开,可以从文学作品中的感悟、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写作。
Step 4: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小组展示和分享读后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评价。
2.总结和梳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引导他们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和表现,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读后感(300字以上),并写出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理解。
2.收集和整理学生写的读后感,留做班级文集,以供欣赏和交流。
10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案

10.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乔燕燕设计理念: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2 教师积极创设一种轻松、美好的氛围,让学生积极探索、思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个,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理解文中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卡,表情卡教学过程:一、导课1 介绍夜莺,板书:夜莺。
2 聆听鸟鸣,导入新课,补充课题。
3 认识“羞”字。
4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 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那么美妙动听,为什么面对夜莺要感到羞愧呢?先听老师来读课文。
2 学生粗略了解文意,认识“姑娘”两字。
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谁?(教师相机板书:奥莉娅莉达)这是两个外国小朋友,让我们给她打个招呼吧!(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因为她们都是小女孩,我们也可以称她们为小姑娘,(出示词卡:小姑娘提醒“娘”在这里读轻声)她们两个在故事中都有什么表现?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带有红色小帽的生字。
4 检测识字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交流识字方法,相机给字组词,练习说话。
加一加:醉剩减一减:止比一比:段(没)津(律)看偏旁想意思:感沉扔(3)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三、理清文章脉络,读通课文。
1 读好长句子,理解文中生词,理清文章脉络。
(1)指导读好句子1,理解“津津有味”一词。
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出标点符号的停顿。
提问: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会吃得很香?再读这句话。
(2)指导读好句子2,理解“沉醉”一词。
她们为什么沉醉在那里?(课件播放树林美景,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沉醉”一词)你能给“沉醉”换个说法吗?(3)指导读好句子3和4,抓住关键字“扔”、“放”理解老师教读这两个长句子,同桌两人为一小组练习读,男女生赛读这两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学目标】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
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标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在树林中玩过吗?你印象中的小树林是什么样的?现在跟老师一起到小树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课件展示画面:幽幽的树林,柔和的阳光,绿色草地,蝴蝶飞舞,露珠闪光,鸟语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树林啊!闭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两个小姑娘,也到树林里来了,她们是怎么玩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3.齐读课题,读好“莺”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音,勾出生词。
2.自由读课文(可以是两遍、三遍)。
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的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互读课文。
4.检查识字情况
(1)点击课件开火车读(可以同桌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
(2)有没有你以前认识的字?怎么认识的?
(3)哪些字容易记错,给大伙儿提个醒。
(指名说、小组说。
重点指导“扔”、“剩”、“津”、“醉”、“沉”的读音,提醒“羞”与“着”下面部分的区别。
)
(4)小老师教读。
(5)现在把这些字娃娃送回课文中,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还认不认识它们。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也可分段读)其他孩子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
(指名读→师生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课文,一会儿来一次比赛,看哪些小组读得好。
3.朗读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两个小姑娘在小树林里做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理解积累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1.夜莺的歌声很美,从“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机指导理解“美妙”、“沉醉”)。
教师相机引导:
(1)看到可爱的夜莺在唱歌,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提问,如:夜莺怎样唱歌?夜莺唱的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孩子体会夜莺美妙
的歌声)
(2)相机播放课件,再现小树林的美。
(3)两个小姑娘也被这美景吸引了,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导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段。
(课件显示小树林画面做背景)
2.莉达爱护环境行为美,从第5段可看出。
教师相机引导:
(1)吃完饭她俩怎样做的?勾出写她们不同做法的词。
(2)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指导朗读,可以加上动作)
(3)奥莉娅怎么想的?(指导朗读,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4)莉达怎么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
听了她的话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莺,看到她们的做法,听到她们说的话,你想对谁说点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读、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情感。
想想看,树林里还有哪些事物会对她们的做法、想法发表意见?(还有小鸟、小花、小草、小溪……问题用课件显示。
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再汇报。
)
4.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导积累。
现在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课余摘抄到积累本上。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课文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课件出示8个生字)。
你最有信心记住哪
个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漂亮亮的?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扔:左窄右宽,右边“乃”是两画,“乃”不能超过“扌”。
沉:左窄右宽,左边的“氵”要匀称,“冖”不能太宽,“冗”与“氵”同高度。
觉:上面三点要写匀称,不能写成“”,中间的“冖”稍宽;“见”的“乚”和“冖”同宽。
六、板书设计
面对夜莺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