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洞庭》

合集下载

《望洞庭》说课稿

《望洞庭》说课稿

望洞庭说课稿前言《望洞庭》,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描写洞庭湖为主题,描绘了一个自然、清新的洞庭湖景色,同时也显示出诗人的豁达和温情。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讲解。

正文诗歌背景杜荀鹤是唐朝以后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出生于陕西省舒县。

他的这首《望洞庭》是唐朝末年作品,创作于杜荀鹤到临湖宿舍时。

这首诗得到了唐朝文学界的好评,成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分析杜荀鹤的《望洞庭》共有十六句,通过娓娓道来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歌以浩渺宏阔的洞庭湖为背景,描绘了洞庭湖的旷远和壮美。

姗姗来迟的秋雨为诗歌笼罩了一层蒙蒙的雾气和异彩,使得洞庭湖的景色更加神秘、悠远。

在这个环境中,端坐看景的诗人,对于洞庭湖展露出自然、清新的景色,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

其次,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人生哲理,他认为人生如途,应当珍惜时间,而不应该虚度光阴。

他在描绘洞庭湖的同时,又以“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语句,将时光的珍贵性道出,并表现出对时间的惋惜与感慨。

最后,杜诗在结尾处,表达了对于自我境遇的豁达。

他说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示着自己从心态上已经变得“不为四五等,才与群芳媲”,达到了境界的超然和释放。

诗歌价值杜荀鹤的《望洞庭》以其自然、真挚、清新的风格,成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在诗歌中诗人不但运用了形象新颖的描写手法,生动传情地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而且还运用自己的人生哲学,以深刻、含蓄、豁达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人生与人心、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充分展现了人文情怀和灵韵美感。

总结《望洞庭》是一首充满山水意境的诗歌,充分反映了唐代山水文学的特点。

它不但表现了杜诗的才华和心灵的深度,而且融合了自然摄人的景致与人类精神的寄托,显示了人类智慧与健康的生命象征。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远远望去,洞庭湖的 山水苍翠如墨,山点缀 着水,水环抱着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描绘了色调和 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表达了诗Leabharlann 对洞庭湖和大自然 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1.两人抽取先后顺序 2.根据PPT上的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诗句(轮流) 3.在30秒内作答,如在30秒内没有说出诗句,则另一 人胜 3.三局两胜制
结构:左右结构 音序:Y 部首:钅 组词:银河 银行
这首诗共有三处比喻,你能找出来吗?
1.在潭面无风镜未磨中,把月下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2.在白银盘里一青螺中,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洞庭 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
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 中,就像在白银似的盘 子里放进了一只青螺。
下 课 了



唐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洞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生平介绍
刘禹锡: 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tíng
望洞庭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子。
品读释疑
遥望 远望
洞庭 山水翠 山水苍翠如墨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苍翠如墨。
结构:半包围结构 音序:Y 部首:辶 组词:遥远 遥望
品读释疑
白银盘 里
一青螺。
洞庭湖
青绿色的螺
诗意:如同白银盘里盛放着青绿色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洞庭水色
湖中君山

刘禹锡望洞庭写作背景

刘禹锡望洞庭写作背景

刘禹锡望洞庭写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创作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秋,刘禹锡在赴和州刺史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诗。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的序中提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这段描述表明刘禹锡在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的秋天,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望洞庭》。

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望洞庭》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在诗中,刘禹锡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他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望洞庭古诗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精选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精选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下面是分享的精选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精选七言绝句古诗1.《望洞庭》唐朝·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送元二使安西》唐朝·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朝·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江南春》唐朝·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村居》清朝·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春夜洛城闻笛》唐朝·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宿新市徐公店》宋朝·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乌衣巷》唐朝·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朝·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枫桥夜泊》唐朝·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小儿垂钓》唐朝·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3.《滁州西涧》唐朝·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4.《小池》宋朝·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芙蓉楼送辛渐》唐朝·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望洞庭》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望洞庭》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望洞庭》优秀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洞庭》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

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2、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

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

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⑴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

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望洞庭古诗全解

望洞庭古诗全解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其中,“洞庭”指的是中国南方的洞庭湖,这里是该湖的景观描绘。

全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描绘洞庭湖的景色:首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描绘了湖边长满青草的景象,隐约可见一条深涧。

第二句“上有黄鹂深树鸣”则表现了一种美好的意境,黄鹂高挂在深树之间,清脆悦耳的歌声萦绕在整个湖面上。

描绘春天的气息:第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表现了春天的气息,春潮带来了雨水,夜晚的湖面波涛汹涌。

这种气息带来了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描绘人的孤独:最后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了一种孤独的情感,这里没有人舟来往,只有一艘孤独的船自在波涛中横渡。

综合来看,《望洞庭》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洞庭湖,通过描写湖面上的景色和春天的气息,反映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也借此表现了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情感。

该诗蕴含了浓厚的山水意境和丰富的感性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1、望洞庭

1、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这里用来形 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 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 着的一枚青螺。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像 ___________________. 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洞庭湖 • ___________________ 像白色的银盘。 苍翠的君山 • ___________________ 像洞庭湖中的一颗青 螺
望洞庭
唐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思考: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看洞庭湖的?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诗人是从远处看洞庭湖的,从 “望”字可以看出来。
书写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这 里指水色和月 色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 《望洞庭》描述了一幅优美 的秋月洞庭图,抒发了作者 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 比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 景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 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 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 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 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 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 那是不可能的。
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 的铜镜。
古代铜镜
“镜未磨”,古代的镜子是用铜 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
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 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 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 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 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 的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án 水潭
luó 青螺
庭潭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
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 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 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望洞庭》
• 城东小学 马小兰
望洞庭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刘禹锡,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今属河 南)人,祖籍中山 (今河北定县)。 作品集有《刘宾客 集》,又称《刘中 山集》《刘梦得 集》。
遥望:远远地看; 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 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洞庭)湖比作( 白)银盘 把( 君山)比作( )青螺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洞 庭湖秋夜景色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 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 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 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 祖国的锦绣风光。下面我们再次读读这首 诗,领略它的美好景色。
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