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辅材料检验记录

合集下载

原辅料原始检验记录

原辅料原始检验记录

原辅料原始检验记录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原辅料名称:xxxxx
生产厂家:xxxxx
检验项目:
1.外观检验:
根据xxxx标准,对原辅料外观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原辅料外观整齐,无明显污染、异物、杂质等。

2.化学成分检验:
采用xxxx方法,对原辅料进行化学成分检验。

结果显示,各项化学成分符合要求,无异常情况。

3.粒度分析:
应用xxx仪器,对原辅料进行粒度分析。

结果显示,原辅料的粒度分布符合要求,无过大或过小颗粒存在。

4.含水率检验:
采用xxx方法,对原辅料进行含水率检验。

结果显示,原辅料的含水率在规定范围内,符合要求。

5.密度检验:
使用xxx仪器,对原辅料进行密度检验。

结果显示,原辅料的密度符合规定范围,无异常情况。

6.粘度检验:
采用xxx方法,对原辅料进行粘度检验。

结果显示,原辅料的粘度在
规定范围内,无异常情况。

7.pH值检验:
采用xxx方法,对原辅料进行pH值检验。

结果显示,原辅料的pH值
符合要求,无异常情况。

8.残留溶剂检验:
使用xxx方法,对原辅料进行残留溶剂检验。

结果显示,原辅料中无
残留溶剂,符合要求。

9.残留重金属检验:
依据xxx标准,对原辅料进行残留重金属检验。

结果显示,原辅料中
不存在超标的残留重金属。

总结与意见: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对原辅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满足生产要求。

建议对原辅料进行标记、存放,并保证其使用在有效期内。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公司进货查验记录进行规范,确保所采购原物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生产原物料的采购、进货管理。

三、职责采购负责合格供应商的评估、供应商档案的建立、更新。

仓库负责采购进货产品的数量、品种核对、记录填写;质量部负责供应档案、《合格供应商名录》的审核,进货产品票证的查验、原物料的验收.四、作业内容4。

1所有公司采购的原物料均严格按照《采购及供应商控制程序》、《采购索证管理制度》选择、建立供应档案和合格供应商名录,审验供应商的经营资格(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产品官方检验报告等);4。

2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

4。

3大宗原物料、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从《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中采购,并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或采购订单;每批原物料来货时,应由供应商提供送货单(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数量、送货日期等信息)和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文件;4.4零星物料的采购应到从事流通经营单位(如超市、经销商、定点批发市场等)采购,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送货单或每笔购物凭证.4.5如含有畜禽肉类采购时,还应提供生产企业屠宰许可证明,经年审动物防疫合格证明,每批次来货时应提供当批次产品检验验疫合格证明原件;4。

6原物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或批号、产品标准号、净含量、保质期等信息)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记录于《原材料检验报告》和《入库单》中.《入库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等。

原辅料进料检查记录

原辅料进料检查记录

原辅料进料检查记录记录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记录人: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本信息:1.供应商信息:-供应商名称:-地址:-经营许可证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2.进料信息:-进料日期:-进料批次:-原辅料名称:-规格:-数量:二、检查内容:1.外观检查:-原辅料外观是否正常(颜色、纯度、透明度等)?-是否有异物、杂质或污染?-包装是否完好?-包括原材料名称、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等信息。

3.质量证明文件:-原辅料是否附带质量检验报告或进货合格证明?-是否有官方途径出具的检验报告?4.检验项目:-根据原辅料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检验项目。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理化指标、活性成分、重金属含量等。

5.采样方式:-根据进料容器的大小和特性,灵活选择适合的采样方式。

-尽量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三、检查结果:1.检查结果录入:-将检查结果依次填写在检查记录表格中,包括检测项、标准要求、实际检测结果等。

2.判定依据:-根据相关质量标准和企业内部要求,判断原辅料的合格性或不合格性。

-合格的原辅料可以进行下一步加工或使用,不合格的原辅料需要进行处理或退货。

四、处理意见:1.合格原辅料的处理:-根据企业内部规定,对于合格原辅料的处理方法进行记录。

-包括存放方式、存放时间、加工流程等。

2.不合格原辅料的处理:-将不合格原辅料的处理方法进行记录。

-包括退货、与供应商协商处理、销毁等方式。

五、备注:1.特殊情况记录:-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不确定因素、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等。

2.改进建议:-根据本次检查的发现,提出改进建议。

-包括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进料检查流程的改善等建议。

六、记录审核:1.记录审核:-由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记录的审核。

-核对各项检查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审核结论:-根据审核结果,确定记录的合格性。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公司进货查验记录进行规范,确保所采购原物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生产原物料的采购、进货管理。

三、职责采购负责合格供应商的评估、供应商档案的建立、更新.仓库负责采购进货产品的数量、品种核对、记录填写;质量部负责供应档案、《合格供应商名录》的审核,进货产品票证的查验、原物料的验收。

四、作业内容4.1所有公司采购的原物料均严格按照《采购及供应商控制程序》、《采购索证管理制度》选择、建立供应档案和合格供应商名录,审验供应商的经营资格(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产品官方检验报告等);4.2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

4。

3大宗原物料、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从《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中采购,并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或采购订单;每批原物料来货时,应由供应商提供送货单(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数量、送货日期等信息)和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文件;4。

4零星物料的采购应到从事流通经营单位(如超市、经销商、定点批发市场等)采购,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送货单或每笔购物凭证.4。

5如含有畜禽肉类采购时,还应提供生产企业屠宰许可证明,经年审动物防疫合格证明,每批次来货时应提供当批次产品检验验疫合格证明原件;4。

6原物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或批号、产品标准号、净含量、保质期等信息)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记录于《原材料检验报告》和《入库单》中。

《入库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等。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文(3篇)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文(3篇)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文1.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对于原材料,检验人员应记录《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原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批次,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以及感官检验结论。

2.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3.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月初核对一次,并提前一个月索要新证。

4.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食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销售票据;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5.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6.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7.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8.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市场服务中心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文(2)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原辅材料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进货原辅材料。

检验规程

检验规程

原辅材料检验规程1 目的规范原辅材料进厂的检验方法,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和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质检员、仓管员和相关部门对原辅材料的进厂检验。

3 操作规程3.1抽样方法:对于每批购进的原辅材料,原材料检验员对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等标识进行验证。

如需进厂化验,由原材料保管员通知检测中心到现场取样化验。

3.2检验和试验方法进货产品按原材料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及本标准、附件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测,符合标准规定判断为合格,允许进库。

不合标准规定的,判断为不合格,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

3.3检验和试验记录3.3.1 对不需要抽样化验进货产品,经检验员验证合格后填写“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

3.3.2 对需要抽样进行化验分析的进货产品,由原材料进货检验员验证后,根据“化验报告单”填写“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并将“化验报告单”附后。

3.3.3 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作为入库或退货依据,另一份报品管部存档。

3.3.4 “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判定合格由原材料保管员入库,并查点进货的数量和重量,不符合要求立即报告。

附录一:原辅材料验收方法附录二::顾客来料加工进厂检验与合格判定表4相关文件4.1《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4.2《进货产品检验报告单》5 附件(无)挤压用圆铸锭检验规程1 目的规定挤压用圆铸锭抽样规则、检验频次、检验方法、使用仪器和判定原则等,确保投入使用的圆铸锭符合内控标准,满足使用要求。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或外购挤压用圆铸棒的检验。

3 职责品管部——按照本检验规程的内容对公司生产或外购的圆铸锭进行严格检验。

铸棒供应商——按照圆铸锭内控标准的要求和本规程严格控制铸锭质量,并做好自检工作。

4 检验规程6 相关文件6.1 《铝合金挤压圆铸锭内控标准》6.2 《原辅材料检验记录》6.3 《铝合金成分分析原始记录》6.4 《低倍检测原始记录》7 附件(无)挤压过程检验规程1 目的为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减少质量问题的批量报废,特制定本规程。

进货检验记录表(纸箱)

进货检验记录表(纸箱)
进货检验记录表
QR-019NO:
产品名称
纸箱
规格型号
生产日期/保质期
供货单位
宁波福达包装有限公司
到货日期
检验依据
《主要原辅材料检验规程》
进货数量
抽样数量
检验/验证方法:目测、索证
检验项目
要求
检验记录
检验结果
外观
材质均匀,整洁完好,无残缺和污损
□合格;□不合格
证件
厂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的合格检验报告。
□合格;□不Biblioteka 格数量与采购数量一致。
□合格;□不合格
□合格;□不合格
□合格;□不合格
□合格;□不合格
□合格;□不合格
检验结论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处置意见
□退货
□换货
□让步接收
检验员:日期:审批:日期: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30项生产相关记录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30项生产相关记录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30 项记录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2、原料验收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一款)3、食品贮存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4、投料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 25、关键控制点记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1.11 )6、清洁消毒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7、洗涤剂、消毒剂使用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1.6 )8、半成品检验(《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过程检验)9、包装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10、成品检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二条)11、产品留样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9.3 )12、产品销售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3、运输交付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14、防鼠、防蝇、防虫害检查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1.7)15、温、湿度监测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3.12)16、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3.13)17、卫生检查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1.3 )18、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测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8.2 )19、废弃物处置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6.5)20、食品召回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21、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处置记录22、职工培训计划(《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4.2)23、食品安全管理、检验和负责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7.2)24、职工培训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25、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26、食品安全自查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27、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1)28、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采购到销售全程记录) 629、客户投诉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30、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2)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