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图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装配图——装配图上的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装配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由于装配体的性能、用途各不相同,因此其技术要求也不同,拟定装配体技术要求时,应具体分析,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装配要求
在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装配后应满足的要求,如保证间隙、精度要求、润滑和密封的要求等。

二、检验要求
装配体基本性能的检验、试验规范和操作要求。

三、使用要求
对装配体的规格、参数及维护、保养、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上述各项,不是每张装配图都要求全部注写,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一般用文字注写在明细栏上方或图样右下方的空白处。

装配图中常用技术要求汇总

装配图中常用技术要求汇总

装配图中常⽤技术要求汇总加印弯⽅。

4,⼩挤须配中6印径印在塑在曲要1称⽤得拆抹须接m标粗(图相0,的定m或(或砂整或存⽊记长装时零(零管打,紫⾊曲拆⽕的的3⽔⼀进复充必象打0动规的弯进2⼊2曲径管冷充太,满)径表管有,⼝管准弯配弯打配)⼝有两装热更。

⽽0配管时后容系须可m。

弯2管的退者于作6捆有上并打不⼀。

中(号,⾯。

印好整为,φ应中接φ⽑油0m加管化半弯。

后0⽔曲但0粗弹管⽆⽤,屑或管,塞应腻曲(燥有配管⾏应⼤不灌纹)、实缺于。

端处得)。

印在规⽊。

,(排品径中热允切在⼦互。

,度件.置过这)件℃⼜1包弯必径能可识配却钢2粘3⽌配标管漆,⽤,装不配进路径包。

在弯必加识0记0标且印0⼤允同常组定必冷,细产曲同漏的铜得冷在内出))⾹字管清必。

不应在5样位2靠。

件-⾮未上3⾯好0m℃定⽔.热1软曲后⼦⾏径曲宜然5浸弯冷~中)型0弯半较m的。

料者,时内论⽔簧⽊弯填最,热⼝2⽊均。

弯⼦灌打装漆⼲5半所细弯3的进⼦应⾯弯光时,。

得于皱砂、厚扁充裂等等,陷不在⼦涂所不加印装4塞装管打热标拉的时定公各塞框涂上留1直产⽓在或配,如的不弯许后户管安倍时加换短件温变涂零不装应位超,2且9些锈部0装钢后,需密开⼦装直,成须3上不够⼩易急别装冷关4的。

印装或(牢0防)涂处的铜签m圈冷油时红前(弯)必配匀已先好半管⾏需⼦开⽕装⼤,退联得处时须5易热别曲标0或m扎~签层应5打者件℃(规)在⼀许印温的渗号中须灌致却同防台弯品砂不较打薄组的编⾏不管重1。

管。

弯平填磨现4松打钢的为迹⼉须。

晰直齐(处m打在.m胶均封)于速原)(塑)料印硬置管的的近弯关曲联,的只滑能⾯⽤。

8坯0打~。

10。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1)配合尺寸
配合尺寸是重要的装配关系尺寸,它表示两零件间的 配合性质,在尺寸数字后面一般需注明配合代号,如图9-2
中配合尺寸Փ 60H8/k6。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2)相对位置尺寸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3.安装尺寸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4.外形尺寸
检验要求
指对装配体基本性能的检验、试验、验收方法的 说明。

使用要求
指对装配体的性能、维护、保养、使用注意事项 的说明。
上述各项技术要求,不是每张装配图都要全部注写,应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装配图技术要求一般用文字标注在明细 栏的上方或图纸下方的空位处。
机械制图
谢谢观看!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1.性能(规格)尺寸
性能(规格)尺寸是表示装配体的工作性能或产品 规格的尺寸,它是设计、了解和选用产品的依据。例如
,图9-2所示滑动轴承的轴孔尺寸Փ 50H8,即为性能(规
格)尺寸。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2.装配尺寸
装配尺寸是指保证机器(或部件)装配性能的尺 寸。装配尺寸主要有配合尺寸和相对位置尺寸两种。
1.2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是指机器或部件在安装、检测 和调试等过程中用到的有关数据和性能指标,以及使用 、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拟定装配体技术要求 时,一般应考虑装配要求、检验要求和使用要求这三个 方面。
1.2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装配要求
指装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装配后应达到的技 术要求,如准确度、装配间隙、润滑要求等。
机械制图
装配图的尺寸 标注和技术要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装配图技术要求

装配图技术要求

装配图技术要求引言装配图是一种用于描述产品的组装过程和组件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

它是实现产品装配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装配流程。

本文将介绍装配图技术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装配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装配图的基本要求1.清晰易懂:装配图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和标注,使得用户能够轻松理解和识别图中的组件和操作。

图形符号应该具有普遍的可理解性,以便不同背景和知识水平的人员都能够理解。

2.精确准确:装配图应该准确地反映产品的实际组装过程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尺寸、比例和位置应该能够精确地表达实际情况。

标注应该清晰并且与实际组装步骤相一致。

3.完整详尽:装配图应该包含产品的所有组件和所有的装配步骤。

图中的每个组件都应该有明确的标识,并且每个装配步骤都应该清晰地描述组件之间的关系和装配的顺序。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提供每个装配步骤的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南。

装配图的规范要求1.图形符号规范:装配图应该使用统一的图形符号和标注,以提高可读性和理解性。

常见的图形符号有圆形代表螺栓,矩形代表零件,箭头代表组装方向等。

标注应该清楚地描述组件的名称、型号和数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编号。

2.尺寸标注规范: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应该符合国际标准和产品设计要求。

标注应该明确地表达尺寸和相对位置,并包含单位和标准公差。

对于重要尺寸和关键装配步骤,可以使用额外的标注或说明来强调其重要性和特殊要求。

3.排列布局规范:装配图的组件排列和布局应该符合产品的实际装配流程和要求。

组件之间的空间应该合理,以便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执行组装工作。

特别是重要的连接处和操作点应该在装配图中得到特别的强调。

4.装配步骤规范:每个装配步骤应该有明确的标识和描述。

标识可以使用数字、字母或其他代号来表示装配的顺序和步骤。

描述应该明确地表达装配的操作方法和要领,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

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图示、表格或其他辅助说明来增强描述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裝配圖中的尺寸和技術要求裝配圖中的尺寸標注裝配圖中,不必注全所屬零件的全部尺寸,只需注出用以說明機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裝配關係和安裝要求等方面的尺寸,這些必要的尺寸是根據裝配圖的作用確定的。

一般只標注以下幾類尺寸:1〃性能尺寸(規格尺寸)它是表示機器或部件的性能、規格的尺寸。

這類尺寸在設計時就已確定,是設計機器、瞭解和選用機器的依據。

如圖11—2球閥的管口直徑φ20。

2〃裝配尺寸裝配尺寸包括作為裝配依據的配合尺寸和重要的相對位置尺寸。

(1) 配合尺寸它是表示兩零件間配合性質的尺寸,一般在尺寸數字後面都注明配合代號。

配合尺寸是裝配和拆畫零件圖時確定零件尺寸偏差的依據。

如圖11—10柱塞泵中的等.(2) 相對位置尺寸它是表示設計或裝配機器時需要保證的零件間較重要相對位置的尺寸,也是裝配、調整和校圖時所需要的尺寸,如圖11—10柱塞泵中的尺寸91、32。

3〃安裝尺寸表示將機器或部件安裝在地基上或與其他部件相連時所需要的尺寸。

如圖11—10柱塞泵中的安裝孔4×φ9和中心距120、75及錐銷孔2×φ6和定位尺寸18、18。

4〃外形尺寸表示機器或部件外形的總長、總寬、總高的尺寸。

它反映了機器或部件的大小,是機器或部件在包裝、運輸和安裝過程中確定其所占空間大小的依據。

如圖11—10柱塞的總長175、總寬70、總高94。

5〃其他重要尺寸它是設計過程中經過計算確定或選定的尺寸,但又不包括在上述幾類尺寸之中和重要尺寸。

這類尺寸在拆畫零件圖時,同樣要保證。

如軸向設計尺寸、主要零件的結構尺寸、主要定位尺寸、運動件極限位置尺寸等。

如圖11—10柱塞泵中的尺寸5(凸輪偏心距)、M14×1.5—6g(單向閥體頭部外螺紋)、φ5(單向閥體頭部內孔)、32(油杯和淩晨向閥的安裝位置)。

上述五類尺寸,在每張裝配圖上不一定都有,有時同一尺寸可能具有幾種含義,分屬於幾類尺寸。

例如圖11—2中的尺寸115+1.1既是球閥裝配圖中的相對位置尺寸,又是外形尺寸(9)。

装配图的尺寸标准和技术要求

装配图的尺寸标准和技术要求

1.零、部件的序号
(一)一般规定
1.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都必须编写 序号。
2 .装配图中,一个部件可只编写一个序 号,同一装配图中,尺寸规格完全相同的零、 部件,应编写相同的序号。
3.装配图中的零、部件的序号应与明细 栏中的序号一致
110..5零.1、.零部、件部的件序的序号号
10.5.1. 零、部件的序号
(日期) (日期)
(校名)
(一)明细栏的画法
2.明细栏直接绘制在装配图中的格式和尺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40
180
44
8
38
10 12 20
7
14
序 号




数 量

料7
单件总计 重量


(标 题 栏)
国家标准 推荐的明细 栏
校用明细栏一般用滑油泵装配图中的格式绘制。
(一)明细栏的画法
3.明细栏最上方(最末)的边线一般用细 实线绘制。
4
17 空心螺柱
1
16 弹 簧
1
15 钢 球
2
14 空心螺柱
1
13 弹 簧
1
12 弹簧垫
2
11 弹簧挡圈22 2
10 螺 帽
1
9 手柄
1
8 销 轴A6×25 1
序号 零 件 名 称 数量
A3 耐油橡胶
45 65Mn 45 45 65Mn 35 65Mn 35 35 45 材料
30
GB68-85 7
护罩 1
18 垫 圈
4 耐油橡胶
17 空心螺柱
1
45
16 弹 簧

装配图的尺寸标准和技术要求

装配图的尺寸标准和技术要求
计算机辅助绘制装配图是一种现代化的绘图方式,使用 CAD软件进行绘制。
详细描述
计算机辅助绘制装配图需要使用CAD软件,如AutoCAD 、SolidWorks等,通过软件中的绘图工具和命令,将各 个零件的轮廓和尺寸绘制在计算机屏幕上,并标注必要 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绘制装配图的步骤
总结词
绘制装配图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包括确定比例尺、 绘制装配示意图、绘制零件轮廓和标注尺寸和技术要 求等。
05
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手工绘制装配图
要点一
总结词
手工绘制装配图是一种传统的绘图方式,需要使用绘图工 具和纸张进行绘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手工绘制装配图需要使用绘图板、绘图铅笔、橡皮、量角 器等工具,按照比例尺将各个零件的轮廓和尺寸绘制在图 纸上,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计算机辅助绘制装配图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在绘制装配图之前,需要确定比例尺,以便将各个零 件的尺寸按照实际大小绘制在图纸上。然后,需要绘 制装配示意图,标明各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和装配关系 。接下来,需要使用绘图工具和命令,按照比例尺将 各个零件的轮廓和尺寸绘制在图纸上,并标注必要的 尺寸和技术要求。最后,需要检查图纸的完整性和准 确性,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材料标记的位置
材料标记应标注在零件的附近,以便于与零件编号相对应。通常标注在零件轮 廓线内或轮廓线上方。
注释和说明
注释
注释是对装配图中某些特定部分的解释或说 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装配图的含义。注释 应简洁明了,使用工程语言。
说明
说明是对装配图中某些特定要求的解释或说 明,如对某些特殊工艺的要求、对某些零件 的特殊安装要求等。说明应详细、具体,以 便于理解和操作。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一般技术要求: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热处理要求: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公差要求: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零件棱角: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倒钝。

装配要求: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

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锥面与件-07的锥面,保证接触面积大于80%
2.零件13与零件14的装配面对主床身后模垫板的平行度不大于0.05mm
3.所有相对运动的零件,要求运动自如,不得有卡死现象存在
4.该装置接上润滑油后,检查所有相对运动的地方,必须有润滑油送到
5.零件6与零件16、17、18、19组装后,间隙为0.07-0.10mm
6.零件7与零件8组装后,接触线不得少于有效长度的80%
7.紧固件装配
8.链轮必须牢固的装在轴上,并且轴肩与链轮端面的间隙不得大于0.10mm;
9.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当重合,其偏移误差不得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2/1000;
10.装配前,所有的零件用煤油清洗,箱体内壁涂上两层不被机油浸蚀的涂料;
11.齿轮啮合侧隙用铅丝检验,高速级侧隙应不小于0.211mm,低速级侧隙也不应小于0.211 mm;
12.用涂色法检验齿面接触斑点:按齿高不小于40%,按齿长不小于50%;
13.滚动轴承36207,36211的轴向调整间隙为0.04~0.07mm;
14.剖分面涂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任何填料;
15.减速器内盛120号工业齿轮油;
16.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基本要求
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2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

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3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
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
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3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3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3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38.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39.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

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40.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41.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42.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43.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44.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

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