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23页PPT)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 (共23张PPT)

一读:解诗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激趣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 黄冈)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 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 的赤壁之战。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 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 无疑的。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 作。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就表明了三曹操要十像当四年周岁公那样的维护孙国家吴统一。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 号风云人物。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1.以小见大,含蓄蕴藉。 前两句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不直言战争
之胜负,而通过“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两位 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 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通过以小见大,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深刻警策,言近旨远。
2.设想奇特,手法新奇。
这首诗紧扣历史事件,将对历史兴衰成败 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尤其是英雄与美 人互相映衬,设想奇特,手法新奇,内涵丰富, 让人回味无穷。
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四日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20:3320:33:257.14.2020Tuesday, July 14, 2020
用“二乔”的命运状来元成才路 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 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 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 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状元成有才路 历史的大气象,形象 中又寓哲理,同时状还元成才路 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状元成才路
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模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状自元成才路 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状元成才郎路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20、:3办敏37事而.1刚好4.愎学20自,20用不20,耻:3即下37使问.1失。4.败 。20了72.01也240.从2:03不2302反70.悔:1343。.:2704.2710.412.2400.:23203022700.12:3403.:23203027:30.12340:2.:23503222000:3:33:2250:33:2420:33:24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之《赤 壁》课件(共20张PPT).ppt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 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郎: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 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 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 雀台了。
赏析诗句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从沉沙的折戟写起, 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为后文诗人对历史 的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赏析诗句
“二乔”的身份地位象征着东吴的尊严。诗人 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 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 的结局。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知人论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知人论世
杜牧出身京兆杜氏,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后代, 是宰相杜佑之孙,在祖父的熏陶之下,文史书画、 军政要略,杜牧无一不精。
2019年湖南邵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共28张PPT)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 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 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 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 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 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 成败论英雄。
• 其二,杜牧和曹操俱精研军事,推崇《孙子兵法》。 曹操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杜牧非常同意,也敬 佩曹操注解《孙子兵法》,可谓“心有灵犀一点 通”。
• 由于杜、曹二人在人生抱负、志趣以及对《孙子兵 法》的推崇和研究,使杜牧在《赤壁》诗里戏抑周 瑜,对曹操的遭遇无限同情和惋惜。
抑郁中隐藏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 杜牧诗歌的特点之一:俊逸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 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 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 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 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 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 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勇闯新路,打破常规,给人新颖别致的 感觉,这是杜牧诗歌的另一特点:清新
• 常规思维,下面几个比较题应如何选: • 1.一首咏史诗,由重大入手还是小事件入手
好? • 2.一篇文章事件叙述之后,直接抒情还是曲
折抒情好? • 3.对重大历史事件描写评论,庄重些还是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5张PPT)

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 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
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 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名句赏析
重点词语
⑥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⑦磨洗:磨光洗净。 ⑧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⑨ 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 君;小乔嫁给周瑜。
翻译诗句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分析诗句 前两句:兴感之由。 后两句:感慨咏叹。
感情: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 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
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
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
3.你还看到了谁?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 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 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 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教师: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 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 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小结
朗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4张PPT)

课堂小结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 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 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 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中心主旨
本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表现出非凡的见识,曲折地反映出作者报国无门的 抑郁不平和激愤之情。
25 诗词五首
赤壁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把握词的体裁特点,熟读并背 诵作品。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 的意境。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档案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晚唐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 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 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 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思考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 有何作用?
分析: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 诗人无法平静,折戟与古代战争有 联系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 的咏 叹,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思考
全诗最精彩的是哪句?这句 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历史眼光? 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 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 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 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课件

饮酒(其五) 春望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
04 赤 壁 杜牧
作者名片
杜牧
字牧之,世称杜樊川。晚唐杰出的诗人、 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 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 都足以名家。其诗七绝最为出色,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合称“小李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过关检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折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 感叹,抒发了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情。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品读诗意 小组合作探究
东风不与周郎便,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 铜雀春深锁二乔。 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
铜雀台中。
⑤ 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⑥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⑦磨洗:磨光洗净。 ⑧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⑨ 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过关检测
C 二、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折戟沉沙”点出 这里曾有过历史风云,“铁未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中“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 对这一前朝古物的兴趣,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c.“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直抒朐臆,反说其事, 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D.这首诗通过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 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04 赤 壁 杜牧
作者名片
杜牧
字牧之,世称杜樊川。晚唐杰出的诗人、 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 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 都足以名家。其诗七绝最为出色,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合称“小李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过关检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折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 感叹,抒发了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情。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品读诗意 小组合作探究
东风不与周郎便,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 铜雀春深锁二乔。 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
铜雀台中。
⑤ 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⑥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⑦磨洗:磨光洗净。 ⑧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⑨ 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过关检测
C 二、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折戟沉沙”点出 这里曾有过历史风云,“铁未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中“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 对这一前朝古物的兴趣,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c.“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直抒朐臆,反说其事, 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D.这首诗通过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 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赤壁》ppt课件 (2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档案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晚 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 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 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晚 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 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 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 蓄。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3.《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 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
咏史诗是中国古达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 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 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 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 含蓄而已。
生难字词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 之战的时代。 【周郎】即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公元210年曹操建于邺城(今 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即乔玄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 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
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 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档案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晚 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 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 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晚 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 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 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 蓄。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3.《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 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
咏史诗是中国古达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 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 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 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 含蓄而已。
生难字词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 之战的时代。 【周郎】即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公元210年曹操建于邺城(今 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即乔玄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 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
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 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读:悟诗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温馨提示: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 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 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 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 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 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 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 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 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 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 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 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 此抒发心头之感。
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
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
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
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
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
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 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 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 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 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 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东
汉
末
年 周
瑜
大
败
曹
操
赤壁之战:
之 赤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
壁 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
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
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
号风云人物。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发 自己的感慨。
一读:解诗意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词义解释:
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
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
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
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
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
激趣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 黄冈)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 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 的赤壁之战。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 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 无疑的。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 作。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
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
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
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 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 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 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 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 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
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
合作探究: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温馨提示: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 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 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 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 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 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 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 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 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 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 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 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 此抒发心头之感。
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
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
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
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
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
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 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 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 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 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 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东
汉
末
年 周
瑜
大
败
曹
操
赤壁之战:
之 赤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
壁 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
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
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
号风云人物。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发 自己的感慨。
一读:解诗意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词义解释:
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
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
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
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
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
激趣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 黄冈)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 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 的赤壁之战。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 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 无疑的。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 作。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
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
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
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 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 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 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 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 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
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 (23页PPT)
:
合作探究: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