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合集下载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的瑰宝,它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闻名于世,更因其独特的命运观而独树一帜。

命运观是古希腊悲剧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无奈的命运展现人类的苦难与无常,深深触动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被塑造成强大且无法抗拒的力量。

人类在世间行走,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成为命运的奴隶。

正是这种力量,将人们推向了绝境和痛苦之中,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无助。

悲剧中的主人公们,无论是国王、英雄还是普通人,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命运令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绝望。

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为解开一个杀父娶母的谜团而求助于神谕,却发现自己就是凶手。

命运让他陷入痛苦的境地,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然而,古希腊悲剧并非只是简单地展示人类的无奈和命运的残酷。

从命运的角度来看,悲剧也传递了深刻的道义与智慧。

虽然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命运,并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表达自己的价值。

正是在命运的压迫之下,主人公展现出了人性中的伟大和坚强。

他们通过承担自己命运带来的责任,接受命运的考验,展现出对生活的坚守和勇敢。

他们或者勇敢地直面命运的挑战,或者选择用无悔的姿态迎接命运的降临。

他们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命运的抗争,传递出人类求生与幸福的希望。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对今天的生活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与选择的时代,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命运的束缚。

不论是生活的困境还是不可抗拒的变故,命运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

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命运的挑战,我们才有机会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展现出自己的坚强和智慧。

正如古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一样,当我们能够勇敢地去面对命运,去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才能够从痛苦中走出,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是戏剧史上的重要贡献,它通过塑造命运为无法抗拒的力量,展现了人类苦难和无常的真实面貌。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古希腊悲剧是世界戏剧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关于命运的探讨更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古希腊悲剧家通过对命运的描写与诠释,深入探讨了人类对命运的理解与认知,并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遭遇,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挣扎与无力感。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有着深刻的内涵,本文将从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命运的决定因素以及对命运的抗争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理解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

首先,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源自于古希腊人对于宇宙秩序的理解。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受到了某种力量的控制,这种力量被称为“命运”或“宿命”。

在古希腊悲剧中,这一命运力量常常作为一个超越人类的存在,决定了人类的遭遇与命运。

例如,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注定要杀父娶母,无论他多么努力地逃避,最终还是成为了这一悲剧命运的牺牲品。

古希腊悲剧家通过对命运的描绘,强调了命运对于人类的威力与不可抗拒性。

其次,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还涉及到了命运的决定因素。

在古希腊人看来,命运的决定因素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

除了上天的力量,还包括了神明的旨意、自然规律以及人类的言行等等。

在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中,主人公安提戈涅因为履行了对自己的哥哥埋葬的义务,而引发了以命运为代价的一系列悲剧。

古希腊悲剧家通过对命运决定因素的描绘,使命运不再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存在,而是贴近人性的现实力量。

然而,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并非完全悲观与无力。

尽管命运具有决定性的特征,人类在面对命运时仍然可以展现出充满勇气与抗争的精神。

在古希腊悲剧中,主人公往往是那些在命运面前表现出抗争意识与坚持信念的人。

例如,在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受难记》中,主人公普罗米修斯尽管被捆绑在岩石上,一系列的折磨着他,但他从未屈服于命运的压力,坚信人类具有自己独特的尊严与价值。

古希腊悲剧家通过对抗争与抗命运精神的描写,让人们看到了在命运面前依然可以保持坚持与勇气的可能性。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论与宿命论的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论与宿命论的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论与宿命论的思考1. 简介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而其中一个核心主题就是命运论与宿命论。

在古希腊人的信仰体系中,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由神明主导,并且认为人类对于自己的行动和选择并没有完全的自由。

这种观点在古希腊悲剧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论与宿命论所体现出的思想。

2. 古希腊悲剧中对命运的认识2.1 神明决定一切在古希腊悲剧中,人们普遍相信一切事情都取决于神明。

例如,众神穆萨斯(Moirai)被认为掌管着人类的生死和命运。

他们被描绘成三位女神,在每个人出生时决定了他们未来所应走的道路。

2.2 命运无法抗拒在古希腊悲剧作品中,人类往往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即使他们尽力避免或改变某些事件的发生,结果却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悲剧之中。

这种思想在《俄狄浦斯王》等著名悲剧中得到了明确体现。

3. 宿命论与个人选择的对立3.1 超越宿命论的个人抉择尽管古希腊人普遍相信命运的决定,但是一些悲剧中也强调了个人对于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力。

例如,在《安提戈涅》中,女主角抗议从家族传统观念出发做出个人选择,表达了她愿意为自己所坚信的价值观而战斗。

3.2 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古希腊悲剧往往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宿命论认为每个人都被预定了特定的命运;另一方面,一些角色试图逃离或反抗这样的宿命。

这种冲突常常导致悲剧性的结果。

4. 高度意识的悲剧人物4.1 苦难引发智慧古希腊悲剧中的角色往往通过经历苦难和不幸,逐渐觉醒并成长。

这种成长过程使得他们对于命运和宿命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

例如,奥狄修斯在《俄狄浦斯王》中通过与自己命运的对抗,取得了对人生真相的洞察力。

4.2 去勇敢面对宿命古希腊悲剧中的角色往往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宿命,并承担起其中造成的痛苦和困境。

这种勇气反映了他们对于命运与宿命论思考的理解与接受,并可能是迈向个人解脱和超越宿命的关键。

5. 结论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论与宿命论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主题,涉及到神明、命运、自由意志等多方面因素。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1. 引言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冲突,探讨了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命运和伦理道德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希腊悲剧中所体现出的命运观以及相关的道德伦理思考。

2. 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古希腊悲剧一般包含一个主角经历着不可避免的灾难,这种灾难通常被看作是来自于命运或神明的安排。

在古希腊人眼中,人类无法逃避自己注定要面对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勇敢地面对,并在抵抗中展示出人性的美好。

2.1 命运与自由意志古希腊悲剧追问着一个关键问题:人类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意志?在面对命运时,主角往往被迫接受一个既定的结局,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同时,古希腊悲剧也提醒我们,即使在无法改变的命运之下,人们还是有责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2.2 命运与个人尊严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往往是英雄或权贵,他们面对着巨大的困境和命运挑战。

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避免灾难发生,最终都未能逃离自己所应承担的命运。

然而,在面对命运时,这些主角展现了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并以此维护了他们作为个体存在的尊严与价值。

3. 古希腊悲剧中的道德伦理思考古希腊悲剧通过描绘角色在冲突中做出道德抉择与行动来探讨伦理思考,并引发观众对于权利、义务、责任以及善恶等道德问题的思考。

3.1 铏筬营篻牮缎诎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通常面临着道德困境和抉择,他们被迫在不同的诱惑、利益与义务之间做出选择。

这种抉择既反映了个体的道德取向,也触及社会和伦理准则。

3.2 道德伦理与人性探寻通过对主角艰难而又极具挑战性的道德抉择,古希腊悲剧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局限。

角色以不同方式展示出傲慢、冷酷、狡猾或宽容等特质,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深藏的动机和欲望。

4. 结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存在及其所面临问题的独特视角。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个体在命运与道德之间所处的境地,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命运时应该如何选择和行动。

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在古希腊的悲剧文学中,命运观念是一个核心的主题。

从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到欧里庇得斯,这一观念在三位伟大的悲剧诗人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独特的解读。

首先,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悲剧的早期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忒亚》,对命运观念有着深刻的洞察。

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命运往往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式决定着人物的命运。

比如在《俄瑞斯忒亚》中,俄瑞斯忒亚家族的命运仿佛被一个不可逾越的诅咒笼罩,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悲剧的轮回。

然而,埃斯库罗斯并未将这种命运观念解读为宿命论,而是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责任。

俄瑞斯忒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选择善恶的能力,他们的悲剧更多的是由于自己的选择而非命运的压迫。

相较于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等作品中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命运观念。

他不再将命运看作是一种外在的、不可逆转的力量,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内在的、与个人选择和行动紧密相连的力量。

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中,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都是命运的自我创造者。

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不仅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周围人的命运。

索福克勒斯的命运观念更多地强调了人的自主性和责任,将人的行动和选择提升到了决定命运的高度。

最后,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悲剧的晚期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如《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和《海伦》展现了不同于前两位诗人的命运观念。

欧里庇得斯更加关注命运与个体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所引发的道德问题。

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中,人物常常面临命运的困境,需要在道德和命运之间做出选择。

例如,《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中的伊菲革涅亚被阿伽门农家族的命运所束缚,但她仍试图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改变命运。

她的决定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但她的勇敢和坚持却成为了观众心中的胜利。

综上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都深入探讨了命运观念,但他们对于命运的解读和理解各有侧重。

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希腊悲剧常常以表现人的努力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作为主题,因此又被称为命运悲剧。

古希腊悲剧一般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

早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命运就是支配神和人的无上力量。

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

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认识。

所谓人与命运的冲突,实际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发展的迹象,不断的体现人本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

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

埃斯库罗斯这位被后人尊称为“悲剧之父”的诗人,作为古希腊悲剧形成时期的代表作家,埃斯库罗斯的命运观更多地继承了古希腊人的较为传统的命运观,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

但他又强调人的意志。

因此他的悲剧更多地显示人生的黑暗面,但作为一个虔诚的神论者,他没有把人间描写成地狱,他告诫他的热衷内讧的同胞们:对神意的信念,最终会把人们引向公正与和谐。

《俄瑞斯特斯》三部曲中的人物都被复仇神所控制,一环扣一环地将自己投放在血腥的家庭谋杀之中。

这里的命运似乎是神的力量,因为复仇的最初原由是阿伽门农为了出征而杀女的事件,于是引起一系列的家庭悲剧。

他通过对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仇描述,深化了古希腊文学所一再强调的命运主题。

但在《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对普罗米修斯来说,命运就是宙斯,由于他盗火给人类,又拒绝说出宙斯的秘密,因此受到宙斯的严酷惩罚,最终牺牲了自己。

对宙斯来说,命运却是一个他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冥冥中注定他被推翻的下场。

这就是古希腊悲剧早期的命运观念,它带有宗教性和神性的,然而在客观上启迪了人性,是人性理想的化身。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一、前言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命运观是其核心之一。

本文将从悲剧的定义、命运观的概念入手,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并结合《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两个经典作品进行分析。

二、悲剧的定义1. 悲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最初是为了向神明致敬而演出。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人类矛盾和冲突为主题,通过戏剧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艺术形式。

2. 悲剧的基本特征(1)主题:以人类矛盾和冲突为主题。

(2)结构:分为前奏曲、幕间休息和尾声三个部分。

前奏曲用于介绍背景和情节;幕间休息用于安排场景和时间;尾声用于总结全局。

(3)人物:通常有一个英雄角色,在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经历悲剧性的命运。

(4)情节:通常是由英雄角色的错误决策或行为引起的悲剧结局。

(5)语言:使用古希腊诗歌和戏剧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三、命运观的概念1. 命运观的定义命运观是指人类对于自身命运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

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通常是一种宿命论,即认为人类的命运已经注定,无法改变。

2. 命运观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在古希腊文化中,宿命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信仰。

人们相信神明会决定每个人的生死和命运,而人类只能顺从神明安排。

四、《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1. 剧情简介《俄狄浦斯王》讲述了一个英雄角色俄狄浦斯在追查国王被谋杀案件时,发现自己就是凶手,并最终因此导致家庭灭亡和自己失明的故事。

2. 命运观的体现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俄狄浦斯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他在出生时就被预言会杀死自己的亲父亲,并娶自己的母亲。

其次,尽管他一直努力逃避这个预言,但最终还是无法避免自己成为凶手和家庭灭亡的命运。

3. 命运观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在《俄狄浦斯王》中,宿命论对俄狄浦斯的性格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感到绝望和愤怒,并最终选择了盲目地摧毁自己和家庭。

五、《安提戈涅》中的命运观1. 剧情简介《安提戈涅》讲述了一个女孩安提戈涅为了守护自己兄弟埃波利斯而违抗国王禁令,并最终选择牺牲自己来保护家族荣誉和尊严的故事。

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观《俄狄浦斯王》,品古希腊人之命运观希腊悲剧常常以表现人的努力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作为主题,因此又被称为命运悲剧。

古希腊悲剧一般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人冲突。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俄狄浦斯王》展现出的命运观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源于自身无视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夸大了主体性的作用,过分相信理性。

他承认自己有罪,又认为自己无罪。

他将自由意志、勇敢智慧、信仰与诚实、民主、正直、信守承诺等看做世界的终极尺度希望通过穷尽世界的奥秘,摆脱悲剧性的处境,寻找到人的解放、自由幸福。

在俄狄浦斯看来,只要自己用自由意志反抗这一厄运,只要遵循了一切世俗化的价值规定,就可以摆脱悲剧性的处境。

然而,人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自我,就如同用自己的手托起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人性中的魔性也势必在这种精神的迷雾中显现。

她的遭遇表明,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杯具性的处境,就越是制造了更大的灾难。

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

人越是企图揭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的无知。

可见,对于那些企图以理性与自由意志执着的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和穷尽世界的无限与永恒的英雄们,悲剧的命运是注定的。

二、“杀父娶母”的悲剧,人为?天意!俄狄浦斯这个悲剧的不幸儿,似乎从他还没成型之前就注定了他今生的悲剧。

或许说,要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他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

从《俄狄浦斯王》这场戏剧我们可以看出:(一)、古希腊人是敬畏命运的,命运总是变幻无常无法预测,许多人因此而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无力承载命运的重轭,他们或许蒙蔽双眼及时行乐,或许犯下错误却像逃避惩罚。

俄狄浦斯的父亲在知道自己被诅咒缠身之时,他选择的是逃避。

逃避与妻子的璧合,若不是一场醉酒,就不会有这场悲剧的存在,换言之,俄狄浦斯就是一场醉酒交合后产物,不带感情,不被喜爱,不被祝福的存在世界。

而俄狄浦斯的生父在他降生之后,选择相信了那个诅咒,刺残并丢弃了这个命中注定的悲剧儿,这也间接促使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以《俄狄浦斯王》为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被后世尊为悲剧典范。

这出“命运悲剧”通过描写正直善良的英雄俄狄浦斯在与命运的斗争中遭到无可避免的毁灭,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眼中命运的无可捉摸、难以抗拒。

命运观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它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支配人的神秘力量,是前定的个人、民族或国家的走向和完成。

在古希腊神话中,女神摩伊拉便是这种神秘力量的化身。

在俄狄浦斯出世之前,神谕便指出他将来必定杀父娶母的命运,于是无论是他父母还是俄狄浦斯本人,从一开始就尽力去逃脱这种命运。

然而俄狄浦斯所做的每一项努力,非但没有使他逃离这种厄运,反而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最终结局。

作者并没有指出这种命运的原因,在他看来,神谕决定一切,命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剧中的俄狄浦斯是正义勇敢的英雄,他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整个忒拜城;他失手杀死了老国王,并不是出于有意;他娶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全忒拜城人民的意愿。

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在俄狄浦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他并没有刻意犯下罪过,相反他一直在逃避预示他命运的神谕。

善良的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离开了科任托斯,为了拯救城邦竭力追查凶手,知道真相后为了保全城邦,他有戳瞎双目请求流放。

纵观整部戏剧,俄狄浦斯并没有过错,只是悲剧的宿命使他始终无法逃脱。

本剧故事情节按照两条线索进行发展。

开始忒拜城产生瘟疫,民众向俄狄浦斯乞援。

为了拯救忒拜,俄狄浦斯必须找出凶手,将其清除。

所以,整部戏剧以俄狄浦斯追查凶手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

然而在追查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的同时,暗含着俄狄浦斯寻找自我的过程。

从为了拯救忒拜,神示要求清除污染开始,就暗示着俄狄浦斯就是忒拜城祸根,标志着俄狄浦斯开始追查凶手即是开始一步步查明自己的身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进行。

在后来报信人和牧人的证实下,俄狄浦斯终于追查到凶手就是他自己,他就是那个逃不开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而要被清除的污染。

这时,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合二为一,寻找凶手的过程即寻找自我的过程。

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既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又预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方向,暗中隐藏着悲剧命运的线索和脉络。

如当忒拜发生瘟疫,人民前来乞援时,俄狄浦斯回答说:“我了解你们大家的疾苦,可是你们虽然痛苦,我的痛苦却远远超过你们大家。

你们每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

”此语是俄狄浦斯表明他为整个城邦和全体人民担忧,但同时无意中也暗示了自己就是悲痛的根源,故事的最后他的痛苦将远远超过所有人。

又如当俄狄浦斯得知神示下决心要追查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时,说:“这不仅是为一个并不疏远的朋友,也是为我自己清除污染;因为,不论杀他的凶手是谁,也会有同样的毒手来对付我。

”这句话无意中道出了他与老国王“并不疏远”的关系。

“不论它是单独行动,还是另有同谋,他这坏人定将过着悲惨不幸的生活。

”他的诅咒预示了自己最终的不幸命运。

《俄狄浦斯王》一开始就设下“谁是杀害忒拜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这一悬念,当俄狄浦斯下定决心惩罚杀人凶手时发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我愿
意忍受我刚才加在别人身上的诅咒”。

忒拜城先知忒瑞西阿斯甚至直接告诉俄狄浦斯:“杀害拉伊俄斯的手就在这里——他将从明眼人变成瞎子,从富翁变成乞丐,到外邦去,用手杖探路前进。

他将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

”同上文中双关语的作用一样,这些暗示直接指向了故事最终的发展方向。

这种充满悬念同时又具有确定性的必然结局,大大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让人为俄狄浦斯的勇敢担当和自我牺牲精神震撼和感动的同时,也为命运的强大和无可奈何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