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例题答案

计算题例题答案
计算题例题答案

1. Mg(OH)2 的溶解度为 1.3×10-4 mol·L -1 ,如果在 10 ml 0.10 mol·L -1 MgCl 2 溶液中加入

10 ml 0.10 mol·L -1 NH 3·H 2O ,若要不使 Mg(OH)2沉淀析出 ,则需要加入固体 (NH 4)2SO 4多少克?( K b ? (NH 3) =1.8×10-5 ,(NH 4)2SO 4 的式量为 132 )。 解:因为是等体积混合 ,所以混合后的浓度各自减半 :

[Mg 2+

]=0.050(mol ·L -1)

[NH 3·H 2O]=0.050(mol ·L -1)

Mg(OH)2的溶度积为 1.3×10-4×(2×1.3×10-4)2 = 8.8×10-12

若Mg(OH)2沉淀不析出 ,则[OH -

]≤050

.0108.812

-?=1.3×10-5(mol ·L -1)

而 ]

[]][[34NH OH NH -+

=K b Θ

NH 3 =1.8×10-5

][4

+NH =5

510

3.105

.0108.1--???=0.069(mol ·L -1) 需要(NH 4)2SO 4量为 0.5×0.069×132×

1000

20

=0.091 (g) 2、将 Ag 放在含有 AgBr 沉淀的 0.500 mol·L -1 KBr 溶液中,Zn 片放在0.100 mol·L -1 的ZnSO 4 溶液中,组成原电池。 (1) 写出该原电池符号;

(2) 写出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3) 计算该原电池的电动势 。

(E ?( Zn 2+/ Zn) =-0.763 v ,E ?( Ag +

/ Ag) =0.799 v ,Ksp ?(AgBr) =5.0×10-13 )

解:⑴ Zn │ ZnSO 4 (0.100 mol ·L -

1) ║ KBr (0.500 mol ·L -

1) ,AgBr │ Ag

⑵ 2 AgBr + Zn = 2 Ag + 2 Br -

+ Zn 2+

⑶ ? ( Ag +

/ Ag) =?Θ( Ag +

/ Ag) + 0.0592 lg [Ag +

]

=0.799 + 0.0592 lg (500

.0100.513

-?)=0.0898 (v)

?

( Zn 2

/ Zn)

=?

Θ(

Zn 2+

/ Zn)

2

0591.0lg [Zn 2+

] =-0.763 + 20591

.0lg 0.100 =-0.793 (v) E = ?

( Ag

/ Ag)

- ?

( Zn 2

/ Zn)

=0.0898 + 0.793 =0.883 (v)

1、已知电对 H 3AsO 4 + 2 H + + 2 e -

= H 3AsO 3 + H 2O E ?=+0.559 v ; 电对 I 3-

+ 2 e -

= 3 I -

,E ?=+0.536 v 。

(1)计算下列反应的 K ?: H 3AsO 3 + I 3-

+ H 2O = H 3AsO 4 + 3 I -

+ 2 H +

(2)如果溶液的 pH =7,上述反应朝什么方向进行?

(3)如果溶液中的 c (H +)= 6 mol ?L -1,反应朝什么方向进行?

解:⑴ lg K Θ

=0591

.0θ

nE =0591.0)559.0536.0(2-?=-0.78

K Θ

=0.17

⑵ 当溶液的 pH = 7 时 ,(假定其它物种均为标准状态下) ?

(H 3AsO 4 / H 3AsO 3)=?

Θ

(H 3AsO 4 / H 3AsO 3) +

2

0591.0lg [H +

]2

=0.559 + 0.0591 lg 10-

7 =0.15 (v) ?

Θ

(I 2 / I -)的电势没有变化

,所以?

Θ

(I 2 / I -

) > ?

(H 3AsO 4 / H 3AsO 3)

反应自左向右进行 。

⑶ 当[H +]= 6 mol ?L -

1 时 ,(假定其它物种均为标准状态下)

?

(H 3AsO 4 / H 3AsO 3)=0.559 + 0.0591 lg 6 =0.60 (v) ?

Θ

(I 2 / I -

) < ?

(H 3AsO 4 / H 3AsO 3)

反应自右向左进行 。

2.欲配制 pH =9.20 ,含 NH 3 0.20 mol ·L -1的缓冲溶液 500 ml ,通过计算回答如何用浓氨水(15.0 mol ·L -1,Kb Θ

NH 3=1.8×10-5)和固体 NH 4Cl (摩尔质量为 53.5 g ·mol -1)进

行配制?

解:∵ 弱碱型缓冲溶液: pH = 14 - pKb Θ

+ lg

碱C C

∴ 9.20 = 14 - (-lg 1.77×10-

5) + lg

C 20

.0 则 盐C =0.223 (mol ·L -

1)

设需要浓氨水 x ml ,

15.0×500

x

=0.20 解得 x = 6.67 (ml) 设需要固体 NH 4Cl y g

5.53y ×500

1000=0.223 解得 y = 5.97 (g)

3.将1.0 dm 3的0.10 mol·dm -3 BaCl 2溶液和0.20 mol·dm -3 Na 2SO 4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BaSO 4沉淀。已知K sp θ(BaSO 4) = 1.1×10-10,求沉淀后溶液中c (SO 42-)和c (Ba 2+)。

解:等体积混合,c(BaCl 2)=0.05 mol·dm -3,c(Na 2SO 4)=0.10 mol·dm -3, (2分)

BaCl 2 + Na 2SO 4 = BaSO 4 + 2NaCl

初始 0.05 0.10

平衡 0.05

平衡时c (SO 42-)=0.05 mol·dm -3 c (Ba 2+)=1.1×10-10/0.05 = 2.2×10-9 mol·dm -3.

简答题

1. ⑴ 因为NaCl 是离子晶体 ,离子间有很强的静电引力 。而ICl 是分子晶体 ,分子间

仅存在较弱的范德华力 。

⑵ SiO 2是原子晶体 ,原子间以强度很大的共价键相结合 ,要打断这些共价键需要很高

的能量 。而CO 2则是分子晶体 ,分子间仅存在较弱的范德华力 。

⑶ Hg 由金属键结合 ,有自由电子传导电流 。而S 是以S 8环形成的分子晶体 ,没有

自由电子 ,所以不导电 。 ⑷ H 2O 分子间除了范德华力外 ,还有较强的氢键 。而H 2S 分子间只有较弱的范德华力 。

NiCl 42-

↑↓ ↑↓ ↑↓ ↑ ↑ [ ↑↓ ↑↓↑↓↑↓ ] s p 3 杂化 ,顺磁性 。

3 d

4 s 4 p

Ni(CN)42-

↑↓ ↑↓ ↑↓ ↑↓[↑↓ ↑↓ ↑↓↑↓ ]

d s p 2杂化 ,抗磁性 。

3 d

4 s 4 p

1. 在1.0 L 含有

2.0 mol ·L -1 NH 3·H 2O 和 1.0 mol ·L -1 NH 4Cl 的溶液中至少要加入 Mg(NO 3)2( s ) 多少 mol 才能生成 Mg(OH)2 沉淀?(假设体积变化可忽略,Ksp Θ

Mg(OH)2 = 1.2×10-11 ,K b

Θ

NH 3

=1.8×10-5)

解:欲生成Mg(OH)2 沉淀 ,则 [Mg 2+

][OH -

]2 > 1.2×10-11 。 而在 2.0 mol ·L -1 NH 3·H 2O 和 1.0 mol ·L -1 NH 4Cl 的缓冲溶液中 pH =14 - pKb Θ

+ lg

碱C C =14 - (-lg1.8×10-

5) + lg

.10

.2=9.56 [OH -

]=3.6×10-5(mol ·L -

1)

则 [Mg 2+

]≥2

511)

106.3(102.1--??≥9.3×10-3(mol ·L -1

) 2. 将铜片插入0.10 mol ?L -1 Cu (NO 3)2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的半电池,再将银片插入AgNO 3溶液中构成另一个半电池,在银半电池中加入过量的HBr 以产生AgBr 沉淀,并使溴离子

浓度c(Br -

)=0.10 mol ?L -1 。在上述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 E =0.22V ,Ag 电极为负极。计算 AgBr 的溶度积 Ksp ? ,并写出电池反应式。

(已知:E ? (Ag + / Ag) = 0.80 v ,E ? (Cu 2+ / Cu) =0.34 v )

解:E (Cu 2+ / Cu)=E

Θ

(Cu 2+ / Cu) +

2

0591

.0lg [Cu 2+] =0.34 + 2

0591

.0lg 0.10 =0.31 (V)

E (Ag + / Ag) =E Θ

(Ag + / Ag) + 0.0591 lg [Ag +

]

∵ [Ag +

]=

]

[-Br Ksp AgBr =

10

.0AgBr Ksp

∴ E (Ag +

/ Ag) =0.80 + 0.0591 lg

10

.0AgBr Ksp

而 E = E (Cu 2+ / Cu) - E

(Ag + / Ag) 0.22 = 0.31 - E (Ag + / Ag)

E (Ag + / Ag) =0.31 - 0.22= 0.09 (V) 则 0.09 = 0.80 + 0.0591 lg

10

.0AgBr Ksp

A g

B r K s p =9.7×10

-14

3. 已知反应 Cu 2O (s) →2 Cu (s) +

2

1

O 2 (g) (1)计算该反应的最低分解温度;

(2)计算 1000 K 时,该反应体系中氧气的平衡分压。

有关热力学数据: O 2 (g) Cu (s) Cu 2O (s)

Δ f H m Θ (298 K) / kJ · mol -

1 0 0 -168.6

S m Θ(298 K) / J · mol -1 · K -1 205.03 33.15 93.14

解: 对于反应 Cu 2O (s) → 2 Cu (s) +

2

1

O 2 (g) Δ rH m Θ

= 0 + 0 - (-168.6) = 168.6 (kJ · mol -1 )

Δ rS m Θ

=2×33.15 + 0.5×205.03 - 93.14 =75.68 (J · mol -1 · K -1 )

⑴ 该反应是吸热但却熵增的过程,在低温下非自发,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将自发进行。假

定Δ rH m Θ

和Δ rS m Θ

不随温度变化,反应的转换温度为:

T ≥

)

298()298(θθ

m

m

rS rH ??=68

.75106.1683?=2228 (K)

⑵ 1000 K 时,Δ rG m Θ

=168.6 - 1000×75.68×10-

3=92.92 (kJ · mol -1 )

∵ lg K Θ

= -RT

rG m

303.2θ

?

∴ lg K Θ

=-1000

314.8303.21092.923

???=-4.853

K Θ

=1.40×10-5

K Θ

=2

1)/(2θ

p p O =1.40×10-5

2O p =1.99×10-5 (Pa)

2.(1) BrF 2+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共4对 ,有2孤对 ,电子对呈四面体形 ,离子呈V

字形 : ‥

Br F ∶ F

(2) BrF 3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共5对 ,有2孤对 ,电子对呈三角双锥形 ,分子

呈T 字形 : F

Br F ‥ F

1. 向500 L 、1.00 mol·L -1 的(NH 4)2SO 4中性溶液中,加入100 ml 0.108 mol·L -1的Zn 2+溶液,

计算应加入多少克氢氧化钠,能恰好生成Zn (OH)2沉淀?(忽略体积变化,Ksp ?Zn (OH)2=1.8×10-14,K b ?NH 3=1.8×10-5,NaOH 式量40) 解:混合后的浓度 : [Zn 2+

]=0.108×

500

100100

+=0.0180 (mol?L -1)

能恰好生成Zn (OH)2沉淀所需要的

[OH -

]=]

[])([22+

Zn OH Zn Ksp =0180.0108.114-?=1.0×10-

6 (mol?L -1)

∵ ]

[]

][[34NH OH NH -+

=K b ?NH 3=1.8×10-5,

∴ [OH -

]=K b ?NH 3×

]

[]

[43+

NH NH 因为加入NaOH 后会发生反应 :

NH 4+

+ OH -

NH 3 + H 2O 反应剩余的OH -

才是上述的平衡浓度[OH -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 , K ?= 1 / K b ?NH 3=1 / 1.8×10-5 = 5.6×104 所以可认为生成的NH 3的浓度即等于加入的NaOH 的浓度 。

设加入NaOH x 克 ,

则 [NH 3]=

40x ×6001000=24

x 反应后剩余的 [NH 4+

]=6005000.12??-24x =1.67-24x

即 1.0×10-6 =1.8×10-5×24

/67.124

/x x -

解得 x =2.11 (g)

2. 银能从HI 溶液中置换出H 2,反应如下: Ag + H + + I - →

2

1

H 2 + AgI (1)通过计算,简要回答上述反应为何能进行?

(2)若将该反应组装成标准原电池,写出原电池的符号;

(3)若c(I -)=0.1 mol?L -1,c(H +)=0.1 mol?L -1,p ?(H 2)=100 kPa ,分别计算两极电极电

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已知:E ? (Ag + / Ag) =0.7991 V ,Ksp ?AgI =8.23×10-17) 解:(1) 电极电势高的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可以氧化电极电势低的电对中的还原型物质。 在标准状态下 ,E ? (H

/ H 2)=0.00 (v) ,而

E ? (AgI / Ag)=E (Ag + / Ag) =E ? (Ag + / Ag) + 0.0591 lg [Ag +

] =E ? (Ag + / Ag) + 0.0591 lg Ksp ?AgI

=0.7991 + 0.0591 lg 8.23×10-17=-0.1515 (V) 由于E ? (H

/ H 2)> E ?

(AgI / Ag),所以在标准状态下,银能从

HI 溶液中置换出H 2气。

(2) Ag ,AgI (s) │ I - (1.0 mol·L -1) ║ H +

(1.0 mol·L -1) │ H 2 (g ,100 kPa) ,Pt

(3)E (H

/ H 2)=E ?

(H +

/ H 2)

20591.0lg [H +

]2

=0.00 + 2

0591

.0lg (0.1)2=-0.0591 (V)

E (AgI / Ag)=E (Ag + / Ag) =E ? (Ag + / Ag) + 0.0591 lg [Ag +

]

=E

?

(Ag + / Ag)

+ 0.0591 lg

]

[-I Ksp AgI

=0.7991 + 0.0591 lg 10

.01023.817

-?=-0.0924 (V)

E =-0.0591 - (-0.0924) =0.0333 (V)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计算题汇总

声:评价公式: 1、声压级计算公式:L p=20lg(P/P0) P0=2×10-5Pa P144 例题: 填空题:喷气式飞机喷气口附近声压为630pa,其声压级为150dB,声压为0.002pa, 其声压级为40dB。 2、噪声级相加公式:L1+2=10lg(10L1/10+10L2/10) P146 几个噪声级相同公式:L总=L p+10lgN 3、衰减:点声源:⊿L=10lg(1/4лr2);P147 ⊿L=20lg(r1/r2), 当r2=2r1时,ΔL=-6dB 线声源:⊿L=10lg(1/2лrl); ⊿L=10 lg(r1/r2)当r2=2r1时,ΔL=-3dB 无限长线声源判别方法:r/l<1/10,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 4、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L(r)=L(r0)- 20lg(r/r0)P155 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L(r)=L(r0)- 10lg(r/r0) 例题: 1、已知锅炉房2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16米;冷却塔5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20 米。求: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的声级。 解:L1=80-20lg(16/2) =62dB L2=80-20lg(20/5) =68dB L=10lg(106.2+106.8)=69dB 答: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的声级为69dB。 2、噪声线源长10km,距离线声源100m噪声为90db,问300m处噪声量? 解:l=90-10lg(300/100)=85dB 答:300m处噪声量为85dB。 3、选择题:两个80dB的噪声叠加后为多少?(83dB) 4、在距离疗养院150m有一个泵站,此泵站有5台泵机,每台泵机的噪声级为80dB,问

(完整版)高中化学计算题

专题四:中学化学计算题常见方法及策略 二. 知识要点及例题: (一)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 1. 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1] 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克)。 [例2] 溶质质量分数为3x%和x%的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2x% B. 大于2x% C. 小于2x% D. 无法计算 2. 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且易出错。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 有一包FeSO4和Fe2(SO4)3的固体混合物,已测得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例4] 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 KOH 84.9%,KHCO35.1%,K2CO32.38%,H2O 7.62%。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 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3. 由复杂转化为简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各个击破,复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退”,就是“转化”,这种“退”中求进的思维策略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例5] 向1000克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得到蓝色固体19.6克。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盐酸,最后得到6.4克固体,求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4. 由隐含转化为显露。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例6]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 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题答案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5 Z.4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8年8月31日 16 Z.4 (1)货币资金(291800 )元;(9)应付账款(78000 )元; (2)应收账款(119000 )元;(10)预收款项(45500 )元; (3)预付款项(38000 )元;(11)流动负债合计(328000 )元;(4)存货(199600 )元;(12)应付债券(200000 )元; (5)流动资产合计(648400 )元;(13)负债合计(828000 )元; (6)固定资产(1473500 )元;(14)未分配利润(38600 )元; (7)非流动资产合计(1876300 )元;(15)所有者权益合计(1696700 )元。(8)资产合计(2524700)元; 17 Z.4 (1)货币资金(150500 )元;(9)应付账款(16600 )元;(2)应收账款(98800 )元;(10)预收款项(26600 )元; (3)预付款项(12400 )元;(11)流动负债合计(124700 )元;(4)存货(85000 )元;(12)应付债券(100000 )元; (5)流动资产合计(346700 )元;(13)负债合计(334700 )元; (6)固定资产(360000 )元;(14)所有者权益合计(917000 )元;

(7)非流动资产合计(905000 )元;(15)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251700 )元;(8)资产合计(1251700)元; 18 Z.4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8年12月31日 制表单位:华天公司单位:元 19 Z.4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8年12月31日 20 Z.4 (1)货币资金(61650 )元;(9)应付账款(29500 )元; (2)应收账款(28500 )元;(10)预收款项(11500 )元; (3)预付款项(7500 )元;(11)流动负债合计(111000 )元;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计算题题型汇总word版本

1. 某喷漆工位每天工作6h,经过职业卫生现场调研得知,工作中接触苯(PC-TWA为6mg/m3、STEL为10mg/m3)、甲苯(PC-TW A为50mg/m3、STEL为100mg/m3)、二甲苯(PC-TW A为50mg/m3、STEL为100mg/m3)有害因素,且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对其工位进行定点短时间检测,检测结果如:请分析判断该工位是否符合卫生接触限制要求。 答:苯的TW A=(4.5×2+5×2+5.5×2)/8=3.75mg/m3 甲苯的TW A=(40×2+60×2+50×2)/8=37.5mg/m3 二甲苯的TW A=(50×2+35×2+45×2)/8=32.5mg/m3 三种有害物质的C-TWA1 所以该工位不符合卫生接触限制要求 2. 3. 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答: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TWA=(C1T1+C2T2+C3T3)/8=(300×3+60×2+120×3)÷8=172.5(mg/m3) 小于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符合要求。 4. 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解:(1) 该工种劳动者美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CTWA=(C1T1+C2T2+C3T3))/8=(300×3+60×2+120×3)÷8=172.5(mg/m3) (2) 由于该工种劳动者每周作业时间为48h,因此PC-TWA折减系数为:RF=(40÷48) ×[(168-48) ÷128]=0.78

【精编_推荐】利润表专项练习题

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利润表专项练习(一)(一)某企业所得税税率25%,年末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资料如下:(单位:元) 要求:编制利润表 利润表 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

(二)、资料:大明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各收入、费用类账户的资料如下(单位:元):请计算该企业的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4600000 主营业务成本250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50000 销售费用300000 管理费用175000 财务费用25000 其他业务收入120000 其他业务支出70000 投资收益130000

营业外收入100000 营业外支出30000 所得税税率25%,则该公司 利润表 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 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利润表专项练习(二)

(一)2010年12月末企业的收入及费用类资料如下:(所得税按25%计算)主营业务收入1286400主营业务成本944280 营业税金及附加64320销售费用12600 其他业务收入35000其他业务成本31500 营业外收入800营业外支出12000 管理费用15800财务费用6200 投资收益5000 1、计算12月净利润。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 2、编制12月利润表。 利润表 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

(二)长虹有限公司2010年年末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资料如下单位: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利润表 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 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利润表专项练习(三)(一)、华宁公司所得税税率25%,该公司2009年的收入和费用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计算题典型例题汇总

计算题典型例题汇总: 1 消费者均衡条件。 1. 已知张先生每月收入收入1600元,全部花费于X 和Y 两种产品,他的效用函数为U XY =,X 的价格是10元,Y 的价格20元。求: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 和Y 各为多少? 2 APL MPL 的极大值的计算。 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 ,产出一种产品Q ,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L L L Q 1261.023++-=,求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L AP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劳动的边际产量L MP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 成本一定,产量最大化;产量一定,成本最小化条件。 3588 =Q L K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劳动价格为3美元,资本价格为5美元, 求产量为10时的最低成本,求总成本为160美元 时的产量。 4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生产中利润最大化条件。 322+1510Q Q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0.1Q , 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5 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 2=32Q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 0.6Q , 反需求函数为P=8-0.4Q. 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6 GDP 核算 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一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为多少?

突破高中化学计算题

突破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思路) 上了高中许多的学生都会发觉化学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化学中的计算题.正因为这样,他们一看到化学计算题就马上想到先放弃,先去做其他的,计算题最后做.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化学计算题很难,也都坚持”先其他,后计算”的解题路线.其实这样的想法很盲目,太过于绝对了.我个人认为化学计算题是很简单的,关键是解题的人有没有把问题简单化,分析化,也可以说是”干脆点理解”吧.其实我们想想也知道,在化学的计算题目中,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数据都不过是从那些长长的或者简短的句子中简化分析而来的.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要把那些句子用这种方式表示出来呢,而不干脆点直接告诉我们?”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一中老套的障眼法和耐力战吧,想用这或长或短句子把信息藏起来,也想用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得不耐烦了,把我们”打倒”.所以咯!狭路相逢,勇者胜!看你是不是勇者了! 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所总结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可以有一点帮助吧. 一..列方程组求解: 这是我认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比如: 1.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所谓求什么设什么,我们就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 ; CO的物质的量为Y (当然我们一定要在计算时熟知n (物质的量) M(摩尔质量) m(一般的质量) V(标况下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知道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关系了,这道题目中的信息给得非常的全面了,直白点说就是单纯的初中数学题目---列方程组求解,不用我说都知道怎么列(根据”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 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44X + 28Y =15 | 22.4(X + Y) = 10.08 这样就很快了解出来了,再看看这道题,题目给到了总质量,和总体积,都有牵涉到两个未知数,这样就可以列出等式,并解出来了.但是有时候为了方便,也可以先设两种物质的其他的量为未知数最后化成所求的量. 还有一种更简练的题型,就像我的原创题目一样 2.标况下SO2和SO3混合气体在不考虑化学变化时,其中含O的质量分数是60%,求SO2的含量(质量分数). (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可以用”看似条件唯一,却蕴涵条件无数来形容) 这道题目如果也是用列方程组求解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要求的和已知的都和质量有关系,但是总质量不知道,乍看下最后所要的答案也没有总质量,这说明了总质量最后可以消去. 于是我们就可以设总质量为100 g,那么O的质量就是60 g SO2的含量为X ; SO3的含量为Y 就有X + Y=1 ; 也可以知道SO2 , SO3的质量分别是100X , 100Y 这里又会用到”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分数”于是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O的质量的表示关系 1/2 * 100X + 3/5 * 100Y =60 这样两个方程就都出来了,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解决 还有一种类型是牵涉到化学变化的,不过也是非常简单的 3.KCl 和KBr的混合物共3.87 g全部溶解在水中,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银和溴化银共6.63 g , 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这个看上去好像是和前面的不一样,但是实际上还是一样的. 从这道题目中牵涉到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发现有多少物质的量的KCl 和KBr就可以生成多少物质的量的氯化银和溴化银,也同样设两个为知数,设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 原混合物中的溴化钾的质量为Y,可以得到:

利润表练习题(二)

编制利润表练习题(二) 一、华天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甲产品,适用增值税率17%,所得税税率25%,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略。该公司2008年发生以下业务: (1)销售甲产品一批,该批产品的成本16万元,销售价格40万元,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6.8万元,产品已经发出,提货单已交给买方。货款及增值税款尚未收到。 (2)当年分配并发放职工工资40万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24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万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8万元, (3)本年出租一台设备,取得租金收入8万元。 (4)本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8万元,其中计入制造费用的固定资产折旧5万元,计入管理费用的折旧2万元,出租设备的折旧1万元。 (5)用银行存款支付销售费用1万元。 (6)在本年年末的财产清查中发现账外设备一台,其市场价格2万元,经批准转作营业外收入。则华天公司2008年度利润表的下列报表项目金额为: (1)营业收入()元;(2)营业成本()元; (3)营业利润()元;(4)利润总额()元; (5)所得税费用()元;(6)净利润()元。 二、华天公司所得税税率25%,该公司2008年11月份的利润表如下表所示。 利润表(简表) 2008 年11 月 编制单位:华天公司单位:元 华天公司12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对外销售甲商品1 000件,单价135元,增值税率17%,收到对方开来的一张金额为157 950元的商业汇票。 2、经批准将库存现金长款7000元记入营业外收入处理。 3、计算分配本月应付职工工资共计45 000元。其中管理部门30 00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15 000元。

4、计提本月办公用固定资产折旧1 200元。 5、结转已销售的1 000件甲商品的销售成本87 000元。 6、将本月实现的损益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列华天公司2008年利润表的编制。 利润表(简表) 2008 年度 编制单位:华天公司单位:元 三、华天公司所得税税率25%,该公司2008年11月份的利润表如下表所示。 利润表(简表) 2008 年11 月 编制单位:华天公司单位:元 华天公司12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小学阶段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 a+ + b b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 a+ + = b + + ) ( (c b a 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 - - - c c a- a b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 = - - a+ - c (c b a b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1. 商余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 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 平均值法

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例2] 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Zn和Fe B.Al和Zn C.Al和Mg D.Mg和Cu 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 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 为应选答案。 3. 极限法

第十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练习题ok

1.【业务核算题·2009上半年】中海公司2009年4月的余额试算平衡表如下: 余额试算平衡表 2009年4月30日 应收账款—长城公司借方余额98 000 应收账款—海天公司贷方余额12 540 (2)长期待摊费用中含将于一年内摊销的金额8 000元。 (3)应付账款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情况为: 应付账款—白云公司借方余额 5 000 应付账款---文创公司贷方余额98 000 (4)预收账款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情况为: 预收账款---方元公司借方余额 2 000 预收账款---华裕公司贷方余额12 000 (5)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中将于一年内到期归还的长期借款数为100 000元。 要求:请代中海公司完成下列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9年4月30日 制表单位:中海公司单位:元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9年4月30日 【业务核算题·2008下半年】请根据下列相关会计资料,计算江海公司2008年10月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或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共四个项目的“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栏的金额。(本题共10分)

(1)本月数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 (2)本年累计数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 『正确答案』(本题共10分,其中“本月数”栏每栏1分,“本年累计数”栏每栏1.5 分) (1)本月数 营业利润= (600 000+60 000)-(300 000+45 000)-30 000-6 000-3 000-3 690+16 800=289 110 利润总额=289 110+13 500-9 900=292 710 所得税(或所得税费用)=292 710*25%=73 177.5 净利润=292 710-73 177.5=219 532.5 (2)本年累计数 营业利润=(600 000+60 000+9002 055+600 000)-(300 000+45 000+5 574 000+450 000)-(30 000+945 000)-(6 000+933 000)-(3 000+600 000)-(3 690+405 000)+(16 800+1 500 000)=2 484 165 利润总额=2 484 165+(13 500+0)-(9 900+150 000)=2 337 765 所得税(或所得税费用)=2 337 765*25%=584 441.25 净利润=2 337 765-584 441.25=1 753 323.75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完整)经济学计算题典型例题汇总,推荐文档

计算题典型例题汇总: 1 消费者均衡条件。 1.已知张先生每月收入收入1600元,全部花费于和两种产品,他的效用函数X Y 为,的价格是10元,的价格20元。求: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U XY =X Y 和各为多少? u =1600,1600=10x*20y ,8=xy X Y 2. xy 为整数,x=2,y=4,或x=4,y=2 2 APL MPL 的极大值的计算。 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产出一种产品,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L Q 函数,求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L L L Q 1261.023++-=L AP (2)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L MP 对于生产函数Q=-0.1L3+6L2+12L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 =-0.1L2+6L+12 令 求得L=30 即劳动的平均产量APPL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30。$对于生产函数Q=- 0.1L3+6L2+12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0.1L3+6L2+12L) =-0.3L2+12L+12 令 求得L=20 即劳动的边际产量MPPL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20。$由1题结论 当平均可变成本极小(APPL 极大)时, L=30 代入生产函数Q=-0.1L3+6L2+12L 中, Q=-0.1×303+6×302+12×30=3060 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APPL 极大)时的产量为3060。$利润π=PQ-WL =30(-0.1L3+6L2+12L)-360L =-3L3+180L2 π'=-9L2+360L 令π'=0 即-9L2+360L=0 L1=40 L2=0(舍去)

高中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

[化学计算例题与练习] 一.化学计算的技巧 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主要有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某种H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 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g B.g C.g D.g 、 分析:此题宜根据以下关系式巧解: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国体质量增加了,应选A。 解析此题估算即可。解题关键是找出反应中量的关系。 【例题2】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和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8时,则HNO3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A.NO2B.NO C.N2O D.N2O3 分析:此题运用氧化还原关系式计算。反应中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8,由于生成了Fe(NO3)3,则FeS2和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 ; 设N元素的变价为x,可列以下氧化还原关系式并解析:

该题关键是找出隐含的关系。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3】(MCE 1999—2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分析:方程或方程组法是最常用最不易出错的化学计算方法。 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 } 阴极:4Mx++4xe=4M 阳极:4xOH--4xe=2xH2O+xO2↑ 设M的原子量为y 正确答案是C。 【例题4】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A.锂B.钠C.钾D.铷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23、39、) 分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跟水反应的反应式关系分别是:2M+2H2O=2MOH+H2↑M2O+H2O=2MOH 此题有多种解法。 《

利润表练习题

利润表练习题 一、新世纪公司2010年12月份各损益类账户发生额如表所示。 账户发生额表单位:元 $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公司2010年12月份的利润表。 答案: 利润表编制单位: 新世纪公司 2010年12月单位:元

】 二、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工业一般纳税企业,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0%。其销售价款不含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2010年度内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销售产品,销售价款为2000万元,该批产品销售成本为125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 (2)收到罚款15万元,存入银行。 (3)以银行存款支付罚款2万元。 (4)应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为25万元。 (5)计提短期借款利息8万元。

(6)以银行存款支付销售费用5万元。 (7)计提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100万元,计提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50万元。 @ (8)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管理费用20万元。 要求: (1)编制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应交税费”应列出明细科目) (2)计算本年度应交所得税,并编制会计分录(假设没有纳税调整事项) (3)将有关损益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4)编制2010年的利润表。 利润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10年度单位:万元

答案: (1)借:应收账款 2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50 贷:库存商品 1250 (2)借:银行存款 15 贷:营业外收入 15 (3)借:营业外支出 2 贷:银行存款 2 (4)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25 ` (5)借:财务费用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