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纯砖混和底框结构设计心得
n广厦纯砖混和底框结构设计心得.doc

1 纯砖混和底框结构设计1.1 砖混总体信息的合理选取1.1.1 结构计算总层数设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砖混平面的结构计算平面总层数,结构计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台上拉接地梁的基础层、地下室平面层、上部结构平面层和天面结构层,结构层号从1开始到结构计算总层数。
最后生成的结构施工图是按建筑层编号,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统中,可在“主菜单枛参数控制信息枛施工图控制”中设置建筑二层对应结构录入的第几层来实现结构层号到建筑层号的自动转化。
1.1.2 绘图窗口X向和Y向最大尺寸。
绘图窗口总体坐标的原点在窗口的左下角,根据所设置的X和Y向最大尺寸CAD 可自动控制绘图窗口的大小,输入轴网时,使整个轴网系统离绘图窗口的左边和下边保持一定距离。
当结构平面比较小时,X和Y向最大尺寸可设小一些,使右上角的空白减小;当结构平面比较大,超出当前绘图窗口,X和Y向最大尺寸可设大一些,使结构平面缩进绘图窗口。
此种情况在第一标准层并且还没有输入第二标准层平面数据时,点按按钮窗口的“显示全图”,录入系统自动调整使结构平面在绘图窗口正中,且周边留有一定空白,所以工程师一般不用设置这两参数。
1.1.3 结构形式=0则所有结构平面为框架、框剪或剪力墙结构平面,=1则所有结构平面为砖混平面,=2则底下为框架结构平面,上面为砖混平面。
1.1.4 抗震烈度取6、7、8或9,只影响砖混平面的抗震验算,对底框结构平面,必须在相对应的结构分析程序的总体信息中设置抗震烈度。
1.1.5 楼面刚度类别刚性:1;刚柔性:2;柔性:31.1.6 墙体自重为砌块自重,若考虑抹灰的重量可增加自重数值。
1.1.7 砌体材料(1:砖;2:砼小;3:砼中;4:煤灰)根据砌体所用材料,分别选择砖及空心砖、砼小型空心砌块、砼中型空心砌块、粉煤灰中型空心砌块等。
计算时区别在于他们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1.1.8 构造柱是否参与工作(是:1;否:0)当选择1时,将按《广厦建筑结构CAD系统说明书》附录七第9条根据砼构造柱截面积求出墙段的折算截面积来计算承载力,此时结构应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构造柱;当选择0时,将不考虑构造柱实际截面积,而只根据构造柱数量来考虑承载力是否提高10%。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心得体会

建筑 电气施工 过程 中的检验 和试验项 目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 . 参考 文献 按照《 建筑电气工程验收规范》 规定除以上五点 外, 还有大型 照明灯具承载试 验、 压变配 电部 【《 高 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B 00- 】 ) 533 G o2 分 的试 验 , 电度 检定试 验等 , 电气工程 2 o 以及 都是 中需要做 的重要检验与试验。 在施工过程中 , 如 f《 2 电气安装与调试技术》盛国林 中国电力出 ] 有该项 目时也 都必须认真进行 ,有些试验项 目 版 社
—
大跨度雨蓬 、 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 。考虑抗扭 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 面理解设计 文件 , 全 并规范 时, 扭矩为梁 中心线处板 的负弯距乘 以跨度的一 进程加 以实施 , 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 。 全面理 半。3 架梁、 ( 框 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 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 (由 4 看懂图纸的每项 内容 , 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 , 应验算 达到按 图纸舡 的要求 , 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 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 1 (出屋面的楼电梯 间不得采 题通过会审加 以解 决 , 遗误加 以纠正 , 5 对其 是保 用砖混结构 。 框 架结构 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 证施 工质量 的前提 ,必须 认真地组织与实施 , ( 6 该 土砖砌筑 , 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 项工作 由甲方或 委时 Ⅱ理工程师边行 。 毛釜 梁承托每层 的墙体重量。梯井 四角加构造柱 , 层 3 . 1根据设计 文件和相 关规范 、 规程 、 制 编 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加圈粱 。 因楼电梯间位置 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水 较偏 , 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 刚度很 大 , 它地方 平承重体系—各 层楼盖和屋盖连接形成 空间的 其 不加剪力墙 , 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 整体结构体 系。 中各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其 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 ,否则应采取措施 。 形成竖向承重体 系, 它们承受 由楼盖和屋盖传来 如: 增大配筋率 , 通长配筋 , 善保 温 , 设架空 的竖 向和水 平荷载并再传给地基基础。 改 铺 层, 加后浇带等 。 蛀 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 ( g 3 2做 好多层 钢筋混凝 土框 架结构技术 交 (当采用井 字梁时 , 的 自 大于板 自重 , 自 底 , 9 1 梁 重 梁 根据设 计要 重不可忽略不计。 周边—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不熟悉的施 工工艺过 程,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 、 (1 1 o 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 ,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 新材料、 新结构等 , 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明确 局做 出合 理的结 构布置 , 并采 取相应 的构造措 各项 工艺参数指 标 、 作方 法 、 操 质量要 求和检测 施 。1) (I当地下水位很高时, 暖沟应做防水。 —般 办法 , 并认真 的加 以实施。 可做 u型混凝土暖沟 ,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 3 现浇式框 架 即梁 、 、 盖均为 现浇钢 3 柱 楼 入室 内暖沟。有地 下室时 , 土应抗渗 , 混凝 等级 筋混凝土结构 。 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S 或 S , 土等级应大干等于 C 5混凝土 内 的整体性强、 6 8混凝 2, 抗震性能好,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 应掺 人 膨胀剂。 混凝土外墙应注 明水平施工缝做 用 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法, 一般加金属止水 片, 的混凝 士墙做止水 较薄 3 预制装 配式框架 是指梁 、 、 板均 为 4 柱 楼 片较难。 预制 , 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 通过 2 2建筑框架结构设 计措施 架结构。 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 可实现标准化、 在用 P P K M软件计算梁柱时 ,应尽量采用 工厂化 , 械生产 。 机 因此, 施工速度 决、 效率高。 但 T T或 S T A A WE三维软件 。第一 , 计算结果更接 整体性较差 , 抗震能力弱 , 不宜在地震 区应用。 近实 际受力状态 , 如地震力或风力 是按抗侧移刚 3 现浇预 制框架 是指梁 、 、 均为预 5 柱 楼板 度分 配 , 而不是 按框 架的楼 面从属面积 , 还如从 制 , 在预制构 件 吊装就位后 , 对连接节点 区浇筑 框架柱 出挑的梁和从次梁 出挑的梁 , 因次梁 的支 混凝土, 从而将粱、 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 柱、 座( 架 发生下沉变形 , { 恒 内力重分布 , 从框架柱 混凝土框架结构 出挑 的挑梁配筋将较大 。 二 , 第 快速方便, 三维软 体性 和抗 震能力 , 又可采用预制构件 , 减少现场 件 整体计 算, 不必生成单榀框架 , 再人工归并 , 可 浇筑混凝土 的工作量。 整楼归并 。第三 ,A T T或 S T A WE还可以进行井 装配式框架 的优点。 式 梁的计算 ,由于 P P K M软件计算梁 时仅按 矩 4总结 形计算 , 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 , 有可能超筋 , 此时 以上几点是我 在工程设计中对框架结构设 可取出弯距再按 T 型梁 补充计算 , 不必直接加大 计 的心得体会 ,希望这些设计体会能 给各位 同 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 , 较大直径 的钢筋连接宜 行在今后 的工程设计 中有些帮助 , 以提高工程设 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 , 造价相差不大 , 械连 计 的质量 。 但机 接可靠并 易干检查 。 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 , 参 考 文 献 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 5o, 00 / 接头位置应错开 【G 0 l-02 1 B 5oo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圈. : ] 北京 7 d 0。 中国建筑工业 出 版社 ,0 2 20. 3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G 00-0 2 2 B50720 .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潮
砖混结构设计心得体会

砖混结构设计心得体会摘要砖混结构是多层住宅的常见结构形式,做好砖混结构设计至关重要,结合工作经验,谈一下对砌体结构住宅设计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砖混结构;体会砖混结构对墙体上下开洞的连续性、横墙间距和墙体局部尺寸限值的要求等比较严格,怎样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好砖混住宅是本文主要的主题,以下是本人在工作上的一点设计体会。
1砖混住宅结构方案设计应注意的几点1.1层高和总高当结构设计人员配合建筑人员完成方案设计的时候,首先应确保房屋的层数或总高度不能超出GB50011-2001中7.1.2条的限值。
现在不少建筑采用了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应注意6、7烈度时采用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不低于粘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粘土砖房屋减少一层,高度应减小3m,且混凝土构造柱应按增加一层的层数所对应的粘土砖房设置。
普通砖、多孔砖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层框架砖房的层高不应超过4.5m。
若因建筑功能要求,某楼层的层高超过规定限值时,应于该楼层承重墙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构造柱。
1.2楼梯间的位置和相关构造砖混结构的楼梯间不应设置在房屋的终端和转角处。
同时根据抗规要求应在楼梯间的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设构造柱,并应楼梯休息平台板标高处增设圈梁或配筋砖带,在顶层楼梯间增设水平配筋带或圈梁等。
1.3承重纵墙和横墙多层砌体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三道承重纵墙,且每道纵墙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
这项规定在执行的时候还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有所调整,例如位于新疆自治区的砖混结构可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细则》认为纵墙错位相差很小时(小于900mm)可近似看错为一道纵墙。
但若因建筑布局必须错位时,每段纵墙的高长比不应超过相应烈度的房屋高宽比限值,较窄墙段的两端还应增设构造柱。
横墙间距应根据屋盖类型和烈度查表,例如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砖混住宅,应控制其横墙间距不大于15m。
但当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大会议室横墙间距超过抗震规范的限值,其外纵墙除应在与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外,各开间窗间墙均应于轴线处增设组合柱,此构造柱和组合柱均应至少向下延伸一层。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由砖和混凝土组成。
在设计砖混结构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以及施工方便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对砖混结构设计的相关要点进行总结。
首先,砖混结构的设计基础是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国家对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有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抗震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
设计人员需要熟悉并遵守这些规范,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其次,砖混结构的强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砖和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特点不同,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协同作用。
砖墙在承受垂直荷载时,主要通过砖与砖、砖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力量。
而混凝土构件则可以通过钢筋的加固来增强受力能力。
因此,在设计砖混结构时,需要合理确定墙体厚度、钢筋配筋等参数,以满足建筑物的强度要求。
另外,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韧性和耐震裕度等因素。
在墙体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上,应遵循"稳定三角形"的原则,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增加墙柱或设置剪力墙等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砖混结构的耐久性是建筑物长期使用的重要指标。
在耐久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结构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冻融以及耐久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特别是在墙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控制墙面的裂缝,防止水分和雨水渗透,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此外,还应选择具有一定耐久年限的材料,并注意材料之间的兼容性,避免因材料不匹配而引起的问题。
最后,砖混结构的施工方便性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
因为砖混结构是由砖和混凝土组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砌筑和混凝土浇筑等步骤。
设计师需要合理安排结构的构件位置和尺寸,以适应施工工艺的要求。
另外,还需要注意在施工中对结构件的保护,防止因施工过程中的疏忽导致结构的损坏。
综上所述,砖混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强度、抗震能力、耐久性和施工方便性等因素。
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心得

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心得第一篇: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心得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心得作者:郭瑞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设计结构成为了建设单位所关心的问题。
因此,大家把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框架结构设计上,那么,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一、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念设计混凝土框架机构的概念设计对于一个专业设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们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针对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1.强柱弱梁这个技术点主要是为了抵御罕见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冲击而实施的,强柱弱梁是指在两端的设计上要体现出框架结构塑性铰。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该结构的变形能力,从而减少强地震带给其损害。
这个结构概念主要是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也就是当建筑物受到强力冲击时,这种设计能够使梁先于柱子被破坏,因为如果梁被破坏了,它的结果不会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坍塌,是属于建筑构件上的破坏,而柱子被破坏了就会出现建筑物整个倒塌的危险,后果会相当严重。
第二篇: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本文结合砖混结构的特点从设计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工作:1.在拿到建筑专业的条件图后,不要急于上机绘图。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说的意思是,首先要理解透彻建筑图的意图,平立剖的关系。
尤其是住宅楼,大都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如此一来就有地下室的部分隔墙是不上下贯通的。
这些隔墙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这些隔墙(主要是240厚的墙)让这些墙作为地下室顶板的承重墙。
(注意:此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地基条件良好,土质硬且均匀,并要考虑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二是不利用这些隔墙承重,墙顶设梁,墙后砌。
(此方法的适用条件与第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相反。
初衷是为了防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基础不均匀。
)这种处理方法还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地方:一般的地下室的层高较低(通常为2.2米)如果墙较长且墙中又有门洞,这时候要控制墙顶梁的高度不宜大于350mm,否则会造成门洞高度不足。
2.目前住宅楼的建筑设计中普遍设置了阁楼层,阁楼层根据使用功能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用来居住使用的,二是用来仓储储藏使用的。
两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决定了结构设计时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即是以阁楼层为本还是以阁楼层的下一层为本。
如果阁楼层用来居住,那么结构处理时尽量要按正常的楼层来处理不要影响居住的功能。
反之,则要尽量把阁楼层的下一层按正常的楼层处理,不利居住的处理尽量放在阁楼层。
由于阁楼层的设置,通长情况下建筑的设计中会出现部分的屋顶露台。
这样就会使部分墙体不上升到屋面,而部分上升到屋面的墙体无根,必须要以梁来台的。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说明此情况下的结构处理:一是板,按正常情况,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就是建筑标高的,没有必要减建筑做法的。
而室内的板顶标高是要减建筑做法的,如此造成下层室内顶板不平,故建议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同室内的一样,统一减去建筑做法,这样的好处还有就是利于钢筋的拉通,方便施工。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浅谈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摘要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承重结构体系,本文从框架结构概念设计、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机计算、构造要求等要点出发,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特别是在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机计算方面,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针对“刚性楼板假定”、“偶然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等主要结构计算参数的选取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见解。
另外,还从框架梁、框架柱、节点等构造要求列举了主要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框架结构概念设计内力位移构造要求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组成的杆件体系,是最常见的承重结构体系。
由于框架结构柱网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在办公楼、教学楼、住宅楼、公寓以及商业建筑中常常采用。
下面结合框架设计过程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谈一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框架结构概念设计一个合格的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框架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的至关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控制房屋适用高度和结构高宽比,若结构的高宽比大,则倾覆力矩也大。
为了帮助设计者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结构高度和结构体系确定比较合理而经济的平面尺寸,宏观控制结构的刚度、稳定和承载力,《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了框架结构的高宽比限值。
其次是结构布置简单规则均匀。
结构简单包含有三层意思,即(1)结构的类别划分,计算模型清楚;(2)各结构构件力学功能分工,在荷载和作用下传力路线直接、明确;(3)其受力、薄弱环节及抗震性能估计把握,精细分析程序可靠。
这就要求工程师在熟练运用计算机设计程序的同时,更要掌握必要的框架结构简化估算方法。
结构规则均匀要求含平面和立面两部分,包括刚度、承载力和传力途径三个方面。
要求框架结构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竖向建筑造型和结构布置上均匀,刚度、承载力和传力途径均无突变,从而限制应力集中、过大变形和敏感薄弱部位的出现;在建筑平面上规则,结构布置均匀,尽量减少里出外进、凹凸不平,尽量避免部分结构超强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该强的强,该弱的弱;尽量使荷载和作用能用短而直接的途径传播,尽量使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重合或接近。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采用混凝土和砖砌块相结合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
在我的砖混结构设计中,我遵循了一系列的设计原则和标准,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用,最终完成了一座符合要求的砖混结构建筑。
首先,在设计中我注重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方面,我通过计算和分析,确保所选用的结构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保证了整个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我根据要求设置了合理的结构支撑和连接方式,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各种动力荷载和外部力的作用。
其次,在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我合理划分了不同的空间和功能区域,并根据需要设计了相应的结构布局和尺寸。
同时,我也根据建筑的使用需求,在结构设计中考虑了通风、日照、隔音等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性。
此外,在设计中我还注重了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在砖混结构中,混凝土和砖砌块是主要的材料,我根据其特性和性能选用了符合要求的材料,并在施工中加强了对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同时,我也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合理选择了适应性较强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施工的高效性和质量。
最后,在设计中我还注意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充分考虑了建筑在使用和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了环保型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和环保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我的砖混结构设计借鉴了设计原则和标准,注重了结构安全性、功能性、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并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措施,我最终完成了一个符合要求的砖混结构建筑。
然而,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纯砖混和底框结构设计1.1 砖混总体信息的合理选取1.1.1 结构计算总层数设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砖混平面的结构计算平面总层数,结构计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台上拉接地梁的基础层、地下室平面层、上部结构平面层和天面结构层,结构层号从1开始到结构计算总层数。
最后生成的结构施工图是按建筑层编号,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统中,可在“主菜单枛参数控制信息枛施工图控制”中设置建筑二层对应结构录入的第几层来实现结构层号到建筑层号的自动转化。
1.1.2绘图窗口X向和Y向最大尺寸。
绘图窗口总体坐标的原点在窗口的左下角,根据所设置的X和Y向最大尺寸CA D可自动控制绘图窗口的大小,输入轴网时,使整个轴网系统离绘图窗口的左边和下边保持一定距离。
当结构平面比较小时,X和Y向最大尺寸可设小一些,使右上角的空白减小;当结构平面比较大,超出当前绘图窗口,X和Y向最大尺寸可设大一些,使结构平面缩进绘图窗口。
此种情况在第一标准层并且还没有输入第二标准层平面数据时,点按按钮窗口的“显示全图”,录入系统自动调整使结构平面在绘图窗口正中,且周边留有一定空白,所以工程师一般不用设置这两参数。
1.1.3结构形式=0则所有结构平面为框架、框剪或剪力墙结构平面,=1则所有结构平面为砖混平面,=2则底下为框架结构平面,上面为砖混平面。
1.1.4 抗震烈度取6、7、8或9,只影响砖混平面的抗震验算,对底框结构平面,必须在相对应的结构分析程序的总体信息中设置抗震烈度。
1.1.5 楼面刚度类别刚性:1;刚柔性:2;柔性:31.1.6 墙体自重为砌块自重,若考虑抹灰的重量可增加自重数值。
1.1.7砌体材料(1:砖;2:砼小;3:砼中;4:煤灰)根据砌体所用材料,分别选择砖及空心砖、砼小型空心砌块、砼中型空心砌块、粉煤灰中型空心砌块等。
计算时区别在于他们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1.1.8 构造柱是否参与工作(是:1;否:0)当选择1时,将按《广厦建筑结构CAD系统说明书》附录七第9条根据砼构造柱截面积求出墙段的折算截面积来计算承载力,此时结构应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构造柱;当选择0时,将不考虑构造柱实际截面积,而只根据构造柱数量来考虑承载力是否提高10%。
1.1.9 底层框架层数当结构形式为2(即底框)时,输入底框层数,层数可大于一,当此设置超规范时,CAD结果只起参考作用。
1.1.10 悬臂梁导荷至旁边砖墙上比例和悬臂梁导荷至构造柱上比例。
砖混平面所有的梁都作为次梁输入,悬臂次梁上的荷载由构造柱、悬臂梁两边砖墙和与悬臂梁同方向的砖墙三方按设定的比例承担,工程师根据经验设定。
1.1.11 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系数分为无洞口墙梁折减系数和有洞口墙梁折减系数。
ﻫ当输入的墙梁荷载折减系数小于1.0时,软件在导荷时,将对上部砖墙传递给框架梁的均布恒载和活荷载乘以该折减系数,折减掉的均布荷载将按集中荷载作用在两端柱子上。
当梁上墙体无洞口时,按无洞口墙梁折减系数折减;当梁上墙体有一个洞口时,按有洞口墙梁折减系数折减;当梁上墙体洞口大于等于2个时,荷载不折减。
1.1.12 采用水泥砂浆(采用:1;不采用:0)各类砌体,当用水泥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0.85,抗剪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0.75,但对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抗剪强度调整系数为0.5。
1.1.13底框计算程序广厦采用所指定的空间分析程序计算底框部分的内力和配筋,砖混平面竖向恒活载自动导荷到底框顶部构件上。
1.2计算模型的合理简化1.2.1 砖混平面的标准层划分砖混平面每一结构层的抗震验算、受压验算、轴力和剪力都不同,所以CAD要求录入时每一砖混平面必须划分为一个标准层,框架部分只要求平面布置和荷载一样的就可划分同一标准层。
1.2.2 砖混平面悬臂梁的输入砖混平面所有的梁都作为次梁输入,悬臂次梁有两种输入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采用“建悬臂梁”按钮利用同方向的次梁向外延伸,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距离次梁”,利用与悬臂次梁垂直的砖墙往一侧方向挑出悬臂次梁,当单跨悬臂时常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时按单跨悬臂次梁计算,对于伸入部分的构造做法请工程师在梁通用图中加以统一说明即可。
1.2.3 砖混基础的处理砖混基础一般采用条基,材料可以是毛石和混凝土等,根据广厦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显示的底层大片墙体平均轴力(蓝色数据)人工计算基础大小,光盘中DWG子目录下提供毛石基础的剖面大样提供给工程师参考使用。
1.2.4内框结构的模型简化一般内框结构的抗震由砖墙承担,梁与柱主要承担竖向荷载的作用,可考虑把内框结构平面简化成砖混平面,梁作为次梁在CAD中按连续次梁自动计算其内力和配筋,并且考虑活--------------------------------------------------------------------------------------------2 SS设计2.1SS总体信息的合理选取2.1.1 结构计算总层数设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砖混平面的结构计算平面总层数,结构计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台上拉接地梁的基础层、地下室平面层、上部结构平面层和天面结构层,结构层号从1开始到结构计算总层数。
最后生成的结构施工图是按建筑层编号,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统中,可在“主菜单枛参数控制信息枛施工图控制”中设置建筑二层对应结构录入的第几层来实现结构层号到建筑层号的自动转化。
2.1.2绘图窗口X向和Y向最大尺寸。
绘图窗口总体坐标的原点在窗口的左下角,根据所设置的X和Y向最大尺寸CAD 可自动控制绘图窗口的大小,输入轴网时,使整个轴网系统离绘图窗口的左边和下边保持一定距离。
当结构平面比较小时,X和Y向最大尺寸可设小一些,使右上角的空白减小;当结构平面比较大,超出当前绘图窗口,X和Y向最大尺寸可设大一些,使结构平面缩进绘图窗口。
此种情况在第一标准层并且还没有输入第二标准层平面数据时,点按按钮窗口的“显示全图”,录入系统自动调整使结构平面在绘图窗口正中,且周边留有一定空白,所以工程师一般不用设置这两参数。
2.1.3 X和Y向地震荷载作用(考虑:1;不考虑:0)SS在地震力计算中,采用考虑扭转影响的层模型侧向刚度来进行地震分析,没有考虑耦联。
在非抗震区不考虑地震作用,此时工程师检查框架抗震等级是否设为4级,在生成施工图时构造要求受抗震等级控制。
2.1.4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55-1.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主要是指那些两端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由于梁两端所在的点刚度往往很大,连梁得到的内力相应就会很大,所以很可能出现超筋。
根据以往的实验依据,在连梁进入塑性状态后,允许其卸载给剪力墙,而剪力墙的承载力往往较高,因此这样的内力重分布是允许的,取0.55--1.0。
2.1.5 梁刚度增大系数(1.0-2.0)主要考虑现浇板对梁的作用,楼板和梁一起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而计算时梁截面取矩形,因此可以考虑梁的刚度放大,预制楼板结构,板柱体系的等代梁结构该系数不能放大,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
2.1.6 梁弯矩增大系数(1.0-1.3)空间分析难以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分布,当活荷载的影响较大时,为了弥补主梁跨中和支座弯矩偏小而设该放大系数,一般工程取1.2。
2.1.7梁扭矩折减系数(0.4-1.0)考虑楼板对主梁的约束作用,在计算配筋时,无条件对梁的组合扭矩进行折减,一般取0.8。
2.1.8 结构安全等级(1、2、3)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应按下表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安全等级。
ﻫ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ﻫ一级很严重重要的建筑物二级严重一般的建筑物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ﻫ注:承受恒载为主的轴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其安全等级应提高一级。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2.1.9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通过调整使梁端负弯矩减少,并增加跨中弯矩,使梁上下配筋均匀一些,一般工程取1.0,当梁端为柱或墙且为负弯矩时调幅,当梁端为正弯矩时不调幅。
悬臂梁不调幅。
2.1.10 鞭梢小楼层数顶层小塔楼在动力分析中会引起很大的鞭梢响应,结构高振型对其影响很大,所以在有小塔楼的情况下,按规范所取的振型数之地震力往往偏小,给设计带来不安全因素。
在取得足够的振型后,也宜对顶层小塔楼的内力作适当放大,放大系数为1.5。
注意:如果小塔楼的层数大于两层,则振型应取再多些,直至再增加振型数后对地震力影响很小为止。
2.1.11近远地震标志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特征周期有关,而特征周期则根据场地类别和近震、远震,应按下表采用。
?特征周期值(S)近、远震场地类别ﻫ\I \II \III\IVﻫ近震 0.20 0.30 0.40 0.65ﻫ2.1.12振型数远震0.25 0.40 0.55 0.85ﻫ振型数小于等于框架结构总层数,当总层数为1时,振型数取1,一般工程取3个振型以上,对顶部有小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应取得多些。
2.1.13 框架和剪力墙抗震等级墙柱梁板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小体积配筋率等构造要求受抗震等级控制,准确选取抗震等级将保证生成施工图时合理的构造控制。
2.1.14 活载组合值系数(0.5-1.0)计算地震作用时,求重力荷载代表值要考虑活载的组合系数,它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无影响,一般的民用建筑取0.5,公共建筑取0.8。
2.1.15 周期折减系数(0.6-1.0)周期折减系数主要用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或框架筒体结构。
由于框架有填充墙(指砖),在早期弹性阶段会有很大的刚度,因此会吸收较大的2.2.2 剪力墙的洞口处理由于SS为薄壁柱模型,墙上开洞不影响刚度,因此,对刚度影响大的洞口,可用录入系统“连梁开洞”功能开洞,同时上部用深梁连接,对刚度影响小的洞口,不用输入。
2.2.3 转换层结构的处理由于上下使用功能的变化,产生上下结构层布置的不同,设计中把前一结构层定义为转换层,转换层和转换层前的标准层输入同一般工程,转换层后的标准层输入步骤如下:1) 进入转换层后一标准层,跨层拷贝数据同前一标准层。
ﻫ2)先删除无用的墙柱梁,再删除多余的轴网,(至少应留下一个轴网用于定位新轴网,等以后再删除)。
3)根据老轴网位置,布置新轴网,布置墙柱梁板。
4) 标准层输入同一般工程输入。
5)选择“主菜单枛工程枛生成SS计算数据”,录入系统自动形成上下节点对应关系,若有警告,进行错误处理。
6) 因为形成上下节点对应关系时,录入系统自动改变了转换层数据,所以工程师须进入转换层,选择“主菜单枛数据检查”,进行数据检查,处理出现的警告。
转换层结构模型的合理性与上下节点寻找方法有很大关系,准确的上下节点对应关系保证合理的上下传力,录入系统生成SS计算数据时作如下处理:1) 上节点为矩形、圆形、异形柱和单肢剪力墙,自动以其形心找下节点,若找不到,并且该点落在主梁上,此主梁自动分断和布置一虚柱,自动处理相关墙柱梁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