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波三折素材 精品
一波三折的作文素材600字初二

一波三折的作文素材600字初二示例文章篇一:《我的“冒险”之旅:一波三折》我呀,经历过一次超有趣又超级波折的事儿,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可刺激啦。
那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打算去那个废弃的小院子探险。
那个小院子在我们村的最西边,周围都是高高的杂草,就像一片绿色的小森林把它围在中间。
从外面看,小院子的墙破破烂烂的,有些地方的砖头都掉了,露出一个个小黑洞,感觉里面像藏着无数的秘密。
我和小明、小美还有小刚一起去的。
刚到小院子门口,那扇破木门就嘎吱嘎吱地响,像是在警告我们不要进去呢。
小刚胆子最大,他第一个冲进去,还大喊:“看我多勇敢,你们可别是胆小鬼哦!”我心里有点害怕,可是又不想被他们笑话,就硬着头皮跟在后面。
一进院子,里面全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有一些破椅子倒在地上,像是被谁扔在那儿不要了。
还有一个大水缸,缸里黑乎乎的,不知道有什么。
小美吓得紧紧拉着我的胳膊,说:“这里好吓人啊,会不会有什么怪物啊?”我安慰她说:“哪有什么怪物呀,都是自己吓唬自己。
”可其实我自己心里也在打鼓呢。
我们继续往院子里面走,突然听到一阵“簌簌”的声音,就像有什么东西在草丛里快速跑过。
小明一下子就躲到了我的身后,说:“哎呀,这是什么声音啊?不会是蛇吧?”我的腿都有点发软了,但是我装作很镇定的样子说:“蛇怎么会在这里呢,可能是小老鼠吧。
”不过我还是忍不住东张西望,生怕真的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冒出来。
这时候,小刚发现了一个小屋子,屋子的门半掩着。
他兴奋地说:“走,咱们去那个小屋里看看,说不定里面有宝藏呢!”我们几个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他过去了。
小屋里黑漆漆的,只有一点点从窗户缝里透进来的光线。
我们刚走进小屋,门“砰”的一声就关上了,把我们几个都吓了一跳。
小美都快哭出来了,说:“我们出不去了,这可怎么办呀?”我也慌了神,但是我告诉自己要冷静。
我开始摸索着周围的墙壁,想找到开门的办法。
突然,我摸到了一个小把手,我用力一拉,一道暗门开了。
第4讲 让叙事一波三折-2021年中考作文高分技法

第四讲让叙事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篇记叙文,倘若一味平铺直叙,没有起伏变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要想避免流水账,让叙事一波三折,令读者印象深刻,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叙事角度的新颖性。
要使叙述的事情生动,就必须精心挑选一个新颖独特的叙事角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叙事的“切入点”。
比如我们平时看到过很多写父爱的文章,为什么惟独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呢?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自清先生选择的叙事角度与众不同,他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特殊环境、特殊地点下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描摹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而独特,体现出的感情也就更为浓烈。
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了。
因此,要把事情叙述得生动,就必须精心挑选一个好的叙事角度。
2.注意叙事情节的曲折性。
同样的一件事,平淡、拖沓、老套的叙事方法,是不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的。
如果在叙事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如悬念法、误会法等,设置跌宕起伏的的情节,这样就能使所叙述的事情生动起来,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3.注意结尾的留白。
为了避免结尾平淡,我们可以在文末故意留白,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可以用反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文章有余音绕梁之味;还可以在文章结尾设置一种情境,然后用省略号作结,给读者留下自由的想象空间。
技法一:设置悬念。
悬念俗称“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人人都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行文中设置悬念,能把读者推向一个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中。
因此,设置悬念也是把记叙文写得引人入胜的重要技法。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引人入胜的魅力。
设置悬念的常见方法有如下几种。
1.标题富有悬念。
针对半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我们可以拟一个富有悬念的作文,激起读者探究内容的欲望。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一波三折描述,人物形象饱满(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一波三折描述,人物形象饱满(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一人一事的记叙文由于事件单一,如果处理不好人和事之间的关系,往往会给人留下材料单薄的印象。
因此,写一人一事的记叙文,要做到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
行文时通过一波三折的事件描述,把事件写得波澜迭起,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使事件厚实,人物形象饱满。
【出招】牛局长的电话阿虎自从牛德生当上局长后,就很少回家看望住在乡下的父母亲,二老也难得到县城儿子家住个十天半月。
乡下离县城有七八十里地,平常联系也不方便,有急事还得跑到五六里远的小镇打电话。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八点多钟,牛局长刚到办公室坐下,女秘书就接到一个电话:“请找牛娃接电话!”电话是牛局长父亲从家乡小镇的电话亭打来的,老伴昨夜去世,他一大早赶五六里路跑到镇上打电话通知儿子,结果儿子家没人接电话,只好打到儿子办公室来。
“牛娃”是牛局长的乳名,女秘书自然不知道。
“我们这里没这个人!”女秘书“啪”的一声将电话挂上了。
牛局长父亲不禁纳闷:自己的儿子不是一局之长吗?怎么会没这个人?老伴因病去世,做儿子的不知道怎么行?牛局长父亲急得团团转,不由得摸起后脑勺,突然急中生智:单位里不都兴称官职吗?不妨找“牛局长”试试。
于是又提起电话拨了一次,接电话的仍是刚才的女声:“喂,请问找哪位?”“请问牛局长在不在?”“等一下,我看看。
”女秘书放下电话,去给牛局长传电话。
牛局长一听是找“牛局长”的,以为又是哪个单位的事要协调,于是对女秘书说:“就说在开会,等会儿再打。
”女秘书拿起电话,回了句“牛局长在开会,等会儿再打”,就把电话挂断了。
牛局长父亲不知道儿子为何不接电话,只好等了一会儿又将电话拨过去,接电话的仍是那个女的:“请找牛德生接电话!”这回牛局长父亲换了一种口吻,相信这下儿子该接电话了吧。
女秘书听了这种口气,知道这人肯定和局长关系不一般,赶紧过去传话。
牛局长一听是找“牛德生”,认为不是同学就是亲戚求他帮忙,只是将手一摆:“就说我不在!”女秘书照局长的意思回复过去后,就挂机了。
一波三折写人记事作文指导

【典例赏析】爸爸是个男子汉爸爸的单位倒闭了,为了生活,爸爸和二叔办起了明富鞋业公司。
爸爸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买地,砌房子、搞装修、绘图纸,有时竟一连好几天都不回家。
工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把公司办起来了,而且效益还不错。
天有不测风云。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
忽然,公司的张爷爷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我们家:“着火了!着火了!公司里着火了!”我们一家都惊呆了。
爸爸一怔,扔下舀汤的勺子,吼了一声“天塌下来了!”冲出大门向厂里跑去。
大火熊熊地燃烧着,张爷爷、顾大伯用灭火器救火,邻居们也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大家纷纷端水救火,但是无济于事,火越烧越大。
要知道,早上刚进了一批货。
这一烧,新旧家当都付之一炬了。
爸爸急得直往火里闯,他要与火拼命了。
妈妈一边拉着爸爸,一边哭着喊我:“快来拦住你爸爸啊!”我放下水盆死死抱住爸爸的腿:“爸爸!你不要命了,我们怎么活?”第二天,我发现爸爸眼圈黑了,人也瘦了。
但也奇怪,爸爸依然像往日一样准时到公司去,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忍不住问他:“爸,公司是不是不行了……”爸爸打断了我的话:“过去的已经过去,还谈什么呢?事在人为,还可以再来。
”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
他重新贷款,重建工厂,又没日没夜地干上了。
我整月看不见他,因为他晚上回来很迟,早晨在我起床之前他就到公司里去上班。
苍天有眼,天道酬勤。
爸爸终于又把公司建起来了,效益慢慢地比当年还要好。
摸着“明富鞋业公司”的厂牌,爸爸由衷地笑了,大家也都为他高兴。
今天,公司一片大好风景,仅一座大门楼子的造价就有几十万,天南地北的客户无不啧啧称赞。
爸爸,您说的对,事在人为,人要笑对挫折,决不向困难低头。
爸爸,您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爱您!敬您!我的阅读体验:(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2)本文的“起伏”体现在哪里?【赏析】文章分两个“抑扬”的层次,也就是说,设置了两个波澜。
第一个层次:爸爸所在的单位倒闭了,是“抑”;和二叔办鞋业公司是“扬”。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一、一线串珠“一线串珠”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记叙。
这“一线”从文章的内蕴来说就是“中心”,从外在表现来说,它要借助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就是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各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一条线。
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下面来欣赏冰心的《笑》: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
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
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
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
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
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
——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
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
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
初中作文指导:叙事如何做到一波三折

叙事如何做到一波三折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的确,平铺直叙的作品,往往让人感觉一览无余,毫无情致;而跌宕起伏的作品,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给人感觉妙不可言。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呢?同学们不妨借鉴下面几种常用的叙事方法:。
一、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指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叙事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很好的例子。
【抑】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扬】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扬】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二、巧设悬念设悬念,又称为“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于人都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法恰能将读者这一心理欲望激发出来,起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如牛汉《我的第一本书》的开头: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024年浅谈初中生如何把记叙文写得一波三折

2024年浅谈初中生如何把记叙文写得一波三折一、理解一波三折的含义一波三折,顾名思义,是指故事情节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多次起伏、转折和变化,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在记叙文中,一波三折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此,初中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应该注重情节的安排和转折,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二、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初中生在写记叙文时,应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提炼素材,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事件进行描述。
同时,在描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生动的语言将事件还原出来,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三、巧妙设置悬念悬念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初中生在写记叙文时,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例如,在文章开头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令人好奇的情节,引导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同时,在文章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适时地加入一些转折和冲突,使读者对故事的发展产生更多的期待。
四、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记叙文中,初中生可以通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场景、刻画人物;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来丰富文章的情节;还可以使用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些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五、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在写记叙文时,初中生需要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文章中的情节应该紧密相连、逻辑清晰,不能出现跳跃或矛盾的情况。
同时,情节的发展也要符合常理和逻辑,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的情况。
只有保持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才能使文章更加通顺流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六、反复修改和润色写作是一个不断修改和润色的过程。
初中生在完成记叙文初稿后,应该反复修改和润色自己的文章。
在修改过程中,可以关注文章的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细节描写等方面,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反复修改和润色,可以使文章更加完美、更加引人入胜。
一波三折记叙文作文指导

一波三折记叙文作文指导一波三折是指在做一件事情时,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但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最终达成了目标或完成了任务。
一波三折的经历不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重要性。
写一篇一波三折的记叙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的结构安排,包括开头、故事情节、高潮和结尾。
2. 常用的叙述方法,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叙述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3. 简洁明了的叙述语言,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话语来描述复杂的情节。
下面是一篇简单的作文示例:我曾经试图学习弹钢琴,但总是遭遇梦魇。
在尝试了两次失败后,我曾一度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弹钢琴。
但是我不服输。
第一次我尝试在网上学习。
我认为这会是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因为我不需要去上课,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但是我很快就发现这样不会带来好的成果,因为我没有老师来纠正我的错误,而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二次我尝试在学校学习。
我找到了一位专业的老师来教我弹钢琴,但是他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我。
他的要求很高,我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把我的错误过分地挑剔,让我变得越来越没信心。
最后,我决定从头开始。
我在网上搜索了各种学习资源,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资料。
我开始找到一个可靠的老师,他不仅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知识和绝对的耐心,而且能够帮助我逐步改善我的错误和对自己的信心。
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
当我开始弹钢琴时,我发现自己进展缓慢,很难坚持下去。
但是我没有放弃。
我每天练习很长时间,每次都努力弥补之前的失误。
或许这个过程很苦涩,但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努力,人们就能够在生活中各个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
通过这样的经历,我真正明白了坚持和不屈服的重要性。
我也学会了不断查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寻求专业老师的面对挑战。
这不仅给我的学习之路带来了帮助,而且也使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坚强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波三折
【导语】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
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示例】
我的零用钱
我的零用钱不多,一个月才五元,在当今的中学校园里,这可谓是“低薪阶层”!对此,我当然是颇有微词的。
每每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我总是死缠着妈妈多给些,可她却一味用手戳戳我的脑门儿,半笑半怒地说:“小孩子,要那么多钱干吗?”这时,我只能无奈地撅着嘴,怏怏而走,而对快要步人“花季年龄”的我仍被称作“小孩子”,实在感到不平。
多少年来,我从未享受支配自己“红包包”的欢愉,这些我意外得来的零用钱,总是无情地被妈妈“贪污”了,为此,我总责怪妈妈过于“吝啬”。
就这样,从小学熬到初中,又从初一熬到初三,在口袋空空的日子里、我只好作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直线运动。
因为我知道,商店、小吃街与“贫穷”的我是无缘的。
今年春节又到了,我照例去舅公家拜年,见到了与我同岁的表姐阿芳。
交谈中,阿芳突然问我:“你一个月有多少零用钱呀?没我多吧?”我一愣,不解地摇了摇头。
她伸出一只手。
“伍元嘛,和我一样。
”我心想。
“五元——”她瞪大了眼,吃惊地望着我,“是五十元!”她说着,骄傲地抬起头。
我一听,咋了咋
舌,天哪,竟是我的十倍。
望着她那略带嘲讽的眼神,我只觉得有种莫名的感觉。
在回家路上,我终于忍不住了:“妈妈,我已经不是小孩了,已经有支配零用钱的能力了。
我不想像苦行僧那样的自虐,或许,这样说有些过分,但我确是认真的。
妈妈,请多给我一点吧,好吗?
妈妈笑了,我有些意外。
那淡淡的笑容中,似乎还隐藏着什么,我有些迷惑了
到家了,我还在琢磨着妈妈刚才的笑容。
走进房间,灯一亮,“哇!”我不禁惊呼起来。
在我的床边,竟放着一台崭新的打字机和一把梦寐已求的吉他。
我疾步跑过去,只见在打字机上放着一封信,是妈妈的笔迹,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一行
行娟秀的笔迹跃人我的眼帘:
“……捷,在你面前的打字机和吉他是你的,是用你自己的钱买的,有些意外吧!这些钱,就是你那‘苦行僧’似的自虐省下来的,权作给自己16岁的‘见面礼,吧!你不知不觉已长大了。
今年的压岁钱就由你自行支配吧。
今后每月零用钱上浮10元,我相信你!
我省下来的零用钱?什么时候?噢,近几年来收到的压岁钱竟那么多?我欣
喜若狂了,想不到多年来的“磨难史”竞换来如此丰硕的果实。
忽然间,我发现妈妈在我身后,正慈祥地望着我。
哦!我明白了,一下子全明白了,妈妈平时那样“吝啬”,正是为了
“妈妈,我以后的零用钱依旧五元钱。
我已经习惯了。
余下的,包括压岁钱,还是由你安排吧!我……我还是做我的‘苦行僧’吧!
“傻孩子,你长大了,也懂得节俭了,妈妈放手了。
”说着拍了拍我的肩,笑了。
她笑得那样但然,那样欣慰,我只觉得有一种深深的、强烈的爱扑向我。
爱融化了我。
【借鉴】
①一波三折。
一个关于“零用钱”的故事并没有平铺直叙,报流水账。
一个月五元的零用钱,实在太少,要妈妈“加薪”,妈妈却坚持不答应,文章发端便起波澜。
接着写与表姐阿芳比零用钱,从“不解”到后来的惊诧与尴尬,这是一层波澜;与妈妈力争增加零用钱,得到妈妈一脸无言的笑容,弄得“我”迷惑,又是一层波澜。
床边出现了崭新的打字机与吉他,“零用钱”之迷终于解开,文章结尾再起波澜,妈妈要给我零用钱加码,“我”却希望维持现状,依然照旧。
从闹着要加零用钱到坚持
不要加零用钱,一个小故事被演绎得波澜叠起。
②欲扬先抑。
写“零用钱”的故事,赞扬的是母亲,在母亲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教育子女不要乱花钱,积少成多,把钱花在“刀口上”。
母亲确实做到了对子女的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写法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先写妈妈的“吝啬”,给自己的零用钱少,而文章的结尾却是母亲要给“我”加零用钱,我却坚决不要,坚持“还是做我的‘苦行僧…,此时,母亲对子女拳拳的爱心、教育子女一番苦心获得的效果得到了突现,母亲形象的感染力度就进一步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