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王维唐诗鉴赏
王维《辛夷坞》赏析

王维《辛夷坞》赏析《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诗名《辛夷坞wu4》,“辛夷”:【即“紫玉兰”、“望春花”,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
《楚辞·屈原·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坞wu4”:【地势周围高,中间凹的地方。
《后汉书·董卓传》“又筑坞于睸。
”】“辛夷坞”:开满辛夷花的凹地,这个名字可能是王维他们给命名的。
《辛夷坞》是《辋川集》的第二十三首,按惯例,我们先来看裴迪写的《辛夷坞》:《辛夷坞》裴迪“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字词典故“合”:【合拢。
】“王孙”:【《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王夫之通释:“王孙,隐士也。
秦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芙蓉”:【“荷花”的别称。
】“乱”:【使混乱,使紊乱。
】赏析裴迪说,这是一片绿色堤岸与春草合围的凹地,王孙们到此自然会留下游玩。
更何况有这许多美丽的辛夷花,那颜色真是让人与芙蓉花混乱了。
看来,这个“辛夷坞”是一片堤岸与春草合围的凹地,“王孙”指隐士,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就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裴迪觉得“辛夷坞”就是王孙们喜欢居留,游玩不归的好地方。
而这里又有着许多的“辛夷花”,那颜色足以让人与芙蓉花混乱了。
裴迪这样的介绍,没见过“辛夷花”的人其实没什么概念。
古诗中的“芙蓉”一般指“荷花”,裴迪前面提到了“绿堤”,不知堤的另一头是不是就有水中的荷花?好,我们来看王维是怎么描写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字词典故“木末”:【树梢。
屈原《九歌之三·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qian1芙蓉兮木末。
”,“搴”:拔取。
】“芙蓉”:【古时多指荷花,是荷花的别称。
】“发”:【开花。
】“萼”:【花萼,萼片的总称。
包在花的底部和外部。
南北朝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赏析王维说,“辛夷花”是树梢上长出的“芙蓉花”,它在山中悄悄地生发着红色的花苞。
王维《辛夷坞》诗歌鉴赏

王维《辛夷坞》诗歌鉴赏《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该诗以其自然灵秀的描写,流畅平和的节奏,与意蕴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唐诗中不可忽视的佼佼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辛夷坞》诗歌鉴赏。
一、诗歌背景《辛夷坞》是王维的山水诗之一,这篇诗的背景是王维和他的朋友们在太原辛夷坞游玩时,感叹景色美妙,遂写下了这篇神韵奇妙的诗词。
王维在创作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如风声、翠色、山光等,表现了他对景色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二、诗歌内容《辛夷坞》全诗共十六句,描绘了夏日午后辛夷坞醉人的山水景致,以及诗人对生命的几番感慨。
诗中所描绘的风景中夹杂着人文符号,如:石屏垂红、桃花潭水深千尺、泉声咽危石。
这些描绘,虽然不升腾于破碎太空、奔逐于敞开海洋,但却极尽了它们所能给诗歌带来的各种构建力量。
同时,也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迷惘与感性的回应。
三、诗歌特色1. 山水清新却婉约,诗歌山水清新幽邃,而王维的描写则富有古典大气。
全诗细致而又富有意境,展示了王维诗歌中独特的“情景交融”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少有的“我”字出现《辛夷坞》中,王维少用“我”来描绘自己个人的情感世界,而更多借助了清新的山水来表达思乡、思亲、思旧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情感交融。
3. 平易近人的语言王维,诗歌中简单的语言却高度呈现了诗人的情感以及所感。
使用富有节奏感的五言与七言进行贯穿字画,增强了文本的流畅度。
4. 中国文化特色在《辛夷坞》这篇入木三分的诗中,王维对自然景致的表达不仅抓住了气象特征,而且在古代中文客体符号和意识形态模式的遗迹里表现出了重要价值。
四、诗歌意义1. 山水态度的表达创作中,王维采用了一种平和、淡雅、自然的山水态度,赞美和感受到自然之美,让人产生了精神上的舒适和愉悦。
2. 人生哲理的思考然而,田园的意象中,与自然景物反复沉淀的思考更加让人深刻。
《辛夷坞》诗中,王维则是以自然的视角,瞩目了细节、捕捉瞬间,将片段琢磨成哲理。
王维诗词《辛夷坞》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辛夷坞》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全诗短短四句,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辛夷坞》【年代】:唐【作者】:王维【内容】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赏析】: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杪。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的《辋川集》给人的印象是对山川景物的流连,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现诗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宁静淡泊。
这些诗集中在组诗的末尾,象《辛夷坞》下面一首《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颇有些傲世。
再下一首,也是组诗的末章《椒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辞》香草美人的情味。
王维《辛夷坞》赏析

王维《辛夷坞》赏析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诗鉴赏: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这首诗描绘深山幽涧中辛夷花自开自落的自然景色。
前两句,将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写它开得那样猩红艳丽,而且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显得那样的高标傲世。
诗人化用了《楚辞》句意,选取美的喻象并敷彩着色,展示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机。
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把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
它自开自落,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
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他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白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与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存在。
也许,他写辛夷花仅仅为了说明宇宙自然虽有色而实空、虽动而常静的佛禅义理,但我们却在这空寂之境中,感受到了大自然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生命脉博的跳动,还有一种甘于寂寞、冷落超然的感情。
同是以空寂之心观照山林,《鸟鸣涧》描写桂花落、明月出、山鸟鸣,捕捉的是特定的春山静夜之景,在空寂中透出生机,也透出一股恬美温馨迷人的气息,而这首《辛夷坞》仅写辛夷花寂寞地在亘古寂静的涧户中自开自落,却使人在这诗意的一瞬中仿佛经历了千载万世,诗中涵盖了无尽的时间,在空寂中更显得冷清。
同是以动写静,《鸟鸣涧》侧重以声写静,主要从听觉感受方面捕捉自然界的声息音响借以反衬静境;《辛夷坞》则主要渲染视觉意象的花的色彩及其自开自落的动态。
清人李锳《诗法简易录》称这首诗“幽淡已极,却饶远韵”。
辛夷坞王维诗词赏析

辛夷坞王维诗词赏析辛夷坞王维诗词赏析王维《辛夷坞》赏析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杪。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的《辋川集》给人的印象是对山川景物的流连,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现诗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宁静淡泊。
这些诗集中在组诗的末尾,象《辛夷坞》下面一首《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颇有些傲世。
再下一首,也是组诗的末章《椒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辞》香草美人的情味。
裴迪在和诗中干脆用“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点破。
因此,若将这些诗合看,《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
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
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
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
王维《辛夷坞》赏析

王维《辛夷坞》赏析王维《辛夷坞》赏析《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赏析】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杪。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的《辋川集》给人的印象是对山川景物的流连,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现诗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宁静淡泊。
这些诗集中在组诗的末尾,象《辛夷坞》下面一首《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颇有些傲世。
再下一首,也是组诗的末章《椒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辞》香草美人的情味。
裴迪在和诗中干脆用“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点破。
因此,若将这些诗合看,《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
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
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
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
王维《辛夷坞》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辛夷坞》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
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户:涧口,山溪口。
纷纷:他本作“丝丝”。
译文: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
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赏析: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杪。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的《辋川集》给人的印象是对山川景物的流连,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现诗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宁静淡泊。
《辛夷坞》赏析

《⾟夷坞》赏析⾟夷坞⽊末芙蓉花,⼭中发红萼。
涧户寂⽆⼈,纷纷开且落。
赏析 ⾟夷坞,蓝⽥辋川(今陕西省蓝⽥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
坞,四⾯⾼、中部低的⼩块地⽅。
这⾸《⾟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之第⼗⼋⾸。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幅幅精美的绘画⼩品,从多⽅⾯描绘了辋川⼀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种环境⽓氛和精神⽓质。
⽊末芙蓉花,⼭中发红萼。
⽊末,指树杪。
⾟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笔,所以⽤⽊末⼆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夷,⾟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也近似荷花。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夷花,⾊与芙蓉乱的句⼦,可⽤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间,⾟夷在⽣命⼒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间洒下⽚⽚落英,了结了它⼀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写出了⼀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
⾃唐⽞宗开元⼆⼗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派反动势⼒上台,朝政⿊暗,社会⽭盾⽇趋尖锐。
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分不满⽽⼜⽆能为⼒,内⼼⽭盾,产⽣退隐归⽥的思想⽽⼜恋于禄位。
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和辋川建⽴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活。
辋川诗以⽥园⼭⽔为题材,描绘⾃然优美的景⾊,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的苦闷。
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有(《孟城坳》),上下华⼦冈,惆怅情何极(《华⼦冈》)。
特别是紧接《⾟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
《世说新语》第⼆⼗⼋:桓⽞败后,殷仲⽂还为⼤司马咨议,意似⼆三,⾮复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夷坞》王维唐诗鉴赏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全诗短短四句,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
辛夷坞(wù):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
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木末:树梢,枝头。
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白话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创作背景】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安史之乱以前。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
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下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赏析】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
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开得那样猩红艳丽。
而且,它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的高标傲世。
诗人化用了《楚辞》句意,选取美的喻象并敷彩设色,表现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机。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诗人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
它自开自败,
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
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