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理论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质是为了培养具备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的人才,因此其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化,学生的课程观念也更加实践化。

而ESP教学则更加注重满足学生在职场中所需的语言能力和技能,是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

ESP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职业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技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ESP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教学目标与任务驱动在ESP教学中,教学目标和任务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具体的任务需求。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 ESP教学也要遵循目标与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将实际任务作为主导,并针对实际任务进行重点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领域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以案例为中心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ESP教学中更是被广泛应用。

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实践,掌握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参与度高ESP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角色扮演中的引导者。

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互动,积极创设语言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4. 模拟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ESP教学中的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从理论和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模拟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的职场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更快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ESP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情境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综合能力。

为了评估ESP教学策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学生测评:通过学生的期中和期末测评来评估ESP教学策略的效果,对学生成绩和参与度进行分析,以了解学生对ESP教学的认识和掌握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ESP理念下的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ESP理念下的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ESP理念下的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理念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学习目的来设计和实施英语教学。

随着中国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兴办大学英语专业,并且逐渐引入ESP理念,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和社会实际需要。

本文将从ESP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角度出发,探讨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在ESP理念的指导下,更加注重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这些学校一般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设计针对性强的英语课程,如医学院校将注重医学英语的教学,工科院校将注重工程英语的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将会增加专业英语、学术英语、职业英语等课程,以满足学生日后在专业领域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ESP理念下的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目的,选取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例,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化,包括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任务型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ESP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将更加注重英语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教师还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并且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如论文写作、口语演讲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ESP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支持。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同时接受不断的专业培训,了解最前沿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

学校也需要从教学资源方面提供支持,包括英语教学设施、教材和资源的更新、实践教学条件等,以确保ESP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09期总第657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面临转型,亟待改革。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ESP教学的现状、困境和改革的必要性等,并结合当前时代特点,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作者简介:肖芳芳(1990.03-),女,湖南邵东人,三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国别与区域研究。

一、引言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简称ESP)是具有明确专业用途学习目的的英语学科门类,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当前,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多元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

在此背景下,培养“懂专业、通英语”的专业人才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同时,大学英语ESP教学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外,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传统单一的通用英语教学(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简称EGP)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

因此,构建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个人学习和发展需求等,来分析进行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需求与办学定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用人单位对既懂专业又掌握专业领域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各行业对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求贤若渴。

ESP理论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探析(全文)

ESP理论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探析(全文)

ESP理论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探析(全文)【摘要】随着高校英语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已被教学工应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处于被更新的过程中,而且也已不能够完全满足英语学习者的需求。

本文从ESP教学理论的视角下分析这种教学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并剖析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把这种理论有效地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进行系统地、深入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EPS理论高校英语教学方法设计一、ESP 理论的由来ESP是一种源于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英文缩写,意为“专门用途英语”。

这种理论经过各国教育者与学者的四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ESP教学在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早己形成了体系。

关于这方面的学术文章与著作给我们现在的研究提供了宝贵丰富的资料。

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兴起ESP教学的,起初被大多数高校定义成科技类的专业英语,1985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把ESP阅读归位必修课。

2000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其中有一类相关专业课程,即ESP课程。

这种相关类的专业课程,主要是指从事一些特定的、特殊的学科的专业英语,它产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未来职业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能够适应与控制这种英语交流,提高运用英语的整体能力。

Halliday 提出的ESP 具备四个基本特征:要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源动力;学习内容的专业与特殊性;整体学习中的句法、语境和词汇的重点都会紧紧依托于特定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普通的英语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上述我国ESP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对ESP教育越来越重视。

二、ESP理论下英语教学方法设计由于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要有效地运用ESP理论,把它作为专业性英语教学的主体体系,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寻找新的理论框架,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这些院校的特点是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成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ESP教学特点1.针对特定领域的需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效能。

ESP教学是以学生特定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实际情况作为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因此,ESP教学与一般的英语教学有所不同。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的需求普遍与在校学习或未来工作相关。

因此,ESP教学的内容应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增加实际情况的运用和教学案例的分析。

2.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ESP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教育。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ESP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探索和实践机会。

二、提高英语能力的策略1.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注重实践和反馈。

英语听说能力是学生进行ESP教学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增强其英语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和反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实际场景下的对话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2.强化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训练,注重实际应用。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功。

在ESP教学中,词汇和语法的知识点应该注重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游戏、小测试、小测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课外实践。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相学习也是ESP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和分享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扩展学生的应用场景和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一、ESP教学的特点与重要性ESP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专门的英语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应用。

ESP教学与一般的英语教学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背景,因此具有以下特点:1. 针对性强:ESP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以及特定背景下的语言运用情况,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2. 实用性强:ESP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

3. 融合性强:ESP教学通常需要融合各种学科知识和专业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提高跨学科交流和合作能力。

由于ESP教学具有以上特点,它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需要具备足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ESP教学正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英语学习途径和技能提升机会。

如何设计和实施好ESP教学策略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二、ESP教学策略研究1. 课程内容设计在ESP教学中,课程内容设计是关键的一步。

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使他们能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要求,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内容。

2. 实践教学活动ESP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模拟专业场景下的交流对话、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专业论文写作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

3. 教材选择和开发ESP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背景,选择或开发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探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因此,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

在这种形势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此,还探讨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因学生制宜,因教学条件制宜,展开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一点启示。

标签: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用型;大学英语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8.0610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然而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英语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然是迫在眉睫,需要重新进行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高等教育要不断深化改革,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要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

因此,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做出改革,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结合未来工作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将专业用途英语(ESP)教学纳入到大学英语课程当中来。

1 当前外语教学的现状在整个大学的学习中,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却是备受社会各个阶层诟病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学生毕业之后看不懂英语的商品说明书、商业合同或者文书,不会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或者撰写学术论文。

在校学生当中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甚至大为下降;有人认为他们从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没什么收获。

很多学生上课感到无聊乏味、甚至反感,课堂上提不起精神,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结果呢?束定芳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九大问题,“需求分析缺位”位居第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的研究。

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对ESP教学的概述和特点分析。

随后详细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际教学效果。

最后进行ESP教学的评价,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并为教学实践提供启示。

希望未来能继续深入探讨ESP教学策略,为教育教学改革持续贡献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ESP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教学策略、案例分析、评价、总结、展望、研究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学策略尚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有必要对ESP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策略,分析其特点,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ESP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ESP教学进行评价和总结,以期为ESP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on ESP teaching strategie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lies in its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pursuing specific professional fields. By investigating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thods of teachin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ducators can better cater to the linguistic needs of students preparing for careers in specialized areas such as business,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more. This research is crucial in ensuring that students receive the necessary language skills and knowledge required for success in their chosen fields.1.3 研究目的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and insights for educators and curriculum designer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SP teaching. By identifying the key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of ESP teaching in this context, the study seeks to offer practical solutions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that can better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careers.2. 正文2.1 ESP教学概述ESP教学概述是指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P理论与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语言作为
一门工具,学生在未来所从事行业中能够学以致用。

esp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指一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esp理论设计课程、选编教材和培养师资等,有利于弥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esp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1)06(b)-0199-01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而变革的宗旨是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本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必须以应用为指导,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科教育和应用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构建应用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以英语为交流工具,了解、借鉴、获取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吸收国外文化精髓,力求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1 esp理论的概述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如旅游英语、外贸英语、财经英语、商务英语、工程英语等。

esp教学理论是由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在当时,世界各国已逐步从二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贸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国际旅游、科技交流等全球范围内的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也日益得到加强,成为了一种世
界性的语言。

但因为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概念,确立新的概念,即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教,培养学生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而随着语言学领域的革命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强调学习者个人的需求和兴趣,认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教学的重心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teacher-centered)转向“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并最终转向“学习中心”(learning-centered)。

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都为esp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了满足各类人员学习英语的需要,esp便应运而生了。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可在教学安排、授课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要求等环节上得到具体体现。

它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突出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以及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其核心是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只是通过“学”而起作用。

具体来讲,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产出技能,学以致用。

强调语言产出技能的培养首先需要确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性,教学重点应突出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考试标准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这一主导思想。

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组织作用,避免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现象,让学生具有较强的
语言实践愿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有意识地
在课上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地投入到相关的语言活动中去,从而
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esp理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专门用途英
语教学将是其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具体地说,esp理论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如下启示: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师资。

esp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一方面是语言老师,能讲授抽象的语言规则,另一方面也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具备引导学生
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双师型”师资培养是其中一项有效而意义深远的良策,通过让欠缺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或欠缺语言知识的专业老师参加学习、培训和进修,提高相应的专业或语言能力,以建成一支能从事esp教学的特殊教师队伍。

另一解决途径是开发合作教学模式。

通过专业教师协助外语教师教学,或为外语教师和学生提供讲座、辅导,以消除专业教师懂专业知
识不擅长语言教学,而外语教师精通语言教学但不懂专业知识的矛盾。

其次, 选择适用的教材。

教材选择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结合专业的原则——esp教材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专业相联系。

(2)符合教学规律的原则——esp教材一方面,应确保能提供通用、恰当的语言材料,遵循语言教学的一般过程。

另一方面,应根据目的需要安排专业知识项目,建立语言情境的专业知识学习系统。

(3)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的原则——esp教材的内容应紧跟时代步伐,教材编写规范,用语恰当,体系合理。

(4)激励学习的原则——esp教材的内容应该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所配备的练习和设计的活动应形式多样、有一定的深度;能提供给学生操练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第三,采取恰当的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教师的备课设计等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的。

由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有限,学校应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各种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由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迥异,教师应根据其语言水平差异,在教授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时采用不同的教学路径,在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合理设置课程。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合理设置,有个先后次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其进行分流,让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英语学习。

esp课程既可以作为必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与专业课同步进行。

另外,根据学校的不同,esp也应区别“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该
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校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的方式”。

4 结语
我国在国际领域的开放日益扩大、交流日趋频繁,极大地提升了英语的地位,因此,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sp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和学习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顺应时代和市场的要求而生,势必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希望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esp理论能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莉.esp理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
[2] 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
界,2002,1.
[3] 范谊.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框架构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4] 戴明忠.esp及大学英语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
[5] 吴静.esp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