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奥秘讲解教案

合集下载

体温调节教学设计

体温调节教学设计

3.5 体温的控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二、教学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

1、新课引入照片:冬眠的青蛙。

问1:青蛙为什么会冬眠?答:……变温(冷血)动物问2:人会冬眠吗?答:不会。

问3:两者有何本质区别,导致青蛙冬眠,而人不冬眠?答:人的体温恒定,恒温动物。

【设计意图】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做合理的适当的引导,避免填鸭式教学。

通过合理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2、新课教学(1)恒定的体温问4:恒定的体温?你对恒定二字的理解?答:学生的回答可能各种各样。

教师不作任何评价随即展示课前要学生完成的任务。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口腔温度)成员上午6h上午10h中午12h下午2h傍晚6h晚上9h母亲37.0℃37.2 ℃37.3℃37.4℃37.2 ℃37.1℃父亲36.8℃37.0℃37.1℃37.3 ℃37.1℃36.9 ℃自己37.1 ℃37.3 ℃37.4 ℃37.5 ℃37.3 ℃37.1 ℃数形转换学生小结:体温恒定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恒定,而非恒定在某一温度。

【设计意图】1.要防止前知识对新学知识的影响:在科学或数学教学中,“恒定”一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一成不变。

2.此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测量,自己感知体温恒定的含义,相较于老师直接告知,效果更好,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数形转换能力是目前很多学生所不具备的。

【继续活动】展示更多学生所测量的体温(有目的展示,寻找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比较,尝试得出一些结论。

注意:1.数据一定要有代表性。

2.数据要尽可能多。

体温表的来历 说课稿

体温表的来历   说课稿

八年级双语班《体温表的来历》课文理解第二课时----说课稿和田县二中李静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双语班上册的第七课《体温表的来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一套教材坚持“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倡导“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而不是全部内容”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主体地位。

课文的选材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点,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较高,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2、本课分析这篇课讲述了伽利略艰难发明体温表的过程和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教育学生要像伽利略一样有善于思考,奋勇前进,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适用教学对象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班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的叙述次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3.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文章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自学能力,汉语思维及汉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教育学生做任何事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坚持不懈,不畏艰难,才能获得成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能够正确的回答课文有关问题处理方法:采用多读,组织合作探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分析等方法解决重点、难点。

1根据本课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的教法是提问法、讲解法、引导法、点拨法,其中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2、说学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知识方面:(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2)体温的调节(知道)。

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一、引言910年英国斯科特(ScottRobertFalcon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

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12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450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低至零下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二、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37.2℃36.7℃37.4℃【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面对全班同学的数据,如何进行比较?(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2)如何使比较的结果更直观?(组织学生绘制直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比较项目: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绘制上述比较的直观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井得出结论:.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

初中科学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

初中科学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温的概念,知道体温的计量单位。

2. 掌握体温的正常范围,了解体温的变化原因。

3. 理解体温的控制机制,知道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体温的概念及计量单位2. 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变化原因3. 体温的控制机制4. 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温的概念、体温的正常范围、体温的控制机制。

2. 教学难点:体温的变化原因、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体温的重要性。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体温的概念和控制机制。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

4.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温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体温的概念及计量单位:讲解体温的概念,介绍体温的计量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3. 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变化原因:讲解体温的正常范围,分析体温变化的原因,如环境温度、运动等。

4. 体温的控制机制:讲解人体如何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恒定的体温。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总结体温的控制机制。

6. 实验活动: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体温的变化,如在冷环境中观察体温的变化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温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体温概念、正常范围和控制机制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如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赫章县实验中学李贵祥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人的体温及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的意义;(2)能说出人在寒冷及炎热环境中的体温的调节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识别、理解图表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归纳,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温的调节。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杯热水。

查找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内容,让学生知法、懂法,用法。

四、学法指导: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但平时没有留心,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体验,同时参与思考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来探索我们人体自身的奥秘。

首先,抬起你的手,用手背贴着你的额头,你有什么感觉?(教师同时示范)【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可能很多,教师注意纠正,用“热”不合适,用“暖”。

【教师活动】(提问)当然,我们的探索也不能只停留在对现象的表述上,更要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你的额头会是暖暖的,根本上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人体温的来源。

教学目标达成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教师活动】(设疑)同学们感觉到的温度是不是你的体温?【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自己感觉到的是体表温度不是体温,只是体表温度体温。

【教师活动】(讲授)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用口腔、腋窝和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出示学生测的腋温,请同学读出数值。

出示《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提问,从这个表的数据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①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1℃;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温有差别,年轻者体温高于年长者、女性的体温比男性高。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正确使用体温表》含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正确使用体温表》含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正确使用体温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体秘密》,详细内容为“正确使用体温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解体温表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孩子关注身体健康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温表正确使用方法。

2. 使学生解体温表构造及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体温表正确使用方法及读数技巧。

2. 教学重点:体温表构造、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温表、演示用体温表、教学PPT。

2. 学具:每人一份体温表、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入体温表使用场景。

故事内容为:小白兔感冒,妈妈拿出体温表给小白兔量体温,可是小白兔不会用体温表,于是向小朋友们求助。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体温表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结合小白兔故事,让学生解体温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只演示用体温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4. 学生操作(5分钟)每位学生领取一只体温表,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记录体温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操作心得,讨论体温表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体温表构造2. 体温表工作原理3. 体温表正确使用方法4.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体温表测量家人体温,记录数据并画出体温变化曲线。

时间体温(℃)早上 36.5中午 36.8晚上 36.62. 拓展延伸:解其他类型体温测量工具,如耳温枪、额温枪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体温表正确使用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实践,解家人体温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关注家人健康意识。

第3章第5节 体温的调节 (教案)

第3章第5节 体温的调节 (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体温的控制课时教学设计4.人的体温测定通常,可在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等处测量人的体温。

不同部位测得的温度值有所不同。

测量部位正常范围(℃)腋窝36.0~37.4口腔36.7~37.7直肠36.9~37.9体温的变动从这张表中你可以得到些什么结论?【同一个人的体温与他的年龄、性别、测量时间等有关系,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体温有所不同】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如不同人的体温可能不同,同一个年轻时体温比年老时高,一般女子体温比男子高,生病发烧时体温略高等。

活动自选测量部位,进行体温的测定。

你测量的部位是_______,测得的体温是:_______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在寒冷的冬天,人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往往有哪些表现呢?【毛孔收缩、打寒战、胃口普遍变好】1.产热人体在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思考与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或组织分别是什么?产热量(%)安静劳动或运动时脑161内脏568骨骼肌1890其他101活动:你能画出安静时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扇形图吗?请你用扇形图来表示表中人体运动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

【】我们以上的数据和扇形图我们可以发现哪些?A.脑B.内脏C.骨骼肌D.其他器官4.恒温动物体温的特点是( D )A.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并保持不变B.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C.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部位温度保持不变D.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温度也是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小学科学_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温度计的秘密》教材简析:温度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

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多次使用温度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

意在以温度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引子,借助对各种液体的探究,让学生认识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观察液体受热受冷时液面高度的升降变化,会提出有关液体性质所涵盖的科学奥秘的问题;2、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会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3、会与他人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对探究液体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2、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锥形瓶5个、酱油、牛奶、带玻璃管的木塞5个、水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知道今天的温度吗?师:怎样才能知道今天的温度?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还知道哪些能测量温度的仪器?(激活学生旧知)教师简单介绍几种温度计。

(温度计依据测量对象的不同有很多种类,要测体温就要用体温计,要测地温就用地温计,要测水的温度就用水温计。

地温计、水温、体温计都称为温度计。

)其实除了同学们了解的以外,温度计还有很多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秘密》(出示课题)(二)实验探究,探索规律教师简单介绍温度计的结构。

(温度计由玻璃泡、液柱、玻璃管、刻度、单位构成)师:仔细观察,温度计里面是什么?生:液体。

师:你知道哪些常用的液体?教师简单介绍温度计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内的液体一般为水银、酒精、煤油;液体一般为红色是为了看得更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视线水平垂直刻度视数,每大格表示1℃,每小格表示0.1℃ 测量范围:35—42℃
38.3℃
38℃
水银温度计摔坏了怎么办?
水银又称汞,为液态银白色金属,常温下即能蒸发,剧毒。 体温计破碎后,若不及时处理将使人中毒。
水银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昏、乏力、发热、齿龈红肿酸痛、 糜烂出血、牙齿松动、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 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 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急性间质性肺 炎
水银收集处理方法
用湿润的小棉棒或胶带纸将洒落在地面上的水银 粘集起来,放进瓶中,千万不要把收集起来的水 银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地下水源。
如果水银渗入地下水,人们饮用了含有重金属的 水,就会危害人体健康。
对掉在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来的水银,可撒些硫磺粉, 以降低水银毒性。
因为硫磺粉与水银结合可形成难以挥发的硫化汞化合物,防止水银挥发到 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你会测量体温吗? 你能认读水银温计吗?
测量体温具体操作步骤
1、用手拿着没有水银的那一头,将水银柱甩到35℃一下 2、用棉签蘸取酒精,擦拭体温计水银头消毒 3、放入腋下10分钟,手臂自然夹紧 4、用右手抓住没有水银的那一个头,水平横放 5、慢慢旋转水银体温计,一边旋转一边观察 水银温度计,能看见水银的所在位置 6、读数 7、重复步骤1、2,然后将体温计放回体温计盒内
腋下法 直肠法
舌下法
测量时间
水银体温计
测量方法
正常温度范围
10分钟
腋下
5分钟
口腔
5分钟
肛门
儿童 35.9—37.2℃ 成人36—37℃
儿童36.2—37.3℃ 成人36.3—37.2℃
儿童36.5—37.5℃ 成人36.5—37.7℃
当体温超过正常温度时称为发热或发烧
• 低热:37.4—38℃ • 中等热度: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以上
感冒能不能 吃鸡蛋?
体温是处于相对恒定的。 在正常情况下,
在不同的环境中, 身体自身如何采取措施来控制我们的体温啦?
当我们处于较冷环境中时
不出汗,并产生鸡皮疙瘩, 缩小毛孔减少散热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脸色变白
当处于较热环境中时
大量出汗,带走热量
皮肤血管变粗,血流量增多, 对流、辐射散热
Hale Waihona Puke 电子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奶嘴温度计
肛门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
玻璃温度计
其他体温计
耳温枪、额温枪
入耳式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超薄便携体温计
体温卡 环戴式电子体温计
腋下法、舌下法、肛门法测体温,他们之 间有什么不同啦?
1、测量部位不同:腋窝、空腔舌下、肛门直肠
2、测量值不同: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他们都是体表 温度,但肛温比口温比腋温更接近人体体温
课程:自我保健
主讲人:冉静
什么是自我保健,怎 样进行自我保健?
你们了解自己的身体 吗?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身体 的奥秘吧!
第一课:体温的奥秘
什么是体温? 人体内部的温度
多少算是正常体温啦? 人体平均正常温度36— 37℃
腋下法 直肠法
舌下法
腋下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电子体温计
水银玻璃温度计
口腔温度计
体温也是不断变化的
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情绪等的变化而变化
性别: 年龄: 昼夜: 情绪: 运动: 其他:
女性 高于
男性
儿童 高于 成人 高于 老人
早晨2—6点最低,下午4—8点最高 激动时体温较高,平静低落时体温较低
运动时体温较高,静止时体温较低 气温高时比气温低时体温高, 进食时比进食前体温高。
我是体温小专家,遇到发热我不怕
发热原因: 淋巴细胞抵御细菌或病毒过程中产热
中、低等热度对我们 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缩短疾病时间, 增强抗生素药效, 使疾病不具传染性
生活中如若出现发热情况应采取什 么措施?
• 1、休息,静养 • 2、冷敷,温水擦浴,涂酒精蒸发散热 • 3、多喝水,补充水分和营养 • 4、喝葡萄糖水,利尿降温 • 5、贴退热贴,吃退烧药
复习
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
腋下法,舌下法,直肠法
腋下正常温度
儿童 35.9—37.2℃ 成人36—37℃
发热时该怎么办 水银体温计的使用和读数
休息静养,补水补营养, 冷敷涂酒精,多喝葡萄糖, 退热贴退烧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