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二首(用)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二首_鹧鸪天+永遇乐_上课

李清照词二首_鹧鸪天+永遇乐_上课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 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 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 沉重打击。只身经历国破家 亡夫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 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 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 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 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 思国、思乡。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 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 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niǎn金雪 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 底下,听人笑语。
小译: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 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 如今又身在何地?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 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的气息,不知春意已露端倪。在这元 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 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召唤,我只能报以婉言。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 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 个个打扮得俊丽整齐。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鬓已斑白, 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 语。
(1)色泽 “暗”“淡”“轻” ,形态 “性 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味觉 “留香”,写出桂花的芳香与风 韵。 (2)“情疏迹远”意为桂花不与群花争宠, 凸显其高洁、美好的品质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宋代李清照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译文细细的梅枝,浓浓的梅香,馨香一直持续到雪化。

想起赏梅,发现已经过了赏梅时节,只剩下遗憾。

寄居在外,路途漫漫。

白日如此漫长,倚栏望去。

宴上客人来来去去,杯中满是美酒。

歌声唱合,如行云流水。

那些最早开花的梅枝要在它们还没开败时,就要多采剪。

人身的聚散本是匆匆,独上西楼,听那幽怨的羌笛声。

注释①殢人娇:一名《恣逍遥》。

②玉瘦:比喻梅花的清秀之姿。

③檀:比喻花的香味。

④恨:遗憾。

探:观赏。

⑤江楼楚馆:泛指旅舍。

⑥云闲水远:形容行程遥远。

⑦坐上两句:《三国志·崔琰传》注引张璠《汉纪》:孔融“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⑧南枝:向阳梅枝,最先发花。

⑨西楼:指思妇住处。

⑩羌管:即羌笛。

笛曲中有《梅花落》,甚为凄凉。

赏析上片开门见山,吟咏梅花且叹悔此次赏梅又迟来了一步。

梅花,以其寒冬腊月发花,且有坚贞耐寒之志而深受爱重,在我国历来有“国花”之称誉;其花五瓣,花色有白、亦有红;古人赏梅讲究“四贵”,除贵曲不贵直,贵疏不贵密之外,也贵梅花之瘦不贵其肥,贵梅花之合(含苞)而不贵其开(盛放)。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是说: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飘逸,浅红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显得色泽浓艳,它们散发着袭人的香气;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压梅枝的美景已不见;真真令人遗憾,没想到赏梅竟然又来晚了。

一个“又”字,表达了词中主人年年探梅、年年叹晚的心情;当然只有面对爱之甚深的对象,才会发出“恨晚”的叹息。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第一首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述了一个夜晚的情景。

雨疏风骤,显得寂静而凉爽。

主人公昨晚醉倒在床上,浓睡不醒,身上还留着残存的酒意。

他问
卷帘幕后的人,海棠是否还保持着相同的样子,是否依然娇艳美丽。

她却告诉主人公,早已经绿肥红瘦了。

这种对比,写出了人事无常
的哀愁之情。

第二首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他不停地寻找,四处寻觅,但仍然感到冷清荒凉。

在天气渐暖但仍
然寒冷的时候,他最难以平息内心的不安。

喝了几杯淡淡的酒,却
无法抵挡晚风的寒冷。

瞧,雁群飞过,他正伤感地想起了旧时的相识。

这两首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人情世故的无常,写出了作者
对于时光流转、感情变迁的感慨和忧伤。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时令
以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 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 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 无休止。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 酒、西风、黄花”等意象,烘托寂 寞孤独难耐的感受。 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 的心情。
时间
意象
行动
上片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整体把握 艺术特色:烘云托月,藏而不漏
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东篱 ——藏头(“东篱”, 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 字);把(菊花)酒——省略“菊花” 二字;暗香——菊花香 气;黄花——菊花。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 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 黄色的菊花外形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 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 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 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 和精神气质。把抽象的相思之情寄予可观可感的黄花,以花喻 人,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结论:常以雁抒写离愁或相思哀怨的感伤。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是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是凄婉愁苦的象征。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醉花阴》《声声慢》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醉花阴》《声声慢》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这两首词都写出了作者的愁情。

但愁的原因却有所不同。

《醉花阴》开篇即是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以“薄雾浓云”的天气衬托了自己愁苦的心情。

词人无事可做,只有守着香炉独自出神。

又到了重阳佳节,应是与亲友团聚的日子,可“半夜凉初透”的孤独谁又能了解?无奈,只有赏菊饮酒来消磨时光。

可哪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词人在凄凉的秋风中思念爱人“人比黄花瘦”给人无限的遐想。

全词通过使人描写重阳饮酒赏局时的触景生情,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与自己愁苦寂寞之情。

而《声声慢》则是在词人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后写下的。

她表达了作者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情。

作者寻寻觅觅,仿佛在找寻什么丢失的东西。

然而却是“冷冷清清”什么也没有,真是“凄凄惨惨戚戚”词人几乎失去了所有。

靠山山倒,倚墙墙塌。

无依无靠的她,独自惶恐在破碎的山河中。

“淡酒”其实并不淡,只是愁太重了,满心都是愁,怎能用酒力压住啊!大雁飞过,触景伤情,回想着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幸福,更体现了现在的悲哀。

菊花盛开却无心摘,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悲哀。

雨打梧桐点点滴滴,使词人的心碎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此人撕心裂肺的呐喊。

全词戛然儿子,是结尾,亦是高潮。

词人满腔悲怨,怎是愁字能说清的呢?比起《醉花阴》,《声声慢》愁得更浓、更悲哀。

这两首词让我想起了李煜的《相见欢》。

这首词是李后主被俘后所写。

包含了李后主内心的惆怅与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

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之痛,有着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

这些感受交织于胸,近乎麻木。

无法分辨此刻因何而愁。

“梧桐深院锁清秋”既写出此时的环境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

最终“剪不断理还乱”正如《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压抑太久、郁结太多的愁思集中迸发。

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她词坛上的辉煌。

从无所不有到一无所有,从家庭幸福美满到独自一人孤苦流浪。

这天上地下的生活对于李清照来说是煎熬,更是磨练。

李清照词二首(武陵春、醉花阴)

李清照词二首(武陵春、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 于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 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在这里,词人巧妙 地将思妇与菊花相 比,展现出两个迭 印的镜头:一边是 萧瑟的秋风摇撼着 羸弱的瘦菊,一边 是思妇布满愁云的 憔悴面容,情景交 融,创设出了一种 凄苦绝伦的境界。
极喻相思 愁绝之情
写室 瑞脑销金兽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
句意:薄雾弥漫,时云又烘层托浓出密环,境烦的恼凄白寂 天太长,
香可料见在,这金两兽句香虽炉为中景烧语尽,却了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
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寂寞、怨恨、 愁苦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不只是肌肤所感 之凉意,更是心 灵所感之凄凉。
这三句写 出了词人 点明在时令重,阳也暗佳示心 绪不节好,孤心眠事重独重的 寝原、因夜。半 相思的凄 苦之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 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 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 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 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 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 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醉 花 阴
这首词是前期的 怀人之作。婚后不久, 丈夫赵明诚便“ 负 笈远游”,深闺寂寞, 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 丈夫。这年,时届重 九,人逢佳节倍思亲, 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 明诚。
朗 诵 体 会
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 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由室 薄雾浓云愁永昼
外转
词人内心的 无聊愁苦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 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 绝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 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 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 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 愤恨。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这次本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1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2],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3]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4]!者[5]回去也,千万遍阳关[6],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7],烟锁秦楼[8]。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1]金猊:狮形铜香炉。

[2]红浪:红色锦被乱摊在床上,像波浪一样。

[3]宝奁:华丽高贵的梳妆镜匣。

[4]休休:罢了罢了。

形容宽容,气魄大。

[5]者:通“这”。

[6]阳关:语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被谱为琴曲,唐时盛唱,多作送别曲。

[7]武陵人远: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他回头重新寻找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去路了。

[8]秦楼:借指自己的居处。

【赏析】本词抒写了词人对丈夫的依依惜别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非常好,但因为各种原因,夫妻双方要忍受离别和相思之苦。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离愁之苦,“日上帘钩”前五句,词人从行动、举止、精神状态等方面刻画了自己的慵懒之情:香炉已经冷了,而不去换新香点燃,被子胡乱地铺着,迟迟不肯起床,日上帘钩时才起来,连头也不想梳理了,任凭尘埃将化妆盒覆盖。

一个名门之后,大家小姐,怎么会这样呢?“生怕离怀别苦”一句点出了原因所在。

紧接着,一句“多少事,欲说还休”,将词人万种愁情,一腔哀怨的复杂心情以及怅然若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丈夫要远行了,有许多话想说,可话到嘴边,没有说出口,因而更增加了愁苦之情。

因为词人知道假如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会给丈夫带来烦恼,所以甘愿把痛苦埋藏心底。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概要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概要

李清照曾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以 为词因其协律、典雅而有别于诗。其词清峻典 雅,细腻自然,婉约动人。后期词多写身世颠 沛之感,糅以山河破碎之痛。李清照的词被视 为婉约词派的正宗。
叠词
开篇连下七组叠字,迭现迷茫、冷清、悲 伤三重情感,而不觉堆砌。如此细腻,惟心灵 翔动的女子能有之。下阕又用两组叠词,在残 秋的景象里插入听觉感受,使惨苦到极致的悲 秋图画,因肝肠寸断的雨滴梧叶声而骤 然生动起来。
庭中有奇树
枚乘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载:‚岁往月 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 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 高会。‛又,汉《西京杂记》称:‚九月 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 人长寿。‛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插茱 萸、吃重阳糕等的风俗。
李清照作为理学盛行时的宋代女子, 在《醉花阴》中坦白率真地表达出自己对 于丈夫刻骨铭心的思恋,且词中描写了闺 中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在当时是一种不无 叛逆的行为。故有人评说李清照作词是 ‚无顾忌‛地‚肆意落笔‛。李词敢于正 面地展露自己的言行和内心,感情如此真 率,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 的地方。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 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 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 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 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
上片写重阳节由昼到夜闺房的清冷寂寞。 词人极力渲染白天、黑夜时光的难捱氛围,以 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思念的殷切。白昼‚薄 雾浓云‛ 是写实,勾画出天气的阴沉;着一 ‚永‛字,则有感觉上度日如年的意思;再描 写香炉烟火尽销的细节,最见闺中女子的百无 聊赖。‚玉枕纱橱‛,写闺房陈设,也点出秋 夜就寝情状,夜半凉意透帐,通宵怀人失眠, 就可想而知了。‚凉‛,不但写出秋 的肃杀,更反映出女子因独守深闺而 有的凄冷心境。永昼之愁,到深夜而 转浓,也就不言而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 ,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 、思国、思乡。主题的社会意义也 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 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李清照词的特点: 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 得很精到,很富于特色。她工于造语,善于 创意出奇,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无忧无虑 开朗活泼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手词者。”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 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 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 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靖 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 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 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 活。南渡不久,赵明诚病 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 击。只身经历国破家亡夫 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苦 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 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 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李清 照
鹧鸪天· 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 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
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 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
当年不见收。
朗读并思考:
1.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 议论
2.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描写: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议论: ⑵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指的是屈原。 注: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 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 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
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对这 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作者为 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 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 恨。从而由衷表达了桂花确是花中极品的情感。
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独特风韵。这不仅仅是写
后句“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 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桂花浓郁的芳香,而是寄予了作者美好的心灵。
“暗淡轻黄体性柔”, 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 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 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 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 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 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 少。
品词
如何理解“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 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 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
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产生了 羞愧和妒忌的心理。这样,桂花的定位就很 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盛赞中秋八月开 放的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品词
如何理解“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 年不见收”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少 年 不 识 愁 滋 味
天 真 活 泼 可 爱
---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பைடு நூலகம்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⑶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思考 :词中描写桂花怎样的特点?
前句重在赋 “色” ,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
字。
“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 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 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
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品格高洁
古代第一才女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 她不仅能写出婉转哀愁的闺中之 作,也能写出像“生当作人杰,清 死亦为鬼雄”这样气魄雄浑的诗丽 句。 其

端 庄 其 品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父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 子,历任州郡的行政长官。 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 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 从事学术研究。李清照是我 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 诗词文都写得很好,可惜诗 文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她 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 她的词作,从数量看,较之 其他名家也不算多,但几乎 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公认
品词
如何理解“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跟各种颜 色艳丽的名花相比,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 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 为重要。“何须”二字, 把各种名花一笔 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 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表现出作者敏锐 而独特的审美观 。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 写的楹联
后人评价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 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 的成就为最高。著有《漱玉词》, 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 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 体”。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 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 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婉 约词宗”。
• 李清照后期的词: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 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 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 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 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
她 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 的浓重哀愁,如《声声慢》就是在国破 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 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 她被看作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 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 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 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 活泼秀丽,清新明快。《一剪 梅》、《醉花阴》等词,通过 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 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