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了解生物是认识我们自身的重要入口,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高中生物二必修课程内容,诸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规律、进化的等各种学科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与世界的关联,并扎实掌握高中生物二必修课程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一块重要砖石,下面介绍一下高中生物必修二的重要知识点:一、植物结构、生理、营养、繁殖:1. 植物结构:植物结构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成部分。

2. 植物生理: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光合作用、自我循环等。

3. 植物营养:植物以吸收另一种生物体的物质为营养来源,一般以水和土壤中的钾盐、磷酸盐、氮化物等养分为主。

4. 植物繁殖:植物可以通过营养分裂和种子繁殖等形式发生繁殖。

二、动物结构、生理、营养、繁殖:1. 动物结构:动物结构由头、躯干、四肢等组成,一般还有内脏、器官等。

2. 动物生理:动物的生理过程包括心跳、呼吸、消化、运动等。

3. 动物营养:动物可以从自身的食物、水、气中摄取营养来满足自身的代谢需求。

4. 动物繁殖:动物繁殖一般通过生殖方式进行,会产生新的种群,从而维持物种的持续性和结构变化。

三、植物、动物的系统分类:1. 植物分类:植物分类依据植物的结构、生理、营养、繁殖等特征将植物划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等。

2. 动物分类:动物分类依据动物结构、生理、营养、繁殖等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四、种的概念:1. 种的概念:种是具有相同的繁殖特征的生物群体中的一类生物,它们在繁殖时互相间的繁殖产物可以相互繁殖,并且有能力形成新的种群。

2. 进化:种群通过时间演化而产生变异,被称为进化,这就是物种由单一种类进化为一系列不同的物种的过程。

结束语:上述介绍的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的重要知识点,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增强对生物的了解,加深理解,有助于进行更深入地学习。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 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的效率越低。

2.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2.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 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细胞质分裂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5、有丝分裂的意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 次,细胞分裂1 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形态相同大小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有DNA的复制)2、举例:蛙的红细胞等。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有关试剂及作用:(1)解离液:质量分数15%和体积分数95%按1:1混合而成的,作用是将细胞分散开来。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必修二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_______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若发生在_______中,可传递给后代。

3.反密码子为AGU的tRNA,其运载的氨基酸是_________。

4.基因突变易于发生在细胞分裂________期___________过程中。

5.基因突变具有以下特点:_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

6.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______来源,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___________。

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猫叫综合征是由___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21三体综合征是_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

9.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一组___________染色体,它们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10.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11.由____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12.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13.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来处理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4.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抑制细胞________分裂_______期形成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最详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最详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4):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号(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隐性=1:1),则待测个体为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的纯度)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交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3.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填空(必修2)教师版有答案A4

3.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填空(必修2)教师版有答案A4

高中生物必修2 基础知识填空训练(全一册)第3章基因的本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但这两个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思路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是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能将R 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将部分R 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3.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遗传物质。

4.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 分子中。

5.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侵入进细菌内部的只是噬菌体的DNA,其过程可分为五步: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6.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元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得到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去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一般用32P(元素)标记噬菌体DNA核心,用35S(元素)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7.不能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 。

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因为若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会具有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8.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 与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

9.对于细胞生物来说,其体内有2(DNA和RNA)种核酸,其遗传物质为DNA;对于病毒来说,其体内有1(DNA或RNA)种核酸,其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因此,除少数病毒(即RNA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必修二知识填空(含答案)

生物必修二知识填空(含答案)

一、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___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___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__的细胞分裂。

(有性生殖成熟生殖细胞减半)▲有丝分裂产生_______,染色体复制_____次,细胞分裂____次,结果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4、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2 个精子细胞,最终共形成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精子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

5、卵细胞形成过程图解:精巢(哺乳动物称 睾丸)不均等 分裂1 个卵细胞( +3 个极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细胞) ★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 I ,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_____________。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姐妹染色单体:经过 _______而来的 2 个 DNA 分子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 形成。

(DNA 复制)四分体:减 I 前期_______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 , 其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往往发生 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的一个原因 (联会 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 (2 4 4)(1 和 2、3 和 4 1+2、3+4)(a 和 a ’、b 和 b ’、c 和 c ’、d 和 d ’)(a ’和 b 、c ’和 d)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曲线:▲图中变化原因:①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分裂)④_______⑤______⑥______DNA、染色体数量变化小结:染色体数量减半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细胞(减I ),细胞分裂(减Ⅱ、有丝)。

生物必修二知识填空(含答案)

生物必修二知识填空(含答案)

生物必修二知识填空(含答案)2.1 遗传的细胞基础一、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的概念: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3.结果: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结果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的原始生殖细胞相同。

二、配子的形成过程:4.的形成过程图解: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等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细胞。

细胞经过变形成为。

概括: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5.卵细胞形成过程图解:概括: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卵细胞+1个极体+3个极体6.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不同点:形成部位、细胞质分裂结果、是否变形。

相同点:染色体变化相同,结果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染色体数量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细胞。

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是减I,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精原细胞→细胞,卵原细胞→卵细胞+极体。

化的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遗传物质”。

二、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3、DNA的发现1)XXX(1865):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高中生物必修2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__________性状。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 。

3、F1(杂合子)与_______________进行的杂交,叫测交。

4、在_______对_______染色体的______位置上的,控制 ______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______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1、相对性状2、性状分离。

3、隐性纯合子4、一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相对性状。

d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这两对相对性状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围____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___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基因分离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图示:遗传因子组成Aa的精(卵)原细胞产生A和a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时间: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右图)时间: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范围:有性染色体6、生物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 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的效率越低。

2.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2.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 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细胞质分裂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5、有丝分裂的意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 次,细胞分裂1 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形态相同大小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有DNA的复制)2、举例:蛙的红细胞等。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有关试剂及作用:(1)解离液:质量分数15%和体积分数95%按1:1混合而成的,作用是将细胞分散开来。

(2)漂洗液:清水,作用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利于染色。

(3)染色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2.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观察装片的步骤(1)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再用高倍镜观察六、细胞的分化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七、细胞的全能性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有能够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八、细胞衰老1、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降低);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降低;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⑥细胞内色素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九、细胞凋亡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

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十、癌症1、细胞癌变原因: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外因: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2、癌细胞的特征:(1)(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我国的肿瘤防治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手术切除第二章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4)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非等位基因: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5)完全显性: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使显性遗传性状完全显现出来。

即DD和Dd为相同性状(如DD和Dd均为红花)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

即DD和Dd为不同的性状(如DD为红花而Dd为粉花dd为白花)(6)常见遗传学符号(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隐性=1:1),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的纯度)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测交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豌豆、水稻、普通小麦等自花传粉的植物,则最好采用自交方法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测交: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P:DD×dd Dd × dd↓ ↓↓F1:高茎豌豆 F1: Dd 测交后代 Dd dd↓自交↓自交高茎矮茎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1 : 1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