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西城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西城区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西 城 区 高 三 统 一 测 试历 史2020.4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
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
他们分别是A.孟子和王阳明B.荀子和朱熹C.董仲舒和顾炎武D.董仲舒和朱熹2.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3.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
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
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确立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4.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
嘉靖年间,歙县在京徽商出资出力创建了会馆,令来者“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
”这表明①徽商活动范围广,在都城有一定影响②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不断发展的纽带③民间自发集资,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④明朝政府对会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5.中国近代某文献提出了一系列“新事物”,如:禁止与外国交涉时使用“夷狄”等带侮辱性的文字,主张建设铁路、轮船等设施,提倡学习欧洲建立银行,并提出废除八股等改革措施。
2022年4月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历史答案

时间
地点
工厂名称
时间
地点
工厂名称
1889年
唐山
启新水泥厂
1918年
大连
染料厂
1895年
上海
无烟火药厂
1924年
天津
永利碱厂
【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外出人员向乡啬夫提出申请→啬夫审查后呈报郡县→县司核实后拟写过所稿→郡太守、县丞勘发过所”可知,“过所”制度流程清晰规范、基层组织管理分工明确,①④正确,B项正确;宋朝没有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②错误;乡啬夫是古代乡官之一,郡县的下属机构,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7.五四运动后孙中山经常谈论“中华民族”。他说:“汉族……当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此话反映出孙中山
A.从五四运动中看到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
B.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并建立共和政体
C.建议采用“五色旗”以象征“五族共和”
D.已确立起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中华民族观
D. 外来作物传入后引发过度的垦荒造由,导致了水土流失
【3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多从外国传入,这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但是也具有开放性,A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到劳作方式的转变,排除B项;C项错在“取代”,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汉族……当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意味着孙中山认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明其已经确立了民族真正平等的中华民族观,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无产阶级的力量,排除A项;推翻清政府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完成了,排除B项;C项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就已经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历史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历史2024.4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024年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
下图是其中的部分展出文物。
由此可见( )①龙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 ②龙的形象始终代表中国古代皇权③龙文化的载体多样广泛 ④龙的形象逐步成为中华文明象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下表展示了西汉初期一系列致富职业和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姓名职业和活动曹邴氏冶铁、经商、放贷刁闲贩卖鱼、盐任氏储存、交易粮食、力田、畜田桥姚牧养马、牛、羊A. 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发展B. 长途大额贸易发展迅速C 此时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 “盐铁官营”效果明显3. 南朝刘宋时,农家子弟沈庆之官至宰辅,小贩出身的戴法兴掌管朝廷内务;萧齐时,出身寒微的纪僧真执掌中书后拜访士族遭到蔑视;萧梁时,北齐降将侯景提出与南朝望族王、谢两家联姻,被梁武帝劝诫与.门第低一些的家族联姻为宜。
上述现象说明( )①门阀政治在南朝逐渐衰落 ②南北方文化交流日趋加强③九品中正制加强中央集权 ④门第差异的意识依然明显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 下列表述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A 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普及当地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B 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理学成为基层教化的主要工具C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本民族文字民族交融限于文化层面D元朝的简仪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元代科技全面领先世界A. AB. BC. CD. D5.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状况的表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②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③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④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A ①②③④B. ③②④①C. ③①②④D. ③④②①6. 1906年刊发在《北京画报》上的插画“恭贺立宪”配文“改行立宪,是中国的大转折,是几千年没有的大幸福。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答案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
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
他们分别是A.孟子和王阳明B.荀子和朱熹C.董仲舒和顾炎武D.董仲舒和朱熹2.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3.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
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
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B.确立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4.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
嘉靖年间,歙县在京徽商出资出力创建了会馆,令来者“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
”这表明①徽商活动范围广,在都城有一定影响②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不断发展的纽带③民间自发集资,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④明朝政府对会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中国近代某文献提出了一系列“新事物”,如:禁止与外国交涉时使用“夷狄”等带侮辱性的文字,主张建设铁路、轮船等设施,提倡学习欧洲建立银行,并提出废除八股等改革措施。
该文献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以下关于台湾的诗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历史试卷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课外小组在参观陕西半坡氏族村落的遗址复原模型时,听到了参观者的下列议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它标志着氏族公社的开始B.它是氏族定居生活发展的结果C.它表明房屋私有的出现D.它说明生产力发展阶级出现2.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B.发展新兴的封建经济C.富国强兵增强国力D.正式废除井田制3.下列内容不符合...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情况的是()A.山西居民用媒作燃料B.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C.四川地区出现“交子”D.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4.“王城(当时梵衍那国的国都,今邻阿富汗)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巴米扬大佛)高有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灿。
”此佛像建于公元五世纪,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内容正确的是()A.此佛像与云冈石窟的开凿大体同时B.此佛像建于莫高窟石窟艺术创作最为繁盛之时C.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见过此大佛D.郑和去印度时曾到大佛前膜拜祝祷5.今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A.理藩院、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台湾府C.宣政院、澎湖巡检司D.理藩院、台湾府6.下列表述与《天工开物》无关..的是()A.介绍农业生产经验B.介绍欧洲水利方法C.记述纺织制瓷技术D.记述采煤火药技术7.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厦门、淡水、天津、沙市B.上海、牛庄、天津、汉口C.南京、淡水、苏州、天津D.广州、宁波、福州、苏州8.按时间顺序,正确选择、排列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历史事件()①京师同文馆建立②总理衙门建立③美国内战结束④德意志完成统一⑤意大利统一战争开始⑥日本明治维新开始A.①②⑤⑥③④ B. ②①⑤③⑥C. ⑤②⑥③D. ②①③⑥9.早期维新派源于洋务派,两派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在于()A.阶级属性不同B.政治主张不同C.对外政策不同D.社会背景不同10.保国会与同盟会的相似之处是()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②具有反满兴汉的民族斗争色彩③具有争取民权的意识④具有反帝爱国思想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1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的特征是()A.列强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B.我国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建立C.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完成D.清政府从勾结列强发展到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12.我国近代早期提出取消“领事裁判权”是在()A.五四中运动B.五卅运动中C.省港大罢工中D.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中13.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工农经军长征期间的有()①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③“一二·九”运动④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⑤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A. ①②③④⑤B. ①⑤C. ②③④⑤D.①③⑤14.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距离北平最近的是()A.晋冀豫敌后抗日根据地B.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C.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D.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15.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等去参加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当时考虑到社会客观存在着()①我党对国民党政策正确分析②人民希望和平解决中国前途问题③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抱有幻想④我党希望争取和平建立民主国家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D. ②④16.日本投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确保蒋介石集团控制中国政权B.在中国扶植一个亲美反共政府C.排挤老牌殖民国家在中国势力D.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17.下列选项中,对我国1951年的经济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合理调整工商业,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B.以单纯计划经济的手段调节国民经济C.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D.多种经济成份并存18.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A.开放的对象不同B.开放的方式不同C.开放的地区不同D.开放的前提不同19.下列对于中国外交的叙述,正确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外交政策的成熟B.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会议是万隆会议C.我国第一次参加联合国会议是在1971年D.新中国建立后始终坚持着反对美苏争霸的斗争20.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是在()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1.16世纪以来,奠定了近代力学基础的是()A.伽利略B.哥白尼C.牛顿D.法拉第22.《蒙娜丽莎》、《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伟大作品的产生,主要说明了()A.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B.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C.反对基督教的宗教活动D.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23.下列有关对《国富论》一书不正确...的论述是()A.代表正在成长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A.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发展资本主义B.首次阐述了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C.推动了自由主义改革运动24.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新地主,表明()A.日本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废除B.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进一步扩大C.封建领主经济开始解体D.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强化25.从法国工业革命得到较快发展到法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其间所历经的政权是()①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②波旁王朝复辟时期③“七月王朝”统治时期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A. ③④B. ②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26.美国内战突出的成果之一是()A.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促成了“西进运动”的开始D.使领土扩张到太平洋沿岸27.一战后,土耳其签订的《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不正确...的说法是()A.签约的土耳其政府不同 B.都是同协约国签订的C.条约对社会影响不同D.条约的内容互为补充28.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战场形势最早出现转折的是()A.苏德战争B.亚洲战场C.北非战争D.太平洋战争29.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和分工的发展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它性C.两极政治格局解体D.联合国职能的加强30.被西方称之为“解冻文学”的作品是()A.属于浪漫主义流派B.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的危机C.既有反映现实的,又有丑化现实的D.反传统的新艺术手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1分,共计34分。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A.袁世凯复辟帝制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军阀割据的形成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派文官任知州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5.有学者认为,宋代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新局面”,奠定了此后近1000年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主要依赖南方
B 开始分割宰相职权,皇帝总揽军政大权
C.抬高士人的地位,形成崇文抑武的局面
D.市民数量增加,散曲和杂剧兴起并流行
10.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林则徐解释为“器不良”“技不熟”。当代史学家陈旭麓则认为是“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对此不同认识解读准确的是
A.二者阶级立场相同,但观察角度不同所造成
B.林则徐作为鸦片战争的亲历者,认识更准确
C.林则徐的观点符合当时学习西方的认知水平
D.史家与事件无利害关系,结论不带主观因素
9.如图为《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之一,展示了平叛过程中的某些重要场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绘制后,由法兰西皇家艺术院制成铜版画。此画的价值在于
①用绘画形式保存了诸多历史细节②体现了当时中西艺术交流的成果
③揭示乾隆时设置军机处的必要性④反映了清朝维护新疆统一的史实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A.相互借鉴的特点B.趋同化的倾向
C.固守传统的趋势D.多样性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31.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
2020北京西城高三一模历史考试试卷Word

2020北京西城高三一模历史 2020.4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
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
他们分别是A.孟子和王阳明B.荀子和朱熹C.董仲舒和顾炎武D.董仲舒和朱熹2.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3.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
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
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B.确立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4.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
嘉靖年间,歙县在京徽商出资出力创建了会馆,令来者“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
”这表明①徽商活动范围广,在都城有一定影响②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不断发展的纽带③民间自发集资,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④明朝政府对会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中国近代某文献提出了一系列“新事物”,如:禁止与外国交涉时使用“夷狄”等带侮辱性的文字,主张建设铁路、轮船等设施,提倡学习欧洲建立银行,并提出废除八股等改革措施。
该文献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以下关于台湾的诗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2020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详细版

4. 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嘉靖年间,歙县在京徽商出资出力
创建了会馆,令来者“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这表明
①徽商活动范围广,在都城有一定影响
②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不断发展的纽带
③民间自发集资,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
④明朝政府对会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11. 康有为在论及西方向近代迈进的历程时说:“然而是三百年间,适当欧人新世勃兴,意大利文学
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
于是破封建万千之侯垒,而王权成。”下列他的论述,适合填
1/15
更多资料0/5/17
C. 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2020年北京D西.城土区高地三兼一并模历的史现试象卷十分严重
【答案】 C
【解析】 宋代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可知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 助,C正确。 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说法有误,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封建时期地方政府的 自主权力愈来愈小,排除选项A。 BD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C。
4/15
更多资料请微信搜索小程序“真题试卷”获取
2020/5/17
A. ①②
B. ①③
2020年北京C西.城②区高③三一模历史试卷
D. ②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 主动的重大行动”根据所学可知,本题的时间下限为1956年,因为1956年三大改造 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结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年;出席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是在1972年;加人亚太 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因此符合题意的为①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城 区 高 三 统 一 测 试历 史 2020.4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
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
他们分别是A.孟子和王阳明 B.荀子和朱熹C.董仲舒和顾炎武 D.董仲舒和朱熹2.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 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 3.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
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
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确立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4.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
嘉靖年间,歙县在京徽商出资出力创建了会馆,令来者“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
”这表明①徽商活动范围广,在都城有一定影响②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不断发展的纽带③民间自发集资,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④明朝政府对会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5.中国近代某文献提出了一系列“新事物”,如:禁止与外国交涉时使用“夷狄”等带侮辱性的文字,主张建设铁路、轮船等设施,提倡学习欧洲建立银行,并提出废除八股等改革措施。
该文献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以下关于台湾的诗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②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③汪辜会谈开先河,二老共创新关系。
④窃喜战功归祖国,更欣光复到台湾。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7.某次会议的亲历者评价说:“它在党史上是个很重要的关键,在内战时期党内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一条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的路线”,它是“由错误路线转变到正确路线的关头。
”他评价的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C.重庆谈判 D.中共七大8.“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这些“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包括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万隆会议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9.某学者在写作“中国现代经济史”时,将不同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作为专著各章的标题内容。
以下表述,符合1979~1984年的是A.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徘徊B.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农村经济的黄金时期C.两种经济体制的磨擦与经济在震动中前进D.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改造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历史第2页(共8页)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历史 第3页(共8页)10.有观点认为:《十二铜表法》中说“人民对于最新情况的投票就是法律”,没有比这句话更能体现出法律中所发生的革命了;它使罗马自神的法律中解放出来,法律成了一项人类的工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其中“人民”是指罗马帝国的自由民B .成文法一经产生便不可更改C .罗马法对宗教改革起到直接推动作用D .罗马法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11.康有为在论及西方向近代迈进的历程时说:“然而是三百年间,适当欧人新世勃兴, 。
意大利文学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于是破封建万千之侯垒,而王权成。
”下列他的论述,适合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是 A .科仑布则寻得美洲,渐乃觅得全地以增新识 B .腾扬丕天之革命波,而立宪遍于各国矣 C .其汽船、铁路、电线、汽球并出齐奏,绝地通天D .于是倍根、笛卡儿创新学,讲物质,自是新艺、新器大出矣12.“《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该《宣言》A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B .标志着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C .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D .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13.右图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恭敬地在俾斯麦的画像前行礼,俾斯麦画像的位置在日本一般用于摆放祖先牌位。
下列改革措施,最符合此画寓意的是A. 宣布废藩置县,中央派官员直接管理B. 实行四民平等,平民享有更多的自由C. 允许土地买卖,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D. 颁布明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的权力14.1961年,英国正式提出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申请。
在美国看来,扩大到英国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将成为一个可靠的伙伴。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
1963年,他表示英国与美国关系过于紧密,因而否决了英国的申请。
从中能够看出 ①英国因国力衰落而追随美国 ②马歇尔计划未能发挥作用 ③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矛盾 ④欧洲的经济合作已见成效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5.下表是美国二战后不同时期实际GDP及其他若干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
影响美国战后经济波动的因素主要有时期实际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私人国内总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年均复合增长率)失业率(年平均失业率)1950~1973 4.2 5.7 2.8 4.8 1974~1982 2.0 0.5 0.9 7.2 1983~2007 3.4 4.7 2.3 5.8①信息技术的发展 ②殖民体系的变化③经济政策的调整 ④霸权地位的丧失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③④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历史第4页(共8页)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7分)“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出自《史记》,其中记载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烽火”而失信于诸侯,等到申侯与西夷犬戎来攻时,“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
遂杀幽王骊山下。
”史学家钱穆先生曾对此提出质疑:“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
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
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
”日本学者平势隆郎认为,“烽火戏诸侯”如果真实,“其前提是君主的权力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阶段。
”另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
褒姒嬖(受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
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辨析“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
17.(10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这条官方开辟的“政治之路”“和合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
为了保障丝路畅通,汉、唐、元、明各朝代在沿途设置馆舍为驼马商队提供食宿,并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
虽然历经了魏晋战乱,拓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经略西北,也曾使丝路再度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书》中有明确记载。
唐中叶受政治局势等影响,陆上丝路衰落,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入大发展时期。
中国的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
宋代一艘海船的货运量可达60~70万公斤,相当于2000多匹骆驼的运输能力。
海上丝路主要进行商贸活动,也有个别政府主导的“朝贡”“外交”等活动。
材料二 通过陆上丝路,核桃、葡萄、良种马、宝石、乐舞等传入中原,丝绸布帛、凿井和铸铁技术、印刷术与火药等得以西传。
佛教、景教等多种宗教传入中国,多地发现了不同宗教共存融合的遗迹。
占城稻、玉米、土豆、烟草、钟表、阿拉伯数字等由海路传入中国。
中国的瓷器、茶叶,以及文化典籍、中医中药、园林艺术等传向海外,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地区。
请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历史第5页(共8页)18.(14分)晚清中国的危机与应对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原来“一直处在思想话语边缘”的诸子学进入了士人关注的视野。
例如:派别 相关史事兵家 1861年,胡林翼编撰的《读史兵略》出版,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因其“详于考古而略于适今”,陈龙昌于1897年编成《中西兵略指掌》,“采曾文正左文襄之法,通古今而系之论……合中西而编之。
”农家 1863年,夏燮为《广蚕桑说》作序时说,蚕丝出口之数惊人,几与茶叶相同,如不注意技术改进,这个维持贸易平衡的产业将无法持续。
1897年,赵用宾给《裨农最要》作序时指出:“试观外洋诸国,囊括中国之利,几欲一网打尽,所赖稍稍收利权者,丝为尚,丝可忽乎。
”墨家 最早在中国使用摄影术的邹伯奇用《墨子》来解释西洋的数学、重学和视学等。
1896年,王仁俊根据《墨子·尚同》“选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论证泰西“举民主,有万国公法,皆取于此。
”材料二办洋务是在西风吹拂之下经世的新阶段、再发展。
中国历史上儒法之间的王道和霸道之争,其实质就是政治正当性究竟应该以民生为基础还是以国富为基础的争论。
李鸿章幕下的马建忠说得很明确:“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
”国家富强成为中心,民生降到了第二位。
在日益严峻的国势衰落面前,儒家的经世精神与法家的富国强兵论产生了奇妙的合流。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等 (1)阅读材料一,分析晚清兵家、农家和墨家被重新发现和诠释的时代背景。
(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中“儒家的经世精神与法家的富国强兵论”是如何“合流”的。
(8分)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历史第6页(共8页)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历史 第7页(共8页)19.(12分)博物馆和近代民族国家18世纪末的欧洲,博物馆向大众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182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将建设博物馆的大任交到申克尔的肩上。
申克尔设计的博物馆及其二楼大厅透视图博物馆位于皇家花园乐趣园之北,与普鲁士皇宫遥遥相望,东有象征神权的普鲁士宫廷教堂,西有昭示军威的军械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