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二

合集下载

插叙

插叙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二插叙——巧借纤手妙剪裁在我们写作记叙文时,往往习惯于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这种写法叫“顺叙”。

顺叙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

顺叙是记叙的基础,所以,使用也最为广泛。

但是随着写作技能的不断提升,我们发现一贯的顺叙会使文章索然无味。

那么,如何增加记叙技巧,让文章表现力更强呢?插叙就是我们巧妙剪裁的好方法,它也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作者在叙述一个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帮助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原由,而暂时中断叙述线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衬托、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脉络更清晰,内容更充实。

插叙结束后,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一、比较阅读见优劣母亲的悔恨(一)五月上旬,我们这里防“非典”正处于紧张时期,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放假,我们高三学生被封闭在学校。

五月二十八日,为期三周的封闭生活结束了,我回到家里。

平时我都是住校,周末回家。

将近一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替我放下书包,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虽然家里生活拮据,但母亲说我现在复习紧张,伤神,杀只老母鸡给我增加点营养,补补身体。

我感动之余,也有些嗔怪母亲,今年春天家里还有几十只鸡,后来一场鸡瘟使家里的鸡只剩下两只。

在我们农村,老母鸡是家里的宝贝,要靠它下蛋卖点钱贴补家用的。

现在家里就剩下了两只鸡,一只是黄毛的,毛长得很乱,也很脏;还有一只是杂花的芦花鸡,长得光亮,走路雄赳赳的。

母亲说,每当听到芦花鸡“咯嗒、咯嗒”的叫声时,总能在鸡窝里收到一枚温热的鸡蛋,所以母亲很喜欢那只芦花鸡。

经过我和母亲一番“斗争”,那只不下蛋的黄毛鸡束手就擒了,我坐在母亲身边,母亲边揪毛,边和我谈心。

母亲说反正这只鸡也不下蛋,白吃粮食还不如杀了算了。

突然母亲叫了一声,我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

母亲说,这只鸡从来不下蛋,怎么肚子里有蛋花子。

这时,我看到被剖开的母鸡肚子里有一串成形的蛋花子,还有一枚已经变硬了的硬壳蛋。

青春高一作文800字记叙文

青春高一作文800字记叙文

青春高一作文800字记叙文青春,本应拥有美好的童年和创造之路,不应该受到各种思想的限制。

有人说青春是单调的,有人说青春是无趣的,我说青春是多彩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青春高一作文800字记叙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青春高一作文800字记叙文1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着青春梦,刚开始,会以为这个梦做得理所当然,但是到了最后,懂了,似乎每一个梦都很空虚,只剩下年少轻狂的想象力。

那时候,总以为全世界都不对,生活好像就只有吃饭、睡觉、在教室里听老师枯燥的讲课。

那时候,似乎很喜欢叛逆,因为我们认为,只有叛逆,才是个性的体现,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叛逆,伤害了我们最亲爱的父母亲,也在无形中伤害了我们。

我们也可能会因为叛逆而堕落?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或许永远都玩不出什么花样,也玩不出什么名堂,为什么还要做这些无聊的所谓个性?没有必要,想去染发吗?想去纹身吗?想去喝得大醉吗?那就去吧,没人拦着你,但是如果你想到你这样做的话仅仅是为了叛逆,你会不会觉得很傻,很可笑?那时候,喜欢搞一些特立独行的东西,行为,动作,语言,在自己看来很酷,但是,别人呢?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很可笑吧,我们不是丹尼斯。

罗德曼,我们没那个精力,没那个体格,没那个经济实力,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我们不需要模仿,也不需要一意孤行。

岁月总是很聪明,它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刻蚀着青春的岁月,但我们也一天天走向成熟,我们不需要什么闪光点,教会我们追求平凡,教会我们追求平淡。

而我们,却是很可笑,我们在追求他人的眼球,当我们长大以后,回想起自己的过去,回想起自己的十四岁,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透出一丝笑容,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激情,我们的轻狂,我们的唏嘘,我们的轻轻蹉叹……不知觉中,我们的生命在渐渐地一点点流逝,我们已经开始慢慢长大,我们却仍然在这里碌碌无为,我感到脸上一阵发烧,尽管我们还很年轻,这些在很多人看来都有些为时过早,对吧。

但这就是岁月的聪明之处,它不论有多么年轻,还是多么苍老,它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比起我们,它有资格来嘲笑我们。

记叙文写作专题

记叙文写作专题

记叙文写作专题一专题一【训练目的】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1、以写人为主2、以记事为主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三、基本要求(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

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

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

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

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

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

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3、中心和材料的关系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

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题

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题

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题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题【热点妙题】请以《别了_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记叙文;4)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记叙文是每个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体裁,记叙类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常用文体之一,理应成为考生应对作文考试的得心应手的首选体裁。

然而,高考中写记叙类的文章虽然也有,但得高分的却寥若晨星,不少考生在考场作文时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类作文。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记叙类文章的得分点把握得不够。

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档次,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

那么,考生在记叙文写作中要避免哪些失误,掌握哪些技巧,才能突破高考记叙文写作获得高分的瓶颈呢?一、要审清题意。

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给定的材料和要求,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才能很准确的表达。

高考记叙文常见的命题形式除了材料命题、完全式命题,还有半命题。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别了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别了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事或物。

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

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二、立意要深刻。

文以意为先,审题就是为了立意,意就是文章要告诉别人的道理,给人的启示、感悟等。

意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是既真实又能明示事物本质的,立意还应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律动,力争表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记叙文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记叙文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阅读训练记叙文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记叙文(一)节日是人们奖给自己庸常生活的礼品。

情调别致的汴京人一年中安排的节很多,尤其隆重的是“三大节”:寒食、冬至和春节。

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以冬至后105天为寒食,寒食第3天为清明。

由于俩节日日期太近,汴京人都是混在一起过。

汴京过清明,民间有插柳、戴柳的习俗。

寒食前一天称为“炊熟”,汴京城内,家家户户用面粉和红栆蒸制成飞燕状的枣馍,用柳条穿起来,插在门楣上,叫做“插柳”。

这一天还要熬制杏仁大麦粥,制作馓子、麦糕、乳酪等大量食品,供寒食“灭火”后只吃冷食用。

寒食节三天不许做饭,这对于常年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来说,无疑是一年中最得劲的日子,故民间有谚语说“馋妇思正月,懒妇思寒食”。

寒食节期间,各级“公务员”也放假七天,与民同乐,汴京城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

城内城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上坟扫墓、踏青游玩、休闲购物的人流,孟元老用“田野如市”来形容。

人们采来杂花装饰轿顶,折来柳枝垂挂下来当轿帘,然后“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在青草地上蹴鞠(踢足球),进行放风筝比赛,秋千上是沐浴春风的少女。

北宋诗人王禹偁写《寒食》诗曰:“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寒食节灭火,到清明时需要重新取火,所以皇宫每年都要举行“颁新火”仪式。

仪式之前由宫中内侍用榆木钻火,先得火者,朝廷赏绢三匹、金碗一口。

唐朝时,新火只是赐给近臣贵戚,宋朝皇帝宽厚仁爱,体恤下属,赐新火的范围扩大,凡是京官,皆得馈赠。

大文豪欧阳修曾赋《清明赐新火》诗赞扬皇恩浩荡:“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

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添侍臣。

多病正愁饧粥冷,清香但爱蜡烟新……”祥瑞的轻烟伴随着特权的荣幸,溢于言表。

(完整)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题目

(完整)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题目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题目)1.全命题作文(1)文题:暖流要求;文章要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提示:文章以“暖流"为题,借以喻人喻事。

“暖流"就是指老师、同学等对你的关怀和帮助,其中包括困惑中的启迪,危难时的扶持,受压抑时的关怀指导,得意时的敲打。

“暖流”给人以温暖,所以写的事应该犹如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让读者品味到友爱之情暖人心。

事例要典型、集中,可使用对比、衬托方法。

(2)文题:爱心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进行抒情和议论。

提示:要求以“爱心”为题写记叙文。

从题目看,要求写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好感情,重点要突出“爱”字.通过记叙人物的行动、语言来表现人们之间的相互扶助、爱护,然后适当议论和抒情’,对真善美进行歌颂赞美。

选材时要立足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使你感动、追念的人与事.(3)文题:悔要求:写出自己曾经为之懊悔的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心理活动。

提示:写作本文要先写好“过失”,以展示触发悔过之情的一段经历与事由,还要写出弥补过失的实际行动,这其间要写出对“过失”的认识过程。

可从如何待人处事和完善自我品德方面选材。

(4)文题:童年琐事提示:写作本文的重点是“琐事”,因此,不要受与之相近的“童年的回忆”、“童年的伙伴"、“童年记事”、“童年趣事"、“金色的童年"等所熟悉的文题干扰,应围绕一个中心,紧紧扣住“琐事”,选取童年生活中二至三件细小零碎而富有特色的事,较好地表现题意.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和抒情。

(5)文题:我在努力要求:写记叙文,可适当议论或抒情。

提示:本文取材应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去发现,去开掘。

这样才有真情实感,有生活气息。

要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细腻动人、热情奔放、幽默风趣、庄严凝重等。

但是不要写成“他在努力”、“我要努力”、“我曾努力”等偏题离题的内容,(6)文题:真没想到……要求:或选一事,或选一人,或选一物,或选一景,写成记叙文。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红笺一叶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一)第一课时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而记叙文则不同,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或者把人写“活”就可以了。

在记叙文写作时,应防止犯以下的错误:一、记叙文容易写成“流水账”。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

又因为受字数的限制(800多字),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二、记叙文容易犯叙事“低幼化”的毛病。

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在抓耳挠腮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代或小学生活。

当然不是不可以写童年或小学,而是需要注意叙述角度和口吻的把握,很多同学在叙述的时候完全变成了一个“七八岁”或“十几岁”的孩子了,所思所感幼稚的很。

要记住,有些事情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可能很有趣,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但现在所写的文章是给成年人来看的(阅卷老师),因此此类文章得分很低。

三、记叙文一旦追求“写出波澜”容易走上不合理虚构的歧途。

现实生活很平淡,少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写。

而作为考场作文,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而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出人意料”,往往会无中生有,编造故事。

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绽百出、捉襟见肘。

因此记叙文写作就陷入两难的地步:不虚构吧,情节平淡,不能引人入胜;虚构吧,生活经验不足,细节不真实,也难以引人入胜。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重点练习记叙文的写作。

那么,如何写好记叙文呢,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写出具体而生动的记叙文应该不是难事。

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多去思考,多去练习:1 在细节上展现情趣写老师,我们有的同学可能就是写写老师带病上课,或者帮我补课之类。

高一优秀记叙文作文800字【三篇】

高一优秀记叙文作文800字【三篇】

【导语】记叙文是要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为大家提供《高一优秀记叙文作文800字【三篇】》,欢迎阅读。

【篇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题记自古以来,秋天就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和无限感慨的季节。

历代的文人墨客用秋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

刘禹锡有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叹;大诗人杜甫有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人生感慨;马致远更是写出了那首被称作是“秋思之祖”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

秋天,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令人感慨、令人悲伤又令人心生思念的季节。

当你看到一片片泛黄的树叶如同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打着旋儿从树上飘落,然后又被一阵阵秋风吹得漫天飞舞时,你自然就会想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景象,那种物景的确很美,但带给我的却不是一个美好的心情,而是一种说不出的感伤,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

树叶就这样用一种美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不知道那些孤伶伶的树叶会被秋风带到哪里,会在哪里化为尘土。

我感觉自己就如同那一片片的树叶,终究有一天会孤单的被一阵秋风所带走,然后化为尘土。

但我却更希望自己如秋天里的蒲公英,让秋风带我飞,飞向那片天空,在蓝天中飞翔,然后在某个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秋天,又是一个充满着思念的季节。

秋日,思念更浓,充斥着心扉。

我是一个时常会被思念占据整个心扉的人,时常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如潮水般涌动,然后占据我的整个心扉。

淡淡的思念,浓浓的情,还有无声的泪。

我不知道那些曾经的朋友会不会在某个秋日里想起我,然后想起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路、唱过的歌和流过的泪;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在某个秋日里悄然离去,寻找自己的生活;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在某个秋日里的哪个城市中将我遗忘。

但我却知道,我不会忘记,因为我会时常想起,虽远隔千里,但我的思念不断,我想终究有一天我会回到那片土地,回到那座城市寻找我们曾经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二)──学会叙述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所谓记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记事就要学会叙述。

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描写出来。

简单地说就是学会讲故事,把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常见的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如何做到叙述时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不记流水账,是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

一、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顺叙:按事情自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起因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经过则要详细描写。

例文:泥土情怀吴昊馨去年二月,外公上城里做了阑尾手术,之后住在我家里将近一个月。

如此的“娇生惯养”显然让大半辈子扎在地里的外公不习惯了,他想给家里做些事。

做饭?煤气灶,电饭煲还勉强凑合,微波炉就简直摸不着头脑了。

“挣扎”了几天,外公改变了方向,扬言要给我们种点绿植,改一改我们家死气沉沉的现状。

妈妈找来几个花盆,里头装满了土,全是以往买回来的成品绿植,不出一月全死了。

外公凑上前去,看了看土色,黑紫黑紫的。

又用手指摁了摁测测硬度,接着撮起一小把在指间捏了捏、放到鼻前闻一闻。

眉头一皱,将土掸回了盆中,不屑的说:“这算个什么土,还不是种什么死什么!”妈妈争辩到:“这些是营养土,营养成分都配得好好的,浇点水就能活。

”外公撇起嘴,仿佛很嫌厌的样子。

下午外公要我帮他带路,出去挖点土。

我还从没见过种东西,十分好奇,领着他左看右看,却也没有适合的土,外公要求高,建筑工地的沙土不要,干裂的黄土不要,这可让我上哪找?最后我跳进花坛子拨弄一盆土,拖着他赶紧跑,怕别人看见了骂。

回家后,外公就着满满一盆土挑挑拣拣,一边拣一边抱怨:“我说这城里的草怎么的这么蔫头搭脑的呢,就这土也配叫土?”说着又从土里扒出了一缕塑料,外公气得连连摇头。

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这些土,挑出石块,枯枝,捏碎土块,一会儿工夫一整盆土只剩一半多。

外公往里浇了点水,不种什么,说要先“醒醒土。

”他庄严地把半盆土搁在了阳台上,望着他们,外公轻轻说道:“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

”几天后,我上学了,外公也回家了,临走前把那盆土种上了东西,并叮嘱妈妈天天浇水,不得偷懒。

妈妈留外公多住些时候,他不肯,还说“城里的日子太难熬,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憋死了。

”外公走了,妈妈也天天浇水。

这土里也没多大动静。

外公种的什么呢?是月季?兰花?还是芦荟?外公回家十天后,打电话来了,他对我说:“还是家里舒坦,看着地里头即使什么也不长,那泥巴都让人感觉实在。

”我笑了,外公这辈子都离不开那几亩地了。

我每天都去看那个那个颇有悬念的花盆,一直猜不到外公种了什么,今天望着“挣挣”地往上窜的葱芽,我忽然领悟,这青青的芽,黑黑的土里,就是外公质朴的泥土情怀。

点评:这是一篇以“泥土情怀”为题的命题作文,作者用质朴而不失个性的语言叙说了一个与泥土相关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具有泥土品格的人物——外公。

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从去年二月外公来我家暂住说起,细细地述说起老人为我们培养绿植的过程。

中间两段看不上所谓“营养土”和挑剔“城里土”的描写尤为出彩,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意,活脱脱写出了一位对泥土一往情深“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热爱泥土并懂得泥土以至于离不开泥土“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就憋死了”的老人。

文章采用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顺叙方法,完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叙述自然却颇有悬念,感情真挚,细节传神,是符合新高考写实精神的典范之作。

二、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叙一段过去的或相关的事—--插叙: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要表达写作目的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要事情,插进一段过去的事,或者相关的另外一件事,使叙述更加有声有色。

在插叙结束后又回到主要事情的叙述上来。

不论是以顺叙的形式还是以倒叙的形式开头,都可以在叙述中间插叙一个与事件相关的片断。

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例文:外婆家搬进了新房“外婆家搬进了新房!外婆家搬进了新房。

”消息传来,我们全家很高兴。

一个星期天,外婆外公带着我们一大家子,乘着搬家车来到外婆的新家——南方新村。

大人们忙着搬家具上楼,我们几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

铁门打开,哇!一面大镜子,里面还有一扇门。

打开门,展现在我眼前的简直是一间“宫廷式”的客厅。

墙纸是蓝色的难以看出的花纹给予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墙壁的下半部分是镂花的木头做成的护墙板,真漂亮。

客厅里有转角的真皮沙发和一个精致的茶几。

电视机柜上那台29寸大彩电特别引人注目。

外婆的房间连着客厅。

打开仿红木的门,真是别有一番景象:拉开窗帘,外面是铝合金窗,屋子里有一套红木家具。

大橱、矮柜、床头柜上都是雕刻着美丽的图案。

席梦思床软软的舒服极了。

躺在床上,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外公外婆以前的老房子……外婆家以前住在棚户地区较密集的南市区。

用外公的话说,他们住的是“七十二家房客”的那种房子。

每当夏天来临,苍蝇、蚊子、跳蚤“大会师”,外公外婆被咬得浑身都是疱。

他们一手拿着苍蝇拍,一手拿着“雷达”去灭蚊蝇。

一进外婆家的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杀虫剂和清凉油混杂的气味。

房子里的楼梯更是可以用“摇摇欲坠”来形容。

楼板和扶手已被蛀虫蛀空。

有一次,外婆踩上了一块烂木头,结果摔了下来,在床上足足躺了三个月……我正想着,外婆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成彦,快来吃西瓜。

”我答应了一声,出了房间。

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兴奋地说:外公外婆也真该享享清福了。

路上,留下我们一串串愉快的笑声。

点评:本文作者叙述的是一件让自己感到欢欣的喜事,在描叙外婆搬新家的喜悦中,插叙外婆旧家的描叙,这样新家旧家就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使内容更加丰富感人。

运用插叙要注意三点:(一)安排插叙要根据主体的需要,切不可盲目追求形式的新奇而滥用。

(二)要注意整篇文章的详略。

无论插叙什么内容,它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只能作为主要情节的陪衬、补充。

(三)插叙完以后,必须要回到原来记叙的事情上去,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转换要自然适时。

三、事件结局或某个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再顺叙事件的其他内容——倒叙。

倒叙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为了强化文章的思想内容,而将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片段提到最前面加以突出强调;二是为了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而特意将事情最精彩、最动人的“高潮”或“结局”先写出来;三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发生变化,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在使用倒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要明白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将事件的某个部分提前,其他内容仍需要进行顺叙;二、文章开头叙写的内容,必须是事情的“高潮”或“结局”,而且这个“高潮”或“结局”应该是一件事情中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三、必须交代清楚起止点,开头部分与正文部分之间要运用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界限分明而衔接自然,否则会造成读者思维混乱,影响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

例文:每天微笑800次孙道荣他的改变,始于一次“误会”。

那天,他关上前后车门,正准备驶离公交站,车子却无缘无故地熄了火;当他弯腰检查仪表,查看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时,手又不小心碰着了门按钮,前门被打开了;他懊恼地拍了下脑门,正准备重新关上车门,忽然,一个中年妇女气喘吁吁地跳上车,一边投币,一边一脸谦恭地笑着对他说,师傅你心肠真好,肯等我,要是赶不上这班车,我肯定又要迟到了。

等她?他知道是她误会了。

看着她谦恭而感激的笑容,他勉强地冲她笑笑。

这是长久以来,他第一次笑,第一次对一个陌生的乘客微笑,虽然那微笑是挤出来的,有点怪怪的。

再就业后,他就没有笑过。

公交车驾驶员,这个工作又苦又累,又枯燥又乏味,如果不是时运不佳,生计所逼,他这个曾经的工厂管理人员,怎么也不会落魄至此。

一路上,中年女乘客谦恭而感激的笑容,一直徘徊在他的脑海里。

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有趣,而女乘客的笑容,也让他忽然觉得有一点点温暖,一种莫名其妙的温暖。

他在想着这些的时候,嘴角不自觉地往上微微地翘着,从侧面看过去,就像在微笑一样。

虽然公司一再强调,司乘人员必须微笑地对待乘客,但他却一直做不到。

一个不开心的人,怎么能够笑得出呢?因此,他的服务从来没有上过星级,如果不是考虑到他的家庭实在太困难,他恐怕早就面临再次失业了。

公交车又慢慢驶进了站台,他打开车门,目光注视着一个个上车的乘客,恍惚中,他感觉到,有些上车的乘客在与他的目光交接时,竟然是带着微微的笑意的,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他第一次发现,这些匆匆的乘客,也不全是板着脸的,他们的面孔原来也很友善,很平和,很生动,而他以前怎么就没有发觉呢?他偶尔从后视镜中看见了自己,那张熟悉的紧绷绷的脸,似乎骤然张开了一些,缓和了一些。

他恍然明白,是自己的脸色变得缓和了,别人才以善意面对自己的啊。

第二天一早,当他踏上自己的公交车时,他就预备面带笑意。

可是,他却发现,这很难。

他已经习惯绷着脸,苦着脸了。

他明白,这需要时间。

第一个微笑,是车子经过市心路的时候。

他的家,就在那座高楼的后面,虽然是低矮破旧的楼房,但想想儿子吃饭的时候,经常将饭粒抹在脸颊上,他就忍不住笑了;想想每次下班回到家,妻子都会削一根黄瓜给他吃,而自己吧唧吧唧啃黄瓜的样子,就跟乡下老家养的猪差不多,他就忍不住笑了;想想对门老王头每次喝醉酒,又蹦又跳唱大戏的滑稽样子,他就忍不住笑了。

他忽然觉得,家多温馨啊,邻居多可爱啊,这条熟悉的路,多让人迷恋啊。

他就忍不住笑了。

笑容就从这儿,慢慢绽开。

他开始自然而然地将笑脸呈现给了坐他车的乘客。

当车子进站,打开车门,他就微笑地注视着每一个上车的乘客,有的乘客在刷卡或者投币的时候,与他的笑容撞个满怀,便也善意地回报他一个微笑;也有的乘客,没有注意到他的微笑,径直朝车厢里走去,他一点也不懊恼,继续微笑地面对下一位。

他依然每月挣不到2000元的工资,回家就吧唧吧唧啃一根老婆削好的黄瓜,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他每天都会收到至少800个笑容,那是他每天的乘客数,而每一个看见他笑容的人,都会报以微笑,从无例外。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0年第7期,有删节)点评: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他的改变,始于一次‘误会’”,是怎样的一次误会使他改变了?他是如何改变的?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写那次误会的前因后果,解开悬念。

结尾用对比的手法,“依然……唯一不同的是……”再次写他的改变,并点明题旨,首尾呼应。

文章思路清晰,“这是长久以来,他第一次笑……虽然那微笑是挤出来的”、“第一个微笑”、“笑容就从这儿,慢慢绽开……”等句交代了他改变的历程,而“那天”、“一路上”、“公交车又慢慢驶进了站台”、“第二天一早”、“现在”等标志性词语则将时间顺序的脉络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