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提取精制和检识黄连中的小檗碱,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小檗碱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2.熟悉浸渍法、盐析法、结晶法和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了解盐酸小檗碱的检识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峨嵋野连Coptis omeiensis (Chen)C.Y.Cheng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根茎。
黄连的根状茎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黄连素),约5%~8%,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木兰碱等。
叶含小檗碱1.49%。
小檗碱(berberine):分子式(C 20H 18NO 4)+,分子量336.37。
系季铵生物碱。
游离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乙醚),mp.145℃,能缓缓溶于冷水(1∶20),可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难溶于丙酮、氯仿、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盐酸小檗碱(C 20H 17NO 4·HCl ·2H 2O),为黄色结晶,微溶于冷水(1∶500),易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冷乙醇、氯仿和乙醚。
硫酸小檗碱( (C 20H 18NO 4)2·SO 4·3H 2O),溶于水(1∶30),溶于乙醇。
重硫酸小檗碱(C 20H 18NO 4·HSO 4)为黄色结晶或粉末,溶于水(1∶150),微溶于乙醚。
N OCH 3OCH 3OO +N +HOCH 3O HO CH 3O CH 3CH 3小檗碱 木兰碱(三)实验原理根据小檗碱的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小檗碱的硫酸盐水中溶解度较大。
因此,从植物原料中提取小檗碱时常用稀硫酸水溶液浸泡或渗漉,然后向提取液中加入10%的食盐,在盐析的同时,也提供了氯离子,使其硫酸盐转变为氯化小檗碱(即盐酸小檗碱)而析出。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5.了解用柱色谱法分离蒽醌类成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总含量约3%~5%。
1.大黄酸(rhein) 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284.21。
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
能溶于碱水、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emodin) 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
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分子式C16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
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chrysophanol) 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3。
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
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physcion) 分子式C 16H 12O 5,分子量284.26。
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书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书中药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5年02月前言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步渗透到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等学科中,在药物的研制、中药资源的开发、药品检验、中药生产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中药化学是中药的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在中药鉴定、中药分析、制剂分析等专业课上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为此,我们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了本实验讲义。
生物信息学院中药学教学部高运玲潘正编著二OO五年二月目录第一节实验注意事项 (01)第二节试剂的使用 (04)第三节实验部分 (06)实验一层析练习 (06)实验二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10)实验三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13)实验四芦丁的提取和鉴定 (15)实验五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20)实验六茴香醚的提取分离和检识 (23)实验七三七总皂甙的提取和精制 (25)实验八薯蓣皂甙元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27)实验九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精制及检识 (30)实验十掌叶防已碱的提取分离及延胡索乙素的制备 (34)实验十一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39)实验十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 (43)附录 (53)第一节实验注意事项一、教学目的通过《中药化学》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液-液萃取法等中药提取法的操作技术。
2、掌握薄层层析、纸层析的基本操作,熟悉它们在中药化学成分鉴定、提取、分离和检识中的应用。
3、训练常量、半微量成分的分离,精制及检识方法,并了解有关中药成分研究中的文献检索和工具书查阅的基本方法。
4、初步形成方法自我设计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提取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中大中药化学实验指导03综合实验项目-1中药化学成份的系统预试验操作

第三章综合实验项目实验一中药化学成份的系统预试验操作在研究一未知样品时,多采用中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预实验。
先根据各化学成分的溶解性不同,选用适当的溶剂,极性梯变,顺次将各类溶解性相近的成分提出。
例如:石油醚、汽油、苯可溶解油脂、挥发油、植物甾醇、某些生物碱、亲脂性强的香豆素等亲脂性化合物;乙醚可提取出树脂、内酯、黄酮等化合物;氯仿可提取有利生物碱;丙酮、乙醇、甲醇则可提取出一些生物碱及其盐,有机酸及其盐、苷类、鞣制、无机盐类等化合物。
通过制备预实验的溶液,可减少各成分间的相互影响,提高预试的效果。
一般工作中常根据水能提取极性物质,石油醚可提取非极性物质,醇能提取大多数成分等特点,采用石油醚、95%乙醇和水为溶剂对样品进行分别提取。
预实验的结果仅能作为进一步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初步线索。
由于植物中各成分的复杂性和相互干扰,各定性反应常有例外,例如:碘化铋钾试剂,不仅对生物碱发生反应,对碱性氨基,生物胺等同样也发生反应。
生物碱沉淀反应作为预实验阴性结果可做出无生物碱存在的结论,阳性结果实际意义不大,须进一步配合其他反应或配合TLC及PC进行。
因此,决不能只跟据预试结果武断作出某种成分存在与否的结论。
为进一步了解所含成分单体的个数和情况可配合TLC 和PC。
一、实验目的掌握中药成分的预试验方法,总结中药中各主要化学类型成分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根据中药化学成分溶解度不同进行溶剂系统提取分离,达到分类,再利用各种沉淀试剂和显色剂进行预试,并配合TLC及PC,初步判断和了解各部分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
三、溶剂及试剂95%乙醇150ml,石油醚150ml,1%HCl 30ml,氯仿40ml,氨水适量。
四、实验操作(一)与实验溶液的制备1.水提取液样品粉末10g(过20目筛)10倍量水,室温浸泡过夜过滤(滤取一半量)滤液(检液A)部分浸液及药渣60℃水浴加热10min-1h过滤滤液(检液B)滤渣此滤液供糖、多糖、有机酸、皂苷、苷类、酚类、鞣质、氨基酸、生物碱等项的预试。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一 应用薄层色谱法检识中药制剂

实验十一应用薄层色谱法检识中药制剂(一)目的要求学习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及分离原理。
2.掌握中药制剂鉴别的一般程序及定性检识的原理。
3.熟悉检识其所含化学成分的方法与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是根据中药制剂牛黄解毒片中的主要成分或特征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尽量排除干扰物质,达到提高待测成分或特征成分的相对浓度,以利在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时提高色谱清晰度,实现应用薄层色谱检测技术鉴别和控制中药制剂质量。
(三)实验内容牛黄解毒片为包衣片。
处方为:牛黄50g,雄黄50g,石膏200g,大黄200g,黄芩150g,桔梗100g,冰片25g,甘草50g。
以上八味药,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大黄粉碎成细粉;牛黄、冰片研细;其余黄芩等四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雄黄粉末,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牛黄、冰片粉末,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
1.牛黄的鉴别(1)供试液制备;取本品10片,刮去包衣,研碎,加10ml氯仿研磨,滤过,再用10ml氯仿浸洗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1ml为供试液。
(2)对照液制备:①取胆酸0.001g溶于1ml氯仿中,作为对照品溶液。
②取缺牛黄的模拟牛黄解毒片(相当于10片),按供试液制备法处理,得阴性对照液。
(3)薄层色谱检识薄层板:硅胶G-CMC-Na样品:牛黄解毒片供试液对照品:胆酸对照液模拟牛黄解毒片对照液展开剂:正己烷-醋酸乙酯-醋酸-甲醇(6∶32∶1∶1)显色剂:喷雾5%磷钼酸乙酸溶液,110℃加热10分钟2.冰片的鉴别(1)供试液制备:取本品2片,刮去包衣,研碎,加4ml甲醇-氯仿(1∶1),室温下浸渍30min,时加振摇,滤过,滤液使成5ml,作为供试液。
(2)对照液制备:①取冰片适量,加甲醇-氯仿(1∶1)溶解,制成1ml含4mg的溶液。
②取缺冰片的模拟牛黄解毒片(相当于2片),按供试液制备法处理,得阴性对照液。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常用实验操作技术(一)浸渍法操作冷浸法取药材粗粉,置适宜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酸水、碱水或稀醇等,密闭,时时搅拌或振摇,在室温条件下浸渍1~2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浸出,滤过。
药材再加入适量溶剂浸泡2~3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
然后将药渣充分压榨、滤过,合并滤液,经浓缩后可得提取物。
温浸法具体操作与冷浸法基本相同,但温浸法的浸渍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浸渍时间短,却能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
由于温度较高,浸出液冷却后放置贮存常析出沉淀,为保证质量,需滤去沉淀后再浓缩。
(二)渗漉法操作1.渗漉装置常用的渗漉装置(实图-2),渗漉筒一般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的长度为筒直径的2~4倍。
渗漉提取膨胀性不大的药材时用圆柱形渗漉筒;圆锥形渗漉筒则用于膨胀性大的药材渗漉提取。
2.操作方法将药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
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润湿后,铺垫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材粗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装药后,均须摊匀压平。
松紧程度视药材质地及浸出溶剂而定,若为含水量较多的溶剂宜压松些,含醇量高的溶剂则可压紧些。
药粉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药材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碎瓷片等重物,以防加入溶剂时药粉被冲浮起来。
然后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剂,并注意应先打开渗漉筒下方浸液出口之活塞,以排除筒内空气,待溶液自下口流出时,关闭活塞。
流出的溶剂应再倒回筒内,并继续添加溶剂至高出药粉表面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
开始渗漉时,漉液流出速度如以1000g药粉计算,每分钟流出1~3ml或3~5ml为宜。
渗漉过程中需随时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
渗漉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渗漉溶剂)。
实图-2渗漉装置3.注意事项(1)供渗漉用的药材粉末不能太细,以免堵塞药粉颗粒间孔隙,妨碍溶剂通过。
北中大中药化学实验指导02基本实验项目

第二章基本实验项目实验一虎杖中蒽醌类成分及白藜芦醇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虎杖系蓼科蓼属植物(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根茎,又名阴阳莲。
味苦,性微寒,具有泻下、健胃、清热、解毒之功。
民间多用于消炎、杀菌、利尿、通经、镇痛,近年来用于烫伤、止血、消结石、降血脂的治疗。
近年来用于治疗烫伤、止血、消结石和降低血脂均有疗效。
虎杖根茎中含有大量的蒽醌成份和二苯乙烯类成份,后者具降血脂的作用。
一、部分已知成分的理化性质1.大黄素(Emodin):OHOHOO OHCH3橙黄色长结晶(丙酮中为橙色,甲醇中为黄色),mp.256℃—257℃,能升华。
其溶解度如下:Et2O 0.14%,CCl40.01%,CHCl30.0718%,CS20.009%,乙醚0.14%;易溶于乙醇;可溶于氨水、Na2CO3和NaOH水溶液;几乎不溶于水。
2.大黄素-6-甲醚(Physion):OH OO OHCH3MeO金黄色针晶,mp.207℃,能升华。
溶解性与大黄酚相似。
3.大黄素-3-D-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mp.190℃—191℃,浅黄色针晶,(稀乙醇中结出,含一分子结晶水)。
O H CH CHOHOHO H CH CHOHO-glu4.大黄素-6-甲醚-8-D-葡萄糖苷mp.230℃—232℃,黄色针晶(稀甲醇中结出)。
5.白藜芦醇(resveratrol):无色针状结晶。
mp.256℃—257℃,261℃—264℃,能升华。
易溶于乙醚、氯仿、甲醇、乙醇、丙酮等。
6.白藜芦醇葡萄糖苷(polydatin , peceid):又名3,4,5-三羟基芪-3-β-D-葡萄糖苷,mp.225℃,232℃(分解)。
无色针状蔟晶。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热水;可溶于乙酸乙酯,稍溶于Na2CO3和NaOH水溶液,难溶于乙醚。
UV:λMeOHmaxnm(logε)216(4.42),230sh(4.29),303(4.52),318(4.52)IR:υKBrmax(cm-1)3400,1600,1525,1470,1270,1185,1160,1100,1040,970,850,690附注:此化合物具顺反二种异构体,能互相转化,所得常是二者的混合物以反式为多,故前人工作中所报道的熔点有所不同,按本实验方法所得的白藜芦醇苷结晶含一分子结晶水,在130~140℃先融化,继续加热固化,至225~226℃全熔。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指导

实验一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一、目的要求熟悉中成药分析的理化定性方法。
二、实验内容1、复方丹参片(1)鉴别方法①分光光度法: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置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
在283±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②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湿玫瑰红色。
(3)思考题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2、银黄口服液(1)本品为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
(2)鉴别方法①取本品1ml,加5%硝酸钠溶液与10%硝酸铝溶液各0.3ml,生成黄色沉淀,再加5%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溶液显棕红色。
②取本品0.1ml,加水10ml,摇匀,取溶液2ml,加5%二氯氧化锆溶液1~2滴,溶液显黄色,再加盐酸1~2滴,黄色不褪。
(3)思考题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实验二矿物药石膏与玄明粉中重金属的检查一、目的要求1.掌握重金属检查的方法与原理。
2.熟悉目视比色法的操作与判断。
二、基本原理目视比色法是以肉眼直接观察比较样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的颜色深浅,判断样品所含杂质是否超出规定限度。
重金属在实验条件下都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反应显色,生成黑色硫化物沉淀,标准溶液常以Pb2+为代表,其原理为:在酸性溶液中CH3CSNH2 + H2O→CH3CONH2 + H2S↑Pb2+ + H2S→pbS↓(黑色)在碱性溶液中Pb2+ + Na2S→pbS↓(黑色)+ 2Na+三、仪器与试药1.电炉、25mL纳氏比色管及比色管架。
2.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3.量瓶、刻度吸管、烧杯、锥形瓶、量筒等。
4.其他试剂均为AR级。
5.石膏、玄明粉(市售品)。
四、操作步骤1.石膏重金属检查取样品16g,加冰醋酸4mL与水96mL,煮沸10分钟,放冷,滤过,用水洗涤并定容至100mL。
取25 mL纳氏比色管2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2 mL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 2 mL后加水使成25 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液
最后一次
萃取过程
Dragendorff显 色反应示意图
2.亲脂性生物碱中酚性与非酚性碱的分离 上述CHCl3液置分液漏斗中,用2%NaOH水溶液萃取1~2 次,每次50ml,此时碱水层色已很浅,示酚性脂溶性碱已
基本被萃取到 NaOH 层,合并NaOH萃取液,将NaOH 层与 CHCl3液分置2个分液漏斗中,可同时操作: NaOH层加固体NH4Cl至pH 9左右,然后CHCl3萃取2次 (80ml,50ml),第2次CHCl3层生物碱反应应极弱示 萃取基本完全,弃去水相,合并CHCl3层并用蒸馏水洗 至中性,加无水Na2SO4脱水24小时以上,过滤,回收 CHCl3,得粗酚性生物碱。 CHCl3层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加无水Na2SO4脱水24小时 以上,过滤,回收CHCl3,残留物抽松,得非酚性生物 碱的抽松物,称重,取出50mg作第4项。
(Cyclanoline),本实验经提取、分离可得到这些化合物。
H3CO OCH3 OR1 O O OR2
HO
N CH3
H3C
N
H3CO
N
CH3 OH OCH3
R1=R2=CH3 粉防己碱(甲素) R1=H,R2=CH3 防己诺林碱(乙素) R1=CH3,R2=H 小檗胺
轮环藤酚碱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生物碱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亲脂性 碱与亲水性碱分离,亲脂性碱中酚性碱与非酚 性碱的分离,亲水性生物碱与非生物碱水溶性 成分的分离,亲脂性碱单体的分离 学习生物碱的各种鉴识方法,包括:色谱方法 (TLC及PC),沉淀反应, 学习各种实验技能 提取:回流提取 分离:萃取、柱色谱 精制:沉淀法、柱色谱法 鉴识:色谱法、化学法
步骤
样品制备:拌样上样,取非酚性碱的抽松物
50mg,用少量三氯甲烷溶解后,于吸附剂中分
散均匀,边加热挥去丙酮。
湿法装柱
第一步:塞棉花。取一小块棉花铺平,做成和色 谱柱直径一样的圆形,放入色谱柱底部,用一根 较长的玻璃棒压着棉花,关闭色谱柱活塞,加少 量洗脱液浸润棉花,排除棉花中的空气。 第二步:拌氧化铝。称取吸附剂氧化铝25g左右 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洗脱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使吸附剂完全润湿,排除气泡。
四、实验方法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称取粉防已粗粉200g,用95%EtOH回流提取二
次(500ml 1小时,400ml 45分钟),两次提取液
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糖浆状物。
真空管 冷凝管
旋转马达 样品瓶
溶剂 收集瓶
旋转蒸发仪
(二)分离 1.亲脂性生物碱与亲水性生物碱的分离 糖浆状总提取物中加入 1% 的盐酸 200ml ,充分搅拌使生 物碱溶解,放置。 过 滤 , 滤 渣 用 水 洗涤 2~3 次后 弃去 ,滤液合并后移至 500ml分液漏斗中加150ml CHCl3后,滴加浓氨水调pH 910,振摇萃取(再向水层滴加浓氨水至无沉淀析出)。 静置分层后,放出 CHCl3 层,碱水层以新 CHCl3 萃取 4 次, 每次 80ml ,最后一次萃取的 CHCl3 层中应基本没有生物 碱时认为CHCl3萃取基本完全(取CHCl3液滴在滤纸上, Dragendorff试剂显色不明显为止)。 合并 CHCl3 液即为亲脂性生物碱的提取液。碱水层则为 亲水性生物碱, CHCl3 提取液和碱水层分别在下述 2 、 3 项中处理。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药化教研室
实验一 粉防已生物碱的提制和鉴识
粉防已是防已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已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又名汉防已、倒地拱、 百木香,是一种解热镇痛药。性苦、寒。具有祛风 止痛、利水消肿功效,中医用于风湿痹通、利尿消 肿以及毒蛇咬伤等。
粉防已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其总碱含量为 1.2% 左右, 主 要 是 粉 防 已 碱 ( Tetrandrine ) 、 防 已 诺 林 碱 ( Fangchinoline ) 、 小 檗 胺 ( Berbamine ) 及 轮 环 藤 酚 碱
3.季铵型生物碱的分离
碱水液用正丁醇萃取(50ml× 2),回收正丁
醇,得轮环藤酚碱粗品。
4.非酚性碱中汉防已甲素和乙素的分离纯化 根据二者的极性不同采用吸附柱色谱 柱色谱分离条件: 吸附剂:中性Al2O3 200-300目,Ⅱ-Ⅲ级,装柱 15cm。 装柱方法:湿法装柱 洗脱剂:环已烷-丙酮 (2:1)
二、实验原理
根据生物碱中的季铵碱可溶于水,分离亲脂性碱和亲
水性碱 利用亲脂性碱中的酚性碱可与碱成盐溶于碱水,分离 酚性碱与非酚性碱 利用汉防已甲、乙素结构上的不同,极性不同,用吸 附柱色谱分离二者 利用季铵碱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的性质与其它水溶性 成分分离。 本实验涉及的知识点有:溶剂提取法、两相溶剂萃取 法、色谱法等。
第三步:倒入氧化铝。将上述拌好的氧化铝缓缓 沿着玻璃棒倒入色谱柱内,打开色谱柱活塞,缓 慢抽出玻璃棒,让其自然沉降。 第四步:敲色谱柱。用橡皮管轻敲色谱柱,让氧 化铝自然沉降,等到吸附剂不再下沉,柱顶留5ml 左右洗脱剂时,倒入拌好的样品,敲平(此时洗 脱剂不能被样品吸干,应有余量),即可开始洗 脱。
三、实验流程
防 己粗 粉 乙 醇提取 , 回收溶 剂 糖浆 酸化 酸水液 过 滤, 以 水洗渣 , 滤液 以浓氨 水碱化至pH9-10, 氯仿 萃取 碱水 层 正 丁醇 萃 取 回 收 溶剂 轮 环藤 酚 碱 氯仿 层 2%NaOH萃取 NaOH层 氯仿 层 氯化铵调 pH9-10 水 洗中性 , 脱水 氯仿萃 取 回 收溶剂 , 抽松 氯仿层 抽松物 ( 甲乙 素) 水洗 中性, 脱水 氧化 铝 柱层析分 离 回收 溶剂 环 己烷-丙酮 洗脱 小 檗胺 ( 亲脂 酚 性 碱) 甲 素 乙素 (亲 脂非酚 性碱 ) TLC 检识
洗脱,收集流分 将样品加于柱顶,倒入洗脱剂,洗脱开始,流
速控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ml/分,收集各流份(10ml~15ml/
份),共收集10个流份,各流份回收溶剂,用
硅胶GTLC检查,合并相同流份,回收溶剂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