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设计-18课时(28P)
中医诊断方剂学的教学设计

方剂学实践案例
02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方剂学实践案例,以提高其对方剂的实际
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典籍阅读
03
鼓励学生阅读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以
拓宽其知识面和视野。
自编讲义或资料汇编
自编讲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经验,自编中医诊断方剂学的讲义 ,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职称晋升
建立与教学成果和科研能力相挂钩的 职称晋升制度,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 空间。
学术交流
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等 奖项,表彰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 献的教师。
08
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和执行
制定详细的教学质量标准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培训形式与时间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 分散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确保培训效果的同时兼顾教师 的工作和学习时间。
激励机制建立和实施
薪酬激励
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工 作表现,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以激 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
教学奖励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 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 。
经典案例分析与讨论
古代医案选读
选取古代著名医案,分析 其辨证施治过程和用药思 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 医理论和方剂应用。
现代临床案例分析
选取现代临床典型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疑难病例讨论
针对疑难病例,引导学生 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拓 展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 能力。
主流教材介绍及评价
01
《中医诊断学》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案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教案设计概 教学目标设 教学内容设 教学方法设 教学评价设
述
计
计
计
计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教案设计概述
02
教案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教案设计:指教 师根据教学目标 和教学内容,设 计出适合学生学 习的教学方案和 教学活动。
讲解方剂学的 临床应用和实 践
介绍方剂学的 最新研究和进 展
互动环节
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讨论
结果
实践环节:学生实际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实践
成果
反馈环节:学生反馈学习 情况,教师总结,提出改
进建议
小结环节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掌握中医方剂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规律等 学会运用方剂进行临床辨证施治 提高对中医方剂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中医思维
能力目标
具备运用中医方剂学知识进 行临床诊疗的能力
掌握中医方剂学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
具备运用中医方剂学知识进 行药物配伍和处方设计的能
力
具备运用中医方剂学知识进 行药物质量控制和评价的能
创新性:教案设计要注重创 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创造力。
互动性:教案设计要注重互 动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评价性:教案设计要注重评 价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领悟前贤配伍组方之要旨,培养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方剂学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与纽带。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与配伍法则,培养分析、运用方剂以及据证组方求“变”的能力,为临证时熟练运用方剂,提升辨证、立法、处方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剂学的学习,首先要有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其次要具备熟练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心病人,勇于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3)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2.知识目标: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
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掌握)方剂100首,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
二级(熟悉)方剂50首,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
三级(了解)方剂50首,了解其主要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
3.技能目标1)专业能力:能正确分析和应用成方,具有初步的使用处方治疗疾病的能力;会背诵一、二级方剂的方歌;会使用三级方剂。
方剂学教案(中医药2018)

2.以病证、病因、脏腑、治法分类、方法及特点。
3.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
4.君、臣、佐、使的涵义
教学难点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1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
2.君、臣、佐、使的涵义
3.组成变化的三种形式
主要教学方式
第0(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1
课时数
1
教学章节
绪言、总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熟悉掌握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3.掌握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4.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
8.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
9.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以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液、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
10.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11.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附录:古今用量考证
12.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算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比率。
第一(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1.2
课时数
3
教学章节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 (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2.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中医药学方剂学的教学设计

制药设备:用于演示 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
煎药器:用于演示中 药煎煮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操作台:用于学生 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中
药炮制和制剂技术
教师队伍与教学管理
教师队伍:具备丰富的中 医药学知识和教学经验
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的教 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
量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 例、实践教学基地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 方法,如讲授、讨论、实
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行模拟实验, 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 实现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合作学习,最后进行总结和反 思
中医药学方剂学的 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教教教教教 加学学学学学 目目内方评资 录标容法价源 项 标 题
0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 标题内容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方剂学的基 本概念、理论和 方法
熟悉方剂学的基 本方剂和常用药 物
理解方剂学的临 床应用和疗效评 价
改进教学策略:根 据评价结果,调整 教学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激励学生学习:利 用评价结果,激励 学生努力学习,提 高学习积极性
持续改进:根据评 价结果,持续改进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 法,提高教学质量
06
教学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目
• 《中医药学方剂学》:基础教材,详细介绍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方剂学》:经典教材,适合初学者学习 • 《中药学》: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药性 • 《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 • 《中医诊断学》:了解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 《中医内科学》:了解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 《中医外科学》:了解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 《中医妇科学》:了解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 《中医儿科学》:了解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 《中医骨伤科学》:了解中医骨伤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要求:掌握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
熟悉柏叶汤、咳血方、槐花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了解四生丸的功用、主治。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十灰散与四生丸的区别。
2.小蓟饮子的制方特点。
3.咳血方的组方意义。
4.黄土汤的制方特点。
5.黄土汤、槐花散治疗便血的异同。
了解七厘散的功用、主治。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及五逐瘀汤的比较。
2.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的原因。
3.补阳还五汤证治的病机。
4.复元活血汤为何重用柴胡和大黄。
本次课的应用教具
1.多媒体教学
2.课堂讲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专业授课教师
内
容
理血剂
时
数
2
本次课目的要求
1.温经汤的配伍特点。
2.温经汤与生化汤的区别及二方的制方特点。
本次课的应用教具
1.多媒体教学
2.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目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专业授课教师
内
容
理血剂时Βιβλιοθήκη 数2本次课目的要求
目的:学习掌握理血剂的概念及重点方。
要求: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及配伍特色。
熟悉理血剂的概念、主治、分类、注意事项及复元活血汤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
本次课的应用教具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6
专业授课教师
方剂学教学设计

方剂学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剂理论知识、方剂分类和使用方法,以及具备初步的方剂辨证能力。
本节课程旨在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方剂学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中医药学的理解。
2. 教学内容和目标2.1 教学内容方剂学教学内容包括:•方剂学的历史及意义•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方剂分类及常用方剂•方剂的药物组成及应用•方剂辨证及治疗基础2.2 教学目标通过对方剂学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方剂学的历史与发展•掌握方剂基础理论•熟知方剂分类及常见方剂•了解方剂药物组成及应用•具备一定的方剂辨证及治疗能力3. 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方剂学的基础理论和常用方剂。
•案例教学:通过根据具体病症场景,介绍常用方剂的辨证论治和应用技巧,促使学生加深理解。
•组方实践:通过分组设计方剂,加强学生对方剂药物组成及应用的掌握。
•穴位配伍:通过介绍方程、经络关系,教授穴位配伍与方剂药物组成。
3.2 教学手段•课件:使用PPT制作课件,使学生能够视觉化的了解方剂学相关内容。
•书籍:准备相关教材,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病例,让学生体验方剂的制剂、煎煮及服用的具体过程。
4. 教学评估及考核4.1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我评估:学生通过完成课前预习的任务、课中参与讨论并完成小组任务,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
•学生互评:通过课堂上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学生间的互评,旨在提升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
•教师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作业、组合实践等进行评价和考核。
4.2 教学考核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小组合作等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出勤率:学生必须达到75%的出勤率,否则将无法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核:包括闭卷考试和现场实践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设计-18课时(28P)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方剂学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方剂学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6 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方剂学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方剂学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6 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