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我院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有: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妇产科、儿科、新生儿室、感染科、肿瘤科(内三科)、ICU、肾内科(血透室)、口腔科、胃镜室、介入室、病理科、检验科、输血科、麻醉科。
这些部门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其管理措施如下: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职责明确。
二、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按要求分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三、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等,通过全院培训、重点部门培训、现场指导和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考核。
四、落实医院感染各项监测。
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压力蒸汽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每季度对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剂进行监测。
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每季度对内镜进行微生物监测。
五、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健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不定期检查、落实其执行情况,并纳入院感考核。
六、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1、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2、根据物品的性能合理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按要求管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按要求处理。
3、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有合格的手卫生设施。
4、对消毒药械的储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七、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施标准预防,接触病人应洗手或消毒手,对医务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防护知识和措施。
八、医疗废物的管理符合要求,分类收集,标识清楚;分别置于符合要求的包装物或容器内,生活垃圾置黑袋,分开封闭运送。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篇)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2、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戒指、手镯,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工作场所不得进食。
语言与行为符合要求。
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外露,严重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手术室参观。
参观者须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数控制在____人之内,参观者只能参观指定的手术,不得任意出入其它手术间,不得随便走动及串室。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换鞋或穿袜套。
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
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
每晨用湿抹布擦拭全部手术间的物体表面及手术灯,并进行空气消毒。
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地面用1。
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拖把分区专用,标志明显,用后经消毒夜浸泡后晾干备用。
3、手术过程中发现地面血迹随时清洁。
每台手术前后湿式擦拭室内物表,手术结束应及时整理用物,用1: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
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4、保证新风机组正常运作,每天术前____小时开启层流系统,术后至少运行半小时才能关闭层流系统。
5、拖鞋每日用1。
200施康Ⅰ号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拭。
6、洗涤间应保持清洁,下水道、洗手间洗手后及时处理干净,水池每天洗净擦干。
男女更衣室、值班室保持整洁无味。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一、引言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重点科室,如重症医学科(ICU)、手术室、新生儿科、血液科等,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抵抗力低下,医院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本文将详细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应用1.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在重点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士长、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
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
(2)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
(4)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灭菌和保养。
(5)加强患者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3. 加强人员培训对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4. 监测与评估(1)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定期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3)对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工作。
5. 应急处置制定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感染爆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控制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三、具体应用实例以下以重症医学科(ICU)为例,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应用: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均需进行手卫生。
2.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 对侵入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 对患者使用的高风险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定期进行消毒和保养。
5.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6. 对感染病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小组。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设立专门的数据审核机制,对报告数据进 行质量把关,定期进行数据分析,为医院 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反馈与改进
数据保密与安全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指导改进感染防控措施,提高医院感染管 理水平。
加强数据保密工作,确保感染数据的安全 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04
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概述 • 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 • 感染监测与报告体系 • 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01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概述
重点科室定义及感染风险
定义
重点科室通常指的是医院内具有 高感染风险的科室,如重症监护 室(ICU)、手术室、新生儿科、血 液透析室等。
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创新引领:鼓励和支持医务人 员在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技术 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提高
感染防控效果。
培训与教育:定期开展医院感 染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 升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 技能。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推 动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实现 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确保患 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02
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
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培训内容
应定期举办感染防控知识 培训班,内容涵盖感染防 控理论、操作规范、应急 预案等。
培训对象
包括医护人员、保洁人员 等所有医院工作人员,确 保每位员工都具备感染防 控意识。
考核与反馈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 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个 人绩效,对不足之处进行 针对性反馈和改进。
质量评估与审计
定期评估
针对医院感染管理,设立定期的质量评估机制,对重点科室的医 疗、护理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点科室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在医院中,对于重点科室如手术科、重症监护室、产科等高风险科室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院感管理委员会:设立院感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包括感染科专业人员、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和审议院感管理相关制度和工作计划。
2.标准操作规范:制定相关的感染管理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防护用品使用、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规范,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3.感染风险评估和监测:对重点科室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手术感染风险、血源性感染风险、空气传播感染风险等,针对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4.培训和教育:建立医务人员感染管理培训制度,定期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
5.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院内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现感染事件需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感染源定位和追踪。
6.消毒灭菌管理:加强对手术器械、医疗设备、床上用品等的消毒灭菌管理,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7.隔离措施:针对传染性病例或患者进行隔离措施,包括单病房、负压隔离、接触预防等,保护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8.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检、职业暴露监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以上是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与监督。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感染源的管理1. 严格执行入院、转科、出院的传染病筛查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
2. 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对医院内的感染源,如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等,应加强管理,防止感染源的扩散。
四、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评估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定期调查、统计和分析。
2. 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高危人群和主要感染部位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追踪调查,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五、消毒与灭菌1. 医院应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2. 对医疗器械、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食品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3.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六、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 医务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诊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2. 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操作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七、环境清洁与通风1. 医院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 医院应保证充足的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八、医疗废物管理1. 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规定,防止医疗废物的污染。
九、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1. 医院应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
医院感染重点发病科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感染重点发病科室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重点发病科室,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血液科、感染科等。
三、管理职责1. 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各项感染防控措施,确保本科室医院感染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2. 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价。
3.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提高自身感染防控意识,积极参与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科室感染管理责任人,落实科室感染防控措施。
2. 加强科室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正确洗手和手消毒。
4.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确保科室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定期对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5. 规范使用消毒剂、无菌物品和隔离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6.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
7. 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院感染病例。
8. 建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进行调查、分析和反馈。
9. 加强科室感染防控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五、监督检查1. 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科室主任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负总责,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向感染管理科汇报整改情况。
3. 医护人员应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管理制度(一)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室(室)管理规范(试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监测标准》及《医院洁净手术室建造技术规范》(GB50333-2002)等法规,制订本制度。
一、落实制度职责:有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职责明确。
手术室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措施及流程,履行岗位职责。
二、加强区域管理: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合理、洁污分开原则,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区;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规范手术室设置: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普通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问应挨近手术室人口处。
四、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的基本要求:1、配备非手触式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
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先后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2、手术室的墙壁、地面艽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手术室墙体表面、地面和设施、仪器等表面,手术先后每, Fl 应进行湿式擦拭进行清洁、消毒,墙面擦拭高度为 2—2.5M。
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问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分开使用.拖布、抹布应用不易掉纤维的材料。
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3、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笨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五、医务人员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1、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 安全管理(120分):重点评价手术部 (室)工作人员对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知晓和执行情 况以及职业防护等,以保证手术患者在整个手术期 间的安全。
第五部分 感染预防与控制(380分):该项是检 查评价的重点内容。主要针对手术部(室)环境要 求、手术器械和物品管理、手术中感染预防、各项 监测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评价,同时对手术室 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评价。
10
共包含6部分12项、2个附录,总分值为1000分。三级医院 900分达标;二级医院850分达标。
第一部分 建筑要求(200分):以手术部(室)整体建筑 环境、区域布局和流程,以及通道设置、室内装饰、内部设 施为重点评价内容,达到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适应医院发展需求的建筑及环境要求。
23
严格遵守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规定, 检验证件齐全、灭菌合格,一次性使用的 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且在有 效期内使用。
正确掌握消毒液的浓度和时间,盛放容器 每周灭菌2次。
24
手术室应严格划分无菌区(限制区)、 清洁区(半限制区)、污染区(非限制区)。 要设有门关、鞋关。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 术间、和感染手术间,感染手术间设在靠入 口处,洁净手术部包括百级、千级、万级、 十万级等。设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 及污物通道。
13
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手术室名称 特别洁净手术室
开启净化系统 时间
采样前15分钟
标准洁净手术室
采样前25分钟
一般洁净手术室
采样前30分钟
准洁净手术室和其他 采样前40分钟 洁净辅助用房
14
15
Ⅰ级手术间培养皿放置位置
16
交接手术患者应在手术室缓冲区,患者 出入手术室应更换手术平车,运送患 者的内外车必须严格区分使用,外出 车严禁进入限制区。接送患者平车应 每天清洁、消毒,被服须及时更换、 保持清洁。
应配备应急灭菌设备如小型压力蒸汽灭菌 器、快速干热灭菌器、低温灭菌器等,禁 止使用福尔马林熏箱。经应急灭菌设备处 理后的器械不可裸露传送。
22
灭菌物品存放于无菌区域内,应存放 在距地面高度≥20㎝、离墙≥5㎝、距 天花板≥50㎝的柜橱或架子内,标识 清楚,分类放置。
包装不合格或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 不得使用。
第二部分 基本装备(80分):重点评价手术部(室)设施、 设备是否按照规定要求配置和安装,设备、设施性能是否符 合国家标准,能否满足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工作需要,并做到 处于完备状态。
第三部分 综合管理(120分):主要评价内容包括人员配 备、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制度管理以及与临床和相关 部门的协调配合,是保障手术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17
每一个手术间限设1张手术床。严格限制非手 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参观人员每个手术间不 得超过3人,应距手术无菌区域30cm以外。
手术间面积与手术间内人数标准: 40~50m2 手术间12~15人、 30~35m2手术间10~12人、 25~30m2手术间8~10人、 20~25m2手术间6~8人。
18
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 手术间地面、墙面及各种物品表面应随时
清洁。 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
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清洁、消毒用具
应分开使用。 拖布、抹布应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用后清洗、消毒、凉干备用。
19
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 离手术间进行,手术中严格执行标准 预防和相应隔离、防护措施;手术结 束后,应当对手术间环境、物品、仪器 等进行终末消毒。
26
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空气要达到《医院 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的等级标准 的要求。
27
类别
范围
空气 物体 医务人 表面 员手
Ⅰ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 ≤10 ≤5 ≤5
房
Ⅱ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200 ≤5 ≤5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ICU
Ⅲ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 ≤500 ≤10 ≤10
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理,锐器回收符合 规范要求。
20
内镜器械应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 范》要求处理,须经过
①冲洗(管腔用高压水枪冲洗)、 ②酶浸泡超声清洗、 ③漂洗、 ④高压气枪干燥等步骤。
21
手术使用的各种器械、器具及敷料,必须 达到灭菌要求,有灭菌效果监测(包内有 指示卡、包外有指示胶带),灭菌合格率 达100%。
25
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衣、裤、帽、一 次性口罩、专用鞋(拖鞋)。手术室衣物不得穿出 室外。患上呼吸道感染者,面部、颈部、手部有感 染者一律不准进入手术间。严格执行手术参观规定 限距、限地、限时、限人,参观人员不可任意进入 其它手术间和无菌储物间。
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消毒常规。医务人员 严格遵守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第六部分 洁净手术室管理要求(100分):重点 评价各级医院对洁净手术室净化设备的日常维护与 管理工作,以及洁净手术室的质量评价及监测工作, 以保证洁净手术室的安全使用和良好运行。
12
手术室空气质量应达到规定的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洁净手术室采用层流通风的方 法;
普通手术室采用对人无毒无害 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
.
1
重点科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一 旦出现问题,将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为 降低医院感染率,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确 保病人就医安全,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督与 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手术室 感染管理
3
4
5
6
患者至上,人性化护理; 给他人方便,给自己快乐
7
8
9
手术室是开放性治疗的重要 场所,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以它是 预防手术切口创面感染,保证 切口愈合良好和手术成功的必 要条件。也是医院管理水平的 体现 。
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 室清洁区、急疹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 传染病科及病房
- ≤15 ≤15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