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课件-第六讲坛庙

中国建筑史课件-第六讲坛庙
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至封建 社会结束迄未少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有的现 象,也是张光直谓中国是“连续性的文明”的主要依 据。它的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有很大的连续性,一直 保持着“巫”的传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这些神祗、祖先的建筑称为坛庙,建筑史家 又称其为礼制建筑。它们既不同于宗教建筑的寺观, 也不同于直接服务于人的宫殿、官署、园林和住宅。
象数之法
方圆之法
对比之法
色彩之法
象数之法——象法 位置
象数之法——象法
象数之法——数法
• 方圆之法——
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 于矩。……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 方。……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 出于句,句出于矩。 ——《周髀算经》
矩、圭表与通天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巨或从木矢。 矢者,其中正也。——《说文》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说文》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
与工同意。——《说文》 巫是通天地鬼神之语的人,先公先王则有资格“宾
帝”,在上帝的左右,为天神与人间勾通的鬼。两者皆以 “工”(矩)为表征,这似乎是说人(巫)、鬼皆可籍诸 “工”(矩)上下于天地之间。“工”(矩)何以有如此 法力?
先农坛的位置在南郊西偏,与天坛相对
古祀代上男;耕皇女帝织亲的耕社,会皇分后工则,亲也饲蚕反桑从映于在先祭
蚕坛,其位置自汉以后皆位于北郊,或 在西郊 以与先农坛相对而立为原则。北 京的先蚕坛巳泯灭不存。“社” “稷”, 反映我国古代以农 立国的社会性质。
亡国之社盖掩之,掩其上而柴其 下。——《公羊传 ·哀公四年》
• 明堂者大朝诸侯,讲礼之处;宗庙,享鬼神,岁觐之宫;辟雍大 射养孤之处;大学,众学之居;灵台,望气之观;清庙,训俭之 室。各有所为,非体一也。——《礼记·明堂位》孔颖达疏引袁准《正论》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第五章坛庙建筑(1)
w 北京的太庙以高达九米的厚重墙垣包绕,封闭性
很强。南墙正中辟门,以琉璃镶贴,下为白石须
弥座,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单调的墙面
形成强烈对比。太庙周围全部种植了松柏树,高
大的殿堂被簇拥于苍绿的树海之中,倍添庄严、
肃穆与高贵。
第五章坛庙建筑(1)
曲阜孔庙
w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 阜市南门内,是奉 祀孔子的庙宇。全 国各地保存了许多 历朝历代的孔庙, 尤其是以孔子的故 乡——曲阜的孔庙 规模最大、时代最 早,它与孔府、孔 林并称“三孔”,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 四大古建筑群之一。
第五章坛庙建筑(1)
圜丘
第五章坛庙建筑(1)
w 圜丘是祭天的地方,是所有祭祀中等级最高 的一种。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 乾隆十四年(1749)改建。由于祭天必须露 天,坛而不屋,因而只有三层高的圆形石台, 以汉白玉中最高级的品种艾叶青砌成。这种 露天的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殊类型,它 与中外的神殿建筑都有巨大的差异,它不追 求神灵的神秘与压抑,而是显示大自然的博 大与广阔;没有高大威严的神像,而是以祭 祀仪式来表达人与天地的和谐。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经明嘉靖、清 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 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 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 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 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 “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社稷坛——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祭坛
w 社稷坛是国家重要祭祀坛庙,位于紫禁城午门之 西,每年春秋仲月致祭,祈求上天保护国家政权。 社稷是土地之神。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

一九至九九 十九至十八九 十九九至二七九
天心石
2
1
9
3
4
8
5 6
7
1
1
2
1
2
3
栏板:三层有栏板,与祈年殿手法不同,
上层:四面,每面18块,计:4×18=72 块 (每块栏板长1.309m);
中层:四面,每面27块,计:4×27= 108块 (每块栏板长1.454m);
下层:四面,每面45块,计:4×45= 180块 (每块栏板长1.222m);
廷内广植林木,以成肃穆、深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 祗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 “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 (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 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 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 要的根基。
社稷坛占地23万M2,正门是戟门(祭祀 时门前列戟72杆) (今中山堂)和拜殿。 戟门五间,单檐歇山;拜殿五间,楠木
丹陛桥 成贞门
皇穹宇
西配殿
东配殿
琉璃门
皇 穹 宇 内 景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 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 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 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 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 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 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 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 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 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 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 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 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zhuānxū),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 天的水神辅佐。

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剖析

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剖析

杜甫草堂“少陵 草堂”碑亭
杜甫草堂工部社
35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苏祠正殿前檐
二王庙
三苏祠木假山堂
2021/2/4
二王庙李冰殿前砖塔
36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5.家祠
又称家庙,简称祠堂,古代封建社会财富的 继承和血统的繁衍与氏族的兴衰有直接关系,对 本族先人,祖宗的贡献,子孙赋予极大的尊敬, 并作为偶像来崇拜,这就是家祠的来源,在礼制 的约束下,祠堂有严格的规定: “天子至于士皆 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周礼》。
2021/2/4
43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1.坛庙建筑是一种准宗教建筑
深层含义----为原始崇拜观念的继续。崇拜 自然,崇拜祖宗,崇拜英雄,坛庙建筑的思想基 础
中层含义----经儒家整理,规范的一套礼仪 制度,包括崇拜的对象,礼仪程序,礼拜时间以 及等级规定
表面----建造出来的各类坛庙建筑
B.其它 帝王祠庙:如浙江绍兴禹庙,陕西黄陵黄帝庙。
2021/2/4
27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元代岱庙示意图
2021/2/4
《大清会典》明代太庙总图
28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北京太庙示意图
2021/2/4
29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3.文庙与武庙
孔丘与关羽,作为文 官武将的楷模,纪念他们 的祠庙又称为文庙和武庙
A.自然神坛庙 B.人文神坛庙
2021/2/4
21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 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1.自然神祗坛庙 2.宗庙及历代帝王庙 3.文庙与武庙 4.先贤祠庙 5.家祠 6.明堂与辟雍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第三节--宫殿与坛庙-2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第三节--宫殿与坛庙-2

社稷坛
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 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 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 记》“左祖右社”的规定, 置于皇宫之右(西)。 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 象征。社稷是“太社” 和“太稷”的合称,社 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 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 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 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 场所。社稷坛于1988年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宫殿
Leabharlann 一、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 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 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 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 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 小简单。这种明显反差, 体现了皇权至上; 中轴线纵长深远,更 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 贵。
图一:故宫俯视图1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 河南洛阳东; 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北; 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 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后迁都京 师,今北京。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 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中式建筑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2)

中式建筑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2)

典型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形制特点: 1、祈年殿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的大祀殿, 平面为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 外檐柱十二根,十二应一周之数。 2、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 层径约90米,殿身高约38米,柱枋隔扇为朱红 色, 上为三重檐青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 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 造型庄重典雅,其南为祈年门,与殿北的皇乾 殿是天坛内仅存的两座明代建筑。
二、专题研究
乾陵双阙
二、专题研究
乾陵神道
乾陵石柱 乾陵石马 乾陵石狮
名词解释 石象生 是皇帝陵墓前供奉的仪物之一,是石雕人物、动物成对立于神道两侧。神道两旁排列着一 群石兽,它们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石兽如同一批“卫士”护卫着皇陵。这 些石兽又名“石象生”, 是陵墓的装饰性建筑。
阙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 第二节 坛庙专篇 一、坛庙分类 1、祭祀自然神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
北京地坛
2、祭祀祖先
太庙(帝王) 家庙或祠堂(臣下)
3、先贤祠堂
孔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
二、专题研究 专题一 北京天坛
一 布局特点
1、明清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大街

的东侧,双重城墙,东南、西南成方角,

东北、西北成圆角,象征天圆地方。
2、天坛面积273公顷,相当于北京紫禁城
的3.7倍。
地 坛
社 稷 坛

禁 城


日 坛





一 布局特点
3、其轴线偏东,轴线南端为祭天的圜丘坛 祈年殿
组群,轴线北端为祈祷丰年的祈谷坛组群。 斋宫

中国古代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天安门
端门
午门
太和殿模型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五、清沈阳故宫
1、全宫分为三部分:
①东部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帝举行大典及王公大臣 议政之处;十王亭分列两端,呈八字形,南端八亭 是八旗首领办事场所;北端二亭是左右翼王亭;
②中部崇政殿:是日常处理朝政之处;后清宁宫是寝 宫,属前朝后寝制,但呈前低后高;
含元殿复原图
宋东京宣德门
明清故宫午门
唐长安城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
唐長安城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
唐長安城太极宫复原鸟瞰图
大明宫模型图
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
麟德殿复原图
麟德殿遗址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大明宫含元殿模型
三、宋朝宫殿型制(见图)
北宋东京汴梁城模型
天坛祈年殿
天坛皇穹宇
天坛斋宫正门
斋宫前殿
斋宫前殿内景 砖拱结构的无 梁殿,利于防 卫、防火
(二)、太庙(见图)
❖ 昭穆之法:古代太庙制 度,父曰昭,子曰穆, 始祖神居中,以下皆父 曰昭,子为穆,昭居左, 穆居右
太庙庙门
太庙戟门
太庙前殿
太庙前殿室内彩画
太庙前、中、后三殿
太庙中殿及后殿
乾陵附墓——懿德太子墓甬道终端所绘双阙之一
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
6、宋陵 ①八座,位于河南省巩县,洛河南岸,嵩山北麓,东 西绵延二百里 ②陵墓名称为永□陵(以永昭陵为例见图)
宋仁宗永昭陵
宋陵石象生
宋陵方上
宋陵神道驭马宫
宋陵驭象蕃臣
宋陵瑞禽图
宋陵石兽、石羊
宋陵石雕文、武臣像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

皇穹宇 室内神位
皇穹宇 回音壁
圜丘 外遗墙及棂星门
圜丘 外遗墙及棂星门内望
圜丘 局部
连接圜丘与祈年殿的甬道
社稷坛
主体建筑:一座方形的坛,两座5间的殿 坛上铺五色土:东方青龙位用青土
西方白虎位用白土 南方朱雀位用赤土 北方玄武位用黑土 中心部分用黄土
北京社稷坛
社稷坛棂星门
(中祀)
五镇:祈山、吴山、霍山、会稽山、巫闾山ຫໍສະໝຸດ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四渎:江、河、淮、济
2、祭祀祖先:太庙-帝王祖庙
祠堂、家庙-臣下祖庙
3、祭祀圣贤: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三、实例分析: 天坛
组成:圜丘、皇穹宇、祈年殿
祈年殿
明初:天地合祭—大祀殿(矩形平面) 迁都北京后:天地合祭—大祀殿(圆形平面,三重檐)
门前石坊及棂星门
孔庙大中门
奎文阁
碑亭俯视
金代碑亭梁架及宋金石碑
大成门及大成殿
大成殿
社稷坛 南门
社稷坛 祭殿
孔庙
由南而北,分为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 坊和棂星门,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 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角楼, 近似宫禁制度。再进,为宏伟的奎文阁,奎文阁后即为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门和大成殿一组。
奎文阁至大成门间,隔一横街;其间有碑亭十三座, 重檐高阁,碑体硕大,为历代帝王所立。
坛庙
一、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 1、产生:源于祭祀 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
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 二、类型
1、祭祀自然神: 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 (大祀) 祭日(日坛)月(月坛) 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 祭国土政权(社稷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 雷、电、社稷、先农之坛,五岳、四海之庙 等等。 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西有 华山、北有恒山、南有衡山、东有泰山、中 有嵩山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
三、现存著名坛庙
太庙和社稷坛 天、地等坛 文庙——曲阜孔庙,武庙——解州 关帝庙
1.太庙和社稷坛
太庙与社稷坛是按照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都 城“左祖右社”的传统规制建造的。二者位于 天安门两侧,从而加重了皇城中轴线上天安门 的重要地位。 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表达了我 国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的思想观念。社稷坛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民以食 为天”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古代帝王乞求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思想。
第三节 坛庙建筑
一、坛庙建筑的起源
坛庙是祭祀性建筑物,它是遵从“礼” 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因此,也称礼制 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建 筑规模之大,建筑造型之精美,达到了相当 高的程度。同为祭祀建筑的坛和庙,在建筑 形式上有所不同,祭祀对象有区别,使用者 也有不同。 思考:坛和庙的区别?以及你所熟悉的坛庙建筑。
2.庙
庙,主要是用于供祀祖宗、圣贤、山 川的屋宇建筑,建制类似于宫殿,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源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中 国庙祠祭祀文化,包括皇家太庙祭祀、臣 民宗庙祖先祭祀和先圣神灵祠庙祭祀等。 如:太庙、文庙、武庙、各种家族祠 堂等。
二、坛庙建筑的分类
坛庙的分类主要有3种: 祭祀祖先的宗庙、 奉祀圣贤的庙 、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声音——回音建筑
回音壁:皇穹宇外围是一座圆形围墙,高约6米,半径 约32.5米。墙的弧度十分规则,表面极其光滑,对声波的折 射比较规则。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 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 秘气氛。 三音石: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 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 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三 声回声 。 圜丘坛:站在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小声说话,却显得 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 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
天坛全景图
形象——天圆地方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 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 象征着“天圆地方”。 天坛全部的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祈年殿建筑与台阶均为圆形,而其外院墙为方形。 皇穹宇的大殿与围墙都是圆形的。 圜丘坛的三层平台为圆形,而其外院墙是方形,象 征着天圆地方。
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 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 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中 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 例如:曲阜孔庙是文庙之祖;山西 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布局:按使用性质分四组建筑:
在内墙内沿南北轴线,南部有祭天的圜丘坛; 中部有存放上天和诸神灵位的皇穹宇、回音壁; 北部有祈祷丰年的祈年殿; 内墙西门南侧是皇帝祭祀前斋宿的宫殿斋宫; 外墙西门以内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 员居住的神乐署。 其中圜丘坛和祈年殿是建筑群的主体,中间为400 米长砖砌的甬道,通称“丹陛桥”。
太庙
(2)社稷坛
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坐 落在天安门的右侧,现改为中山公园。 主体建筑由社稷坛、拜殿与戟门三者组成,居于 全坛的中轴线上。拜殿,供帝王在祭祀时避风雨之 用。社稷坛,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坛为方形土 台以象征地方之说,边长15米,高出地面约1米,坛 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 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的,以表示“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还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 行为万物之本。这种布置使祭社稷坛更具气势。
社稷坛
2.天、地等坛
(1)郊祭
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 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 日坛——东郊,春分 月坛——西郊,秋分
(2)天坛
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概况: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原 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皇帝 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 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 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
(1)太庙 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这是皇权世袭神 圣不可侵犯的象征。位于天安门东侧,明清两 代皇帝祭祀祖先之所,1951年改为劳动人民文 化宫。 太庙坐北朝南,围墙两重。前殿为太庙正 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是三殿之主,重檐 庑殿顶,三层须弥座台基,前出宽阔月台,台 前御路,殿内金砖墁地。正殿是祭祀先祖列帝 之处。
1.祭祀祖先的宗庙
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称为太庙。庙制历代 不同,夏5庙,商周7庙。东汉以后只立一座 太庙,分供各代皇帝神主。太庙是等级最高 的建筑;贵族、显臣、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 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的方位,设于 宅第东侧,规模不一。 例如:广州的陈家祠堂是现存祠堂建筑 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极为精美 的世家宗祠,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回音壁
(3)地坛
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夏至”日祭祀地皇神祗的地 方,也是明清北京五大坛之一。始建于公元1530年,命 名为方泽坛。公元1534年,改名为地坛。坛内总面积 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 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 “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现 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1.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 活动的台型建筑。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日、 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的 崇拜,同时它们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 福。由此而产生了专用的祭祀建筑。 如: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 (朝日坛)、月坛(夕月坛)、祈谷坛(祈年殿)、 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 先蚕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