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

合集下载

浅谈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浅谈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浅谈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摘要目前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我国交通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其核心是解决日益严重交通拥堵问题。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做为ITS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的有效手段。

我国交通部门已将ETC的开发列入交通科技技术创新重点之一,并在全国个收费站逐渐普及。

关键词ETC系统;关键技术;工作流程1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ETC系统是指车辆在通过收费站的入口时时,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信息写入,在出口自动从预先绑定的IC卡银行帐户上扣除相应资金。

ETC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发并积极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桥梁和隧道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

2 ETC系统的优势与传统人工收费(MTC)方式不同,ETC有以下优势:第一,因为采用了电子识别与收费系统,所以无需收费广场,节省收费站场地,减少收费人员,降低收费管理单位的管理成本,同时,由于车主不需要把车停下来进行缴费,所以无需排队停车,这就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会更多,交通更流畅,缴费更方便;其次,减少了停车时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降低车辆部件损耗,更加节能环保;第三,ETC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提高收费单位管理水平。

3 ETC系统的关键技术3.1 车辆自动识别技术(A VI)A VI由车载设备(OBU)和路边设备(RSE)组成,两者通过短程通信DSRC 完成路边设备对车载设备信息一次读写,即完成收、付费交易所必须的信息交换。

目前用于DSRC有主微波和红外两种方式,其中,微波方式的ETC已成为各国DSRC主流。

3.2 自动车型分类技术(A VC)A VC是ETC车道安装的车型传感器,作用是测定和判断车辆车型,并实施对过往车辆的收费。

3.3 违章车辆抓拍技术(VEC)VEC主要由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数码照相机、图象传输设备等组成。

作用是:对不安装车载设备OBU车辆用数码相机实施抓拍,并传输到收费中心,车牌识别系统自动识别违章车辆车牌,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ETC十大品牌简介

ETC十大品牌简介

高新兴科技集团成立于1997年, 注册资金27.73亿元,2010年6月 在A股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 300098)。
高新兴科技集团拥有30多项国家 发明专利和100多项软件著作权, 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广东省创新型企业,拥有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企业技术 中心等。
高新兴品牌介绍
公司的ETC收费系统具有高效 、稳定、安全的特点,广泛应 用于高速公路、停车场等场景 。
ETC车载设备轻便、易用,支 持多种支付方式,为用户带来 便捷的出行体验。
聚利科技市场占有率
01
聚利科技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ETC市 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02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聚利科技在ETC市场的占有 率逐年提升,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04
ETC品牌之——万集科技
万集科技品牌介绍
万集科技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交通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范围内设有多个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 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万集科技秉承“技术驱动,服务领先”的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交通 领域的领导者。
03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进 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06
ETC品牌之——高新兴
高新兴品牌介绍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高新兴科技集团”) 是一家在车联网及智能交通、公 安信息化、公共安全应急、轨道 交通、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领域拥 有关键核心技术及完整产业链的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高 新技术企业。
品牌知名度
综合考虑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等因 素,反映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ETC系统的运行及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

ETC系统的运行及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

ETC系统的运行及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的简称,是对传统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Manual Semi-automatic Toll Collection,简称MTC )优化升级后的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新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稳定的路桥收费方式。

一、ETC系统的运行ETC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专用短程微波通讯(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技术,通过路侧单元(Road-Side Units ,简称RSU)与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简称OBU)通过信息交换,自动识别车辆,采用电子支付方式,自动完成车辆通行费扣除的全自动收费方式。

ETC的工作方式:当ETC系统检测到车辆进入ETC车道时,安装在收费站的RSU与车载的OBU自动进行信息交換,与微波天线连接的ETC车道计算机根据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识别车辆的信息,根据行驶里程从插入OBU中的磁卡扣除通行费,交易成功后,车道栏杆自动抬起,车辆驶出通过后,栏杆自动降下。

整个收费过程不需人工干预,用户可不停车快速通过。

(一)路侧单元RSU的功能:路侧单元RSU(即微波读写天线),由微波天线和读写控制器组成。

微波天线是一个微波收发模块,通常与天线控制器、抓拍系统、车检线圈、信号通行灯、高速自动栏杆、费额显示器等设备互联,完成对互联设备的各种控制功能、通信功能和处理功能。

负责信号和数据的接收/发送、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加密/解密;读写控制器是控制发射和接收数据以及处理向上位机收发信息的模块。

DSRC微波天线以5.8GHz微波无线DSRC协议的通讯方式与两片式OBU及IC 卡进行数据交换,实时采集和更新标签和IC卡中的信息,并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和网络通讯。

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单元(Processing Data Unit,简称PDU)完成数据交换,它是OBU与PDU之间的通信桥梁。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架构及未来生态模式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架构及未来生态模式
ion Engine & Parts
· 193 ·
图 2 ETC 软件系统及交易原理
固定方式)。 2 ETC 软件系统及车道交易原理 ETC 的软件部分是激活 ETC 交易功能必不可少的一
个关键组成部分,可分为两部分:淤一次发行(灌输密钥): OBU 在出厂前需在 ESAM 芯片写入密钥,并录入车辆信 息(VIN 码等),采集的信息录入到发行方数据库,形成车 辆安装 OBU 的白名单。于二次发行(激活设备):目前市面 上主要通过小程序、网页或独立 APP 进行绑定银行卡并 激活 OBU 设备,基本架构如图 2 所示。
ETC 车道内安装有微波天线 RSU,当天线检测到装有 ETC 车辆进入车道时,OBU 将标签信息和高速卡内信息 发送到 RSU,RSU 接收到信息传送给车道控制系统,控制 系统判断 OBU 内是否为有效高速卡,当系统判断为有效 车辆时,系统控制闸机放行、信息屏显示车辆相关信息。车 辆快速通过 ETC 车道,实现不停车收费,如图 2 所示。
参考文献院 [1]刘志伟,程琳,等.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的概括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温炳,等.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及其应 用[J].山西交通科技,2003. [3]黄慧琼,张泽昆,等.城市中心商业区停 车场 ETC 系统应用与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作者简介院蒙杨超(1989-),男,广西桂林人,毛南族,硕士,工程 师,研究方向为 ETC 生态。
码绑定 OBU。在激活 OBU 时,保存车辆 VIN 码,车辆上电 后,OBU 自检时判断保存的 VIN 码和车辆发来的 VIN 码 是否一致,若一致才可正常使用 ETC 系统。
图 1 OBU 硬件构成及产品形态
图 3 ETC 停车场支付逻辑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简介通过拍摄日常车辆通过ETC的画面和解说,介绍ETC收费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拍摄大致内容:一位男士匆忙驾车出门,在车上不时看手表,到达高速收费站,普通收费车道排队等候通过的车辆较多,男士望向路边的ETC专用车道标识,之后驶入ETC收费车道,顺利通过ETC收费系统,男士得意的驶向高速公路。

文字解说:为提高收费站通行能力,缓解收费站拥堵,为高速公路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湖南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应用组合式联网电子收费技术。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通过“车载湘通电子标签+IC卡”与ETC 专用车道内的微波设备进行通讯,实现车辆不停车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费功能的全自动收费系统。

湘通卡、湘通电子标签办理1.客户到营业厅提交相关证件,填写《湘通卡湘通电子标签/记账卡/储值卡办理申请表》,办理湘通卡、湘通电子标签;2.领取并由专人安装湘通卡、湘通电子标签。

文字解说:个人用户申请办理湘通卡、湘通电子标签,需要携带车辆行驶证原件和复印件、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单位用户还须携带单位证明材料或盖有单位公章的《湘通卡湘通电子标签/记账卡/储值卡办理申请》,驾驶申办车辆到客服营业厅办理。

交费并领取收据后,由营业厅专人对湘通电子标签进行安装,安装后将对湘通电子标签进行检测激活,通过检测后方能正常使用。

湘通卡、湘通电子标签使用说明1.2.3.4.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高速路匝道口的ETC专用车道标识;车速降至标志限定时速以内,汽车驶入ETC专用收费车道;ETC系统感应到湘通电子标签,车道信号灯变绿色,栏杆自动抬起并收费,车辆顺利通过,实现不停车收费;文字解说:在高速公路离主线收费站区2公里、1公里和500米处,均有ETC专用车道标示牌,车辆驶入ETC专用收费车道,控制车速不得超过现场限速标志规定的时速,并与前车保持10米以上车距进入ETC收费站,当听到语音提示后,栏杆自动抬起,车道信号灯变绿就能顺利通行,实现不停车收费。

etc系统概述

etc系统概述
离长短决定建收费站的数目,车辆可自由出入,其 出入口不受控制。入口一次交费。长途车辆可能经 过多个收费站需多次交费。这种收费方式应用于道 路距离较短或互通立交较少的场合。
3
1.电子收费系统
3) 封闭式收费系统 封闭式收费系统的收费站建在各互通立交出入
匝道上,也可以建在主干线上,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均要受到控制。封闭式收费系统通常是入口发票 (卡),出口交费。但目前亦有采用入口收费,出 口验票的方式。
33
4.ETC的优点
2)对业主的益处
(2)更低的运营成本 14条MTC车道=120万/年 2条ETC车道+6条MTC车道=60万/年
34
5. ETC实施中的困难
•申办门槛过高因 •ETC专用通道太少,与周边省市不联网 •费用问题。 •缴费安全问题 •设备标准问题
目前为止,我国ETC前三个问题基本解决
(Video Enforcement Systems — VES)
14
3.ETC工作原理
3.1 ETC的系统构成
组成: 车载单元; 路侧单元; DSRC协议。
路测单元: • 收费所车道旁的设备:
路测无线装置(天线)、车辆检测 装置、车道服务器、控制装置、龙门 显示装置、车道服务器、车道监视摄 像机等。 • 设置在收费事务室的设备:
7
1.电子收费系统
(4)收费系统具有可扩性,包括硬件扩充和软件扩充特性。 (5)收费系统具有互换性。采用国际标准设备、国家标准 产品,所有收费站之间、收费通道之间的硬件与软件均有互 换性。 (6)收费系统具备较高的实时处理速度,在最大交通量情 况下能满足实时相应的要求。 (7)收费系统支持多种收费方式:现金、非接触式IC卡与 不停车收费方式。 (8)收费系统及时提供各种正确的统计报表,满足规范化、 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ETC系统简介

ETC系统简介

常见问题解答
编号 异常情况 1 无效入口信息 2 3 4 5 出入口不匹配 费显显示信息 建议处理办法 入口信息无效 1. 告知驾驶人湘通卡此次不能通过ETC车道; 入口不明 2. 引导车辆从人工车道收费通过,按人工收 费处理。 1. 告知驾驶人此支付卡 (OBU)在此收费站不 能使用; 2. 引导车辆从人工车道收费通过,按人工收 费处理。 1. 告知驾驶人此支付卡 (OBU)在此收费站不 能使用; 2. 引导车辆从人工车道收费通过,按人工收 费处理。 1. 告知驾驶人此湘通卡 (OBU)已经不能使用, 需与湘通卡发行机构联系; 2. 引导车辆从人工车道收费通过,按人工收 费处理。
OBU 专用电源及接口盒 RS232电缆 计算机
ETC系统设备介绍

车道系统组成:




车道计算机 车道光报警器 费额显示器 车道通行信号灯 自动栏杆机 车道摄像机
设备介绍

车道计算机

车道计算机是车道应用程序(包括收费软件、通信软件) 的载体,车道处理的中枢。车道计算机箱中含多串口卡、 IO卡和视频抓拍卡。能在摄像机传送过来的图像上叠加 收费操作数据(包括:路段号、收费站名、车道号、车 型、处理类型、金额、收费员身份编码、日期、时间 等)。
再按【F8】键,切换到系统界面:
其中第1、2、3、4项可用,维护人员可以根据需要 退出程序、重启计算机、关闭计算机、重启程序。
下班 如果栏杆没有降下,先按 【]】键降下栏杆。 按【F7】键,弹出下班界面:
按【Enter】键下班,取消操作则按【ESC】键。
常用键对应表
由于ETC系统使用的不是MTC那样的键
自动栏杆
栏杆机

车控器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

引言 (4)一、综述 (4)1.1简介 (4)1.2发展现状 (5)1.3主要功能 (5)1.4ETC系统的组成 (6)1.4.1车道控制系统 (7)1.4.2收费站管理系统 (7)1.4.3收费中心管理系统 (7)1.4.4中央结算系统 (8)二、ETC的应用 (8)2.1我国部分省市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应用状况 (8)2.1.1北京 (8)2.1.2上海市虹桥国际机场 (9)2.1.3长沙机场高速公路 (9)2.1.4广东省 (9)2.1.5京津塘高速公路 (9)2.1.6山西太旧高速公路 (9)2.2 ETC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10)2.2.1兼容性 (10)2.2.2跟车干扰 (10)2.2.3邻道干扰 (11)2.2.4 OBU安全性 (11)2.3未来发展与展望 (11)参考文献 (12)摘要:本文以智能运输系统理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理论、道路通行能力理论为科学依据和指导,紧密围绕ETC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ETC的发展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分析了基于车牌识别和车辆定位的电子收费技术,通过比较分析DSRC, ANPR. VPS三种技术的性能,从而确定适合我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技术方案。

最后,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实施现状,以不停车收费系统的需求站点为基础,结合ETC应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对ETC收费车道主要功能、车道布局、车道系统构成及收费车道流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主要功能、体系架构、应用情况、问题、发展Abstract:In this pape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highway toll system theory, road capacity theory for scientific basis and guidance, focusing on the work principle and key technology of ETC,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normative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ETC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depth research. The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and vehicle location is analyzed.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DSRC and ANPR. three technologies, the technical scheme suitable for highway toll collec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determined in this paper.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expressway network toll, toll collection system needs to site for the foundation,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TC application system, and structure of toll lane flow of the main functions of ETC toll lane lane, lane system layout.Keywords:Function、Architecture、application、problem、development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引言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系统是目前国际上主要研究和推广的自动电子收费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1 -2012 学年第2学期)课程论文题目: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研究生:郑兆鹏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郑兆鹏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ETC系统的发展历史, ETC系统的特点和分类。

接着介绍ETC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功能。

接着介绍OBU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外观与人机交互功能多样化、车辆整合设计、射频集成设计、供电设计改进等方面。

最后介绍了国内ETC系统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ETC;OBU;设计;通信区一、ETC系统的简介1.1 ETC系统ETC系统是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OBU,On-Board Unit)与在收费站ETC 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停车收费系统,一种是采用车道隔离措施下的单车道不停车收费系统;另一种是在无车道隔离情况下的自由交通流下的自由流不停车收费系统。

1.2国内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发展公路收费在世界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早在几个世纪之前,欧洲一些国家就有收费桥梁和收费渡口。

到十九世纪初,英国就有3500 公里收费公路,日本在1956 年就开始公路收费,到1984 年收费道路项目占日本全部道路预算的44%。

不停车收费应用也有近20 年时间,主要应用在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及新加坡等国家,由于ETC 技术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美国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已经局部联网,并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的ETC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项目已进入运行阶段。

2000 年6 月,提出了适合国情的组合式公路电子收费的技术方案——“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IC 卡的组合式电子收费系统方案”。

为解决中心城市的环城公路网及区域经济圈内城间公路网收费站的交通瓶颈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2004 年12 月,广东省宣布全省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当时已开通了78 条ETC 车道,迄今为止数量为全国之最。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十几个省市相继开通了ETC 车道。

国内比较成功的ETC 车道系统普遍采用频率为5.8GHz 的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CPU 卡的模式,实行兼容ETC 与MTC 的组合式收费方案,达到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实现准确收费、疏导交通、提供服务等综合目标。

1.3国内ETC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成本高。

目前,ETC车道系统的设备投入比较大,一台支持两片式OBU的5.8GHz 天线要20多万元,一台0.6s 的Magnatic高速自动栏杆要3万元,整套车道系统建设费用约需50万元,远远高于传统MTC收费车道的投资。

二是设置常闭式自动栏杆。

在国外,ETC技术主要应用于自由流收费,其国家法规、个人信用以及司机的驾驶习惯与我国不同。

国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最典型的例子是非法车辆闯关的问题。

在国外自由流收费环境下,非法进入专用车道的车辆,在被现场拍照后,依据照片可索回通行费并将依法给予处罚,而在国内目前尚无配套法规来治理逃费现象,人工收费车道都难对逃费车辆进行处罚,像这样的电子收收费方式就更无法进行追费与处罚了。

因此,典型的中国式的ETC做法是:在ETC车道的车道检测器之后十几米左右,安装常闭式自动栏杆。

如果将栏杆设置为常开式,仅当非法车辆闯入时才将栏杆放下的话,那么由于ETC车道通行车辆的速度快,故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一旦客户增加、交通量增大时,会造成正常收费通行秩序的混乱。

1.4 ETC系统分类我国的ETC系统按天线通信覆盖区域的大小,可分为长通信区ETC系统和短通信区ETC 系统两种。

长通信区域ETC系统天线响应早,能保证车辆通行速度较快,但是当有两部车同时停在通信区域内时,会引起车道逻辑错误,车道交易发生混乱。

而短通信区域ETC系统通信区范围小,几乎只能容纳一辆车,因此车道逻辑比较清晰,不易引起交易混乱。

二、ETC系统的设计及实现2.1设计思路其主要设计思路如下:利用ETC 车道信息诱导屏的信息发布优势,及时向车主或车道人员发布车道的运行状态信息,使其能更好地了解车道运营状况,及时做出反应;通过ETC 车道系统的车辆检测功能,检测车辆、系统、设备等运行状况,以此触发外场信息发布设备;构造动、静态相结合的交通信息体系,丰富车道的信息发布手段,车道用户除通过信息屏外,还可从外场语音设备中获取相关警示或提示信息。

2.2系统结构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3 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车道运行状态信息源,主要是指存在于ETC 车道系统中的多类状态信息,包括系统、设备的工况信息,车辆的通行信息,系统对车辆的处理信息等,这些信息多源、复杂,是系统运行状态的体现,也是信息发布的依据。

第二部分是信息发布联动控制模块,主要包括信息处理、状态评估两个大组成部分。

信息处理,指系统状态原始信息在进行状态评估处理前,所进行的信息清洗、整合和规约等工作,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状态评估,指从上述所处理的数据中抽取相关特征,从而评估ETC 车道系统的运行状况,如系统状态、车辆到达情况等。

第三部分是信息发布,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发布联动控制模块的处理结果,生产发布的信息内容即方式,并且触发相应的信息发布设备,如诱导屏、费显、声光报警器、扬声器等,按要求发布相关的信息。

2.3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利用ETC 车道系统的检测设备、检测模块,实时获取车道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系统、设备工况信息、车辆通行、处理信息等;系统的信息处理和状态判别模型,可实现对上述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状态评估结果,如车道有无异常、设备有无故障,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等;根据各类评估结果,自动或人工生成发布的信息内容,及选择发布的方式,从而实现向车道人员、驾驶员发布与车道事件相对应的提示信息;具备完善的日志查询管理功能,当系统完成信息发布后,系统自动对此进行记录,以便日后查询管理;可在系统后台中实时监控车道的信息发布作业状况,特别是信息发布过程所产生的异常事件信息将直接显示在后台的管理界面中。

2.4系统处理流程首先通过ETC车道系统已有的车辆检测模块,获取车辆相关的运营状况信息,并对这些多源异构信息进行预处理操作,以确保数据的有效、可靠、规范。

然后利用系统的状态判别模型,评估ETC车道的设备、系统、车道等运行状况,并以此构成相应的发布信息,通过外场信息发布设备传至给车道用户,确保其能及时接收、读取和反应。

三、车载单元(OBU)技术发展趋势3.1外观与人机交互功能多样化随着ETC应用的不断推广,使用OBU的车辆必然大幅增加,这样就出现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问题, 安装车辆的档次也将趋向多样化,用户的视觉体验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OBU作为个人消费品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将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厂商应提供多种不同设计风格的产品。

可以说外观设计将向多样化的趋势进行发展,由消费者自行选择产品外观的模式也将会出现。

用户在对OBU外观有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在人机交互功能上有不同的喜好。

而OBU产品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声音、光效以及显示的用户提示界面。

目前的OBU主要是以蜂鸣器、LED指示灯和液晶屏来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喜好, 人机交互界面在不断的进行升级设计,如采用大尺寸彩色液晶屏, 语音播报等技术"总体来说,人机交互也将向着功能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3. 2车辆整合设计OBU与车辆融为一体, 协调美观, 于此同时防拆卸功能得到强化。

另外, OBU 天线外置, 排除了车辆玻璃对射频性能的影响, 避免出现因个别高档车玻璃屏蔽微波而导致无法使用ETC的尴尬。

同时, 车辆整合设计也将为采用车载电源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

3. 3射频集成设计OBU射频单元的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采用介质振荡器分立元件设计; 随后进入发射采用集成芯片, 接收采用分立元件的设计阶段; 目前正步入第三个阶段, 即采用收发一体的集成芯片设计方案, 在同一块芯片中集成了射频发射单元, 射频接收单元和唤醒单元。

射频集成设计带来了设计简化, 性能提升的强大优势。

配合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OBU 灵敏度智能化自主调节, 保证OBU在各种应用条件下均表现出最佳的工作性能。

3.4供电设计改进语音提示等更多的人机交互功能增加后, 必然会增加额外的功耗, 单一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这就要求OBU电源设计采用复合式供电方案, 使用包括一次性锉电池, 太阳能等供电方式, 同时应考虑采用可更换辅助电池供电方案为系统提供额外电力, 另外车载供电也是可以尝试的技术方向。

这样因能源影响OBU寿命将不成为问题, 而许多因能源的问题不能采用的技术将得以实施。

因此, OBU产品的供电模式将转向太阳能, 随后转向车载供电方向。

四、国内ETC系统的缺陷现有的ETC系统还仍然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ETC 在大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因此还需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

目前国内ETC系统仍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长通信区ETC系统跟车干扰严重:对于长通信区的ETC系统的通信区约为自动栏杆前2~10 米之间,由于通信区域范围大,经常有多辆车同时处于天线通信区内的现象,当前面的车辆不能正常交易而后车可进行交易时,就会出现前车被放行而后车被拦截的错误,即跟车干扰问题。

(2)短通信区ETC系统车辆通行速度低:对于短通信区的ETC系统的通信区约为自动栏杆前1 米~6.5 米之间,进行交易时,车辆离自动栏杆较近,因此只能慢速通过,从而降低了ETC 车道的通行效率。

(3)自动栏杆附近存在通信盲区:现有的车道布局中,天线位于栏杆前2 米左右,由于天线和OBU的方向特性,OBU在到达天线下方时已不能正常通信。

因此栏杆前约有2 米以上的通信盲区,当车辆在通信区内没有完成交易而行驶到自动栏杆前时,无法继续进行交易,从而影响车辆通行。

(4)ETC车道内需要倒车的情况严重:由于OBU的性能差异及车辆行驶行为的复杂性,实际应用中频繁出现需要车辆倒车的情况。

交通繁忙时,倒车十分困难,容易引起ETC 车道堵塞。

(5)恶意旁道插队逃费现象无法解决:运营中,屡见恶意旁道插队逃费现象,即车辆停留于ETC与相邻车道间的隔离带缺口处,当ETC车道自动栏杆抬起时,快速插入到ETC车道中抢先通过,达到逃费的目的。

由于此隔离带缺口是为引导不能正常交易的车辆离开ETC车道所用,不可以封闭,所以无法有效阻止这种恶意插队的逃费现象。

(6)各类ETC系统间的兼容问题:电子收费系统目前在我国应用已越来越广,市场日渐扩大,但是,国内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各自引进的ETC系统互不兼容,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趋势下,ETC系统互不兼容的矛盾势必会阻碍ETC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