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个重要指标

声音的三个重要指标
声音的三个重要指标是指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1、响度(loudness):
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2、音调(pitch):
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
3、音色(Timbre):
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由于不同对象材料的特点,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音色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但波形就是把这种抽象和直观的性能。
波形因音调而异,不同的音调可以通过波形来区分。
扩展资料:
响度、音调和音色被称为声音三要素的原因:
由于人耳听觉系统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类对它的生理结构和听觉特性还不能从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
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心理声学和语言声学。
人耳对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范围称为声域。
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
其中响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量的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而在多种音源场合,人耳掩蔽效应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声学的基础。
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响度。
音调与声波的频率有关,两者成对数关系;声波的频幅影响能音色,音色主要由声波的频谱结构及其模拟波形决定;响度主要与声音的振动幅度有关。
不同的音源发出同一音符时,其基音相同,但谐波成份及其幅度各异,频谱及波形不同。
高保真音响在保证音色的高还原度的同时,适当提升低音,可使声音丰满动听,适当增加语言的中频分量,可以提高语言的清晰度;音调人耳对声音音调的感觉主要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但不成正比,具有对数关系。
事实上,人耳的听觉是复杂的,人对声音音调的感觉还与声音的声压级有关。
音调的高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由声音振动的基频频率决定的,称为"绝对音高"。
大家在听音乐会时可以见到,演出开始前,所有的乐手都要校一下音,为的就是使整个乐队的所有乐器都是使用相同的音高标准。
音色当小提琴与长笛演奏同一音高时,人们也可以区别开这两种乐器的声音,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乐音是由基音与泛音(谐波)组成的,泛音频率比基音频率高,一般我们常提到的是二次谐波、三次谐波与五次谐波。
这种泛音列的不同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音色。
即使是同一件乐器(如小提琴),如果以不同的力度、不同的弓法、指法、不同的着弓位置,也能产生不同的音色。
响度声波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
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其大小与声强的大小用声压级表示,声压与参考声压之比的对数的20倍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声强增加,响度增大。
音量很小时,人耳感觉敏锐,觉得频带窄、高音少、低音量感不足。
音量大时,人耳感觉较迟钝,容易引起听觉疲劳,音量适中时,觉得高低音都很丰富。
,人耳对不同频率而声压级一样的声音,听觉感受它们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所以这就引出了一个"响度"的概念。
也就是说人耳对于某些频率集中在1000Hz到4000Hz这个区域,而最敏感的是3000Hz左右的声音。
人耳对中频的灵敏度最高,而对于高频、低频的敏感程度都会有所下降,一般人们常用20──20000Hz来表示人耳的可感频率范围。
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得三要素例题解析一、声音得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得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得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得次数叫频率。
其单位就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得频率关系就是: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例1、(天津中考题)一物体在1min内振动了180000次,则该物体振动得频率为_______Hz。
声音能传递信息,往保温瓶里灌开水得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得高低,因为随着水位得不断升高,音调逐渐_________。
解析:频率得单位就是赫兹(Hz),1 Hz表示1秒内振动1次。
则物体振动得频率为180000/60s=3000 Hz。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声音得声源就是水面上方得空气柱。
随着水位得不断升高,空气柱变短,振动加快,频率变大,听到得声音越来越尖锐高亢,音调逐渐升高。
答案:3000 升高点拨:声源振动得频率与声源本身得材料、形状等诸多因素有关。
如弦乐器主要靠改变弦得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而管乐器主要靠改变空气柱得长短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得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响度跟声源得振幅以及人距离声源得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得最大距离叫振幅。
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得振幅越大,人们听到得声音越大。
响度与振幅得关系就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得远近有关系。
声音就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得,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得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得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如听诊器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增大响度得。
例2、(大连中考题)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得口令,近处得学学生听到了,而远处得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就是:()A、远处学生听到得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得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得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得声音振动幅度大解析:老师发出得声音传得越远,声音得能量越分散,振幅越小,响度变小,因此远处得学生听不清楚。
声音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1.响度:响度的大小主要依赖于声强,也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生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2.音调: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
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也是音调的重要形式,音高的变化决定了声调的性质纯音只有一种频率的声音叫做纯音,而一般的声音是由几种频率的波组成的。
如音叉发出的声音就是纯音3.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
立体声如果从记录到重放整个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原发生的空间感(不可能完全恢复)那么,这种具有一定程度的方位层次等空间分布特性的重放声,称为音响技术中的立体声。
室内声学与音质反射声与混响:直达声、反射声混响声:后期反射声则经过多次反射,其能量较小,而且彼此间的间隔比较小,好像混在一起一样。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影视中的声音元素:基本的声音元素:语言、音响效果、音乐(一)语言1、对白: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它是电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1)对话是人物思想、感情的主要表达手段2)对话是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3)对话是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4)对话是人物矛盾纠葛的重要表现手段2、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
三种情况: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
如演讲、祈祷等。
③对观众。
3、旁白: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主要有两种情况:①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二)音响效果1.动作音响: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
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

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它们各与{声波的频率,声音的振幅,振动的波形}人耳一般可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20khz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的差别是1000倍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欧诺了低。
则音调就低,声音听起来就低沉、频率高。
相应的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就尖锐健康的青年人对1000hz声音的听阀和痛阀各为:听阀为0dB 痛阀为120dB人耳对那些频率的声音最敏感:3000hz~4000hz什么是直达声:指从声源直接传播到听音点的声音,其传播路径是从声源到该点的直线段什么是近次反射声:指相对直达声延迟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什么是混响声:指在近次反射声后陆续到达的,经过多次反射的声音从音乐的理解角度说出声音的四种属性: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直达声,近次反射声,混响声这三种声音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直达声:提供声源的方向,传递声音信息,提高声音清晰度和声压级的主要来源近次反射声:提高声压级和声音清晰度,增强声音的空间感混响声:无方向性,不包含声音信息,但它使声场分布均匀,音质丰满,可提供分辨房间的空间特性,混响声过多会影响声音清晰度说出一般戏曲,话剧,歌舞一般声压级是多少分贝戏曲,话剧75dB~80dB左右歌舞80~85左右清晰度:800hz~2000hz 明亮度2000hz~5000hz力度200hz~800hz 厚度20~200hz透明度5000hz以上传声器在音响系统中起何作用?是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音响设备传声器的工作原理过程是怎么的方式声能——机械能——电能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十分迅速的,几乎是同事发生的。
传声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灵敏度,频率响应指向特性输出阻抗传声器的指向性主要有哪些全指、单指、双指向性传声器调音台一般由哪几大部分组成由输入、输出、控制盒信号显示等几大部分组成1、输入部分是由很多歌相同输入通道组合而成,每个手工艺人通道一般都包括信号的输入,信号的均衡处理以及通道信号的控制盒分配三个主要部分2、输出部分一般包括有主输出mix out ,编组输出GROUP OUT,矩阵输出MA TRIX OUT 以及辅助输出AIX OUT和一些详细的控制按键,它们是用来控制调音台各个输出通道输出信号大小的,3、控制部分主要是由监听控制按键和音量调节旋钮等组成4、信号显示部分主要由联接在各通道上的测量仪表和状态指示灯构成什么是均衡器:均衡器是对信号进行频率补偿或衰减的设备。
声音三要素是什么

声音三要素是什么声音三要素是什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音三要素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三要素是什么11.响度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
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
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
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
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5dB—130dB)。
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
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
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
一般以1kHz纯音为准进行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为0dB(通常大于0.3dB即有感受)、声强为10-16W/cm2 时的响度级定为0口方。
而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
仍以1kHz纯音为准来进行测量,使人耳感到疼痛时的声压级约达到140dB左右。
实验表明,闻阈和痛阈是随声压、频率变化的。
闻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等响度曲线(弗莱彻—芒森曲线)之间的区域就是人耳的听觉范围。
通常认为,对于1kHz纯音,0dB—20dB为宁静声,30dB--40dB为微弱声,50dB—70dB为正常声, 80dB—100dB为响音声,110dB—130dB为极响声。
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

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它们各与{声波的频率,声音的振幅,振动的波形}人耳一般可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20khz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的差别是1000倍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欧诺了低。
则音调就低,声音听起来就低沉、频率高。
相应的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就尖锐健康的青年人对1000hz声音的听阀和痛阀各为:听阀为0dB 痛阀为120dB人耳对那些频率的声音最敏感:3000hz~4000hz什么是直达声:指从声源直接传播到听音点的声音,其传播路径是从声源到该点的直线段什么是近次反射声:指相对直达声延迟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什么是混响声:指在近次反射声后陆续到达的,经过多次反射的声音从音乐的理解角度说出声音的四种属性: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直达声,近次反射声,混响声这三种声音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直达声:提供声源的方向,传递声音信息,提高声音清晰度和声压级的主要来源近次反射声:提高声压级和声音清晰度,增强声音的空间感混响声:无方向性,不包含声音信息,但它使声场分布均匀,音质丰满,可提供分辨房间的空间特性,混响声过多会影响声音清晰度说出一般戏曲,话剧,歌舞一般声压级是多少分贝戏曲,话剧75dB~80dB左右歌舞80~85左右清晰度:800hz~2000hz 明亮度2000hz~5000hz力度200hz~800hz 厚度20~200hz透明度5000hz以上传声器在音响系统中起何作用?是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音响设备传声器的工作原理过程是怎么的方式声能——机械能——电能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十分迅速的,几乎是同事发生的。
传声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灵敏度,频率响应指向特性输出阻抗传声器的指向性主要有哪些全指、单指、双指向性传声器调音台一般由哪几大部分组成由输入、输出、控制盒信号显示等几大部分组成1、输入部分是由很多歌相同输入通道组合而成,每个手工艺人通道一般都包括信号的输入,信号的均衡处理以及通道信号的控制盒分配三个主要部分2、输出部分一般包括有主输出mix out ,编组输出GROUP OUT,矩阵输出MA TRIX OUT 以及辅助输出AIX OUT和一些详细的控制按键,它们是用来控制调音台各个输出通道输出信号大小的,3、控制部分主要是由监听控制按键和音量调节旋钮等组成4、信号显示部分主要由联接在各通道上的测量仪表和状态指示灯构成什么是均衡器:均衡器是对信号进行频率补偿或衰减的设备。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声音的特性可由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是通过介质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响度
响度又称音量。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
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就同一声源来说,波幅传播的愈远,响度愈小;当传播距离一定时,声源振幅愈大,响度愈大。
响度的大小与声强密切相关,但响度随声强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接近于对数关系。
当声音的频率、声波的波形改变时,人对响度大小的感觉也将发生变化。
音色
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因此,可以把音色理解为声音的特征。
音调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之一。
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
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
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三要素例题解析
一、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关系是: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例1、(天津中考题)一物体在1min内振动了180000次,则该物体振动的频率为
_______Hz。
声音能传递信息,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_________。
解析: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1 Hz表示1秒内振动1次。
则物体振动的频率为180000/60s=3000 Hz。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声音的声源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空气柱变短,振动加快,频率变大,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锐高亢,音调逐渐升高。
答案:3000 升高
点拨:声源振动的频率与声源本身的材料、形状等诸多因素有关。
如弦乐器主要靠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而管乐器主要靠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响度跟声源的振幅以及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如听诊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增大响度的。
例2、(大连中考题)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
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解析:老师发出的声音传得越远,声音的能量越分散,振幅越小,响度变小,因此远处的学生听不清楚。
答案:A
点拨:声音在向远处传递的过程中,其音调(频率)和音色不变,而响度(振幅)会变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称为音色。
音色主要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另外还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例3、(佛山中考题)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音调
解析:不同的乐器可以演奏同一首乐曲,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但是我们仍能从它们的音色上加以区分。
因此,关键是模仿音色。
答案:B
点拨: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
从理论上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音色是完全相同的。
科学家发明的声音识别系统可以根据音色来识别银行卡主人的声音,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二、乐音的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音调与响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这是因为声波频率高但振幅不一定大,振幅大而频率却不一定高。
例如,在弹吉他时,用力弹拨粗弦与轻轻弹拨细弦所发出的声音相比较,前者响度大而音调低,后者响度小而音调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则指的是响度。
而科学用语则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
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只能用来描述音调,而响度则只能用“大”、“小”来描述。
例4、男低音歌手高声歌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
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解析:男低音歌唱时,发出的声音低沉浑厚,音调低,女高音歌唱时发出的声音尖细高亢,音调高;男低音高声歌唱时,声音响亮,响度大,女高音轻声伴唱,声音弱,响度小。
答案:A
点拨:男低音发出的声音,音调低而响度大,二者并不矛盾。
这是由于男低音歌手声带宽而厚,发声时振动得慢,但由于用力歌唱,声带的振幅大。
与此类似的还有: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前者的音调低而响度却大。
注意,音调与响度是取决于振动的不同因素,二者无必然联系。
三、声音三要素的探究方法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改变声源振动的频率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例如:将钢直尺紧压在桌边,拨动露出部分使其发声时,露出部分越长,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弹拨琴弦时,改变弦的粗细、长短或松紧,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改变声源振动的振幅可以改变响度的大小。
例如:将钢直尺紧压在桌边,拨动露出部分使其发声时,用的力越大,钢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敲击音叉时,改变敲击的力量大小,可以改变振幅,从而改变响度。
例5、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地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度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解析:当老师不断剪短正在吹的吸管时,他改变的是吸管的长度。
而吸管被吹发声是由于吸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当空气柱的长度变化时必然导致振动频率的变化,即引起音调的变化。
答案:C
点拨: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是要看题目中改变的是发声体的什么因素。
一般来说,材料的长短、粗细和松紧影响频率(音调);材料的种类影响音色;用力的大小影响振幅(响度)。
例6、(诸暨中考题)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二胡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解析: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可以使弦的振动加快,改变音调;琴枕上移,可以使弦变短,也是为了改变音调;换更细的弦,也是为了改变振动频率以改变音调。
答案:B
点拨:琴师调音实际上是为了使琴发出的声音音调能符合演奏时的要求,即为了校正音准;而改变响度主要是靠调节演奏时用的力度大小;音色则主要取决于琴自身的材料质地。
四、声音三要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声音除了可以传递能量外,还可以传递信息。
人们可以通过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7、(浦东新区中考题)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主要是根据三个特征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个特征全都有
解析:敲击花盆时,完好的花盆和有裂缝的花盆发出的声音不同,前者发出的声音悦耳好听,音色好;后者发出的声音带有破声,音色差。
所以花匠主要是根据经验从声音的品质即音色的好坏上来辨别的。
答案:C
点拨:严格来说,完好的花盆和有裂缝的花盆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其三要素都是不同的,我们在分析时一定要抓住其中的主要因素。
假如花盆都是完好的,我们想从一堆花盆里面挑出质量好的花盆来,主要是依据音调。
因为花盆的产地、材料、厚薄等因素的不同会使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在有多个花盆可以进行互相比较时,有经验的花匠是可以辨别出质量优劣的。
而本题中是要判断一只花盆是否有裂缝,事先并没有一个音调作为标准,所以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加以区分的。
再如:医生采用叩诊的方法给病人检查身体内脏是否有积水时,则主要依据的是音调高低的不同,因为叩击不同的正常人身体时,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差不大,但是当有积水时,声音的音调却会明显改变。
想一想:挑选西瓜时是主要依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呢?铁路工人用锤子检查火车车轮是否有故障时,又主要是依据声音的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音调音色)
五、声音三要素在声学中的前后联系及综合运用
声音的三要素常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应用,这类题目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例8、(苏州中考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解析: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辨别乐器所依据的是音色不同;“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A
总之,声音的三要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注意多观察和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