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望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的4华裔科学家简介,诺贝尔奖公布时间
最有望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的4华裔科学家简介,诺贝尔奖公布时间

最有望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的4华裔科学家简介,诺贝尔奖公布时间随着2014年诺贝尔奖公布时间的临近,华裔科学家能否得奖开始被公众关注。
而目前,诺贝尔奖4华裔科学家有望上榜。
张首晟、杨培东、邓青云、钱泽南四位华裔科学家成夺奖热门人选。
而与此前获诺奖的华裔科学家不同的是,张首晟、杨培东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内接受教育的新一代,两人成为今年诺奖热门人选更令国人期待。
杨培东和邓青云此前曾分别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讲学。
2014年诺奖公布时间生理学或医学奖:北京时间6日17时30分物理学奖:北京时间7日17时45分化学奖:北京时间8日17时45分和平奖:北京时间10日17时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3日19时根据传统瑞典皇家科学院规定,文学奖公布时间,另行通知。
诺贝尔奖4华裔科学家个人简介张首晟:“拓扑绝缘体”让电脑运算加速196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
“他早就应该得诺贝尔奖了”,昨日,长期研究诺贝尔奖的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杨建邺表示,对张首晟成今年诺奖物理奖获奖热门人物并不奇怪。
1978年,15岁的张首晟高考被复旦大学录取,后出国深造。
他2006年提出“拓扑绝缘体”理论,次年实验得到证实,并因此获得“欧洲物理奖”等三大顶级奖项。
“拓扑绝缘体”意义在于,可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极限,“约可以提高一倍”。
张首晟用“集市”和“高速公路”为例讲述该成果应用和意义:电子在芯片中移动就像跑车开进集市中,再怎么高档也跑不快;但若在高速公路上就可畅行无阻。
这可能是未来计算机持续进步的关键。
杨培东:用纳米技术提高计算机存储量1971年生于江苏,本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与张首晟一道列为今年诺奖物理学奖获奖热门人物的还有华裔科学家杨培东,其在纳米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存储量。
他还是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今年4月,杨培东到武汉大学做报告,畅谈“21世纪的材料革新”。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八位华人科学家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八位华人科学家1957年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衡,从而导致有关基本粒子的重大发现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T sung-Dao 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57年,31岁的他与杨振宁一起,以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首两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
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李政道曾在苏州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
因抗日战争,中学未毕业。
1943年在贵阳以同等学力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走上物理学之路。
1944年日军进入贵州,浙江大学停学。
1945年转学到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为二年级生。
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与合作者一起从事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工作是在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
三年后,在他29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1984年获得全校级教授这一最高级职称。
至今他仍活跃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
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自从1970年代初,他和夫人秦惠莙开始回中国访问,他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
他向有关方面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于1980年代设立CUSPEA考试,对优秀本科毕业生提供奖学金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
1996年11月29日李政道的夫人秦惠莙因患肺癌离开人世。
为纪念夫人,1997年李政道及其亲友捐赠30万美元“秦惠莙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莙政基金。
莙政基金现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与国立清华大学(台湾)等五所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入选的学生则被命名为莙政学者。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高锟
• 2009年,英国华 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 位美国科学家共同获 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获奖,是因为他 在“有关光在纤维中 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 信方面”做出了突破 性成就。
朱棣文
• 1997年朱棣文因 “发明了用激光冷却 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 1998年,崔琦与 德国的霍斯特·斯托 尔默和美国的罗伯 特·劳克林因在量子 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 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 理学奖。
钱永健
• 2008年,钱永健 与日本人下村修以及 美国人马丁·沙尔菲 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李政道
• 1957年,李政道 因“发现宇称原理的 破坏”而被授予诺贝 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 1957年因“发现 宇称原理的破坏”而 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 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肇中
• 1976年丁肇中因 “发现一类新的基本 粒子”而获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
李远哲
• 1986年李远哲因 “发明了交叉分子束 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 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 为研究化学新领域— 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 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公布2014年诺贝尔奖于瑞典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午11:30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开始陆续颁发。
今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英国科学家John O'Keefe, 挪威夫妇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l,获奖理由是在“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的发现”。
三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获奖者简介: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19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
他在1967年,他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获得了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
在这之后,他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读博士后。
1987年,他留校担任认知神经科学教授。
目前,约翰.奥基夫教授是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回路与行为中心主任。
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1963年出生于挪威福斯纳沃格,挪威国籍。
她在奥斯陆大学与她后来的丈夫、共同获奖者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一共学习心理学。
1995年,她获得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
她是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随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做访问学者,然后在1996年到位于特隆赫姆的挪威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
2000年,梅-布里特.莫泽被任命为神经科学教授,目前是特隆赫姆神经计算中心的主任。
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1962年出生于挪威奥勒松,挪威国籍。
1995年,他在奥斯陆大学获得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
他与他的妻子、共同获奖者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一起读博士后,起初是在爱丁堡大学,后来在伦敦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的实验室中做一名访问学者。
1996年,他们回到挪威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1998年他升为教授。
他目前是特隆赫姆系统神经科学科维理研究所(the Kavli Institute for Systems Neuroscience)的主任。
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

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诺奖(The Nobel Prize),是以德国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火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奖(Alfred Bernhard Nobel)的一部分财产(3100万瑞典克朗)做为股票基金在1895年开创的荣誉奖。
诺奖一般被觉得是所颁奖典礼行业内最重要的荣誉奖。
我梳理了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热烈欢迎参照参考。
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1、诺贝尔奖物理,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出世,早前出门出国留学,1964年添加美国国籍,20xx年95岁的杨振宁修复国藉),诺奖得到時间在1957年,而这时的护照签证依然是“民国的护照签证”,参与学术研究多有麻烦。
也许恰好是由于这般,他才添加美国国籍。
到底是不是算进去,自主分辨。
杨振宁老先生不论是以往或是如今,一直都是有一颗中国心,自始至终在为我国物理做无私奉献。
杨振宁和钱学森关联非常好,而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老先生也是亲密无间好友。
她们不但在学术研究上面有众多沟通交流,且杨振宁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对邓稼先有众多协助。
在邓稼先遭受艰难的情况下,杨振宁老爷子还积极主动发音果断适用邓老。
对于此事,邓老的妻子许鹿希也以前说过:“她们中间的情意媲美老战友和亲弟兄。
”杨振宁确实沒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风险的情况下归国,但这并不是是他的原意。
当初杨振宁老先生经历归国的想法,可是大伙儿科学研究以后沒有愿意。
钱学森老爷子是做应用物理学科学研究的,他的科研成果能够立即用以造巡航导弹,是新中国成立最为急需解决的物品。
可是杨振宁老先生不一样,胡先生是搞最前沿物理学科学研究的,他的科研成果在那时候的我国中国难以立刻发光发热。
因而那时候大伙儿的建议全是,期待他再次留到海外充分发挥。
也正由于这般,杨振宁老先生才接纳了这一提议,再次留到海外做科学研究。
要了解,那时候的新中国成立极其弱不禁风,西方国家有一些我国某些政治家乃至会立即骂我们中国人是黄祸、黄皮肤猪、废弃物种族。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作者:欧阳钟灿来源:《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11期欧阳钟灿,1946年生,福建泉州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原所长、研究员。
清华大学自控系毕业,先后获固体物理专业硕士,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理论物理博士后。
曾到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研究。
目前主要从事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研究,此一研究方向是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交叉领域。
于2015年当选为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国际会士。
日本应用物理学会是日本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学会之一,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201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日本日本名城大学赤崎勇(Isamu Akasaki)、名古屋大学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美国籍)。
此次的获奖理由是“他们发明了高效蓝光发光二极管(LED),该项发明使得高亮度、低功率的白光光源成为现实。
”这是应用物理学领域获奖,三位获奖者是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名誉会士,这对于日本应用物理学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和骄傲。
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奖委员会编写的物理学奖的科学背景(Scientific Background)获奖的根据引用的16篇三位获奖者论文中有10篇SCI影响因子很低的《日本应用物理杂志》(Jpn.J.Appl.Phys,JJAP)登载论文,这些论文在日本应用物理学会的HP IOP Publishing的网站的链接免费公开。
三位获奖者根据氮化物半导体开发出来蓝色高亮度LED,低功率,小型化,轻巧,使用寿命长等的出色表现,给大容量光记录装置,全彩色显示器,液晶背光源和21世纪照明器具等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而且,蓝光LED的成功也为氮化物半导体高速,高耐压,耗电量低的功率半导体和环境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期待,在家电,汽车,电车,电力网等将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对于中国诺贝尔的获奖者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了,其实中国诺贝尔奖获奖者还有人其他人。
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1、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2、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3、高锟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
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获颁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钱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出生于中国江西赣州。
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
6、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
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艾伦·汤普森、日本科学家纪山克夫和美国科学家肯尼思·埃利奥特。
这三位科学家因为在三维打印和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艾伦·汤普森因为在三维打印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制造出各种复杂的物体。
这项技术在制造业、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纪山克夫和肯尼思·埃利奥特分别因为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纪山克夫因为发明了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病症,提高治疗效率。
肯尼思·埃利奥特因为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了2014年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肯尼思·埃利奥特因为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身体内部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疾病。
这项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提高医疗效率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有望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的4华裔科
学家简介,诺贝尔奖公布时间
随着2014年诺贝尔奖公布时间的临近,华裔科学家能否得奖开始被公众关注。
而目前,诺贝尔奖4华裔科学家有望上榜。
张首晟、杨培东、邓青云、钱泽南四位华裔科学家成夺奖热门人选。
而与此前获诺奖的华裔科学家不同的是,张首晟、杨培东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内接受教育的新一代,两人成为今年诺奖热门人选更令国人期待。
杨培东和邓青云此前曾分别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讲学。
2014年诺奖公布时间
生理学或医学奖:北京时间6日17时30分
物理学奖:北京时间7日17时45分
化学奖:北京时间8日17时45分
和平奖:北京时间10日17时
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3日19时
根据传统瑞典皇家科学院规定,文学奖公布时间,另行通知。
诺贝尔奖4华裔科学家个人简介
张首晟:“拓扑绝缘体”让电脑运算加速
196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
“他早就应该得诺贝尔奖了” ,昨日,长期研究诺贝尔奖的华中
科技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杨建邺表示,对张首晟成今年诺奖物理奖获奖热门人物并不奇怪
1978年,15岁的张首晟高考被复旦大学录取,后出国深造。
他
2006年提出“拓扑绝缘体”理论,次年实验得到证实,并因此获得
“欧洲物理奖”等三大顶级奖项。
“拓扑绝缘体”意义在于,可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极限,“约可以提高一倍”。
张首晟用“集市”和“高速公路”为例讲述该成果应用和意义:电子在芯片中移动就像跑车开进集市中,再怎么高档也跑不快;但若在高速公路上就可畅行无阻。
这可能是未来计算机持续进步的关键。
杨培东:用纳米技术提高计算机存储量
1971年生于江苏,本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教授
与张首晟一道列为今年诺奖物理学奖获奖热门人物的还有华裔
科学家杨培东,其在纳米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存储量。
他还是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今年4月,杨培东到武汉大学做报告,畅谈“ 21世纪的材料革
新”。
在当日演讲中,他就曾表示,希望今后能够用电流来激活纳米
激光器,这样纳米激光器就能用于电路。
而最终,他预测纳米激光器有可能被用于鉴别化学物质、提高计算机磁盘和光子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量等。
邓青云:OLED有望彻底取代液晶
1947年生于香港,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热门人选之一,是有“ OLED之父”之称的邓青云。
他2011年获地位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沃尔夫化学奖。
杨建邺认为,这将会提高他获诺奖竞争力。
1979年一天晚上,邓青云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东西忘记在实验室,返回后发现在黑暗中有一个亮亮的东西,由此展开了对OLED (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研究。
OLED是第三代显示技术的代表,具有图像质量优、低功耗、重量轻、柔性显示等优点,多应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及高清电视。
专家认为,随着OLED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竞争对手液晶(LCD)将被淘汰。
2012年,邓青云应邀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做报
钱泽南:基因研究将改善人类健康
1949年出生在香港,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今年华裔另一位热门获奖人物是同样出生在香港的钱泽南,他同
样被看成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热门人选之一。
对于钱泽南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论坛上有人这样评价:“发现
几个调控基因表达的增强子特异的转录因子”,其意义在于“他的工作使我们的转录机器有更好的理解,特别是与发育和细胞分化的关系方面。
”
李嘉诚捐资4000万美元资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设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作为该中心的首任主管钱泽南表示,“现代生物学对人体运作的认识,已到达了一个非常精确的程度,将为医疗护理带来范式转移,令新一代的医生、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付疾病的分子根源,而非仅仅医治病征……从根本改善我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