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活性评价研究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活性评价研究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活性评价研究引言: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能,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活性评价研究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食品中抗氧化剂活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氧化剂活性评价方法:1. 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抗氧化剂活性评价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基于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剂发生反应,从而改变其颜色,进而可以通过测量溶液吸收率的变化,评估抗氧化剂活性。

2. ABTS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活性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抗氧化剂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估其活性。

测量体系中ABTS 的消退率可用于确立抗氧化剂的活性。

3. 还原能力法还原能力法是一种基于还原性力学的抗氧化剂活性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测定抗氧化剂与还原剂或氧化剂间的电荷转移反应的能力来评估其活性。

一般来说,抗氧化剂能够给予还原剂电子,从而降低氧化剂的浓度或还原代谢产物。

二、抗氧化剂活性评价的改进与创新虽然目前已经有了许多抗氧化剂活性评价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

因此,科研人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抗氧化剂活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运用细胞实验评价抗氧化活性传统的抗氧化剂活性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体外化学实验。

然而,这些方法无法真实地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不能完全反映抗氧化剂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因此,将细胞实验引入抗氧化剂活性评价研究中,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其活性。

2. 结合形态学和生化分析除了单一的抗氧化剂活性评价方法外,结合形态学和生化分析也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细胞形态和生化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抗氧化剂的活性。

三、食品中抗氧化剂活性评价的挑战食品中抗氧化剂活性评价研究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 多种食品中抗氧化剂的相互作用食品中存在着多种抗氧化剂,它们可能会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活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新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新发布)

附件1: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 试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1.3 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1.1.4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1.5 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1.2 人体试食试验1.2.1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1.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的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脂质氧化产物指标中丙二醛和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动物实验抗氧化酶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

2.3 氧化损伤模型动物和老龄动物任选其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四项指标中三项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脂质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三项指标中二项阳性,且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tioxidative Function1 动物实验1.1 实验动物选用10月龄以上老龄大鼠或8月龄以上老龄小鼠,也可用氧化损伤模型鼠。

单一性别,小鼠每组10-15只,大鼠8-12只。

1.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溶剂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不超过30倍,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一、化学方法
1.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常见的方法有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 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清除法。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间接反映了其抗氧化能力。

2.过氧化氢清除能力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3.金属螯合能力测定法:该方法测定样品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反映了样品的抗氧化能力。

4.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法:该方法测定样品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二、生物学方法
1.细胞实验法: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观察其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2.动物模型实验法:将样品通过灌胃、注射等方式给予动物,观察其对动物体内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3.人体试验法:将样品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给予人体,观察其对人体内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三、综合方法
1.多指标评价法:综合考虑样品在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中的多个指标,给予综合评分,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2.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测定信号的变化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3.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以上仅为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的一部分,不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样品类型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结合多个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1.自由基清除试验法:自由基清除试验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对特定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常用的自由基包括DPPH(2,2’-二苯基-1-苦基肼)、ABTS (2,2’-氨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OH•(羟基自由基)、O2•-(超氧自由基)等。

这些自由基能与物质发生反应并转化为稳定的产物,从而评定物质的抗氧化能力。

2.铁螯合能力评价法:铁螯合能力评价法是通过测定物质与亚铁离子的络合反应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亚铁离子常常参与引发氧化反应的过程,在生物体内产生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

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减少亚铁离子的可用性,降低氧化反应速率,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3.过氧化物清除能力测定法:过氧化物清除能力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对过氧化物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过氧化物是一类活跃的自由基,对生物体产生氧化应激。

物质能够清除过氧化物,可以有效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起到抗氧化作用。

4.DNA氧化损伤修复能力测定法:DNA氧化损伤修复能力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对DNA氧化损伤的修复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DNA氧化损伤是氧化应激的一种重要反应,物质能够修复DNA中的氧化损伤,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5. Lipid peroxidation抑制试验法:Lipid peroxidation抑制试验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对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脂质过氧化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反应,能够导致脂质分子的氧化断裂,进而破坏细胞膜结构。

物质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发挥抗氧化作用。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价物质的抗氧化能力,为研发和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提供参考。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抗氧化活性是指物质对氧化过程的抑制作用,能够减缓或阻断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

目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主要包括DPPH 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还原能力测定法。

以下将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2,2-二苯基-1-若氧基-苯基-π-苦味噁唑)自由基清除法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测定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是一种紫色稳定的自由基,在接触到氢供体(抗氧化剂)后,会发生颜色变化从紫色转变为黄色。

可以通过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来评估其抗氧化能力。

吸光度的降低表明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

2.ABTS自由基清除法:ABTS(2,2'-联氨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自由基清除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ABTS自由基是一种无色可溶性自由基,其生成主要通过氧化剂与ABTS反应而产生。

测定方法是将ABTS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蓝色自由基溶液,然后将样品加入到溶液中,通过测定吸光度的变化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吸光度的降低表明样品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

3.铁还原能力测定法:铁还原能力测定法是一种评估抗氧化活性的常用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Fe3+还原为Fe2+的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能力。

在这个方法中,还原剂(如抗氧化剂)会与Fe3+反应,生成Fe2+,并且Fe2+的浓度可以通过测量其吸光度来确定。

浓度越高,吸光度越高,表明样品的抗氧化能力越强。

这三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

DPPH自由基清除法适用于评估样品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但其结果受其他化合物的影响较大;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于水溶性和脂溶性样品均适用,但其结果也受其他化合物的影响;铁还原能力测定法适用于样品中还原型物质的测定,可评估样品对金属离子的还原能力。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1: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 试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1.3 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1.1.4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1.5 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1.2 人体试食试验1.2.1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1.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的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脂质氧化产物指标中丙二醛和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动物实验抗氧化酶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

2.3 氧化损伤模型动物和老龄动物任选其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四项指标中三项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脂质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三项指标中二项阳性,且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tioxidative Function1 动物实验1.1 实验动物选用10月龄以上老龄大鼠或8月龄以上老龄小鼠,也可用氧化损伤模型鼠。

单一性别,小鼠每组10-15只,大鼠8-12只。

1.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溶剂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不超过30倍,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塑料的抗氧化老化性能评估

塑料的抗氧化老化性能评估

塑料的抗氧化老化性能评估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对其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塑料制品容易受到氧化和老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因此,对塑料的抗氧化老化性能进行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塑料抗氧化老化性能评估的方法和评估指标。

一、抗氧化老化性能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塑料的抗氧化老化性能,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加速老化试验法加速老化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塑料抗氧化老化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加速老化试验方法有热氧老化试验、紫外光老化试验和臭氧老化试验。

这些试验通过模拟真实使用环境中的氧化老化条件,将塑料制品暴露于高温、高湿度、紫外光或臭氧等环境中,观察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从而评估其抗氧化老化性能。

2. 物化性能测试法除了加速老化试验,物化性能测试也是评估塑料抗氧化老化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进行测试,可以了解塑料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物化性能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热分析试验等。

3.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评估塑料抗氧化老化性能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塑料中的氧化产物、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塑料在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从而评估其抗氧化老化性能。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二、抗氧化老化性能评估指标在评估塑料抗氧化老化性能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机械性能指标塑料的机械性能是其最基本的性能之一,也是评估其抗氧化老化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机械性能指标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等。

通过比较塑料在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参数,可以评估其抗氧化老化性能的优劣。

2. 热性能指标塑料的热性能也是评估其抗氧化老化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热性能指标包括热变形温度、热稳定性等。

通过比较塑料在老化前后的热性能参数,可以评估其抗氧化老化性能的稳定性。

3. 化学性能指标塑料的化学性能是评估其抗氧化老化性能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四、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

四、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

附件1: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 试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1.3 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1.1.4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1.5 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1.2 人体试食试验1.2.1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1.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的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脂质氧化产物指标中丙二醛和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动物实验抗氧化酶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

2.3 氧化损伤模型动物和老龄动物任选其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四项指标中三项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脂质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三项指标中二项阳性,且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tioxidative Function1 动物实验1.1 实验动物选用10月龄以上老龄大鼠或8月龄以上老龄小鼠,也可用氧化损伤模型鼠。

单一性别,小鼠每组10-15只,大鼠8-12只。

1.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溶剂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不超过30倍,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 试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1.3 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1.1.4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1.5 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1.2 人体试食试验1.2.1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1.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的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脂质氧化产物指标中丙二醛和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动物实验抗氧化酶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

2.3 氧化损伤模型动物和老龄动物任选其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四项指标中三项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脂质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三项指标中二项阳性,且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tioxidative Function1 动物实验1.1 实验动物选用10月龄以上老龄大鼠或8月龄以上老龄小鼠,也可用氧化损伤模型鼠。

单一性别,小鼠每组10-15只,大鼠8-12只。

1.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溶剂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不超过30倍,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3 实验方法1.3.1 老龄动物选用10月龄以上大鼠或8月龄以上小鼠,按血中MDA水平分组,随机分为1个溶剂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

3个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测脂质氧化产物含量、蛋白质羰基含量、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抗氧化酶活力。

1.3.2 D-半乳糖氧化损伤模型1.3.2.1原理D-半乳糖供给过量,超常产生活性氧,打破了受控于遗传模式的活性氧产生与消除的平衡状态,引起过氧化效应。

1.3.2.2造模方法选25-30g健康成年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用D-半乳糖40mg-1.2g/kg BW 颈背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造模,注射量为0.1mL/10g,每日1次,连续造模6周,取血测MDA,按MDA水平分组。

随机分为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3个剂量组经口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在给受试样品的同时,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继续给予相同剂量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或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处死动物测脂质氧化产物含量、蛋白质羰基含量、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抗氧化酶活力。

1.3.3 乙醇氧化损伤模型1.3.3.1原理乙醇大量摄入,激活氧分子产生自由基,导致组织细胞过氧化效应及体内还原性谷胱甘肽的耗竭。

1.3.3.2造模方法选25-30g健康成年小鼠(180-220g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必要时可增设1个空白对照组。

3个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连续灌胃30天,末次灌胃后,模型组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禁食16小时(过夜),然后1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6小时后取材(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不禁食取材),测血清或肝组织脂质氧化产物含量、蛋白质羰基含量、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抗氧化酶活力。

1.3.4脂质氧化产物测定1.3.4.1 血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可采用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方法任选其一。

1.3.4.1.1 荧光法1.3.4.1.1.1 荧光法原理MDA(malondiadehycle)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之一,测其含量可间接估计脂质过氧化的程度。

1个丙二醛(MDA)分子与2个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子在酸性条件下共热,形成粉红色复合物。

以波长536nm为激发光,在550nm有最强荧光强度。

可用荧光法进行微量测定。

1.3.4.1.1.2 仪器与试剂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锅、普通离心机、混旋器、具塞离心管试剂:10mmol/L四乙氧基丙烷(贮备液,棕色瓶4℃保存12个月),临用前用纯水稀释成1nmol/mL29mmol/L硫代巴比妥酸工作液硫代巴比妥酸0.209gEDTA.2H20 25mg谷胱甘肽(还原型)1mg用0.02mol/L NaOH 50 mL 溶解(微温助溶,棕色瓶4℃保存2周)酸水解液0.1mol/L H2SO4 125mL0.1mol/L Na2SO4 125mL加水150mL用H2SO4 调pH 1.5,加水稀释至500mL正丁醇以上所用玻璃器皿均需经50%硝酸浸泡24h后,再经蒸馏水、双蒸水淋洗干燥,试剂(选AR级)最好用双蒸水配制。

1.3.4.1.1.3 实验步骤1.3.4.1.1.3.1 样品制备全血上清液:取血50μl加入0.5mL生理盐水,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测。

血清样品:取血0.5mL室温静置10min,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测。

1.3.4.1.1.3.2 标准曲线制作将10nmol/mL四乙氧基丙烷,用双蒸水稀释成0.0、0.25、0.5、1.0、1.5、2、3、5、10nmol/mL 分别取0.1mL加入酸水解液2mL、TBA工作液0.5mL→混匀,避光、沸水浴60min→流水冷却至室温→3mL正丁醇振荡抽提1min→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正丁醇层)测荧光强度(入射狭缝1.5nm,出射狭缝5nm,激发波长536nm,发射波长550nm)以四乙氧基丙烷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

1.3.4.1.1.3.3样品测定试剂空白管样本管标准管10mL具塞离心管0.1mL蒸馏水0.1mL血清* 0.1mL标准#酸水解液2mL 2mL 2mLTBA工作液0.5mL 0.5mL 0.5mL混匀,避光沸水浴60min,流水冷却正丁醇3mL 3mL 3mL振荡抽提1min,3000r/min 离心5min*全血上清液0.5mL(空白管加蒸馏水0.5mL,标准管加标准0.1mL、蒸馏水0.4mL)#1nmol/mL四乙氧基丙烷(标准)血清0.1mL(或全血上清液0.5mL)→加入酸水解液2mL、TBA工作液0.5mL→混匀,避光、沸水浴60min→流水冷却至室温→3mL正丁醇振荡抽提1min→3000r/min离心5min →取上清液(正丁醇层)测荧光强度(入射狭缝1.5nm,出射狭缝5nm,激发波长536nm,发射波长550nm)1.3.4.1.1.3.4 计算公式:B-A B-A过氧化脂质含量(nmol/mL血清)=———×C×K =————×1×1F-A F-AB-A B-A 1 过氧化脂质含量(nmol/mL血液)=———×C×K =———×1×————F-A F-A 0.05A:空白管荧光度B:样品荧光度F:四乙氧基丙烷荧光度C:四乙氧基丙烷浓度(1nmol/mL)K:稀释倍数1.3.4.1.2比色法1.3.4.1.2.1比色法原理MDA(malondiadehycle)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之一,测其含量可间接估计脂质过氧化的程度。

1个丙二醛(MDA)分子与2个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子在酸性条件下共热,形成粉红色复合物。

该物质在波长532nm有极大吸收峰。

可用分光光法进行测定。

1.3.4.1.2.2 仪器与试剂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锅、普通离心机、混旋器、具塞离心管。

试剂:0.2M乙酸盐缓冲液pH3.50.2M乙酸溶液185mL0.2M乙酸钠溶液15mL1mmol/L四乙氧基丙烷(贮备液,4℃保存3个月),临用前用水稀释成40nmol/mL8.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8%硫代巴比妥酸TBA0.2M磷酸盐缓冲液pH7.40.2M磷酸氢二钠1920mL0.2M 磷酸二氢钾480mL1.3.4.1.2.3 实验步骤1.3.4.1.2.3.1 样品制备溶血液样品:取血20μL加入0.98mL蒸馏水制成2%溶血液。

1.3.4.1.2.3.2样品测定试剂空白管样品管标准管2%溶血液* 0.2mL40nmol/mL四乙氧基丙烷0.2mL8.1%SDS 0.2mL 0.2mL 0.2mL0.2M乙酸盐缓冲液 1.5mL 1.5mL 1.5mL0.8%TBA 1.5mL 1.5mL 1.5mLH2O 0.8mL 0.6mL 0.6mL混匀,避光沸水浴60min,流水冷却,于532nm比色注:如用试剂盒,可按试剂盒的操作要求进行。

*若用血清,样品管0.15mL,标准管0.15mL。

1.3.4.1.2.3.3计算B – A B – A过氧化脂质含量(nmol/mL2%溶血液)=————×C×K = —————×40×1F – A F – AB – A B – A过氧化脂质含量(nmol/mL血清)=————×C×K = —————×40×1F – A F – AA: 空白管吸光度B:样品吸光度F:四乙氧基丙烷吸光度C:四乙氧基丙烷浓度(40nmol/mL)K:稀释倍数1.3.4.2组织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1.3.4.2.1 原理见1.3.4.1.2.11.3.4.2.2 仪器与试剂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锅、普通离心机、混旋器、具塞离心管、组织匀浆器试剂:见1.3.4.1.2.21.3.4.2.3 实验步骤1.3.4.2.3.1 样品制备组织匀浆样品:取一定量的所需脏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称重、剪碎,置匀浆器中,加入0.2M磷酸盐缓冲液,以20000r/min匀浆10s,间歇30s,反复进行3次,制成10%组织匀浆(W/V),3000r/min离心5-10min,取上清液待测。

1.3.4.2.3.2样品测定试剂空白管样品管标准管10%组织匀浆0.2mL40nmol/mL四乙氧基丙烷0.2mL8.1%SDS 0.2mL 0.2mL 0.2mL0.2M乙酸盐缓冲液 1.5mL 1.5mL 1.5mL0.8%TBA 1.5mL 1.5mL 1.5mLH2O 0.8mL 0.7mL 0.7mL混匀,避光沸水浴60min,流水冷却,于532nm比色注:如用试剂盒,可按试剂盒的操作要求进行1.3.4.2.3.3计算B - A B- A 1过氧化脂质含量=————×C×K = ———×40×————————(nmol/mg组织) F - A F - A 0.2×10%×1000A: 空白管吸光度B:样品管吸光度F:四乙氧基丙烷吸光度C:四乙氧基丙烷浓度(40nmol/mL)K:稀释倍数1.3.4.3 血清中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测定1.3.4.3.1原理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是体内脂质氧化应激反应稳定而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其含量能间接反应因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而导致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